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韓戰中,英國前期唯美國馬首是瞻,後來又為何反對美國?

2024-03-02歷史

20世紀中葉爆發的韓戰,最初只是半島上的民族內部沖突。但後來各國勢力為維護本國的利益,或主動或被動的先後加入戰場,致使戰爭規模逐步擴大。最後,戰爭從一開始的兩國對抗,逐步上升為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兩個不同世界陣營的軍事較量。

英美兩國是資本主義同盟國,在既定的美蘇冷戰的國際大環境下,兩國的立場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致的。共產主義陣營裏僅一個蘇聯就已經強大到讓他們坐立難安,他們絕不會再讓任何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成長壯大起來與他們分庭抗禮。

彼時在英美帝國的眼裏,推動半島上的南北區域沖突爆發的"幕後黑手"就是蘇聯,是其透過北韓的"傀儡政權"實作全球擴張的計劃之一。英國還認為,一旦放任蘇聯將西方世界的勢力逐出北韓,那麽亞洲其他地方將同樣的會被共產主義吞並,而這也將直接威脅到英國在東南亞的殖民統治。所以,在戰爭之初,英國全力支持美國幹涉韓戰的決定。

但是在當時的形勢下,英國不是沒有猶豫過。他擔心如果美國加入後將戰爭擴大化,勢必引起更多社會主義實力參戰,像是中國,甚至是蘇聯。屆時,英國在中國的利益將會受到大幅折損,甚至還會影響到香港的殖民統治。加上蘇聯如果對西歐發動攻擊,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元氣大傷的英國根本擋不住蘇聯的"鋼鐵洪流"。

到時候丟了遠東利益不說,自己也"城門失火"。要想早日恢復英聯邦的往日榮光,穩坐歐洲霸主之位,重建歐洲格局,英國小老弟就必須抱緊美國大佬的大腿。再加上美軍登陸仁川之後便力挽狂瀾,打得北韓節節敗退。此時此景,更讓英國覺得自己即將"美夢成真":既給了盟友最大的支持,使得手裏有了可以和美國進行政治利益交換的籌碼;同時在"惹毛"中蘇之前全身而退,維護了自己在亞洲的利益。

可惜,天不遂人願。這廂英國的如意算盤打得啪啪響,那廂北韓戰場上的風雲變幻直接給了英國一個當頭棒喝。由於美國將領麥克阿瑟康王自大,被眼前的勝利沖昏了頭腦,絲毫不將中國放在眼裏。不僅揮軍北上,妄圖"飲馬鴨綠江",占領全北韓,直取新中國。

中國面臨領土威脅毫不退讓,毅然出兵。人民誌願軍以雷霆之勢,打得聯軍落花流水,措手不及。同時,也打醒了白日夢中的英國。英國怕了,也怒了,調轉槍頭直指美國:你個騙子!不是說好了不動中國嗎?不是說好了"聖誕節讓小夥子們回家"?什麽?還想動用核武器?是我耳朵出了問題還是你腦子有毛病?你當隔壁蘇聯不存在的還是泥捏的,任由你在人家家門口放火?

事實證明,英國沒聾,美國也沒傻。美國總統杜魯門確實是覺得自己被誌願軍下了面子,所以在新聞釋出會上放大話,對中國發出核威脅。結果中國沒當回事,倒把英國嚇了個半死,英國首相艾德禮趕忙追到華盛頓去討說法。杜魯門也十分配合地作出了解釋:那都是我忽悠中國的幌子而已,真要發送原子彈我肯定會先跟你們打招呼的。艾德禮這才放下心來,順帶勸杜魯門見好就收,別忘了戰略重心在歐洲。免得到時候還沒在北韓撈到好處,就"後院起火,家門失守"。

顯然,美國大佬並沒有理睬英國小老弟的建議,繼續盤算著在中國實行各種封鎖,逼中國就範,英國收到訊息後立馬不願意了。英國可是在中國斥巨資進行了各種投資,再說了香港雖然歸英國管,但畢竟還在中國地頭上,要是中國在東亞有什麽動作,英國遠在西歐也鞭長莫及。

為了安撫英國,美國把麥克阿瑟撤職了。你堂堂一個聯合國軍總司令,仗沒打好一場,餿主意倒是一籮筐,撤了得了,換人!但是美國也要面子,像我美利堅兵強馬壯,戰備精良,飛機大炮坦克裝甲應有盡有。就這樣還能被你個一窮二白的誌願軍打得哭著要回家,我不要面子的嗎?結果,美國還是"攛掇"聯合國對中朝兩國實行了封鎖。

這下美國的舉動算是徹底激怒了英國,我拿你當兄弟,派了那麽多人跟你上戰場拼死拼活,你卻搞小動作斷我財路。禁運?而且是對中國禁運,禁的不就是中英貿易,擋的不就是大不列顛國運嗎?於是,美國駐英大使收到通知:英國不能再支持美國任何反對中國的行動。

國際問題解決了,英國民眾也不是吃素的,艾德爾不是喜歡打仗嗎?你自己打去吧,別拉著人民群眾當炮灰。所以首相的工作就不勞駕了,換個人吧!就這樣,丘吉爾順勢上台了。而丘吉爾也深知自己如何上的台,一上任就兌現競選承諾,盡一切努力從中對韓戰進行調停,而且鐵了心跟美國對著幹。

戰爭你想繼續打?對不起我要叫停。戰俘你要留?不好意思國際原則是強制遣返,麻煩按規矩辦事。甚至不惜在聯合國大會上跟美國撕破臉,大吵了起來,整得自己儼然一副"世界和平大使"的良好形象。

實際上,懂得都懂。在英國眼裏,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有的,只是永遠的利益。不管是最初和美國沆瀣一氣,還是後來的反目成仇,來來去去,為的不過是一個"利"字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