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5年授銜時,開國中將黃火星笑著說道:只有我享受到了這個榮譽

2024-06-02歷史

1955年,新中國舉行了首次授銜儀式,千余名從槍林彈雨中走出來的,為共和國立下赫赫戰功的戰將成為了開國將帥,這是解放軍開始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裏程碑。

圍繞這次載入共和國史冊的重大事件,也發生了許多故事。這其中有人主動申請降級,也有人發牢騷爭銜。

在授銜現場,開國中將黃火星意外成為了全場的焦點人物。周總理讓軍樂團再次奏樂,單獨為他授銜。

黃火星享受到了連元帥都沒有的待遇。這個小插曲為嚴肅的授銜儀式增添了一些趣味。

享受到一項特殊的榮譽

新中國成立後,解放軍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海陸空等各兵種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因為沒有實行軍銜制度,給各兵種之間的協調帶來了不便。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誌願軍在與友軍配合作戰,或者與敵軍談判時,也因為沒有相應的軍銜,經常造成誤會。因此,加快軍銜評定工作就提上了中央的工作日程。

1954年初,全軍高級幹部會議閉幕,明確了解放軍實施軍銜制、幹部薪金制和義務兵役制等重大舉措。隨後成立了以總參謀長聶榮臻為主任的軍銜實施委員會。

1955年2月8日,一屆人大六次會議透過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規定了中國軍官設立4等14級軍銜。

評銜的標準和細節都隨之擬定出來了,但是要將名單具體落實到每個人頭上面,其實是一項極其復雜、艱巨的任務。

落實名單的工作由彭德懷和 羅榮桓 負責,各軍區、各兵種先討論出初步名單,再由軍委對名單進行稽核,經過幾輪意見征求後,中央軍委將最終授銜方案向毛主席進行匯報。

毛主席看到名單的第一行就是將自己評為「大元帥」軍銜,當即說道: 「我不當大元帥!穿上大元帥制服不僅不舒服,到群眾中去講話也不方便。」

在場的劉少奇、周恩來和鄧小平等人本來也在元帥的名單之列,見狀也紛紛表示 「不要評了」。

毛主席以身作則,其他已經轉業到地方工作的原軍隊領導人大多數也不再參與評銜。

授銜名單在征求意見的過程中,絕大多數領導都能夠接受組織評定的軍銜,一些將領還主動要求降軍銜。徐向前、 羅榮桓 和葉劍英都向毛主席寫信,懇請中央不要授予他們元帥軍銜。

眾所周知,粟裕的戰功很大,論資歷、論才能,他都可以領元帥銜。可是當粟裕得知自己在元帥名單之中時,找到周總理堅決請求辭帥,並表示自己 「就低不就高」。

毛主席聽後十分感慨,認為粟裕 「二讓司令,一讓元帥,實在難得!」 最終他拍板讓粟裕評為「第一大將」。

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得知自己將要被授予大將軍銜時,竟然寢食難安,連夜給毛主席寫了一封「降銜申請書」,懇請改授他為上將軍銜。

毛主席非常感動,他不僅沒有同意許光達的申請,還在會議中稱贊許光達是 「共產黨人自身革命的明鏡」。

當然,授銜這麽浩大的工程,也不可能做到絕對公平,既然有人高風亮節讓銜,就有人心懷不平爭銜。電視劇【亮劍】主人公李雲龍的原型等人就為被評為少將發牢騷,認為自己應該評為中將。

毛主席得知後,幽默地說道: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授銜時」。

經過充分的討論和醞釀,首次評銜工作結束,最終確認了10名元帥,10名大將,175名中將和798名少將的開國將帥名單。

1955年9月27日,中南海懷仁堂內熱鬧非凡。我軍歷史上首次授銜儀式即將舉行,當時在北京的307名開國元勛將在這裏被授予相應的軍銜證書和勛章。

上午舉行的是元帥授銜儀式。當時林彪、劉伯承和葉劍英等三人因在外地無法回京。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見證下,毛主席親自給朱德、彭德懷等七位元帥授銜。

元帥們齊刷刷地向毛主席敬禮。毛主席將證書和勛章一一發給他們,場面十分壯觀和熱烈。

當天下午,由周總理給將軍們授銜。因為將軍人數較多,為了提高效率。周總理讓中將們7-10人一組,少將們15人一組上台。

周總理對大將和上將都比較熟悉,授銜的進度比較順利。很快大將和上將們都完成了授銜儀式退場了。

可是等中將們領完證書時,問題出來了。按理說,此時應是最後一批中將退場,該第一拔少將上場了。可周總理擡頭一看,黃火星一個人仍然孤零零地站在台下。黃火星在中將中排名第63位,他早就應該授完銜了呀!

