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越南被法國打的節節敗退,胡誌明尋求中國幫助,為何點名讓陳賡去

2024-07-19歷史

1950年,越南對抗法國入侵的戰爭進行得如火如荼,但由於作戰雙方的實力不太對等,時任越共領導人的胡誌明 從越南密林步行進入中國廣西 ,後到達北京,希望可以得到中國政府的援助。

對此,出於國際主義精神,並結合當時的國內外具體情況,尤其是對越南緊鄰中國的地理位置與法軍勝利後的不利因素進行考慮,雖然中國在經濟上百廢待興,但仍決定幫助越南進行軍事訓練,並同蘇聯一起對越南援助物資。另外,應越共領導人胡誌明的請求,中國答應向越南派遣軍事顧問團,並接受了他親自致電中的邀請: 「請派我的老戰友陳賡,由雲南省來我這裏幫助工作。」

從這個邀請的物件來看,便很能說明邀請者的水平。之後越軍在邊境戰爭的勝利,也是更好說明了這一點。

陳賡將軍的幽默風趣,在整個紅軍中都很有名,這不僅讓他積極樂觀, 也帶給了他廣泛的交際,胡誌明便是他在‘大革命’期間所結識的。但收到邀請前往外國擔任軍事顧問,很明顯,很難是因為「老夥計」這麽簡單。

陳賡將軍的原名為 陳庶康 ,1903年2月27日出生於 湖南湘鄉,作為曾國潘的老鄉,陳賡的曾祖父參與過其組建的湘軍,透過了十余年奮勇作戰,官至 花翎副將, 幸運而又成功的完成了當時許多當兵人的夢想——活著退休,拿著攢夠的軍餉回老家買幾畝良田,興盛家業,繁盛家族。因此,與紅軍大多數有所不同的是,陳賡將軍並非是貧苦出身,少說也算是出身將門了。

可能正是從這樣家庭物質條件豐沃的環境下成長的原因,陳賡的性格開朗,落落大方,愛開玩笑也會開玩笑,但這一切在他13歲的時候,就被打斷了。

雖然‘家道中落’的劇本,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頗為正常。但陳賡踏入‘苦難’的方式,倒不是因為家裏不行了,相反,家裏太行了,給安排了門婚事,然後陳賡就‘逃婚’了。

從某種角度而言,這也算是當時比較流行的‘劇本’。

20世紀初,中華大地上新式教育與傳統思想並列。陳賡便先後就讀於私塾與新式學堂,可能是社會思潮與所受教育的影響,經歷了最敬重的祖父離世後的陳賡,在得知父母對其的包辦婚姻後,年僅13歲的他便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離開,走上了曾祖父曾經走過的道路,參加湘軍。

13歲的陳賡可以入伍,哪怕在那時也是有點讓人訝異的事。這也足見「多事之秋」。 自1916年參加湘軍到1920年四年,他分別參加過討伐 吳佩孚,驅逐張敬堯、趙恒惕 ,「護法」之役,湘鄂之役等戰役,最後因為部隊拖欠軍餉,陳賡前往討薪,可是薪也沒討到了,他也要被「收拾」,於是連忙離開。

脫離軍隊後,陳賡自嶽陽前往長沙,一邊在粵漢鐵路湘局作辦事員,一邊進入補習學校和業余中學繼續學習。在這段時間,他參加了「青年救國會」等群眾團體,積極進行反帝愛國活動。也進入了毛澤東倡導開辦的自修大學,在這一過程中,他與毛澤東領導的革命團體有了較為密切的接觸,並參加革命活動,由此,在1922年12月,陳賡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3年12月,由於在之前參與反日鬥爭時負傷,陳賡在長沙秘密考入了廣州進陸軍講武學校。並很快前往廣州,並在1924年5月考取了黃埔軍校,成為了第一期入學的學生。在經過接近一年的學習與實戰訓練後,畢業後的陳賡在軍校之中留任。也就是在這段時間,他結識了在廣州擔任蘇聯顧問鮑羅廷轉譯的胡誌明,也發生了他與蔣介石的一段「趣事」。

1925年,黃埔軍校組織了學生東征,目標是消滅軍閥陳炯明。留任的陳賡自然參加,作為校長的蔣介石也去了,並且是東征軍總指揮兼第一軍軍長。陳賡作為留職人員,當然沒校長那麽威風, 擔任了第二師的一個連長,負責保護指揮部的安全工作

一次戰鬥中,第三師負責作戰。 當時的第三師為舊軍閥部隊改編過來的,本來,軍閥的部隊大多就不算太強,還是戰敗被俘,失去了原先的指揮。戰鬥意誌基本沒有, 只能說活著就算勝利,本來讓他們先去沖一沖,可能也沒當正規軍用的打算,也許是想消耗下敵人的彈藥。但人家也不傻,一開始接觸作戰就直接潰退。校長也比較狠,事已至此他決定親自前往督戰這支隊伍,讓他們為革命事業盡點力。

