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9年上海剛解放,李克農密電陳毅:務必要找到名叫李靜安的同誌

2023-12-30歷史

1949年5月27日,大上海終於迎來了解放,陳毅市長帶領著機關同誌與人民解放軍浩浩蕩蕩地進入城區,迎來了上海各界的一致歡迎。

戰爭後的和平,對軍人或是市民都彌足珍貴。

圖|解放軍進入上海市區(舊照)

上海解放後,建立政權、維護治安、肅清敵特、恢復經濟等等事宜可謂極其繁巨。

否則中央也不會把陳毅與粟裕這兩位三野悍帥留此坐鎮,尤其是陳毅將軍可謂是軍政皆能,負責總領上海的一切事宜。

5月30日,上海僅僅解放三天,一切工作都還在緊鑼密鼓地布置著,可陳毅卻突然親自下令給上海市公安局,讓他們找一個名叫李靜安的人。

言辭中極盡重視,上海市局自然十分重視,盡可能的出動力量大力調查。

圖|陳毅出任上海市長(資料圖)

這不免讓人疑惑,李靜安其人到底有何不凡,能得陳毅市長如此重視,在這樣的一個緊要關頭下令給市局盡力尋找。

當時,陳毅是以「軍管會」的名義,向上海市局釋出的第008號電令:

「茲於1937年冬,延安黨中央派往上海地下黨工作之李靜安同誌,去向不明,特勞查。」

從這份電文中,我們便可以大體知曉,陳毅下令所找的李靜安,乃是1937年便派往上海的一個地下工作人員。

並且似乎一直都是從事這項使命,不久前仍舊活動在上海,而今卻驟然失蹤了,於是才下令給市局盡力尋找。

圖|1949年5月上旬,國民黨當街處決共產黨嫌疑犯(資料圖)

事實也確實如此,這是時任中共中央情報部代理部長李克農,親自致電給陳毅讓他代為尋找,稱其對組織無比重要。

若活著速速送往北平,中央已準備委任其擔任為建國後的第一任郵電部部長;若是不幸犧牲,也要盡可能找到其遺體,妥善安葬並照顧其家人。

命令下達後,市局的同誌雖有所疑惑,可一點也不敢輕視,連忙去尋找線索,很快便找到了李靜安的妻子——裘慧英。

這也是一位長期在地下工作的同誌,與失蹤的李靜安已然搭檔多年,為組織付出良多,這會兒身份已然解密,正在大力地尋找著丈夫。

圖|19858年以李白和裘慧英為原型的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劇照)

裘慧英告訴市局同誌,說丈夫本名叫李白,李靜安是來1937年來上海潛伏時所使用的化名。

1948年12月30日被敵特所捕,數月以來遭受了種種酷刑,可總算是人還活著。

1949年5月7日時還曾去獄中看望過丈夫,隨後不久丈夫便仿佛人間失蹤了,簡直就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自己已然尋找良久,卻沒有任何線索。

按照當時國軍敗退前夕的殘忍手段,按理來說應該是被處死了,而確實也有許多被捕的同誌遭遇了這樣的厄運。

圖|國民黨當街處決共產黨嫌疑犯(舊照)

有千余具烈士遺體先後在閘北宋公園、虹橋公墓、普善山莊等地被發現,裘慧英曾去一一辨認過,卻始終沒有發現丈夫的遺體,不免抱了一絲希望。

這個過程無比難熬,每每檢視著那一具具遺體,裘慧英受沖擊的不僅是視覺,更是心理上的沖擊。

一方面想要找到丈夫,讓他得以入土為安;一方面卻怕找到丈夫,一天沒有找到,人就可能還活著,說不定還有重聚的一天。

上海解放的那一天,裘慧英的心中無比激動,只因為這裏面他們夫婦為此付出良多,是他們托付上身家性命的信仰所在。

圖|上海市民們冒雨走上街頭,與入城戰士熱烈握手(舊照)

