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0年鄭洞國想回家養老,周總理大驚:你是起義將領,怎能種地?

2024-02-05歷史

1950年10月的一天,周總理在宴會上問起鄭洞國:未來有什麽打算?

鄭洞國猶豫了一會兒,有些難為情的說出口:我別無所長,打算回家種地去...

周總理頓時一驚,隨後他敏銳地察覺到,難道是因為這件心事嗎?

周總理親切的笑了笑,向鄭洞國誠懇的說:你是起義將領,怎麽能讓你種地呢,你還不到五十歲,還有很多時間可以為人民做貢獻,現在國家建設剛剛發展,有許多事情等著我們去做呀...

周總理挽留的決心異常堅定,這些話句句發自肺腑,鄭洞國頓時幡然醒悟,隨即表示:願意聽從老師的安排。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從上世紀初開始,先輩們就在不斷書寫著為英雄事跡,而鄭洞國是一名抗戰偉人,為中國做出了不朽功績。可他究竟有什麽故事?周總理又看出他的什麽心事呢?

鄭洞國的革命開始

鄭洞國出生於一戶普通農家,勉強能讀的起書, 1924年11月,鄭洞國深知中華人民的苦難,他從黃埔軍校提前畢業後,隨即參與了討伐陳炯明的戰鬥。

在淡水城一戰中,敵人依靠易守難攻的城池,始終不肯正面對抗,而初登戰場的鄭洞國就自告奮勇,加入了敢死隊。戰場中,敵人的炮火不斷轟擊,敢死隊員死傷過半,但鄭洞國楞是一步步爬過了開闊地,帶著剩下的隊員攻下了淡水城。

這一戰,讓鄭洞國在部隊一戰成名,由於他作戰勇猛,指揮得當,他被逐漸挖掘軍事潛力,先後參加了北伐、蔣桂戰爭,年僅24歲就升任團長。

1933年,日寇鐵蹄肆意在東北三省踐踏,大舉進犯長城各口,在國難當頭之際,鄭洞國奉命率部出戰,自此,他便一直在戰場上於日寇相抗,幾乎參與了抗戰期間國民黨所有重大的戰役。

1938年3月,鄭洞國為保徐州,也為了阻擊日寇主力突破關鍵陣地,他率領第二師主力,赴往運河南岸的利國驛與日寇隔岸交戰,初次交戰時,日寇武器裝備精良,大炮輪番轟炸我方陣地,一時間第二師被打的節節敗退。

而日寇眼見我方部隊損失慘重,正準備渡河逼近前線陣地,鄭洞國正想下令,與敵方死拼到底!可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第二師的炮營部隊從後方及時趕到,鄭洞國一時大喜,急忙下令:「讓「鬼子」瞧瞧炮擊的滋味」!

十二台大炮蓄勢待發,一聲聲的轟鳴過後,數十顆炮彈如同流星驟雨一般,狠狠的落在日寇的一方,頓時敵軍死傷無數。這一戰,第二師繳獲了許多重要物資,也為棗莊附近的部隊重新部署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可當天夜晚,日寇主力眼見強行渡河無望,於是沿著棗莊向台兒莊發起襲擊,幸好鄭洞國察覺到了日寇的意圖,率領第二師在此駐守,雙方不斷地投入兵力進入戰場,台兒莊戰役逐漸成為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3月6日,第52軍和85軍安排了一個師的兵力,分別從東、北兩個方向對棗莊的日寇夾擊,鄭洞國帶領第二師趕到戰場後,發現棗莊東南地勢平坦開闊,很難開啟局面。

他向85軍求助,可眼下85軍都自身難保,但出於友軍的協助,派來了一個旅在日寇的外圍騷擾了一段時間後,便趕回原先戰場了。

鄭洞國無奈,只能親率部隊死抗到底了,第二師此時經過數次交戰,損傷嚴重,但敵軍也經不起長時間的消耗。

第二師的戰士們日夜繼日地不斷沖鋒,經過兩天兩夜的苦戰後,終於殲滅了棗莊的日寇進半,奪回了棗莊大部份失去的市區,後來日軍從臨城增援了1000名敵軍,棗莊之戰一直僵持不下,以至於後方的台兒莊戰場也無法開啟。

