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火藥桶巴爾幹問題的前世今生(5)三種神力的角逐(下)

2024-04-13歷史

終於說到鄂圖曼帝國了,在我們討論巴爾幹宗教演變前要先提一下鄂圖曼崛起時濃重的宗教擴張主義背景。相對於拜占庭而言,鄂圖曼帝國並不算長的歷史一直可以追溯到13世紀末,由鄂圖曼繼任部落首領並獨立建國所開啟,其嶽父是蘇菲派的長老,這一派在吸收新柏拉圖主義和其他宗教神秘主義的理論及禮儀後形成的哲學思想體系將苦行禁欲作為修行方法力求以神秘的愛和沈思冥想,消除個人意識,包括忘卻來世的厚賞,達到無我而消融於真主之中。

早期的鄂圖曼高舉嶽父贈與的勝利之劍,打著加齊(也就是聖戰者)旗幟,東征西討,在濃厚的宗教色彩下奠定了鄂圖曼帝國的基業。

1.從遊牧到定居的加齊運動

這裏要著重提一下加齊運動,這一運動最終使得突厥人從遊牧走向定居,早在11世紀塞爾柱帝國時期,有大量處於遊牧自治狀態的突厥人,沒有接受定居的生活和中央集權的統治,他們作為遊牧民自伊朗高原流動到小亞細亞的安納托利亞高原。在流動過程中他們不斷抱團新皈依的民族並與其他遊牧部落結盟組成軍事集團,比如突厥化的亞美尼亞人和突厥化的小亞細亞人。這些軍事團體最初正是塞爾柱帝國軍隊的中流砥柱。而當塞爾柱人的大規模擴張停止後,帝國鮮有大規模的軍事活動,這些遊牧民組成的軍事集團開始不停地騷擾過上定居生活的省份,不服管教,掠奪成性,讓中央政府十分難堪。

這些尚處於遊牧狀態的軍事集團擁有獨特的文化與價值觀,實際上成了塞爾柱帝國內部一個獨立的群體,一個不穩定的火藥桶。塞爾柱人統稱他們為土庫曼人。而加齊運動則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產生的,「禍水西引」策略。運用宗教的狂熱,將精力過剩的遊牧民的註意力從國內轉向國外。所謂「加齊」,其成員是形形色色的誌願兵。他們得到的任務是打擊異教徒,而他們本身最重要的作戰動機則是劫掠。通常,他們會作為邊疆戰士從伊斯蘭世界的邊境出發,對外發動突襲,不客氣的講,加齊運動就是遊牧民族的劫掠特性與宗教狂熱相結合的產物,突厥人持續的騷擾與劫掠,對拜占庭的邊疆軍區的經濟、農業、貿易、宗教乃至人口造成了淪陷性的打擊,這些加齊勇士小規模時在農村打家劫舍、搶奪農民的收成。規模大一些的攔截商隊,再大一些的甚至攻略城鎮,所到之處一片白地。

1025年,拜占庭最後的強心劑,馬其頓王朝皇帝巴西爾二世死後僅僅20多年,帝國的皇帝連續幾個都是昏聵庸碌之輩,而這時加齊們來到西方的小亞細亞半島,出沒於塞爾柱帝國和拜占庭帝國之間局勢動蕩的邊境地區,不斷的沖擊著拜占庭人的領地,掠奪、蠶食拜占庭人的領土,在與拜占庭邊防軍近20年的鬥爭中,本就捉襟見肘的拜占庭人卻由於帝國經濟問題不斷削減邊防軍的實力,因此這種劫掠趨勢非但沒有受到控制,反而成長為帝國無法忽視的心腹大患,大到需要皇帝本人親征的地步。1071年的曼齊刻爾特戰役,皇帝羅曼努斯四世戰敗被俘,帝國徹底失去了對亞美尼亞和安納托利亞的控制權。