而今眼見雲開霧散、柳暗花明,可那個最應該與自己一道去見證的親人同誌,卻仍是無蹤無影。

市局同誌在得知這些情況,對裘慧英好一番勸慰後,正式展開了上海尋人大作戰,人民公安的力量自然要比裘慧英單槍匹馬大。

不久,即得到了一條重要線索:那是一位蓬萊分居的留任警察交代出來的:

1949年5月7日傍晚時分,有一位身穿長衫、雙腳受創的中年囚犯,被提上囚車押解去了楊思一帶執行死刑。

而這兩點,與裘慧英所交代的,最後一次見丈夫李白的狀況頗為相符。

圖|上海軍民(舊照)

根據這一線索,透過走訪楊思地區的群眾,6月20日於一塊雜草叢生的荒地中,挖出了12具烈士遺體。

經裘慧英前去確認,發現那具身穿長衫、傷痕累累的遺體,正是自己苦苦尋找而焦灼萬分的丈夫李白,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淌,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出兇手為丈夫報仇……

就這樣,李白同誌犧牲的訊息得到確認,陳毅與李克農以及其他的很多同誌都悲慟不已。

陳毅在給李克農的回信中寫道:「血債要用血來還!殘害李白烈士的反革命分子,我們定要向他們討還這筆血債!」

李白的死為何能讓李克農與陳毅這樣的大人物耿耿於懷,他為新中國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圖|李白烈士墓(資料圖)

讓我們走進這位不朽的烈士璀璨的一生,看看那個時代下的人們為了迎來黎明所做的努力。

1910年5月,李白出生在湖南瀏陽的張坊鎮板溪村,父母都是為地主當牛做馬的老農民。

一家人的生活過得很緊巴,可還算勉強過得去,父母盡可能地節儉攢下一點錢,便用作李白讀私塾的費用。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李白小小年紀就懂得體諒父母的不易。

13歲的時候,母親積勞成疾不幸病逝,家中尚有年幼的弟弟妹妹要照顧。

圖|民國時期的農村孩子(舊照)

李白不得不輟學在家,擔負起了小保姆的責任。

上山砍柴、為全家洗衣做飯、照顧弟弟妹妹的安全等事,都系在了李白這個小男子漢身上。

待弟弟妹妹稍長一些,被父親送去了「乾源裕染坊」當學徒,這兒距離他家有十多裏遠,繁重的體力勞動讓他沒有精力和時間能時時回家,這倒還罷了。

可是老板和師傅那不分青紅皂白地打罵,令他滿心委屈、苦不堪言。

這一年,毛主席也在湖南老家活動,一度將革命搞得聲勢浩大,李白所在的瀏陽縣,自然也被這股進步之風吹到。

圖|【覺醒年代】中青年毛澤東組織進步運動(劇照)

共產黨是為老百姓謀利的隊伍,其吸重力自然不用多說,而少年人往往一腔熱血,沒有什麽顧慮,選擇跟隨心之所向。

李白便是如此,他想要反抗這現實的不公。

他希冀能讓更多貧苦鄉親吃得飽、穿得暖、醫得病,便大力地響應著當地的革命活動。

在農協運動中表現得極其出色,很快便被吸收入黨,而這時他僅15歲。

1927年,跟隨隊伍參加了著名的秋收起義,在起義隊伍被迫離開後,仍留在家鄉動員了許多青少年一塊加入革命隊伍。

圖|【秋收起義】(油畫)

1928年7月配合紅軍成功夜襲張坊的反動組織,成功實施了一次武裝暴動,被任命為少年先鋒隊隊長。

1930年8月,成為光榮的工農紅軍中的一員,在紅四軍通訊連中擔任戰士,隨部奔波戰鬥於浙贛邊諸地,因表現不俗僅在1年後便成為了連隊指導員。

在屢次反圍剿中,紅軍由於通訊的缺失,屢屢陷入被動,我軍早就有心培養自己的通訊人才,進而搭建出自己的情報通訊網絡。

這一想法在1931年1月得以實作,憑借我軍繳獲而來的一些器材,以及有限的幾位技術骨幹,建立了中央軍委直屬的無線電學校(後來發展延革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圖|毛主席、朱老總接見王諍和劉寅等無線電通訊工作人員(油畫)