日寇憑借強大的炮火優勢,處處壓制著守城的中國軍隊,鄭洞國接到命令,將在棗莊取得陣地交接後,再率隊增援南部的台兒莊,也就是說,第二師所在的陣地將是日寇重要的突破點,而鄭洞國作為指揮官是雙方的致勝關鍵。

鄭洞國深知自己擔負的重任,不久之後,在大北窯中,日寇將火力轉移到第二師的交戰中,而其他方位的部隊得以解圍。

此時的第二師正被四面埋伏,作戰前,鄭洞國動員全體士兵,他怒吼地向戰士們下:死守防線,勢必要與陣地共存亡!一時間戰士們士氣大增,用堅定地吼聲回應著鄭洞國。

隨後,第二師與日寇正面殊死搏鬥,不斷沖鋒撤退,槍炮隨處綻放著花火,奪走了一個又一個日寇的生命,經過兩天的激戰後,日寇被我方打到棗支線附近,鄭洞國認準時機,乘勝追擊,打的日寇主力落荒而逃。

直到4月6日的深夜,鄭洞國一聲令下,各部隊全部沖到了一線追擊,終於打贏了最終勝利。台兒莊戰役取得大捷,巨大程度地鼓舞了全軍士氣,這是抗戰以來取得的最大的勝利,讓日寇們知道,只要中國人民眾誌成城,精誠團結,那麽中國軍隊就是不可戰勝的!

而這次戰役中,正是由於鄭洞國率領第二師以一己之力扭轉戰局,贏得了全線戰士的感謝,戰後他被升任成了第98軍的軍長,成為名副其實的抗戰名將。

隨後的1939年12月,鄭洞國指揮榮譽第一師參加了昆侖關戰役,擔任正面助攻任務,和日寇號稱「鋼軍」的日本第5師血戰了20余日,最後,鄭洞國與友軍密切配合,不僅奪回了昆侖關陣地,打敗了日寇的第5師的12旅團,擊斃敵人5000多名。

要說抗日戰場的偉大將領,必然有鄭洞國的一席之位,早在長城古北口抗戰中就有他的身影,直到全國抗戰的徹底勝利,他與日寇整整較量了12年,為中國做出了不可沒磨滅的貢獻。

解放戰爭中,鄭洞國無奈投誠,讓解放軍將士刮目相看

全國革命力量的團結一心,終於贏得了最終勝利,日寇宣布投降後,鄭洞國一直希望兩黨之間和平建國,他非常排斥內戰,因為這是全國百姓的苦難,但是蔣介石可不這麽想,為了他的獨裁統治,他毅然決然揮刀刺向了同胞。

1946年,鄭洞國被派去了東北,擔任東北「剿總」副司令,他按照蔣介石的既定部署,指揮幾十萬國民黨軍隊沿貝寧鐵路節節推進,很快占領了四平等城市,而這些城市中以長春最「淒涼」,大街小巷處處彌漫著硝煙炮火,已然變成了一座孤城。

眼看兩黨爭立,受傷的卻是百姓,鄭洞國曾多次向衛立煌提議:保存有生力量,打回中原。但是衛立煌卻認為國軍應該以黨國利益為重,讓他死守長春,還與他誇下海口說:只要認真防守,是可以堅持下去的,如果你遇到困難我會全力應援的。

