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張學良晚年重獲自由,他立即飛往美國看望蔣士雲,一共住了三個月

2024-01-31歷史

「張學良重獲自由,紐約90天密會佳人。」

1990年,不知是誰把一張桃色小報送到了洛杉磯趙四小姐手上,她看著照片上親昵的背影忍不住怒火中燒。

前不久張學良剛結束54年的囚禁生活,在洛杉磯和親友們小聚了片刻,一日早上,他突然提議要去紐約探望故人,趙一荻自然而然地想到宋美齡,沒有多問就答應了,結果張學良一走就是90天,杳無音信,

她正枯坐洛杉磯擔憂不已,就收到了這樣一份「驚喜」。

趙一荻立刻收拾行李搭乘最近一班飛機,急匆匆向紐約趕去……

一見鐘情

說起張學良一生中最重要的幾個女人,大多數人可能都會想到一直默默奉獻的妻子於鳳至,或是攜手共度黑暗的愛人趙一荻,但甚少有人知道,在少帥的生命裏,還有一位曾經一度與趙四小姐齊名的蔣四小姐,被他稱呼為「女朋友」。

1988年,蔣家王朝最後的掌舵人蔣經國去世,被囚禁了52年的張學良再次看到了光明的希望,兩年之後,已經89歲高齡的他終於獲得了釋放,這一訊息迅速在海內外傳播,勾起了不少人的感慨和回憶。

踏出牢籠的第一步,張學良與趙一荻決心飛往美國探望在那賴恩家落戶的子女,也在人到暮年好好體會體會天倫之樂。

他們的飛機先到舊金山,再到洛杉磯,一路上收到了不少舊日老友和東北舊部的問候,連著在兩地舉辦了不止一次宴會,說是要為少帥接風洗塵。

久別重逢本來是人生一大喜事,可是在洛杉磯待了沒幾天,張學良突然提議要去紐約探望故人。

他們的友人大多分布在舊金山和洛杉磯兩地,能見的近幾天都見了,趙一荻忍不住問他:「還有什麽故人沒見?」

話剛說出口,她突然想到住在紐約的宋美齡。

認真說起來,在拘禁期間宋美齡對他們二人也算照顧,如今出來了,理應去見一面。

連著幾天宴會,趙一荻年邁的身體有些吃不消了,況且她和宋美齡也沒有什麽深交,索性就讓張學良一個人啟程。

不過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張學良這一去猶如脫韁的野馬,整整90天沒有回來,連個電話都不打,真可謂杳無音訊。

趙一荻做過種種猜測,生怕張學良有個萬一,就當她枯坐洛杉磯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時候,關於少帥約會女友的訊息直接傳得滿城風雨,

趙一荻忍無可忍,直接訂了最近的航班飛過去。

而那位讓張少帥用90天時間作陪的女士,正是張學良的「女朋友」蔣士雲。

蔣士雲是外交官蔣履福的女兒,認真算起來,她和趙四小姐還很有緣分。

當時各地都喜歡評四大美人,選擇地都是家世富裕、品學兼優的淑女,趙一荻與蔣士雲,兩個同出生在1912年的名媛一起登上北京美人榜,更巧得是,二人家中都行四,一個是「蔣四小姐」,一個是「趙四小姐」。

不過蔣四小姐與張少帥的邂逅更早一些。

1924年對於張學良來說,可謂是順風順水,喜事連連,先是第二次直奉戰爭,他親自率領東北軍所向披靡,在23歲血氣方剛的年紀嶄露頭角,再是他擔任了京榆一帶的司令,手握軍機大權,風光無兩。

這樣煊赫的背景和履歷,無論到了哪裏,她都被捧為座上賓,年底顧維鈞為老母做壽,他不出意外地收到了邀請函。

也是在這次宴會上,張學良與蔣士雲初相遇。

顧家在北京也很有名氣,來祝壽的人絡繹不絕,年僅13雖的蔣士雲跟隨父親來到宴會廳,小小年紀的她因為明眸皓齒很得顧老夫人的喜歡,尤其是唱的一曲【貴妃醉酒】更是贏得滿堂喝彩。