同年秋,李白被選派參加了該校的第二期培訓,憑借著不錯的天賦與不懈的努力,在很短時間內便熟練掌握了收發報技術,以及一些基礎的電台知識。

畢業後被分配至紅5軍團任電台台長,後調至共13軍任無線電隊政委。

李白在紅13軍的時候,和大夥打成一片,把同誌們當成兄弟姐妹般去呵護。

一米八的一個大個子,經常操心的卻是為戰士編草鞋、為病員端水送藥等「小事」,被大夥戲稱為「老婆婆政委」。

李白以言傳身教的方式,把自己在無線電學校的所學,以及在工作中的所有經驗,傳給了紅13軍乃至紅5軍團的諸多通訊戰士,讓兩部的無線電通訊事業逐漸發展起來。

圖|紅軍的第一部電台(資料圖)

長征的時候,李白帶著紅5軍團100多人的無線電隊伍,可謂遭受了極其嚴格的考驗。

當時紅5軍區擔負的是後勤任務,李白所部既要負責與各部的聯絡,還需要保護、運輸所有的器械,在面對敵軍的大肆進剿時頗為不容易。

李白操心勞力,在吃飯上卻與大夥一般,有一頓沒一頓的,但凡有點好東西也要先緊著傷病員。

沒有多久便熬得頗為瘦削,領導眼看這情形頗為不忍,便配了一匹馬給他,可李白卻從來也沒騎乘過,不是用來托器材,就是讓給了傷病員騎乘。

圖|紅軍戰士(舊照)

那段時間,李白經常講的是這樣一句:「只要我們在,那麽電台就在,電波就不能中斷。」

為了這句話,他曾在貴州茅台村,為了保護器材不顧生命安全,面對敵機的轟炸,以機槍打中過敵軍一架飛機,一時成為了紅軍中的大名人。

全面抗戰開始後,李白沒能如願奔赴去抗日前線打鬼子,而是接到了一個秘密任務——潛伏去國統區設定秘密電台,為打破國民黨集團設定的聯絡壁壘去做出努力。

李白可從沒有過這樣的經歷,他一直想的是光明正大地去與敵戰鬥,轟轟烈烈在戰場上建功立業,接到這樣的任務自然是滿心不情願,可組織所遇到的困境他也心裏有數。

圖|紅軍戰士(舊照)

入黨之初所立「聽黨指示」的誓言言猶在耳,作為一個真心獻身於共產主義事業的革命者,一切自然以組織的需要為第一前提,至於自己的種種好惡且放一邊吧!

1937年10月,李白化名作李霞,去到大上海住進新閘旅社,與當時八路軍駐滬辦事處主任李克農取得聯系後。

李克農派遣了機務員塗作潮和交通員王少春,三人合力開展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地區秘密電台的建設工作。

當時上海即將淪陷,要在戰火紛飛中的大上海,購買到相應的零部件、找到合適的布設點,都很是不容易,可在同誌們的同心同力下,一切都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圖|老上海街頭(舊照)

這之間,李白為了適應李霞這個富家子弟的身份,更好地把自己掩護起來,不得不從頭學起,從吃飯、喝茶,到跳舞、交際等等。

李白硬是拗著性子把自小養成的生活習慣,一點點地給改掉了,出落得越發像個上流人士。

起初一段時間,李白心裏還是有障礙的,他對同誌們曾如此說過:「我的戰友都在前方流血戰鬥,可是我卻在這裏過著奢侈的生活,我的心不安啊!」

可在大夥的勸解下,他放下了心裏的包袱,真正去接受當下的一個身份,只因為這地下戰鬥同樣無比重要。

圖|日軍在上海街頭掃蕩(舊照)

