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毛澤東曾說:「誌願軍打敗了美國佬,靠的是一股氣,美軍不行,鋼多氣少」
而這股「氣」是什麽呢?我想,對於這股「氣」最好的體現,或許還是要屬那場硝雲彈雨,赤地千裏的上甘嶺戰役。
炮聲隆隆,硝煙四起,旌旗獵獵,感天動地,烈士英魂,終歸故裏.......
如今,近七十年風雨過去,上甘嶺戰場的硝煙也早已消散,都說時間可以沖淡記憶,但是「上甘嶺精神」卻依然留存我們心中,更是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
七十年,在歷史的長河中不過是滄海一粟,但唯有身在這其中的人所具備的某些精神,方能永遠長存,這便是永垂不朽。
每當再去追憶那段悲壯的歷史時,那些烽火歲月中的英雄身影,似乎又一個個都浮現在了我們眼前,將我們的記憶一把又拖回了那段難忘的血色記憶中。
每當提及上甘嶺戰役,在 上甘嶺597.9高地爭奪戰 中,我們總能不由得想起,曾經不惜用胸膛去堵槍眼的 黃繼光 ,任由烈火焚燒,依舊巋然不動的 邱少雲 等誌願軍英雄人物,對於他們的這些英雄事跡我們至今都還記憶猶新。
但是在上甘嶺537. 7高地的反擊戰中,也同樣存在著兩位足以震撼世人的誌願軍英雄,但是他們的名字和英雄事跡卻少有人知。但這一次,請記住他們的名字是: 王合良、薛誌高 。
血色上甘嶺
遙望上甘嶺的天空,似乎被染上了一抹紅色,那是怎樣的一種紅色?那是中國人民誌願軍所付出的鮮血。
1952年10月14日淩晨,隨著一聲巨響,原本平靜的黑夜被打破,上甘嶺戰役的槍聲正式打響。
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 集中6萬多兵力,出動280門火炮,170多輛坦克,以及40多架戰機,開始對誌願所在的僅3.7平方公裏的上甘嶺陣地進行不間斷的炮火猛攻。
急速飛馳而來的炮彈就如同密集的彈雨一般,朝著誌願軍所在陣地瘋狂傾瀉而來,炮聲震天,火光四起,碎石飛舞,就在那頃刻之間,上甘嶺幾乎被夷為平地,化為一片火海。
在上甘嶺的兩側,分別佇立著兩處高地,上甘嶺的左側為537.7高地北山,其右側則為597.9高地。別看是兩座毫不起眼的小山坡,但是作為 五聖山 的前沿陣地和戰略要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旦被敵軍成功攻下這兩處高地,屆時,他們便可利用高地的優勢,為自己構築一道天然的軍事防線,同時還能擁有更開闊的視野,以此來改善自身在金化地區的防禦態勢,方便他們繼續展開進攻。
因而,537.7高地,與597.9高地便也成為了敵我雙方爭奪的重點區域,來來回回,反復爭奪,屢次易主,失而復得。
在這場陣地爭奪戰持續了僅一天過後,美軍就打出了30多萬發炮彈的驚人彈藥量, 使得上甘嶺的山頭也直接被炮火了削平了足足兩米 ,原本堅硬無比的石頭山也被轟成了石屑山。
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腿
但即便是面對美軍如此猛烈的炮火攻勢,我軍誌願軍士兵依舊始終堅守陣地,負隅頑抗,與美軍進行著殊死搏鬥。
這場殘酷的戰鬥還在繼續,為了打贏這場艱苦的陣地防禦戰,王合良所在部隊誌願軍15軍29師也開始奔赴戰場,支援戰鬥。
當戰鬥持續到20日時,我軍的前沿部隊已全部轉入坑道內進行作戰,憑借著坑道的優勢,我們經常對美軍展開突襲和狙擊行動,想要以此打破美軍對坑道的火力封鎖和圍攻。
而誌願軍戰士 王合良 由於個子瘦小,方便隱蔽,因而也經常被派遣在夜間對敵軍展開突襲狙擊,還一度 成為了隊裏夜間殲敵的神槍手 。
終於,到10月30日時,我軍部隊的反擊開始了,王合良被編入了一個突擊排,負責537.7高地的反擊作戰。11月4日,王合良所在的突擊排士兵,開始兵分三路對537.7高地發起沖鋒。
但是這一次,他所在的部隊卻遭到了敵軍手榴彈的密集轟炸,子彈在他們頭頂上空呼嘯而過,王合良和突擊排的其余誌願軍士兵們奮力想要突圍。
就在他們向前突擊的同時, 10多枚手榴彈在他們四周爆炸 ,王合良的左眼也因此被嚴重炸傷,眼球被吊在眼眶邊,來回晃動,王合良索性屏住呼吸,將其一把扯下,那該是怎樣的一種劇痛。
此時,已被鮮血模糊了雙眼的王合良,強忍傷痛,繼續用沙啞的聲音呼喊著自己的戰友,一開始並沒有得到回應,戰場幾乎是一片死一般的寂靜。
這時一個聲音卻突然傳來,王合良聽到似乎有人也在叫他,他仔細聽了聽, 確認了那口音正是自己所在部隊第15軍第29師第87團第5連的副班長—— 薜誌高 。
