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日本為何要立中正神社?蔣氏放棄中國4大利益,難怪他們感恩戴德

2024-07-22歷史

在日本 愛知縣幸田町,竟然有一座日本人建立的,專門供奉 蔣氏 中正神社?

這絕非妄言,而是實有其事。

蔣氏究竟為日本做了什麽巨大「貢獻」,竟能讓日本人專門修建了一座中正神社來紀念他呢?

但僅有一座 中正神社似乎還不能完全體現 出日本對 蔣氏 的「感激」。在1985年8月,日本人又專門為 蔣氏 修建了一座「以德報怨」碑。

看來, 蔣氏為 日本立下的「功績」 確實不小 ,不然,日本也不會一而再再 而三 的透過這種 方式 感激蔣氏

中正神社 碑文說明 了一切:

「‘與人為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反對分區占領日本;放棄戰爭賠款;反對罷黜天皇;200多萬軍民即行遣歸日本。由此,才有如今日本之興旺。想來對於戰敗國,這種寬容是各國領導人所未見的。大恩無以為報,特立斯社於此,以表誠摯感謝,永世不忘。」

看到這裏,不覺得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啊!

二戰後, 蔣氏 放棄了分區占領日本、戰爭賠款、罷黜日皇、200多萬軍民即行遣歸這幾個本來可以為戰後恢復戰爭創傷的中國謀求合理賠償的利益,才換取了這麽一個「鬼屋」,日本不覺得有些太廉價了嗎?

很多人會說,日本已經戰敗了,已經放下了刀槍,就不是敵人了,對於曾經的敵人為何還要這麽苛責呢?

手中的刀槍確實短暫的放下了,可心中的刀槍他們又豈曾放下過一天?

「以德報怨」的說法從何而來?

1945年9月4日,一份由蔣氏親筆 撰寫 【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及全世界人士書】以廣播講話的形式在世界範圍內播放。

在該講話中, 蔣氏提出,要按照「 基 督寶訓」上所說的「待人如己」與「要愛敵人」兩句話,對待日本這個曾經的敵人要寬大處理,饒恕為主。

蔣氏 卻忘了,他曾經也是儒家門徒,孔老夫子可從來就沒有說過對待敵人還要「待人如己」與「要愛敵人」,他說的可是「以德報怨,以何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說得多好!

對於像日本這種已經戰敗的敵人,我們只要以公道的態度來對待他們就可以了。

換句話說,中國不借機報復日本,只把日本對中國造成的傷害以戰爭賠款的形式拿回來就已經是對日本的寬大和饒恕了,哪裏還需要給對方恩惠?

相比之下,那些比 蔣氏 早學了上千年基 督的盟國們卻好像是得到了儒家的真傳一樣,對日的索賠一點也不少,就連那些沒有直接參加過戰爭或者之前還和日本沆瀣一氣,後來又反戈一擊的泰國也從日本身上撈夠了戰爭賠款。

只有 蔣氏 ,明知道中國在抗戰中遭受的苦難、損失得巨大,反而擺出了一副「聖人」的面孔。

日本人多「聰明」啊!

蔣氏 釋出講話的次日,日本媒體在報道 蔣氏 的講話時,標題直接就擬定成了【以德報怨】這四個字。這就是所謂「以德報怨」說法的由來。

或許能有部份日本人會感激 蔣氏 ,但大多那些賊心不死的日本軍閥、財閥們可能都在內心深處竊喜,終於遇到了一個「拎不清」的人。

於是,日本各大媒體一起開動,大肆贊揚 蔣氏 的人格偉大,難道他們真是這麽想的?

很顯然,他們是要用這種方式來道德綁 架 蔣氏

既然全世界都知道了 蔣氏 要對日本「以德報怨」,而 蔣氏 也沒有否認,那日後中國如果要對日本提出戰爭索賠,是否就可以少給或者不給了?

二戰後,中國從日本那裏得到了多少賠償?

當時,盟國敲定的日本用於戰爭賠款的金額為540億美元(當時的價值)。

由於中國受到的戰爭創傷尤為嚴重,就把百分之40的份額用於賠償中國,約為216億美元。

可中國實際得到了多少賠償呢?一共才2250萬美元。

在這個意義上說,蔣氏還不如「一戰」時期的北洋軍閥,他們還從戰敗的德、奧身上獲得了總計8400萬銀元的賠款。加上賠償的船只以及免去的「庚子賠款」,總賠償金達到了2.5億銀元之巨。

因此,中國得到的賠償還不如那些小國。

像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都獲得了8億美元、緬甸獲得了2億美元、南韓獲得了3億美元、越南得到了3900萬美元、老撾得到了278萬美元、柬埔寨得到了417萬美元。