同年11月12日,日軍用槍炮和戰機轟開了上海的大門,宛若一群強盜般進入了上海,八路軍辦事處只得轉入地下,這讓搭建電台的行程有所受阻。

可是,李白等人並沒有因為重壓就停止,更加謹慎小心布置著、準備著,終於1938年春將中國共產黨在上海的第一部電台布設成功。

由於是臨時拼湊的電台,且日寇對上海的管控極其嚴格,問題出現得頗為頻繁,比如電台工作的時候電鍵和燈光不穩、電台頻率容易出現波動、上海距離延安距離較遠傳輸不易等。

可這些並沒有難倒李白和塗作潮,他們反復摸索與試驗,終於找到了一條解決之道:利用收音機的天線做掩護,在敵人偵察較輕的淩晨發報。

圖|【永不消逝的電波】(劇照)

為了盡可能的做到隱秘,李白每晚開始工作之際,便把房間裏的25W燈泡換成5W的,再以黑布蒙起,再給電鍵上貼上小紙片,讓光線與聲音都不致傳出。

就這樣,一座來往於上海與延安的「空中情報橋梁」得以搭建成功。

中央透過上海這個中轉站,將有關指令可以最快地傳往各地,而上海也能將各部的情報盡快地發往延安。

1939年5月,李白居住地出了點問題,需要另擇地以搭建電台。

當時負責領導上海情報事業的龔飲冰同誌,在物色好新的所在後,覺得有一點頗為不妥。

圖|【永不消逝的電波】(劇照)

那就是李白此時已然29歲了,又多是以上流人士的身份來活動,可卻是依舊保持著單身,這不免讓有心人存疑。

龔飲冰決定物色一位政治可靠、能力也強的女同誌,來到上海扮作李白的妻子。

這樣不僅能避人耳目,還能幫助李白更好地完成任務。

經過一番挑選後,在滬活動多年的青年女工裘慧英同誌,榮幸成為了李白的「妻子」。

在新的據點中,李白與裘慧英開始了男女搭配的生活與工作。

圖|李白與裘惠英的假結婚照(舊照)

李白大裘慧英7歲,又早早地投身於革命鬥爭,比她要成熟很多。

因此在生活中頗為照顧她,裘慧英同是貧苦出身,12歲即來上海討生活,也不是那種難伺候的主兒,兩人在生活中很是和睦。

而工作時,李白但凡到了發報的時候,裘慧英都會去門邊或視窗站定,警惕地註視著周圍的一切,但凡有一點異常,立馬通知李白暫時停止手上的動作,並快速把家當收拾起來。

為了保證情報員的安全,他們會裝作平常的夫婦一樣,去到接頭地附近散步,把中央的密電交給情報員。

圖|【李白烈士的故事】(連環畫)

後來,需要李白經手的情報數量大增,往往需要忙碌個大半夜,而這時裘慧英依舊堅守著自己的所在,還會為李白盡可能的準備一些吃喝的東西,讓他保持精力。

這樣默契的長時間相處下來,兩人都對彼此產生了愛意。

經組織批準後,於1940年秋,結為了真正的夫妻,可是他們的使命依舊,需要冒著極大的風險為組織在敵人的高壓下工作。

1942年7月,日軍在太平洋戰爭中開啟了所有的爪牙,不再容忍太平洋地區有其他任何勢力。

對於英、美、蘇、法等諸多外來者不再客氣,原來相對安全的租界也不再安全,被日寇以強勢所統治著。

圖|日軍與英國士兵街頭對峙(舊照)

同年中秋節的前一天夜晚,李白依照往常向有關方面發報,妻子站在視野開闊處警戒。

兩人已經十分警惕,還是被日軍更新過的無線電雷達偵測器材,給察知了準確方位所在。

數十個日本憲兵和便衣特務,翻墻闖入李白家中。

裘慧英迅速警惕提醒,幾秒鐘之內,李白將這台「特殊」的電台拔掉幾串線圈,插上接線管,藏了起來。

可還是被來人給翻了出來,李白夫婦聲稱這只是一台收音機,日軍自然不會相信!

