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東土默特蒙古部遷徙經過及地名、姓氏釋

2024-01-18歷史

土默特(蒙古貞)萬戶之俺答汗(阿拉坦汗),為實作收復朵顏山兀良哈人的目的,采取了聯姻政策。讓長子僧格都仍洪台吉率其部眾和兵力,徙至朵顏衛兀良哈人的牧地滿桃一帶棲居。僧格都仍,將女兒許配給兀良哈的速赤蠻。僧格都仍的三個妻妾娶自兀良哈部,其中有兀良哈部巴音達來之女。僧格都仍有十一個兒子,其中的六個兒子(噶勒圖,朝克圖。土勒嘎圖,道羅木圖,巴顏,明安等台吉)是兀良哈氏夫人所生。嘎勒圖是巴音達來的外孫,僧格都仍這些兒子在無愛的滿桃(河北省薊縣西北)過遊牧生活。

1582年,僧格都仍西去土默特繼父之汗位,由他的兒子噶勒圖之子溫布楚唬爾接管其領地。北元林丹汗,於1627年率大軍西征喀喇沁和土默特,占領了今呼和浩特。喀喇沁敗潰,土默特大部投降。次年,土默特和布石圖汗,朵顏兀良哈的蘇布台,喀喇沁的達來台吉,額爾多斯的額仁沁濟農以及永謝布,阿蘇惕,阿巴嘎,喀爾喀等部聯合組成大軍十萬。在土默特的召城戰中,消耗了林丹汗兵力四萬;明朝為給林丹汗資助款而派來的三千兵被打散。土默特,喀喇沁,兀良哈等部,在此次戰鬥中雖打了勝仗,但還是懼怕林丹汗的力量,朵顏兀良哈的蘇布台歸附了後金皇太極。後來他們都參加了皇太極在西拉木倫河邊突襲林丹汗的戰鬥,最終使林丹汗敗走青海。

1629 年,駐牧於滿桃一帶的土默特之溫布楚唬爾和兀良哈的善巴(歸屬土默特的兀良哈忙古岱之孫)二人因俱林丹汗勢力,投附了後金皇太極。1630年按皇太極的旨諭,率領各自的部眾東遷。溫布楚琉爾帶領土默特蒙古貞部,從無愛的滿桃來到錦州邊外。土默特部落腳於今朝陽,北票地區。蒙古貞部則落腳於今阜新地區。善巴從征州淘金圖(今河北獨山北)帶領1620戶屬眾,東遷到今義縣,北鎮邊外駐牧。1635年,奉皇太極之命,詔編溫布楚唬爾的部眾為佐領,設土默特部紮薩克。授溫布楚瓏爾為土默特右翼紮薩克,善巴為土默特左翼紮薩克。

東土默特地名由來:

東土默特的地名是部落遷來後,在元代以來地名基礎上,逐步增添新意而形成。以經濟生活內容命名的村落有「馬勒沁」(牧牛者屯)、敖倫胡達格(井多)、朱日甘百興(六幢房,今稱六家子)。

以官職府地為內容得名的村落有「諾顏格日」(王府)、「梅仁艾裏」(梅倫營子)。「紮蘭艾裏」(紮蘭營子)。以戰事要塞為內容命名的村落有「皮興」(烽火台),今稱皮邊口子。「嗎那赫」(放哨或守衛),今稱馬牛虎。「哈入勒」(哨所,今稱卡拉房)。

以動植物為內容命名的村落有「齊胡台」(火石)、「烏力雅蘇台」(楊樹,今稱官營子)、「吐古勒殿部洛各」(牛犢眾多之意,今稱西伊嗎圖)。以河川湖泊為內容命名的村落有「奈林臯勒」(細河,今稱奈林臯)、「烏孫泊力格」(水泉)、「淖爾」(泡子)。

以人物姓氏為內容命名的村落有「賴和圖德」(賴姓,今稱大北營子)、「何楚德」(何姓,今稱克醜)。

以古跡名勝為內容命名的村落有「索布日根浩特」(塔城,今稱塔營子)。以居民身份地位為內容命名的村落有「套斯根艾裏」(屬下之意,今稱套上營子)。以地形地貌為內容命名的村落有「固日本套洛改」(三座山頭之意,今稱古本)。以寺院廟宇為內容命名的村落有「浩沁蘇莫」(舊廟)。

以佛祖喇嘛為內容命名的村落有「阿貴喇民艾裏」(阿貴喇嘛新生之地,今稱巴斯營子)。以開發土地的人物名字命名的村落有「巴音桑音艾裏」(人名巴音桑,今稱白音昌營子)。

其他因素而命名的村落有「毛艾裏」、「劄布薩日海」、「帕甸臯勒」、「愛閔代」等等。因蒙漢雜居,蒙語漢譯的地名也難免存在,如「敖瑞音蘇莫」,其原意為建在峰巔之上的廟宇,結果漢譯為「二郎廟」,與其原意相謬。

