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異姓爵位只能傳給嫡長子,那麽對於其他兒子朝廷有沒有額外照顧?

2024-01-21歷史

清代的世襲一等公,按照爵位承襲制度,身後公爵由其子繼承,除非是犯了極其嚴重的罪過,否則的話這個爵位可以世世代代傳下去。不過由此也引申出另外兩個問題: 如果兒子多的話,那麽爵位是由誰承襲呢?一子繼承公爵之後,其他兒子能不能直接入仕?

先來說爵位的承襲原則

清代皇帝的繼承方式,和中原王朝不同,沒有立嫡立長之說。盡管康熙、乾隆二帝都曾嘗試過立嫡立長,但事實證明,不是太子不成器就是皇子早夭,有清一代只有道光皇帝是中宮皇後所生。

不過,除了皇位之外,清代統治者還是比較嚴格地執行立嫡立長制,尤其是針對異性貴族爵位的承襲,出台了相關的辦法。

按照【大清會典】和【清史稿】的記載:

「凡文武官員應合襲蔭者,並令嫡長子孫襲蔭。若嫡長子孫有故,嫡次子孫承蔭。若無嫡次子孫,方許庶長子孫襲蔭。如無庶出子孫,許令弟侄應合承繼者襲蔭。若庶出子孫弟侄不依次序襲蔭者,杖一百,徒三年。」

這段話很清晰地告訴我們,不管是蔭官還是承襲爵位,都要按照嫡庶長幼這一順序來繼承,此為國家禮法,沒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按照正常的思維,異姓爵位也應該按照皇位傳承辦法來執行,即立賢不立嫡,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國家和家族後繼有人,不至於出現人品道德敗壞、才能平庸的人來繼承國家名器。

然而,如果不以嫡庶之分來繼承爵位也會出現諸多的問題,比如公爵之家兒子太多,就容易出現家族矛盾,他們會因此而展開爵位爭奪大戰,如此就會給國家和社會造成不穩定的因素。所以只有朝廷出台硬性規定,才能徹底解決這一問題。

不過凡事也不絕對,如果公爵本人在世時,覺得某位兒子人品才能俱佳,又或是處於偏心等等原因,會主動向皇帝奏請,指名讓某個兒子繼承爵位,皇帝也會進行考核,從而準其所請。所以清代的很多公、侯、伯爵,在繼承的時候都不是嫡長子孫。

公爵本人因軍功再獲得其他低等級的爵位,比如子爵、男爵、輕車都尉等,這些後來獲得的爵位,是可以讓另外一個兒子繼承的,這樣一來本家族內就有兩個爵位。

還有一種情況是,公爵的嫡長子孫因功而獲得爵位,那麽按照規定,有爵位的兒子就無法承襲祖上之爵,只能從其他兒子中挑選符合之人承襲。不過為了公平起見,有時會將高等級的爵位留給嫡長子,而將低等級的爵位傳給其他兒子。

再來說無爵子孫的出路問題

看過【紅樓夢】的讀者應該知道,賈母有兩個兒子,長子賈赦、次子賈政。他們家祖上共獲得了兩個公爵,即榮國公和寧國公,其中賈代善承襲了榮國公之爵位。

【紅樓夢】實際上還是以清代為背景的,按照時間推算,賈代善的父親賈源,即第一代榮國公,應是從龍入關的開國功臣,他的公爵應該是世襲罔替的。

賈源死後,賈代善承襲了榮國公爵位,而賈代善死後他的嫡長子賈赦就應該承襲榮國公。事實也是如此,但發生了一些變化,賈赦確實承襲了爵位,不過並非是榮國公,而是一等將軍。也就是說,到了賈赦這一代就按照降級承襲的辦法來執行了。

如果比較賈赦和賈政的個人能力,那先顯然賈政要更勝一籌,但是國家有制度,賈政無法承襲爵位,而且他也無法直接入仕做官。

皇帝(應該是指康熙皇帝)為了撫恤功臣,破格賞給了賈政一個六品主事,後來又升為郎中。

清代對於非法定繼承爵位者,一般不會直接授予官職。但作為貴族子弟,他們還是享受到了一定的特權,至少入仕的渠道比較多樣化,且只要稍微具備一點才能,就有機會獲得相應的職務。

大體來看,非法定承襲者有以下幾個入仕途徑:

其一是選為侍衛。 這種情況十分普遍,唯一的限制就是旗籍,只要是上三旗功臣子弟,且具備較好的騎射本領,就有很大概率被直接提拔為侍衛。清代很多功臣子弟都是透過侍衛這條路走向人生巔峰,這與漢人的科舉十分類似。

其二是選為筆帖式。 筆帖式級別不等,最高的為七品官,主要從事的文書工作。下五旗或是上三旗中不具備選拔侍衛條件的貴族子弟,只要是讀過書能寫上一篇還算看得過去的文章,都有機會到各部院充任筆帖式。

其三是入八旗官學 。被直接選為侍衛或是筆帖式的,自身多少還是有些才華和能力的,或文或武兩樣至少占了一樣。

而對於那些條件一般的貴族子弟來說,就需要進行額外的學習和訓練。為此,朝廷專門為八旗子弟們開辦了學校,即八旗官學,諸如景山官學、鹹安宮官學,皆屬此類。

八旗官學其實和國子監的性質是一樣的,透過一定時間的學習後,會舉行考試,成績好的就可以選拔為低階京官,正式進入仕途。比如和珅就是鹹安宮官學生,後來以此途徑成為乾隆朝第一紅人的。

沒有爵位可以承襲的功臣子弟,正規的入仕途徑就以上三條,當然皇帝若是對其祖上的功績十分認可,也可以額外開恩直接授職,不過這種情況主要針對的是那些功勞特別大,又或是戰死軍中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