作為保護指揮部的連長,陳賡自然也跟著去了。然而,陣地督戰的作用並沒校長想象中那麽大,敵人僅發動了一次反攻,第三師直接全線崩潰了。蔣介石氣急敗壞,直接命令身邊的陳賡組織反攻,並口頭扒了第三師的師長職務,直接給了陳賡。

年輕人第一次當軍長,想來也是有點興奮的。陳賡當然明白現在這軍長可能還沒自己的連長戰鬥力強,但一來是命令,二來試試也不錯。於是,陳賡便在潰兵的潮水中逆流而上,邊跑邊喊自己奉命擔任新的第三師師長,命令所有部隊停止後撤,重整隊形。但潰兵們哪管這個,一股腦的就往後竄,見陳賡越喊越大聲,幾個潰兵可能是有經驗的,逃跑時假裝路過,直接把陳賡撞翻倒地。就這樣,在挨了潰兵們的幾腳踩踏後,陳賡也明白自己這試試也就是試試,眼看陳炯明的部隊越來越近, 作為保衛連長的他返回蔣介石處,並表示此戰已敗,覆水難收,趕緊跑路吧。

蔣介石自然不會不懂,讓陳賡去組織‘反攻’,算是他這總指揮親自督戰的最後倔強。見事不可為,子彈也正嗖嗖地從耳邊飛過,也就和陳賡一道跑了。可能是辦公室坐久了體力不支,也可能是跑著跑著覺得有點不好看,反正蔣介石最後說自己跑不動了,陳賡聽聞,無奈背起蔣介石,又跑了幾裏地,才算脫離險境。

蔣介石背叛革命後,陳賡直接離開,投入我軍的革命事業當中。「救蔣」這件事,還經常被他拿來當做笑點,也算是一種‘輿論武器’。當有人問他,如果不救蔣介石,不就沒現在這麽多事了嗎?他也總是風趣地回到:「那他不就成了革命烈士嗎?」

由於「救蔣」與自身特點,很快便有說法為:「蔣先雲的筆,賀衷寒的嘴,快不過陳賡的腿!」陳賡的腿挺出名,然而敵人都不知愛護,這雙腿受的傷也最多。

1927年8月1日,陳賡參加南昌起義。8月24日,在會昌戰鬥中左腿負傷,這場戰鬥十分嚴酷,說當時情況是「九死一生」,也不為過。由於實力差距與戰事不利,部隊損失很大,作為指揮官的他只好下令後撤,然而他撤退得很不「順利」,戰鬥過程中,三顆子彈嵌入陳賡左腿,如此,自知難以逃脫的陳賡喝退警衛,讓他們趕緊逃命,自己則是作勢一倒,在身上蹭了一身血,眼睛一閉假死起來。來打掃戰場的敵軍,見他這個樣子,踹了一腳後也就離開了。

雖然死裏逃生,之後被返回的隊員救了出來,但陳賡腿部的傷勢也已經到了難以拖延的地步。在透過香港秘密前往上海後,陳賡進牛惠霖骨科醫院治療腿傷,本來見傷勢很嚴重,院長牛惠霖決定親自為其診治,但發現是槍傷,又覺得此人身份可疑,便不願出手。無奈陳賡只好說明了身份,聽說後牛惠霖立馬為其施救。

原來牛惠霖是宋慶齡的表弟,表姐曾經跟她提及過陳賡。在聽聞陳賡住院後,宋慶齡特地前往醫院看望, 不僅送來了藥物和安排看護,還幫助陳賡躲過國民黨的搜查。

在上海養好腿傷後,陳賡也就順勢在上海中央特科工作,化名王庸。之前他就因

為性格活潑,廣泛交友,被黨中央派往蘇聯學習政治保衛工作和群眾武裝暴動經驗。後從蘇聯返回國內的他,在北伐運動的時候,被任命為在北伐軍第二方面軍擔任特務營營長。也算是陳賡將軍的一種「特長」。

地下工作者的任務是艱巨的,也是困難的,但陳賡完成得很好。不過這段經歷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1931年, 顧順章 叛變,9月份,陳賡被派往鄂豫皖紅色區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第13師318團團長。

在戰場上,陳賡的軍事才能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但刀劍無眼,一次在在新集西北胡山寨的戰鬥中,陳賡腿部再次負傷,這次換成是右腿。