張學良也在場,聽著婉轉的聲音很是喜歡,但兩人畢竟相隔10歲,蔣士雲還是個小姑娘,那點喜歡也就止步於喜歡了。

但蔣士雲不同,她風聞張學良已久,今天這是第一次見到,涉世未深的她心底生出一點仰慕。

但也只有這匆匆一見,還沒等她將仰慕生出什麽別的想法,父親受北洋政府委派出國,她也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巴黎去讀書,一走就是整一年。

學業結束的時候,蔣士雲回到中國,此時的她已經是一位亭亭玉立的16歲少女,憑借著過人的美貌和才學很快成為上流社會人人追捧的名媛淑女,時常出入各大舞會。

一次好友邀約,她和張學良在酒會上再一次相遇,蔣士雲還沒開口,就覺得張學良仿佛與之前大不一樣。

短短幾年,昔日放蕩不羈的公子哥突然變得凝重起來,仿佛被磨平了棱角,身邊作陪的也不再是濃妝艷抹的紅粉佳人,而是指點江山地政客,誇誇其談的商人。

後來她向父親打聽,才知道這幾年張家並不好過,各路軍閥虎視眈眈,時局也微妙起來

事實上蔣士雲已經覺察到了,她發現自那以後縱然她出入各種高端聚會也再沒有遇見過張學良,不久後父親調往南京,這一次又是無疾而終。

有緣無分

蔣士雲和張學良的第三次見面,發生在1930年前後。

彼時中原大戰爆發,對蔣介石的獨裁統治產生了極大的威脅,在大權獨攬3年之後,他第一次產生失控的感覺。

於是南京致電張學良,邀他南下相助,並不吝許下諸多好處,差點就要稱兄道弟,許下半壁江山。

張學良重情義,又想在東北易幟之後表現一番,遂點上東北精銳浩浩蕩蕩來到南京,一時間成為蔣介石尊貴的客人。

南京富庶繁華,上流人士聚集,既然都知道張學良現如今是蔣總統的座上賓 自然不敢怠慢他,有些人還殷勤地示好 拉攏,因此張學良每日邀約不斷,時常混跡舞廳。

一次宴會,東家和蔣士雲有些交情,便給她也送了邀請函,她到了之後才知道,今天壓軸的客人是張學良。

時隔多年再次相見,蔣士雲已經變得明艷美麗,知性優雅,而張學良也經過喪父之痛和東北易幟之後迅速成長起來,頗具成熟男人的魅力。

經歷過兩次錯過之後,這一次二人抓住了機會,他們從宴會開始談到結束,發現彼此在性格和喜好方面分外一致,水到渠成,他們談起了戀愛。

蔣履福早在幾年前就被派往意大利出任公使了,母親一同前往照顧,家裏陪伴蔣士雲的只有一幹傭人,真可謂無拘無束。她毫無顧忌地和張學良一起出入各種高端場所,名流聚會,儼然成為一對璧人。

當時不少人都在私下裏說,在東北認張太太於鳳至,在南京認蔣小姐。

對於於鳳至的存在蔣士雲早有耳聞,但她並不在意,甚至為了追求「愛情」,她可以不受禮法和道德的約束 自然的,少女也沒有想得那麽長遠,她只想在此時此刻和張學良轟轟烈烈,未必想過要攜手白頭。

