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淮海戰役中,黃百韜布下機槍陣,粟裕冷笑:看我用鐵鍬破陣

2024-01-16歷史

「六十萬對八十萬,這是一鍋夾生飯。夾生就夾生,也要把它吃下去!」

這句話,是毛主席在淮海戰役之前,說的一句擲地有聲的宣言。相比起遼沈、平津、渡江三場戰役的摧枯拉朽,淮海戰役可以說是解放軍面臨的一次最大的軍事考驗。蔣軍不僅在軍隊數量上超過我軍三分之一,還有巨大的火力優勢,這使得這鍋夾生飯真的很難吃。即使是已經吞掉蔣軍多個主力軍團的粟裕將軍,也險些在淮海戰役剛剛時吃了大虧。

在自己的晚年,粟裕將軍曾經回憶過自己在淮海戰役中的第一戰。這一戰,他和敵將黃百韜決戰碾莊,敵人不但作風的頑強超乎了想象,還用所謂的「機槍陣」,殺傷了不少解放軍戰士。如果粟裕沒有想出「鐵鍬破陣」的好方法來,這一戰沒有那麽容易取勝。

鐵鍬是我軍士兵常用的工程工具之一,是挖土用的工具,雖然有人把他當作武器,但是在戰場上,鐵鍬和機槍完全沒法比。那麽,粟裕又是怎麽拿鐵鍬破掉黃百韜的機槍陣的呢?

要想說清楚這件事,還要將時鐘撥回1948年。

1948年年初,粟裕審時度勢,認為和蔣軍的決戰時機已到,於是便不顧毛主席南渡長江的決定,返回西柏坡,力勸毛主席進行戰略決戰。在他的一番勸說下,毛主席最終同意了他的請求。不久之後,粟裕便接連提出了「大小淮海」的概念,準備在中原地區將敵人的精銳兵團全部吃掉。

按照粟裕的設想,首先以華東野戰軍10個縱隊的力量,去進攻黃百韜的第七兵團,然後再派出山東兵團3個縱隊,向賈汪和曹八集方向迂回,切斷黃百韜兵團和徐州敵人的聯系。之後,集中所有力量,徹底解決黃百韜!

粟裕先打黃百韜,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徐州方向的敵人太多,而且都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不好打;黃維等兵團雖然屬於孤軍,但是火力強大,也不好打;相比之下,黃百韜的第七兵團屬於「雜牌軍」,武器裝備較弱,解決起來比較有把握。

為了萬無一失,粟裕華野指揮部隊,擺出了攻打徐州的架勢。蔣介石果然上當,命令各軍向徐州的徐蚌鐵路一線集結。其他幾個兵團位置較近,集結很快。而黃百韜兵團距離較遠,解放軍可以從容埋伏,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粟裕想得好,而黃百韜送上的大禮,更是讓他猝不及防。我華野解放軍還沒有開始正式進攻,黃百韜就先被自己人給坑了。

44軍,本來是徐州剿總司令員劉峙的隊伍。這支部隊平時沒有多少戰鬥任務,主要負責給劉峙販私鹽牟利。當劉峙接到向徐州集結的命令時,44軍正好處於孤軍之勢。於是劉峙命令黃百韜,西撤時一定要帶上44軍。

但是事到臨頭,44軍卻突然開始磨嘰了起來。他們的部隊當中,達官貴人不少,他們金銀細軟什麽都不舍得扔。結果他們光是收拾,就浪費了兩天時間。而等到黃百韜總算等來了44軍,準備帶著他們經過運河鐵橋西撤時,才發現此時過橋的軍隊和百姓太多,一座狹窄的鐵橋擁擠不堪,根本過不去多少人。

直到這時,黃百韜才高呼自己犯了個致命的錯誤。在等候44軍的兩天時間裏,他居然沒有想到在運河上架設浮橋!如今軍民擠在一起,誰也動不了,第七兵團仍然只能在原地不動。最後雖然經過了兩天,黃百韜兵團總算大部份渡過了黃河,但是時間已經被浪費了四天。

就是這四天的時間,讓解放軍部隊直接追到了他們的背後。先頭部隊,很快和第100軍的44師打了起來。當後方槍聲傳來之時,蔣軍開始慌亂,有人開始不顧安全地強行渡河,結果引起了踩踏事件,不少人直接掉在河裏淹死了。

同時,黃百韜兵團右翼也傳來了槍聲,掩護任務的63軍,也突然遭到了解放軍的攻擊,不得不倉促應戰。其結果可想而知,他們被華野殲滅了1.3萬余人,就連軍長陳章也未能幸免。

黃百韜一面西撤,一面提心吊膽,唯恐路上再有埋伏。但是當其先頭部隊到達碾莊的時候,黃百韜卻突然放心了。按照此前的情報,李彌兵團就駐紮在碾莊以西20公裏。只要兩軍會合,就不用擔心會被解放軍包圍了。

然而也正在此時,黃百韜接到了李彌的通知:按照劉峙的命令,他必須迅速撤往徐州,實在是沒法再等黃百韜兵團了。大家後會有期,徐州城下見!

