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朱棣起兵時,為途經一小鎮改了個霸氣的名字,多年後成一線大城市

2024-07-19歷史

在 1368 年,元順帝從元大都逃走了,這就表明朱元璋此次北伐獲得了徹底的成功,差不多能穩穩當當地統治天下了。

過了兩年,朱元璋想著讓明朝能夠一直安穩,就千方百計地增強皇室的勢力。

在【明太祖實錄】裏,朱元璋講:天下這麽大,一定得設立藩屏,對上保衛國家,對下讓百姓生活安穩。

能瞧出來,朱元璋特別擔心明朝往後的發展,於是就提出設立藩王,好保衛國家、讓百姓生活安穩。

聽說,朱元璋的 24 個兒子和一個孫子被封作藩王。這些藩王權力可不小,能自己設官署,軍事力量也特別強。

不得不說,藩王就跟一個獨立於中央的小朝廷似的。這讓一些朝中大臣警惕起來,有個官員還站出來跟朱元璋講,要是藩王勢力太大,會幹擾中央集權,對明朝的統治威脅可大了。

朱元璋一聽這話,立馬氣炸了,覺得這官員在瞎咋呼,就把他給殺了。可實際上,這官員說得沒錯,從古至今,藩王權力大了,肯定會造成割據分裂的狀況。

往早了講,漢朝的七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都是藩王的勢力太龐大。往近了看,唐朝也是由於藩鎮勢力過強,使得中央集權被大幅減弱,結果藩鎮能夠威脅乃至取代皇帝。

老朱從一個犯了事的流民,最後竟然當上了皇帝,站在萬人之上,那肯定是有能耐的。這麽淺顯的事兒,他肯定明白。

那他為啥還敢封那麽多藩王呢?難道就不怕藩王叛亂,兄弟之間互相殘殺嗎?

【朱元璋為什麽要立那麽多藩王?】

原因挺簡單的,咱先瞅瞅時間線,朱元璋大規模分封藩王是在洪武三年。這時候,朱標還在世呢。

身為朱家的長子,朱標在弟弟們那兒地位特高,弟弟們也都特敬重他。朱標確實有本事,能鎮住這些弟弟,所以朱元璋壓根不擔心藩王鬧事。

第二個原因呢,是朱元璋為了避免藩王叛亂弄了一連串的辦法。首先,被封王的皇子得馬上離開京城,要是沒有皇帝的指令,不準隨便進京。

這麽一弄,那些心懷不軌的藩王肯定就沒法在朝廷裏鞏固自己的勢力,沒法形成能和皇帝對著幹的力量。

第二點,藩王之間不許私下相互走動。到京城也一樣,藩王得一個一個去,不能搭伴一塊走。

這呀,就是為了避免一些厲害的藩王湊到一塊兒,然後給中央帶來威脅,跟中央對著幹。

這就是朱元璋不懼怕藩王眾多的緣由,他早把後路給備好了。

不過呢,這所有的事兒,都由於朱標過早離世給弄亂套了。按照朱元璋原本的想法,他退位以後,由朱標接班。他倆在藩王那兒有威望,藩王也不敢瞎折騰。慢慢地,那些藩王就會適應這種制度,漸漸向中央低頭。

【削藩引起叛亂】

可朱元璋沒想到,朱標居然早早沒了。他瞧著孫子朱允炆有朱標的樣兒,就把皇位給了朱允炆。

朱元璋臨死的時候,把朝中大多數開國功臣都給清洗了一輪,這時候朝中沒啥勢力能威脅到皇權了。

另外,朱元璋給朱允炆留下了齊泰、方孝孺等人幫著他。原本覺得朱允炆能把皇位坐安穩了,哪知道才過了四年,就被皇叔朱棣給拉下來了。齊泰這幫人一上任,就跟朱允炆說藩王權力太大不行,容易造反,得早點削弱他們的勢力。

朱允炆停下後,立馬就對自己的皇叔們開刀了。沒多久,周王、湘王、齊王、代王這些人,都被朱允炆給收拾了,不是被貶成平民發配到邊疆,就是被押到京城給軟禁起來。

這時候啊,別的藩王都嚇得不行。尤其是朱棣,他覺得早晚有一天會輪到他,於是就準備起兵造反。

可那時候他的力量根本沒法跟中央王朝較量,於是,朱棣就裝瘋賣傻,偷偷積攢力量。等實力積攢得差不多了,便高舉「清君側」的旗號造反了。

朱棣那時待的地方在北平,就是如今的北京,所以得往南走才能攻到南京。往南去的時候,朱棣路過了一個小鎮。接著,他給這個小鎮起了個新名。說不定朱棣都沒料到,他隨意改名的那個小鎮,幾百年後竟變成了一座一線大城市。