無奈之下,1932年11月,陳賡再入上海,又進牛惠霖骨科醫院治療腿傷。不過這次的運氣明顯沒上次好,很快因有人告密而被捕。

如此,陳賡將軍的「神腿」可謂飽受磨難,在醫院同護士吹牛的時候也說到:「那些王八蛋嫉妒我腿快,不打斷還不甘心,可惜我這是神腿!」

是不是被人嫉妒還不知道,但得知陳賡被捕訊息後的蔣介石,的確很不甘心。他對作為黃埔一期學生,曾擔任過自己警衛的陳賡加入共產黨一事,不說耿耿於懷,也是念念不忘。得到再見的如此良機,哪能錯過。

在監獄中,兩人見面,蔣介石板著臉開口道:

「陳賡,你瘦了很多啊!」

陳賡笑了:「 瘦吾身而肥天下,這是你在黃埔軍校時候教導我們的呀。我看蔣校長也瘦多了,身為一黨一國領袖,你瘦了,但是天下卻更瘦,這是為何呀?」

蔣校長可能也不知道,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瘦了,於是換了個話題。表示以往雖然你犯了些政治上的錯誤,但只要肯回心轉意跟著我幹,還是能給你個好前程的。

對此,陳賡表示拒絕,他關註的更是國家與未來的前程。

道不同不相為謀,蔣介石小沒面子,說了幾句場面話就走了。

雖然蔣介石不想放虎歸山,對待「異己」手段又毒辣兇狠。但陳賡身份特殊,不僅僅救過自己的命,還是黃埔一期的有名學生,這對於依仗與把控「黃埔集團」的蔣介石來說,如何處理陳賡成了一個難題。加上陳賡交友廣泛,有許多在黃埔時同他關系不錯的學生聯名求情, 宋慶齡得知訊息後也給蔣介石來電,勸他放了陳賡,並行動媒體制造輿論壓力。

蔣介石也就冷處理了。

殺是不好殺,蔣委員長還是比較註重人設的。但一直關著吧,可能哪天就被政敵拿來弄自己,而且養著也有點吃白飯。不過直接放了,那還是不願意的。

可能感受到了蔣校長的糾結,在被關了一個多月後,好學生陳賡就自己跑了,很快,就同營救人員匯合。

面對陳賡之後的戰績,很難估計蔣校長到底會作何感想。

在新中國的授銜儀式上,毛主席為陳賡授予「大將軍銜」,並開玩笑地說道, 「跟著我幹,比跟著蔣介石幹要強吧!蔣介石他給不了你「大將軍」。

胡誌明之所以「指名」陳賡,當然也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能征善戰,更重要的是,他比較「合適」。

在渡江戰役過後,我軍大勢已定,但當時桂系軍閥白崇禧的部隊尚算完整,急需一場手術來解決這個「沈屙舊疾」。陳賡便是參與其中。並在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白崇禧狡猾多變,極善避實就虛,不願與我軍展開正面決戰,為了抓住白崇禧的主力,迫使其展開決戰,指揮決定采取「大迂回」戰略,最終成功,殲白崇禧主力於廣西一帶。

由於中國南方廣西一帶地理位置上與越南更為接近,自然環境也就更為相似,有過在此環境下作戰勝利的經驗,胡誌明自然也會對陳賡更有信心, 加上多年抗戰以來,陳賡的善戰已廣為流傳,其幽默風趣也為人所耳熟,可以更好的協調組織工作,最後便是與胡誌明在「大革命」時便已結識,由此便出了這次「點將」。

而到了越南做軍事顧問後,一向喜歡開別人玩笑的陳賡,卻發現自己也被「開了玩笑」。

在一次與法軍的戰鬥中,由於提前截獲了法軍的電報,知道法軍的一處行軍路徑與大致時間,陳賡意識到這是訓練埋伏戰的好時機。部隊很快下發了命令,一只小隊前往了指定地點進行埋伏。可結果因為天降大雨, 這支小隊未經指示直接撤回了 。這讓陳賡將軍不由的大發雷霆,軍紀一向是建軍的重要組成部份,一支合格的部隊,其紀律必然要嚴明。直接撤回這一舉動,對外來說是錯失戰機,對內而言是不尊命令。如此松散與隨意,這自然讓習慣了中國解放軍的陳賡感到了詫異與離譜。也下定決心在這方面下功夫。

然而很快陳賡就又知道了一件讓他無語的事情---法軍因那天下大雨,根本也就沒走

不難理解此時「被開玩笑」的陳賡的抑郁。

但如果只是這樣,陳賡自然不會在日記中寫下:「 越南和法帝真是一對絕妙的對手,兩方的戰鬥力不相上下。 」畢竟越方部隊雖然奇怪了點,但法國部隊因為下雨而臨時調整,到也不能算離譜。

另外的戰鬥也同樣能帶給陳賡這種感受。

在中國軍事顧問團進入越南後的第一戰,便是「東溪戰役」。

此戰中,13000名越軍進攻500名法軍一天一夜,不僅傷亡800多人,另外三次被法軍擊潰,其中有一支部隊已經攻進城中,但由於後續部隊沒能跟上,未經請示就又退了出來!