於是王合良開始聞聲而去,摸索著前進,終於來到薛誌高身旁時,他關切地問到薛誌高的傷勢情況, 當摸到薛誌高的腿部是軟的,他知道薛誌高的腿被炸斷了,鮮血還在不斷往外流。
於是,他趕忙從周圍犧牲的戰士身上,尋找到了急救包和急救藥品,為薛誌高進行了簡單的包紮,這才勉強止住了血。
緊接著王合良對薛誌高說到:
「班副長,我先背你下去,我再上去給你報仇」。
薜誌高說:
「那不行,我就是剩下一口氣也要上去跟狗日的拼到底!」
王合良與薛誌高,一個眼睛被打瞎,一個腿部被炸斷,但是這二人卻並未因為身體的殘缺和傷痛而放棄繼續戰鬥,於他們而言,或許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就一定會拿起槍桿,與敵人戰鬥到最後那一刻。
隨後,王合良又建議到:
「班副,你看這樣行不行,我眼睛看不清,我來背你,你眼睛好使喚,碰上敵人就打他狗日的,沒有我們就往山上沖,死也要死在上邊」。
薜誌高一看這個主意不錯,於是立刻答應了請求,並激動地說:
「王合良,好同誌!好兄弟!我謝謝你,我們就這樣幹!」
於是,上甘嶺戰場上一個令敵軍畏懼的戰場組合,就這樣誕生了: 眼睛被打瞎的戰士背著腿被炸斷的戰士,繼續戰鬥。你成為了我的眼睛,我化作了你的腿,心手相連,生死相依, 向敵軍發起沖鋒,拼盡自己所有的力氣。
只可惜在最後的搏鬥中,當看到敵軍撲上來時,薛誌高毅然拉響了僅剩下的最後一顆手榴彈,誓要與敵軍同歸於盡,而那是的他才年僅21歲。
王合良精疲力竭,倒在戰場上,後來被誌願軍部隊所救回,在經過了救治,昏迷了一周以後,王合良方才蘇醒了過來,恢復了意識。
他生存了下來,也帶著薛誌高的那份執著信念堅強活了下來,而當時在戰場上與敵軍廝殺時,他也才僅僅22歲。
「特等功臣」
回國後,王合良接受了更好的治療,他的右眼勉強恢復了些視力,但是它的左眼卻從此黯淡無光。
後來也曾有人詢問到戰士王合良說 : 「你眼睛都瞎了,難道不痛,為什麽還要打?」
對於這樣一個問題,後來王合良在自己筆記本上的一篇自述中,作了回答,樸實的字裏行間,詳細地記錄了他在眼睛失明後為何還要堅持戰鬥的的原因:
「到了東北知道了祖國之大,看見了無數煙囪在冒煙,數不清的工人同誌們在生產勞動,這是在建設新中國呀!任何一個年輕人,看見這個,都不會不為之動容。我到北韓後一個月之內,收到祖國各城市學校和機關的慰問信有20多封,還有很多慰問品——祖國這個力量就是這樣傳遞給我們的!
後來到了北韓,走了一晚上,沒有看見過一所房子,就是看到一座城市,也是光禿禿的。上平康前線時,過了一個火車站,我數了一下,有80多個火車頭被炸爛了扔那兒,也是光禿禿的沒有一間完整的房子。幾十歲的老奶奶沒房子住,連吃的都沒有,都是部隊從那兒過的時候接濟一點。
那時我就在想,這個戰爭要是擺在我們祖國,我們祖國不也得跟北韓一樣?要是擺在我們西南,那麽西南人民不也同樣是牛馬不如?我們的母親也同樣沒有房子住,兒童不也一樣被炸得屍骨無存?……」
戰爭結束後,王合良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四川省三台縣 ,並於1954年被三台縣人民政府授予了光榮的 「特等功臣」 牌匾,這塊牌匾後來也被一直掛在王合良的家裏,家人也都對其格外珍視。
後來也曾有人專門到訪過王合良的家,家中相對清貧,貴重點的東西或許除了電視機以外,還是要屬那塊「特等功臣」牌匾。
據王合良的女兒表示,王合良在生前從不主動去找政府去尋求些撫恤待遇之類的,也不準家人去。
在他看來,窮日子也有窮日子的過法,相比於那些曾經壯烈犧牲在北韓戰場上的戰友們而言,他自己還能活下來並回到故鄉,已經是莫大的幸運,余生能吃飽喝足便足矣。
結語
1991年2月,曾在戰場遭受過傷痛的王合良,因多年的傷病復發而去世,享年62歲。但是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刻, 深嵌在他左眼眼球中的彈片依然沒有取出.......
王合良與薛誌高,二人都在戰後被授予了二級英雄稱號,中國人民誌願軍特等功臣。雖然在後來的相關的戰史資料中,對這兩位英雄的記載也並不多,僅474字。
但是他們依舊是剛強不屈的鐵血軍人,他們也是誌願軍 「上甘嶺精神」 的最好體現,英雄已逝,但這股精神不倒,他們也將永遠留存於世人心中,永垂不朽。
就連美軍指揮官麥克盧爾,後來也曾對中國誌願軍做出過這樣的評價:
中國人頑強的戰鬥精神令人肅然起敬,我們贏不了這樣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