讓人可氣的是泰國。

在二戰時期,泰國在實際上已經站到了日本一邊。

可當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後,泰國在次日宣布:

「泰國1942年1月25日的對美英宣戰宣言無效」。

並在同時把國名改回暹羅。

這種自己否認過去3年多加入「軸心國」的行為,視國際法為無物的「宣戰無效」宣言,在世界史上既是笑談,也是從來就出現過的。

而美國呢?為了能夠控制東南亞地區,也就順勢承認了泰國的「宣戰無效」宣言,泰國因此沒有被劃入戰敗國。

為了和日本「劃清界限」,泰國於1945年9月11日宣布廢除一切與日本簽訂的條約。其實,泰國在中國抗戰時期,尤其是在抗戰進入到艱難時期的時侯並不安分,它在1939年把國名由暹羅改為泰國,就是意欲染指中國東南領土。

可泰國人的聰明勁不亞於日本人,見日本戰敗了,就又偷偷地把國名改回了暹羅。

到了1949年,泰國有了美國的支持,腰桿子又硬起來了,因此又把國名由暹羅改為了泰國。

如果僅是這樣,那也只能說泰國機靈,善於見風使舵、「抱大腿」。可在1955年,泰國竟然開始要求日本歸還在二戰期間對泰國的借款。

日方一聽就懵圈了,這都是哪跟哪啊?

日方認為,1945年日本和泰國不是已經宣布廢除一切簽訂的條約了嗎?當然也應該包括當時日本和泰國簽訂的借款條約。

而泰方則聲稱,借款條約不在廢除之列,要求日本償還借款1350億日元。

日方則說當時有憑據的借款只有54億日元,哪裏來的1350億日元?

後來,在美國的調解下,雙方在1955 年8月達成協定,日本向泰國償還借款54億日元,無償經濟援助96億日元,共150 億日元。

其實,這150億日元就是變相的戰爭賠款。

可能還會有人說,美國、蘇聯、英國、印度、澳洲和荷蘭不都也放棄了戰爭賠款嗎?

是的,這6個國家確實也放棄了戰爭賠款,可他們的情況能和中國相比嗎?

蘇聯攻入東北後,把「滿洲國」幾乎能拿走的東西都拿走了,總價值大約在500萬美元。

這個金額看似不多,但要從蘇聯在此次出兵中究竟得到了多少利益來計算,就不會覺得少了。

筆者是大連人,聽老輩人說,當時位於五一廣場的廣播電台共有3副發射塔,已經被蘇軍拆走了兩台,幸虧周公出面幹預才得以保留一台。這一個發射塔,一直用到了現在。

至於美國,那就更不要說了,獨占日本就已經得到了莫大的好處,又豈會在意區區戰爭賠款?

英國之所以放棄,是因為已經得到戰爭賠償的緬甸和馬來西亞都屬於英國的殖民地,在已經得到賠償的前提下,英國也不太好意思再要第2份。

荷蘭的情況和英國差不多,印度尼西亞當時屬於荷蘭的殖民地,印尼得到了賠償就意味著荷蘭得到了賠償。

澳洲不要賠償是聽了美國的話,當時,二者幾乎成了一體,在國際問題上,澳洲都以美國馬首是瞻。

至於印度,對戰犯都不欲追究責任,區區戰爭賠償又算得了什麽?

事情發展到1952年,美國不顧蘇聯和中國的反對,強行簽訂了【舊金山合約】。

在這份合約中,把日本對中國戰爭賠償的時間定在了從1941年12月7日開始,這就意味著把14年的抗戰一下子縮短為4年。可即使這樣,日本也仍然不肯給。

當然,給出的理由是無力償還。蔣氏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放棄了對日索賠。

這份【舊金山合約】自然遭到了中國的反對,不予承認。

說完戰爭賠款的問題,再來說說放棄對日本的占領。

為何放棄向日本派駐占領軍?

當時,對日的占領分別由蘇聯、美國、英國和中國完成。可由於當時駐日部隊的薪金都按照駐日美軍的標準發放,這就嚴重超出了蔣氏的預期。

雖然美方表態,對於中國駐日部隊的薪金可以減半發放,並且由美方預先墊付,可仍遭到了蔣氏的拒絕。

自1840年以來,中國飽受屈辱,如果能夠在日本派駐占領軍,對國家的尊嚴和民眾信心的恢復將會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可蔣氏卻根本就不考慮這些,他考慮的是如何利用這些部隊和這些錢來打內戰,以至於錯失良機。

當時,如果能夠派兵進駐日本,這就意味著 後來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席位,就可以合理合法的在日本駐兵,這是多麽光榮的一件事。

其實,這還不是主要的。日本之所以感謝蔣氏沒有分化他們的國土並不完全是這一件事,而是蔣氏在開羅會議時兩次放棄了對琉球群島的收復。

雖然蔣氏出於種種顧慮沒有接受羅斯福的建議,但卻對中國的戰略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如果琉球群島在中國手中,不僅可以擴大中國東南沿海的防禦圈,而且還可以隨時阻斷日本南下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在戰略上處於非常有利的態勢。

可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就這樣被蔣氏輕易放棄了。

如果蔣氏接受了羅斯福的建議,收回了琉球群島,哪裏還會有日後的爭端?

