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2007年渣滓洞被山洪沖毀,意外發現一地洞,洞中藏品揭開沈痛歷史

2023-12-31歷史

文 |古軒說史

編輯 | 古軒說史

2007年7月,一場暴雨席卷了重慶,距離市區30多裏地的歌樂山也受到了很大影響,為了確保其中渣滓洞的安全,政府專門調派人手前去探查。[太陽][微風]

那裏留存著諸位烈士舍生忘死,同敵人英勇抗爭的證據,是警醒後人的精神力量,只是哪怕速度再快,渣滓洞依然受到了沖擊。

隨著雨水的沖刷,其中一個牢房裏一個地洞展現在大家面前,而裏面更是有著一些讓人感到意外的物品,那麽這些物品都是些什麽呢?這個地洞又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被人挖出來的?

01

渣滓洞集中營

渣滓洞原本只不過是重慶郊外一個小小的煤礦洞口,產出的煤質粗劣不堪,因此當地人戲稱它為「渣滓洞」。

1939年,該礦的創辦人程爾昌在國民黨的逼迫下自殺身亡。

程爾昌本是本地一個小土豪,靠經商發家,後來看準這裏的煤礦資源,開辦了渣滓洞等三處煤礦,可惜這也讓他淪為了國民黨的犧牲品。

在程爾昌死後,渣滓洞很快被國民黨征用,改造成為一個秘密監獄。之所以選擇這裏,是因為渣滓洞地處偏僻,又背靠高山峭壁,出入僅一條小道,看管犯人極為容易。

更重要的是,它離白公館僅兩公裏,可以方便地轉移犯人,白公館原本就是國民黨關押政治犯的所在,改建渣滓洞監獄,可以互相呼應。

改建後的渣滓洞大致可分為內外兩個院落,內院有18間牢房,其中兩間是關押女犯人的。而外院則是他們用來審訊的地方。

審訊室內配備了各類刑具,如竹簽、老虎凳、電擊等,用來折磨囚犯,監獄的高處也設有六座崗亭,常駐一個營的士兵進行監管。

在渣滓洞全盛時期,僅18間牢房裏就關押了三百多名政治犯。

他們全都是愛國義士,他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其中最小的孩子僅僅8個月就隨著父母一同被抓了進來。

他就是小蘿蔔頭,也就是【紅巖】中的創作原型,我們很難想象在那些艱難的歲月中他們是如何支撐過去的。

02

黎明前的黑暗

時值1949年,新中國已經在地平線處升起,而國民黨已經窮途末路日漸瘋狂,為了掩蓋自己的罪孽他們對渣滓洞實施了「銷毀」。

8月,愛國將領楊虎城一家被毛人鳳騙至渣滓洞,當著秘書的面楊虎城慘遭殺害,秘書宋綺雲看在眼裏,他憤怒地掙紮著想要救下老將軍,可惜的是他也被特務控制著,不久後宋綺雲夫婦包括自己年幼的兒子小蘿蔔頭也一同遇害。

接下來的幾個月裏,國民黨仍舊沒有停下自己的魔爪,11月14日,渣滓洞的女獄警江姐等30多人被帶出監獄處決。

江姐本可以逃脫,但她舍生取義,主動站出來掩護其他人,當劊子手喝令準備轉移時,江姐高舉雙手迎向槍口,聲稱不怕犧牲,隨後幾十發子彈穿透了她勇敢的胸膛,而在這個小小的地方最終共有百人遭到迫害,僅有15人成功逃脫敵人魔掌。

03

洞中的物品

2007年的暑假,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淋濕了重慶,在這場暴雨中,渣滓洞的幾棟樓被沖毀,相關部門決定對其進行修繕。

修繕工作進行到第二間女牢時,一個小小的地洞裸露了出來,這個洞總共140立方厘米,非常隱蔽。

這麽小的地洞,裏面能有什麽呢?在接下來的挖掘中,工人們在其中發現了許多鐵器。

這些鐵器有大有小,共計17件,其中包括8厘米長的鐵釘、5厘米長的小鐵釘、一根15厘米的鐵條,還有三個門閂,以及一個18厘米長的石條和其他不明用途的物品。

紅巖聯線主任厲華看過這些鐵器後判斷,它們很可能就是先輩留下的逃出渣滓洞計劃中的一環。

因為這間女牢裏曾關押過江姐等共產黨員,而這個洞的位置正好在床鋪下方,可以推斷是女犯人們在監視不嚴的時刻挖出來的。

這些珍貴的鐵器出土後,七十多年前的歷史似乎活了過來,我們能夠想象,在戒備森嚴的監獄裏,烈士們是如何冒著生命危險收集這些「武器」的。

他們一點點挖開堅硬的土地,又小心翼翼地把掘出的泥土藏在衣服裏帶走。

一個小洞,幾件簡陋的鐵器,卻承載了他們對自由的全部希望,這些遺物向我們昭示了烈士們堅定不移的信仰,正是他們無畏犧牲的精神,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這次出土的越獄工具,就來自女二牢房,那裏曾關押過江姐、胡其芬、李青林等多名共產黨員。

她們主動承擔了收集和隱藏這些「武器」的任務,以備不時之需。

從出土的工具來看,她們收集的「武器」無論在數量還是質素上都十分有限,但這已經是極力搜羅得來的結果。

我們可以想象,在監視森嚴的牢房裏她們是如何趁獄警不備,用指甲或小石子一點點鑿開堅硬的地面,然後再小心翼翼把泥土藏進衣服,假裝去上廁所時帶到外面。

整個挖掘過程持續了很久,她們不敢太著急,也不能留下任何痕跡,終於,一個藏匿「武器」的地洞挖成了,盡管洞很淺很小,但對她們來說卻意義非凡。

這代表著希望、代表著反抗、也代表著終將到來的勝利。然而殘酷的現實是,她們終究沒有等到那一天的到來,在監獄被解放前一夜,她們英勇就義。

04

人性的光輝——紀念渣滓洞大屠殺犧牲烈士

大家在牢房裏潛心挖掘地道,一點一點積累實力,等待著與敵人決戰的時刻,為了不引起警惕,他們還設法制造出各種掩護。

監獄墻體疏落之處,也成為奮起反抗的希望所在,我們可以想象在漫長而枯燥的獄中生活裏,這些細致入微的行動帶給烈士們多大的慰藉,使他們看到自由的曙光。

即便無法突圍成功,這些烈士也沒有放棄,他們秘密傳遞紙條,交流心得,相互鼓勵,他們在囚室中偷偷制作五星紅旗,表達對新中國的期盼,他們在墻體中留出隱蔽的疏口,為最後關頭保留一線生機。

這種永不言棄的精神,足以打動每一個後人的心。

我們不禁要問,在那樣的環境下,他們從何處汲取這樣茹毛飲血的勇氣?答案只有一個——他們滿懷著對黨和人民的赤誠之情。

雖然大多數烈士沒有等到新中國的到來,但他們的犧牲沒有白費,紅巖精神將銘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不畏強暴,為自由民主的事業勇敢戰鬥。

看到犧牲烈士留下的地道、銳器、旗幟,我們不禁為他們的偉大精神傾倒,正是有了這樣堅強不屈的先烈,今天的我們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