周總理滿臉疑惑地問道: 「你為什麽還沒走啊?」

黃火星回答道: 「總理,名單上有我的名字,可是主持人一直沒有叫我上台。」

周總理比較詫異,連忙讓工作人員核實情況。經過了解,原來是主持人在念名單時將「黃火星」念成了「黃火青」,導致了黃火星尷尬地在台下等待了許久。

面對這個意外事件,經歷過無數大場面的周總理微微一笑,揮手讓軍樂團奏響音樂,然後親自在話筒前面喊話: 「請黃火星同誌上台接受授銜!」

在全場1000多名領導和將帥的註目下。黃火星大步流星走到總理面前,莊嚴地敬禮。當他從周總理手中接過軍銜證書和勛章時,心中充滿了激動和自豪。

當天晚上,周總理在懷仁堂後面的草坪上為首次授銜儀式舉行了慶功酒會。開國將帥們身著嶄新、筆挺的將帥服,興致十分高昂。

黃火星授銜的事情成了大家熱議的話題。

有人調侃道: 「黃火星比元帥還牛,竟然讓總理單獨為你授銜!」

黃火星開心地笑道: 「看來只有我一個人享受到了這個特殊的榮譽,真是幸運啊!」

黃火星授銜時發生的這個意外插曲成了整個儀式中的一樁趣談。

從陶瓷工人到開國中將

黃火星中將為人憨厚低調,在眾多熠熠生輝的將星中,確實不算耀眼。但其實他也是我軍的一員猛將,他戎馬一生,經歷堪稱傳奇。

黃火星原姓陳,他的身世極為悲慘。因為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父母帶著他和弟弟從河南老家逃荒到江西景德鎮謀生。

一家人立根未穩,母親就不幸病故。父親只得將黃火星賣給景德鎮一個叫黃聚發的小瓷廠老板做養子,以換取安葬費用。

父親帶著弟弟遠走他鄉,從此杳無音訊。7歲的黃火星就經歷了「賣身葬母,骨肉分離」的人間慘劇。

1930年7月,紅軍來到了景德鎮,21歲的瓷廠工人黃火星深受啟發和鼓舞。他主動參加了遊擊隊,走向了革命道路。

黃火星在革命隊伍中如魚得水,成長很快。

1933年,黃火星擔任了紅11軍31師95團政委。反「圍剿」失敗後,中央紅軍被迫開始長征,黃火星任第四軍分區司令員,奉命留在閩西南進行了三年艱苦的遊擊戰爭。從資歷上來說,黃火星是完全有資格評為中將的。

黃火星在戰鬥中也是十分勇猛,他每次都是沖鋒在前,身先士卒,大家稱他為「猛子政委」。黃火星的高光時刻就是在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中成功地率領隊伍突圍。

1941年1月初,葉挺、項英率領9000余名新四軍北上,行進到涇縣時遭到敵軍的攔截,戰鬥立即打響。軍長葉挺被扣押,副軍長項英等領導遇害。大部份新四軍將士因寡不敵眾、彈盡糧絕而犧牲。

而黃火星作為新四軍新編第二支隊的政委,成功地帶領支隊2000余人突圍。

黃火星率領部隊急行軍,一路晝伏夜出,過關斬將,突破了敵人14道封鎖線。黃火星在戰鬥中腿部中彈負傷,差點被截肢,彈片直到解放後才取出來。

在隊伍路過繁昌縣時,黃火星和部份戰士化裝成敵軍,來到當地的鄉公所索要補給。鄉長不知是計,連忙組織人員生火做飯,將各種物資送給我軍。

經過近一個月的跋涉,黃火星帶領隊伍抵達安徽無為,他協助曾希聖整合、收攏部隊,組成了新四軍第7師。黃火星擔任師政治部主任。

在解放戰爭中,黃火星出任華野第7縱隊政治部主任、第25軍政委等職,參加了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福建戰役,一路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曾被評為「華中模範共產黨員」的稱號。

廈門解放後,黃火星擔任廈門市軍管會副主任,協助葉飛建立人民政權、恢復社會秩序。經過大力整頓,取得顯著成效,廈門各方面工作在短時間內基本上走上了正軌。

1955年5月,黃火星從南京軍事學院畢業後,奉命籌建解放軍軍事檢察院。當時有人提出照搬蘇聯的經驗就行了,黃火星堅持要結合我軍的實際情況,在黨的領導下依法辦案,加強監督。