【朱棣霸氣改名,數百年後小鎮成國際都市】

這個小鎮最初叫直沽寨,四千多年前那裏還是一片海呢。後來由於黃河泥沙一直沖刷,海底就漸漸露出來了。

再過了一陣子,泥沙不斷堆積,這片區域漸漸變成了陸地。因為地理位置挺好,航運也方便,所以這個地方引來了好多人來定居。

不過在那個時候,直沽寨還沒變成城市呢,大體上都是些部落。漢朝時,漢武帝在這一地區設定了鹽官。

隋煬帝修運河那會,南運河跟北運河交匯的地方就在這兒。到了唐朝,又在這弄了鹽場,專門產鹽。

在遼占領的時候,這一地區就安排了管鹽務的官兒。能瞧出來,此地一直都跟鹽脫不開幹系。

到了南宋金國那時候,這個地方才漸漸發展起來,慢慢有了街道。得說一說的是,「直沽寨」這個名字就是在南宋金國時期有的,這是它起初的名字。

在元朝那會兒,這個地方改叫海津鎮,成了漕糧運輸的轉運核心,地位變得越發重要。

明朝那會,這地區依然跟元朝時候一個樣,履行著起初的義務,名字仍舊叫海津鎮。

等到靖難之役結束,海津鎮的命運才有了轉變。那時候,海津鎮是朱棣南下必須經過的地方。在經過的時候,朱棣覺得這個城鎮特別重要。

首先,它離北京挺近。其次,這地方地勢很險要。北京是當時朱棣的根據地,所以就在這兒建軍事重地保護北京。

不過啊,這都是以後的事兒了,畢竟那時候他主要想的還是靖難。然後呢,他就問別人這地方叫啥。當手下說出「海津鎮」,朱棣覺得這名字沒啥氣勢。

下屬就問起叫啥名好,朱棣連想都沒多想,張嘴就說「天津」,意思是天子的渡口。

那時候朱棣還沒當上皇帝呢,就敢自稱為天子,這足以表明他信心超強。隨後,朱棣一路攻打到了南京城,朱允炆不知去向,朱棣最後把明朝的江山給拿下了。

【正式命名】

朱棣當上皇帝以後,就想著把都城遷到他的根據地北京。那時候北方的遊牧民族老是南下,把都城定在這兒,方便統籌相關工作。

決定把都城定在北京以後,朱棣就開始管天津的事兒了。他先派了差不多 2 萬的將士過來,設了天津衛,想把這弄成軍事重地,保護京城的安全。

隨著天津發展得越來越迅速,聚集的人口越來越多,朱棣接著又在這兒設定了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朱棣的這個舉動,開啟了天津發展的新篇章,給天津後來成為國際都市打下了基礎。

【天津的後續發展】

清朝滅掉明朝之後,還是把北京當作都城。跟朱棣相同,清朝的皇帝也都特別看重天津的發展以及它保衛京城的作用。

順治那時候,把朱棣當初設的三個衛合成了天津衛。接著大力推動天津鹽運、民政還有軍事方面的發展,設立了好多官署。反正,天津的職能不斷增多,設定這麽多官署,就是因為它越來越像個大城市了。

乾隆那時候,把天津衛變成了天津州,沒過多久又升成了天津府,管的地方也越來越大。

近代以來,天津一直都有著特別重要的地位。晚清那會,清朝被逼無奈開放了天津,列強接連在這兒弄了租界。

清朝完蛋後,天津變成了清朝那些遺老還有廢帝溥儀的紮堆之處。在日軍侵華打仗的時候,用武力掌控了天津,把這兒弄成了人間地獄,好多人都被日軍給殺了。

新中國成立以後,天津這才回到了正常軌域。在改革開放的時候,天津被國家定為直轄市。

天津是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它的工商業發展得特別好,形成了一套很成熟的工商業發展模式。

另外,天津還是國家科技的研發中心,也是北航的核心區域。

2020 年,天津的 GDP 是 14007.99 億元。到了 2021 年,變成了 15695.05 億元,跟上一年比,增長了 12%,發展勁頭可大了。

這幾年經濟發展的排名一直穩定在前十,天津可是實打實的一線大城市。而且隨著各項政策不停落地,還有當地經濟不斷向前,保不準哪天,天津就能變成跟北上廣一樣的國際大都市。

要是朱棣曉得天津往後能發展得這麽棒,估計得驚掉下巴。當初他把這兒設成城市,純粹是為了軍事方面,就是想把這兒弄成軍事要地。哪能想到過了好幾百年,這兒漸漸變成了一個經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