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徐向前麾下戰將,大多終生刻著徐氏烙印,這兩位卻被粟裕神奇抹去

2024-01-18歷史

開國將帥名單中人才輩出,英雄薈萃,如同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徐帥的帶兵作戰風格獨具特色,被譽為指揮藝術的大成者。其中,韓先楚就是他的得力繼承人,其指揮風格深受徐帥影響。

當年,韓先楚在擔任縱隊司令期間,被南滿軍區首長任命為前線指揮員,全面負責作戰決策。當時,南滿軍區處境十分艱難,被國民黨軍大舉壓上,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最終被迫收縮到四個縣的區域,失去了足夠的戰略空間。

韓先楚是一位戰鬥英勇的將領,但他並非只會魯莽地沖殺。實際上,他非常精明且謹慎,能夠準確判斷何時應猛攻,何時應保持克制。

而徐帥則是一位深思熟慮的軍事指揮官,他能夠敏銳地發現敵人的弱點,並果斷采取行動。韓先楚得到了徐帥的真傳,在關鍵時刻能夠堅如磐石,嚴防死守。

一旦敵人露出破綻,韓先楚就會立即發動攻擊,對敵人進行猛烈的打擊。透過持續的戰鬥,韓先楚逐漸蠶食敵人的陣地,最終取得了勝利。

徐帥的影響力深遠,他的戰將們在他的影響下,會在一生的指揮中看到他的影子。這在徐帥麾下的諸多戰將身上都有體現,包括王樹聲、韓先楚、王建安、陳錫聯、許世友、陳再道、郭天民等。

但是,也有例外。這兩位將軍在華野期間抹去了「徐氏烙印」。其他的徐帥麾下戰將,離開徐帥的指揮以後,也都能在各個部隊成為骨幹力量。

但是,這兩位將軍打仗的風格始終保持了下來,幾乎貫徹一生。

陶勇和王必成早期的作戰風格深受徐氏影響,以猛著稱,因此陶勇被稱為「拼命三郎」,而王必成則獲得了「王老虎」的稱號。

他們善於真刀真槍地打擊敵人要害,透過紮實的攻守擊敗敵軍。然而,當他們加入粟裕麾下後,他們的作戰方式開始發生變化,從原來的「穩準狠」轉變為更靈活的方式,這更適合粟裕擅長的戰術。

陶勇率領四縱,負責向敵後穿插,而王必成率領六縱,負責阻擊敵人,兩人的部隊在戰場上遙相呼應。戰役開始後,兩人的部隊各自展開行動,負責阻擊的不固守陣地,負責穿插的不膽怯,他們的作戰過程充滿了靈動和變化。

陶勇和王必成的顯著變化,主要歸功於粟裕的軍事智慧。粟裕擅長指揮大規模作戰,同時也能用少量兵力擊敗強大的敵人,尤其在敵後襲擊方面具有出色的能力。

他的作戰風格是以快制慢,上一秒可能還在快速撤退,下一秒又變成奇襲,這種戰術往往能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例如,在萊蕪戰役中,他面臨敵軍分兵三路、齊頭並進的難題,但他巧妙地利用了敵人的兵力部署,以臨沂為誘餌吸引敵軍,讓敵軍爭功心切,從而逐個擊破。

當敵人沒有被誘餌迷惑時,華野又進行大範圍轉移,成功地消滅了敵軍。這樣的戰術在陶勇和王必成的軍事生涯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使他們在戰場上取得了許多重要的勝利。

戰場上的拉鋸戰讓敵軍疲於奔命,頻繁的陣型變換也讓他們頭痛不已。然而,只有像粟裕這樣的軍事巫師,才能敏銳捕捉到戰機,不會讓任何機會溜走。

陶勇和王必成兩位將軍,跟隨粟裕的時間雖早,但早已對他的思路了如指掌。在南征北戰的十余年間,他們與粟裕建立了默契,配合無間。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對粟裕的指揮深信不疑,而粟裕也對他們的執行能力十分滿意。他們的配合,如同左膀右臂,無法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