就在黃百韜此刻真的是氣得要死,但是屋漏偏趕上連夜雨,第100軍的44師師長劉聲鶴也在此時向他辭行。劉聲鶴振振有詞,說是在渡河的時候,自己的部隊損失了兩個團,已經無法作戰了,請求先去徐州休整補充。黃百韜欲哭無淚,但是也清楚強扭的瓜不甜,因此就沒有阻止44師。

然而事情也湊巧,當劉聲鶴帶著部隊剛剛走到曹八集的時候,卻和解放軍迎頭相撞。結果可想而知,以逸待勞的解放軍,毫不費力地全殲了44師。這一戰,我軍不僅殲滅了敵人一部,還徹底控制了曹八集,切斷了黃百韜去徐州的道路。

訊息傳到黃百韜那裏之後,這位顧此失彼的兵團司令,反倒是顯得鎮定了。既然去不了徐州,就索性留在碾莊,和解放軍來一場決戰。碾莊雖然算不上險要之地,但是此前李彌在這裏修建過工事,黃百韜只要稍加改動,就可以形成一個非常密集的「機槍陣」:黃百韜以碾莊圩為中心,在每個村落都設定了環形的防禦陣地,中間再修築上縱橫交錯的子母堡、交通壕,形成了像蜘蛛網一般的防禦體系。這樣一來,解放軍的穿插分割戰術便無法發揮效力了。

戰鬥剛一開始,解放軍仍然是按照老戰術去打。但是打了整整5天,除了6縱和9縱還算有點突破之外,其他縱隊沒有任何戰果。這種情況,引起了粟裕的重視,他主動接近前沿陣地,仔細研究敵人工事,結果發現了其三個特點:

第一、敵人的火力方向多,不管從哪個角度進攻,都會被殺傷;

第二、敵人的火力大多貼近地面,非常隱蔽,難於消滅;

第三,敵人除了普通的防禦工事外,還構築有夾壁墻式的工事,兩者相互拱衛,讓攻堅更加困難。

與此同時,敵人的將領杜聿明,甚至從黃百韜的身上看到了一種戰略可能性。他想要用黃百韜吸引住華野,然後自己帶一兩個兵團,和黃維夾擊中原野戰軍!等吃掉了中野,再回來一起打掉華野。這個計劃如果真的實施了,那淮海戰役可能又是另一個樣子。

可是,徐州剿總司令劉峙,此時卻片面地聽從蔣介石的命令,要去重兵增援黃百韜!這無疑是一個錯誤的決定,不過倒還真是給粟裕留下了勝利的機會。

很快,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開始重兵沖擊我軍防線。為了阻擋敵人,粟裕讓譚震林負責繼續攻打碾莊,而自己去親自指揮徐東防線的阻擊戰。之後,他上報中央軍委,請求劉伯承的中野去攻占宿縣,切斷徐州之敵的補給線。

徐東阻擊戰的慘烈程度,讓人難以想象,很多解放軍縱隊都傷亡不小。但是,掐斷敵人補給線的辦法確實有用,邱清泉等人看實在沖不過去,便紛紛選擇後撤。粟裕身上的擔子,一下子輕了不少。

但是,黃百韜的「機槍陣」,仍然如同刺猬一樣紮嘴。如果不趕緊解決它,等到蔣介石想明白了,分兵去進攻中野,那淮海戰役的情況可就糟糕了!但是要怎麽辦呢?粟裕想到了一種「挖溝破城」的辦法。

這種「挖溝破城」的戰術,也稱「鐵鍬戰術」,最早出現在1947年的東北戰場。當時的解放軍缺少攻堅武器,無法攻破敵人的城墻,只能用鐵鍬、鐵鎬一點點地掘進,將戰線推到敵人腳下時再發動攻擊。此時在碾莊外圍,不也可以使用這種戰術嗎?

於是粟裕立刻下令,命令士兵們人手一把鐵鍬,開始揮汗如雨地挖掘壕溝。很快,幾十條縱橫無阻的交通壕,就推到了黃百韜碉堡的腳下。

解放軍的這種戰術,讓黃百韜始料未及。他好不容易布下的「機槍陣」,一下子全都成了擺設。當我軍戰士開始一個個拔掉火力點、沖進碾莊的時候,黃百韜已然是回天乏術了。最終黃百韜自盡,其兵團也徹底覆沒。淮海戰役的天平,也開始徹底倒向解放軍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