授銜儀式結束後不久,黃火星被第一屆人大常委會正式任命為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兼軍事檢察院檢察長。

在新的崗位上,黃火星除了在工作方面嘔心瀝血,盡心盡力以外。他在生活方面嚴於律己、勤儉樸素的品德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黃火星在江西還有堂兄弟等親戚,但他兩次去南昌出差都「過家門而不入」,沒有抽時間去探望。

黃火星的6個小孩平時穿的都是打滿修補程式的衣服,家屬從來沒有坐過他的專車。組織上安排他去北戴河療養,直到黃火星去世他都一次沒有去過。面對別人的不解,黃火星解釋道: 「現在比過去好多了,不能不知足啊!」

1959年10月1日,新中國舉行國慶十周年慶典,領導人齊聚天安門城樓觀看閱兵儀式。

就在檢閱即將開始時,上將楊勇將軍服上的一顆鈕扣突然掉了,當時有眾多媒體記者在拍照,楊勇有些尷尬。

只見黃火星不慌不忙地走上前去,將楊勇拉到旁邊,然後從自己的兜裏拿出針線包,迅速地幫楊勇縫好了扣子,其手法毫不遜色於熟練的家庭主婦。

在場的領導人都對黃火星敬佩不已,也只有黃火星能做到帶著針線包上了天安門。

由於黃火星身兼多職,工作過於勞累,他的糖尿病越來越嚴重,身體也日益消瘦。

1970年8月,黃火星被北京醫院確診為結腸癌晩期。周總理得知訊息後十分重視,要求成立醫療小組進行治療。

黃火星在病中仍然堅強樂觀,他一再表示: 「我還可以為黨工作10年。」

然而病情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1971年4 月27日,年僅62歲的黃火星病逝。

周總理高度評價了黃火星的一生,稱贊他一貫忠於黨,為革命事業作出了貢獻。

黃火星與黃火青的關系

在開國將帥的授銜儀式上,主持人鬧出「烏龍「,將黃火星念成了「黃火青」,其實也是事出有因,情有可原。因為我軍還真有一位叫做「黃火青」的領導人。

黃火青比黃火星年長八歲,早五年入黨,可以說比黃火星的資歷還要老。

也有人猜測,這兩人名字只差最後一個字,是否是兄弟倆呢?其實這兩人沒有一點血緣關系。黃火星本是陳姓,生父是河南的,養父是江西的。而黃火青則是湖北省棗陽縣人。

黃火青受過良好的教育,當過老師,參加革命後,又被組織送往蘇聯東方大學學習軍事政治。

1930年4月,黃火青回國擔任紅14軍1團的政委兼參謀長。後來先後出任過延安軍政學院副院長,中央黨校秘書長等職務。

抗戰勝利後,黃火青任熱河省委書記兼熱河軍區政委。雖然黃火青沒有像黃火星那樣在前線浴血奮戰過,但他同樣為新中國的成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從1949年初天津解放到1958年6月,黃火青一直在天津任職,後來擔任天津市委第一書記、市長。黃火青在軍隊裏最高擔任過紅九軍團的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長征、西征。

按理說,黃火青有資格在授銜時被評為上將。但是因為他早已結束軍籍,從事地方工作,所以沒有參加首次軍銜的評定。不過被主持人誤叫上台領銜,也算是在無意中過了一把開國將帥的「癮」。

巧合的是,和黃火星一樣,黃火青後來也是從事檢察方面的領導工作。

1978年3月,黃火青離開了主政長達20年之久的遼寧省,回到北京擔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他不怕困難,勇挑重擔,重建了停滯近十年之久的檢察系統。並親自擔任「兩案」特別檢察廳廳長。

黃火青離休後,當選為中顧委常務委員,官至副國級。黃火青的身體要比黃火星好得多,他於1999年去世,享年98歲。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如今距離1955年授銜已經過去67年了,當年的近千名開國將帥大多數已經去世,仍然在世的只剩下五位開國少將了。而新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黃火星當年在授銜儀式上的美麗誤會仍然流傳至今。我們在談論這些有趣的故事時,不應忘記花絮背後,無數的革命先烈和開國元勛們為人民的解放事業和新中國的成立所做出的卓越貢獻。

參考資料

趙勁,【共和國首次大授銜的故事】,黨史文苑,2022年9期;

【開國中將黃火星】,撫州市廣播電視台,2021年7月18日;

【黃火青:原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襄陽市史誌研究中心,2021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