而趁著戰後拜占庭人的邊防線處於崩潰狀態,這使加齊們的進攻更加猛烈,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群體加入。塞爾柱王公蘇萊曼在此建立羅姆蘇丹國。而與此同時,突厥的「加齊」們與突厥化的新加齊們在小亞細亞東北部建立了達尼什曼德王朝,但是這個王朝不像塞爾柱帝國本身,依靠波斯官吏建立起的稅收體系,他的組織形式相當松散,缺乏完備的行政組織形式,依然以加齊掠奪的戰利品為經濟基礎,而十字軍運動的興起直接導致了王朝戰利品經濟體系的崩潰並最終被擁有更完善行政體系的羅姆蘇丹國吞並,此後的加齊們活躍在羅姆蘇丹國與拜占庭人的邊疆行省,建立了自己的邊疆諸侯國,隨著越來越接近拜占庭人的核心地帶,加齊們遇到的防禦阻力也越大,早期的劫掠形式也就越發困難,因此不再擁有舊式遊牧劫掠空間的突厥人開始逐漸的定居在邊疆土地上。

加齊運動瓦解了拜占庭帝國在小亞細亞的統治

2.羅姆蘇丹國的衰落

說到未來鄂圖曼的領土與文化宗教影響範圍,可以說小亞細亞是其基本盤,自11世紀突厥人進入安納托利高原後,經歷殘酷的加齊運動對拜占庭經濟、政治、宗教乃至人口基礎的打擊,這片土地在幾個世紀裏又經歷了穆斯林與基督徒、穆斯林與穆斯林、穆斯林與蒙古人、穆斯林與突厥化蒙古人等多方勢力的混戰,小亞細亞進入了舊有希臘文化逐漸與伊斯蘭文化相融合的突厥化時期。

相比其他的突厥同胞,鄂圖曼人西遷的時間要遠晚於其他同胞,他們的祖先蘇萊曼·沙赫在12世紀晚期統治著伊朗東北部的馬罕地區,正適逢蒙古人崛起,在他死後家族一部份人在呼羅珊成為蒙古人的臣子,一部份拒絕臣服的則西遷到安納托利亞高原,作為新的加齊參與到對拜占庭人的掠奪中,而此時的拜占庭人剛剛遭到十字軍的背刺元氣大傷,科穆寧王朝三代中興的努力毀在了盟友的背叛手裏,而來自法國的十字軍貴族鮑德溫一世則僭越稱帝建立了拉丁帝國。

這一時期的尼西亞帝國面臨著東西兩方的壓力,皇帝狄奧多爾一世在1211年門德雷斯河畔安條克戰役中,擊敗了支持其嶽父原拜占庭皇帝阿歷克塞三世復辟的羅姆蘇丹國軍隊,並陣斬蘇丹凱霍斯魯一世,基本上使得東部的局勢穩定下來,直到凱霍斯魯一世的繼任者凱考斯一世繼位雙方正式簽訂和約,東方成規模的戰事告一段落,使得尼西亞人可以專註收復故土,但加齊式的劫掠沖突是羅姆蘇丹無法控制的。

拉丁帝國時期1204-1261

不久,13世紀上半葉,蒙古西征的刀鋒終於到了小亞細亞地區,1243年6月,蒙古將軍拜住率蒙古軍隊在額兒贊章附近的柯塞達克擊敗羅姆蘇丹國凱霍斯魯二世率領的羅姆國軍隊,從此羅姆蘇丹國成為蒙古-伊爾汗國的附庸,在凱霍斯魯二世死後,國家一分為三,由三個兒子在蒙古人的監視下進行統治,長子凱考斯二世取得克澤爾河以西地區的統治權。他的弟弟基利傑阿爾斯蘭四世及凱庫巴德二世統治克澤爾河以東的區域。

而這一時期,鄂圖曼人及其領袖埃爾圖魯爾因為與尼西亞人和蒙古人的英勇作戰逐漸由遊牧加齊轉變成為羅姆蘇丹國的附庸,由三兄弟之一的凱庫巴德二世冊封為封臣負責鎮守與尼西亞人邊疆相鄰的幾塊領地。僅僅過了13年,1256年10月,蒙古人在阿克薩賴附近擊敗了叛亂的凱考斯二世,吞並了整個安納托利亞。基利傑阿爾斯蘭四世在1266年被處死,其子少主凱霍斯魯三世成為安納托利亞名義上的統治者,實權則由伊兒汗國或監國行使。而幾乎同時,復辟後的拜占庭人於1265年與伊爾汗國結為同盟,汗國的註意力開始轉向二者共同的敵人,金帳汗國和埃及的馬穆魯克政權。而隨著羅姆蘇丹國的衰落,其西部邊疆的一系列加齊諸侯們開始蠢蠢欲動逐步脫離開帝國統治,下一章我們將詳細講解鄂圖曼人對巴爾幹的統治策略。

1300年的諸侯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