陳賡自然火大無比,越軍的裝備經過援助,並不比據守的法軍要差,在強大的裝備支撐面前,依舊拿不下法軍這個可以說是最薄弱的防守點!
(圖十四陳賡)

無奈第二天下了強令,必須拿下東溪。 結果又是苦戰了一天,前線部隊甚至詢問能不能撤退。陳賡都快被氣笑了,但他也真的很好奇越軍是怎麽做到的!再一問,原來越軍各方根本沒有同時發動攻擊,而且還多點開花,亂打一起。 陳賡趕緊提議必須從南北兩方,同時發動進攻。

得到了具體意見的指點,越軍終於在次日10點攻下東溪。

順帶給出戰報,殲滅法軍800人。陳賡看的人都懵了,法軍不是總共才500人嗎?後經過核算,法軍的確只有500,越軍在上報的過程中搞錯了。

雖然對於戰爭勝利有著無限擔憂,但陳賡還是開始令部隊執行下一步行動。

東溪其實只是給越軍練手的一處地方,雖然沒想到這麽艱難,但作用可能還是起到了的。除了, 進攻東溪更多的是為了之後的埋伏作戰。

按照之前預定的戰術,拿下東溪,敵人有來援與不來兩路。來的話正中下懷,此戰的目標其實就是援軍。如果不來,則可依東溪火速進攻七溪,並可圍攻高平。

高平對於越南之戰而言,有著決定勝負的地位。若受圍,敵軍主力會被引出,可對其徐徐殲滅。

埋伏的越軍早已部署下去,但法軍見東溪被攻破後,遲遲沒來,難道是計劃被識破了?漫長的等待讓埋伏的越軍也心生不滿,過了這麽久,竟然還沒人來? 陳賡雖然心中有所猶豫,並在此時感染了 瘧疾, 但還是堅持意見,讓埋伏繼續下去!

果然,9月30日,遲遲未動的法軍終於集結3000多部隊,準備收復東溪。得到訊息的陳賡心中一喜,埋伏多時的308師正在等著他們呢!然而戰鬥開始後,又向著奇怪的地方跑偏了。

308師一萬人居然沒能迅速的完成合圍,反而被法軍憑借火力優勢迅速的占領了一個山頭,讓戰事又僵持住了。

陳賡不由得百思不得其解!為啥啊?

原來,見法軍遲遲未來,自己軍糧將盡,師長竟然未經通報便指揮一半士兵收糧食去了!陳賡無話可說,只能讓人趕緊把部隊拉回來,並且非常擔心這三千法軍溜了, 這會給戰局造成難以預估的影響。

而讓他同樣費解的事情也發生了---法軍一動不動,就占據著山頭,等待救援。事實上,越軍的集結速度極慢,圍攻的兵力也不算多, 只要法軍早點發現或者嘗試下突圍,很有可能直接就跑了,乃至打一個漂亮反伏擊戰。 可他們就是蹲著。10月2日,越軍沒有動,法軍也不動。兩方一槍未開,奇怪的靜坐戰在遠東再次展開。

這也是為什麽陳賡將軍在日記裏寫道:「每次都是擺著挨打的架子。」

最後,這支法軍部隊還是與高平城裏來合軍的2000法軍一起,被分別包抄殲滅了。

在這一過程中,可以說是戰局戰略全都大優的情況下,交戰四日,越軍的武元甲竟然主動命令部隊停止了進攻,理由竟是這麽久都沒全殲法軍,士兵疲憊,準備撤退。

陳賡不由得大怒,我方累敵方就不累嗎?拿到這種優勢還不把戰鬥拿下?並直接表示: 這樣的仗都不想打,那就別打了。我走還不行嗎?

在陳賡的堅持下,武元甲最終還是下達了總攻命令。

最後,這場邊境戰爭,越軍以傷亡1720人的代價,殲敵8000余人,拿下此戰的最終的勝利。

因為另有安排,陳賡此時被中央派往北韓作戰,雖然胡誌明,武元甲多次挽留,但畢竟是已經決定的事情了。

陳賡雖然離開,但中國的軍事顧問團依然留了下來。在越南徹底全境收復後,才陸續返回。

雖然戰爭過程中有著許多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陳賡將軍依舊拿到了最後的勝利。他在懷疑與否定中,從實事求是的角度出發,堅持自己的想法的行為,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