結果,在1948年10月14日,解放軍集齊兵力,經過30個小時的激戰,終於解放了錦州,在這當天,蔣介石給鄭洞明下令,讓他立即率領部隊突破包圍圈守住南方陣地。

接到訊息的鄭洞國心情沈重,蔣介石下了死命令,可是關內的通道全部被封鎖,無法突圍,衛立煌都自身難保,更別說支援了,這無疑是將鄭洞國給逼到了絕境。

10月17日,駐守在長春的60軍軍長曾澤生憤然起義,長春守軍內憂外患,急的鄭洞國更是火燒眉毛。部下勸他:「用轟炸機對60軍轟炸,不然後患無窮!」

可鄭洞國卻斷然拒絕了這個提議,嚴厲的回答道:「60軍的官兵還是自己人,而且現在城內有很多殘留的百姓,轟炸計劃沒有任何意義!」

到了10月21日,鄭洞國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選擇了投誠,這一訊息被東北野戰軍的司令蕭勁光得知,當即設宴邀請了鄭洞國和肖華,這一夜,幾位革命前輩徹夜談心,聊著未來的發展。

席間,蕭勁光疑惑的問向鄭洞國:到時候你怎麽安置自己?

而鄭洞國嘆了口氣,簡單的回答道:「只想回家當個老百姓...」

看的出來,此時的鄭洞國已經徹底死心了,國民黨的失敗是必然的,他不明白,為什麽人民越來越相信共產主義的力量?

國宴席過後,鄭洞國聽取了肖華的建議來到到了哈爾濱,之後他積極配合組織的管理,還學習到了很多馬列主義的進步思想。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鄭洞國什麽都明白了,原來共產主義是:「民主」、「獨立」的,是為百姓人民服務的,他不斷向中央方面提出自己的見解,思想正逐步靠近者共產主義,俊然成為了一名新中國人!

周總理設宴,原來鄭洞國是這樣想的

1950年10月的一天,周總理在北京組織老友聚餐,宴請了很多黃埔出身的老師、學生,以及中央方面的重要領導人,比如聶榮臻是鄭洞國的同窗,周總理是鄭洞國的老師。

老友見面,分外親熱,眾人有說有笑,彼此聊著往日革命或者未來發展。

席間,周總理問起鄭洞國:「今後有什麽打算」?

鄭洞國頓時語塞,畢竟他曾是「內戰分子」,未來在新中國發展恐怕也會遭人非議,仔細想了想後回答了一句:「我別無所長,人也老了,打算回家種地去」。

周總理眉眼一擡,答案有些出乎意料,不過他很快看出了原因,親切的笑了笑,隨後說道:「你可是起義軍將領,怎麽能讓你回去種地呢!你還不到50歲,還有很多時間可以為人民做貢獻,現在國家建設剛剛發展,有許多事情等著我們去做呀!」

周恩來的一席話很有深度,不僅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也說明鄭洞國的能力,很好的給了鄭洞國一個台階下。其實鄭洞國內心是希望留在新中國繼續發展的,周總理的一番話令鄭洞國非常感動,他誠懇的回答道:「先回上海治病,病愈後一切聽從老師安排」。

此後的兩年,鄭洞國舉家遷往北京,並在水利部門工作,期間表現可圈可點,沒有半點不利影響,甚至為國家的水利工作做出突出貢獻,這也讓毛主席刮目相看,重新認識到了這位「老革命」。

1954年九月,在第一次全國人民大會的第一次會議上,經過毛主席提議,鄭洞國被任命為國防委員會委員,級別是九級幹部,這不僅是毛主席的認可,也是國家的認可,當時的會議上,鄭洞國很被感動,大聲宣誓著自己的衷心,並感謝國家給他的機會!

國家的認可給了鄭洞國莫大的勇氣,他開始真正地將自己融入到人民中,積極的為國家建設投入全部身心,到了晚年,鄭洞國致力於祖國的統一大業,他時常聯絡民革中央和黃埔同學,積極為兩岸關系搭橋鋪路。

1991年,鄭洞國享年88歲,臨終前,這位神武一生的愛國將領,對家人們說著:他是個軍人,早已看淡了生死。話說著,這位老將淡淡的笑了笑,繼續安慰著說道:這輩子最大的一行就是沒有看到祖國統一。

鄭洞國的愛國情懷,始終堅定如一,值得所有人的敬重,這位老將不幸去世後,海峽兩岸紛紛為他舉辦了隆重的追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