蔣氏為何建議保留日皇?

對於戰後是否保留日皇一事,這確實是蔣氏的意見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開羅會議上,英美的態度是,戰後,要麽把日皇放逐到西伯利亞去,要麽直接處於「絞首刑」。

當羅斯福征求蔣氏意見的時侯,蔣氏說道:

「發動戰爭的人,只是一小撮日本軍閥,我以為必須的條件是根本鏟除軍閥,不能讓他們再起幹政;至於日本的國體應該如何,應待戰爭結束之後留日民眾自己來決定。」

正是蔣氏的這個意見,羅斯福才改變了主意,日皇才能夠得以保留。

蔣氏過於優待日本俘虜

日本投降後,在中國有200余萬俘虜。

當時,蘇聯對付日本戰俘的方法是,把他們都送到西伯利亞去做苦力。總之,什麽苦活、累活都讓他們幹。

作為擁有200萬日本俘虜的中國,在對待戰俘問題上的解決辦法可謂充滿了人道。

人道主義是要有,但也不能過甚。在這個問題上,蔣氏做的就有些過分了。不僅俘虜和中國部隊正規軍擁有相同的待遇,甚至還有過之。

就連日酋岡村寧次都說:

「日本的士兵從東南亞回來時,就跟乞丐一樣,唯有從中國回來時,跟走富親戚一樣,什麽毛毯、衣服、皮靴、手提包什麽都有,還有現金!」

可是,蔣氏卻忽略了一點,日軍在中國搶占了大量的文物未經搜查都被日軍堂而皇之地帶走了。

這個損失,能這麽就輕易揭過嗎?

蔣氏為何要放棄國家4大利益?

那麽, 問題出來了,蔣氏為何要這麽做?

他難道就不恨這些在中國燒殺搶掠了14年的日軍嗎?

難道他真的中了毒,真的相信了「要愛敵人」的鬼話了嗎?這可不是蔣氏的一貫作風。

其實,這一切的一切並非蔣氏寬厚,也並非蔣氏對日軍另眼看待,而是在蔣氏眼裏,國家的利益是可以拿來交換的商品。

他之所以甘願放棄到日本駐軍、放棄巨額賠償、不把日本俘虜作苦力,之所以要保留日皇,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要盡快的接收日占地盤,早日恢復對這些地區的統治,以便於在將來的內戰中占據優勢。

果然,在蔣氏的大恩大德下,日酋岡村寧次甘願充當蔣氏的軍事顧問,利用其在侵華戰爭時期對八路軍的作戰經驗給蔣氏出謀劃策;多少萬的日軍也並未回國,成為了打內戰的幫兇。

甚至在內戰吃緊的關頭,岡村寧次竟然提出,由其組織10萬日軍精銳作為僱用兵直接參與到內戰。

雖然岡村寧次的這個提議沒被蔣氏批準,但由此可見,日本對蔣氏的感恩之情有多麽強烈。

可一個不顧國家利益,把國家利益作為可供交換的商品的人註定是會遭到民眾唾棄的。

當蔣氏棄國家利益於不顧的時候,他有沒有想過,那死在日本屠刀下的30萬南京民眾是否會答應!

當蔣氏放棄對日本巨額戰爭賠款的時候,他有沒有想過,在14年抗戰中傷亡的3500民眾是否會答應!

當蔣氏把岡村寧次無罪釋放的時候,他有沒有想過,那些在戰場上與該酋生死搏殺了多年的軍民是否會答應!

這一切的一切,蔣氏都拋之腦後,他既違背了全國民眾的感情,也把自己推向了全國民眾的對立面。他的失敗並非敗於軍事,而是敗於民心盡喪。

而受到大恩大德的日本真的對蔣氏感恩戴德了嗎?

難道一座小小的「 中正神社 」和一座「以德報怨」碑就能代表日本的愧疚之情?

一個蔣氏哪能代表全體中國民眾?他們更應感恩的應是中國民眾的大度寬容,雖然這種寬容並非那麽心甘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