圖|日軍對李白威逼利誘(劇照)

日軍派了許多專家對這台「收音機」進行檢查,均得出結論這台「收音機」沒有收報功能,不能作為電台使用。

其間李白夫婦被日寇嚴刑拷打、威逼利誘威,讓他交代是為哪方辦事、辦了哪些事、再供出其他人員,李白抵死不從。

敵人便把裘慧英叫來,讓她親眼目睹丈夫的慘狀,從她這兒開啟突破口。

可裘慧英也是信仰堅定的女子,哪怕心中無比痛楚,仍就與丈夫事先約定好的言辭,謊稱是民間商業電台。

圖|日軍嚴刑逼供(劇照)

調查沒有結果,口供也沒能得到,敵人一時也頗為無奈。

在黨組織的大力救援下,裘慧英一個月後出獄,而李白也在半年後得以恢復自由,可卻仍被敵人時時監視。

哪怕一心想為組織做貢獻,可也實在是有心有力卻沒那條件啊!

這時候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威勢已經不如前期,在中國戰場上更是頻頻吃癟,明眼人都能看出侵華日軍的末日不遠了,而最害怕的自然是那些漢奸。

汪偽「76號」的特務也一樣,他們為了爭取出路,找到李白讓他秘密擔任與重慶聯系的報務員。

圖|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通訊兵(劇照)

李白請示了黨中央,之後借著這個機會,李白化名李靜安利用國民黨的電台繼續原來的使命。

1944年秋,李白被安排去到了浙江一帶,在華中情報局的領導下,以李靜安的身份遊走在浙江與江西各地。

明著是為「76號」奔波,實際上卻是為我方持續的傳遞著情報,為我方高層在抗戰後期掌握戰場上的主動出力甚巨。

1945年10月,抗戰勝利後上海已然基本平靜下來,在組織的安排下夫婦二人回到上海,負責重新建設電台。

圖|南京路上懸掛歡迎人民解放軍入城標語(舊照)

當時,國共雖已展開和談,可明眼人都知曉這只是蔣介石的緩兵之計,背地賴恩排特務不惜一切偵察中國共產黨的明暗勢力。

這之中自然包括重中之重的電台,是以這份使命較抗戰之初一點也不輕松。

1946年6月以後,蔣介石無恥地背叛了和平談判的成果,發動了再一次的國共內戰,我軍展開的艱難的圖存與反擊之戰。

在這場決定黨與國家命運的重要戰事中,李白夫婦所組建的電台,為傳輸有關情報提供了重要渠道,簡直就是我軍的千裏眼與順風耳。

圖|解放軍後方電台(舊照)

遼沈戰役中,李白將敵軍意圖透過海運增援、從葫蘆島登陸的情報,及時地傳遞給了後方,讓我在遼沈戰略制定上有的放矢。

淮海戰役中,黃維兵團北上增援之訊息,亦是經李白之手傳達,讓我軍有了充分的準備。

可惜的是,淮海戰役即將迎來勝利的時候,李白於1948年12月30日淩晨卻被反動派給逮捕了。

這是曾炮製「北平諜案」的重要人物葉丹秋的再一次出手。

然而,李白可不是立場不堅之輩,正如他曾對妻子所言:「一旦被捕,絕不能使黨的利益有絲毫損害,不能連累任何同誌。」

圖|【永不消逝的電波】中李白透過電台向同誌告別(劇照)

為此,他面對反動派的種種惡毒手段,始終不曾屈服,在1949年5月7日上海守軍即將敗走之際,被反動派給無情殺害,時年僅39歲。

1950年9月18日,潛藏極深的葉丹秋,被人民公安抓捕歸案,於次年1月經公審判處死刑,當即執行。

慘遭毒手的同誌們終於大仇得報,可以安息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