蒙古族姓氏 ,或以第一音節之諧音,借用近似音的漢字,或據其涵義轉譯的漢字。

敖漢,額勒特德、伊托德、斡特爾、烏蘇德、白儒德、巴尤兀德、固兀日、明努德、薩日他勒、察哈日、切哈日、查幹塔塔日、車車估德等姓,均取漢姓「白」。

阿巴戈那日、斡特爾兩姓取漢姓「嶽」。阿巴戈那日也取漢姓「安」。

兀勒圖德、兀勒巴日兩姓取漢姓「單」。

阿勒他德、臥托日郭斯、錫京兀德取漢姓「金」。

阿拉各楚德取「華」姓。

阿都沁、馬拉沁兩姓取漢姓「馬」。

額勒特德還取「胡」姓。

斡日郭德取「依」姓。

斡日脫德取「張」姓。

伊托德取漢姓「伊」或「倪」姓。

益日呼德取「益」姓。

翁努兀德、汪高德、敖勒高努德、敖日都斯、兀勒巴日等姓取漢姓「敖」。

翁努力兀德、斡特爾、布各魯德、寶拉各楚德、寶日只斤、朱如兀德等姓取漢姓「包」。

汪古津取」汪「姓。

敖勒高努德、賴哈圖德取「趙「姓。

敖勒高努德、斡魯德、王、王泌姓取「王」姓。

敖日都斯還取「郝」姓。

烏日那德取「楊」姓。

兀勒巴日取「山」姓。

兀日揚海、斡特爾、烏合日沁等姓取漢姓「吳」。兀日揚海還取「烏」姓。

斡特爾、武者德兩姓取漢姓「武」。斡特爾還取「伍」姓。

巴戈西那日取「師」姓。

巴依拉各赤取「邊」姓。

必德兀德取「狄」姓。

布各取「暴」姓。

布各魯德、夫查兩姓取「傅」姓。

布各魯德還取「蒲」姓。

寶拉各楚德、伯和托德兩姓取「鮑」姓。伯和托德還取勝「蔔」姓。 寶日只斤取「寶」姓。

海勒圖德取「海」姓。

含圖德、含劄、哈拉赫、哈日努德、哈日楚德等五姓取「韓」姓。

杭圖努德取「杭」姓。

杭圖努德、朱日其德、朱勒豁德共取「康」姓。

何勒楚德取「官」姓。

何西各屯、何楚兀德、賀處兀德、何葉日、何日楚德、魯東等姓共取漢姓「何」。何西各屯還取「賀」姓。

洪吉拉德取「洪」姓。

呼合努德取「藍」姓。

沙日努德取「黃」姓。

噶楚兀德取「甘」姓。

格根托如勒、魯路斯取「劉「姓。

瓜勒給亞取「關」姓。

高日羅斯取「高」姓。

固兀日還取「顧」姓。

宮固魯德取「宮」姓。

忙古德取「鄂」姓。

莫日各其德取「孟」姓。

明努德取「錢」姓。

木華黎、李莫日兩姓取「李」姓。

賴哈圖德取「賴」姓。

郎布德取「郎」姓。

魯東取「廖」、「羅」、「絡」、「鄧」、「董」、「佟」等漢姓。

薩日圖德取「蔡」姓。

席勒朱德、西日勒圖德取「石」姓。

錫勒朱德取「謝」、「邢」二姓。

西日勒圖德還取「席」、「西」二姓。

索尼德取「孫」、「蘇」、「蘇」二姓。

索很取「宋」姓。

唐努取「唐」姓。

塔輸兀德取「邰」、「太」、「泰」三姓。

塔塔日取「塔」姓。

陶高沁取「郭」姓。

徒古勒代取「徒」姓。

達日胡德取「戴」姓。

都兀如德取「杜」、「霍」二姓。

劄阿各沁取「於」姓。

朱如兀德還取「紀」、「季」二姓。

吉日各勒德、朱日根兩姓取「辛」姓。

朱勒豁德取「朱」、「周」二姓。

楚兀日初德取「常」、「閆」二姓。

齊莫德取「齊」、「周」二姓。

楚兀日初德取「常」、「閆」二姓。

齊莫德取「齊」、「陳」、「秦」三姓。

朝魯圖德取「喬」、「朝」、「晁」、「曹」四姓。

初勒胡德取「邱」、「褚」、「初」、「陳」四姓。

耶律取「葉」姓。

永謝布取「榮」姓。

萬沁取「萬」姓。


轉自【賽罕文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