就這樣,兩個新派的人在南京度過了一段忘我的時光,

,而這一段感情並沒有持續太久,中原大戰告一段落,蔣介石的危機暫時解除,張學良需要返回東北坐鎮,兩人被迫告別。

其實蔣士雲曾經想過要不要隨張回東北,相處那麽多天,她也逐漸了解張的為人,一旦異地分隔,恐怕很快他身邊就會重新圍繞起鶯鶯燕燕,更何況他身邊從不缺美人。

可是父親還在意大利執行公務,自己不好一走了之,猶豫再三,她還是留在了南京

分別之後,蔣士雲時常寄信到東北,起初張學良還會回應,後來軍務繁忙,再加上又有新的佳人在側,對蔣士雲連敷衍都不肯了。

某一天早晨,蔣士雲聽到朋友從東北帶回來的訊息,說張學良身邊有一位趙四小姐相伴,過得好不快活。

還沒等她消化完這個資訊,隨後就看到趙四小姐之父斷絕父女關系的報紙,全南京都在討論這件事,蔣士雲才真正明白,她和張學良結束了。

蔣士雲和趙一荻是認識的,說起來兩人沒少暗自較勁,沒想到這一步讓趙一荻後來者居上了。

蔣士雲自認有自己堅持的驕傲,她不想與趙一荻爭搶張學良,自此之後再也沒有給東北頻繁寫信,盡量淡去自己的存在。

為了舒緩心情,她出國去散心,恰巧邂逅了銀行家貝祖詒。

貝祖詒剛剛喪妻,滿腔的思念無處寄托,蔣士雲剛剛失戀,心中的苦悶無處訴說,兩個人在異國他鄉自然而然地走在了一起,相互慰藉,相互療愈。

後來在親屬們的見證和祝福,兩人結為了夫妻。

劫後重逢

在此之後,蔣士雲作為「貝太太」生活著,她對張學良的態度逐漸冷卻下來,但年少心動畢竟意義非凡,於是她將這種感情化做友誼。

1931年到1936年間,她曾兩次致信張學良,第一次是東北陷落時她提筆安慰,第二次是山河破碎時激勵張學良奮起抗日。

她在信中慷慨陳詞看得人熱血沸騰,張學良也被她的氣魄震感,兩人從此變得相互欣賞起來。

1936年12月中旬,遠在美國的蔣士雲在報紙上看到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的訊息,她心中震動欽佩之余,也開始擔憂起來。

蔣介石其人睚眥必報,她是知道的,張學良此舉固然是為了民族大義,但恐怕也要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聽聞張學良要被送到南京軍事法庭審判,蔣士雲疏通關系混入法庭,她在旁聽席上和張學良遙遙一顧,相對無言,險些落下淚來,尤其是法官敲錘宣判的時候,她終於忍不住淚如雨下。

蔣士雲不止一次托人救助張學良,甚至還丈夫出面通融,但蔣介石正在氣頭上,任誰也不敢去觸黴頭。

連戴笠看到貝家送來的豐厚禮物都只能惋惜地嘆口氣:「貝太太,我愛莫能助。」

戴笠都這樣說,足以見得此事十分棘手,蔣士雲心裏更加慌亂,畢竟被囚禁起來與世隔絕,誰都不知道張學良的安危,萬一蔣介石一不做二不休,除掉他怎麽辦……

看她這幅憂心忡忡的樣子,戴笠終究還是賣給貝祖詒一個面子,讓蔣士雲到張學良被關押的地方,兩個人遠遠見了一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妻子四處奔走營救張學良的時候,貝祖詒表現出了超出常人的大度和支持,他清楚的知道妻子和張學良的過往並且毫不在乎,在西安事變之後,甚至還對張學良生出了欽佩之情。

1949年蔣介石敗退台灣,臨走前他還不忘把張學良一起捎帶上。

那段時間台灣的局勢也很緊張,蔣士雲擔心張學良的安危,再次托張學良的弟弟幫忙,到禁所去見了一面。

在被囚禁的日子裏,張學良看透了很多人心,多少人對他避之唯恐不及,而妻子於鳳至、愛人趙一荻和這個曾經的女友蔣士雲卻是一心為他,竭盡所能地伸出援手。

他很感激貝祖詒和蔣士雲的幫助,這份恩情一直胡在心裏。

於是在1990年,終於獲得自由之後,張學良專程前往紐約,蔣士雲看到他地到來十分欣喜,安排了紐約各界的名流為他接風,甚至還擺了壽宴要給他祝90歲整壽,張學良每天都在朋友的陪伴中過得愜意自在,還有些樂不思蜀。

趙一荻趕到紐約之後,還是堅持把張學良帶了回去,之後二人定居夏威夷,張學良和蔣士雲也只能透過電話聯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