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四馬拒孫:孫殿英七萬大軍折損大半,閻錫山未出力卻成了最大贏家

2024-07-24歷史
1934年3月,孫殿英在與四馬聯軍激戰數月後,遭到慘敗,七萬大軍折損大半,在撤逃時被四馬的騎兵窮追不舍。為了徹底解決孫殿英,蔣介石密令閻錫山派晉軍到黃河邊堵截,務必全殲孫軍。
善於「在三個雞蛋上跳舞」的閻錫山當然有自己的想法,不會對老蔣唯命是從,他確實派出了晉軍騎兵司令趙承綬堵截了孫殿英及其部下,不過只是圍而不攻。
灰頭土臉的孫殿英,率領著兩萬多殘兵敗將渡過黃河後,被困在磴口三盛公一帶,要吃的沒吃的,要喝的沒喝的,前有趙承綬堵截,後有「四馬」(
寧夏的馬鴻賓、馬鴻逵,青海的馬步青、馬步芳
)窮追,可謂進退兩難。
不過,孫殿英也不是吃素的,他較為清晰地看到了閻錫山的真實意圖。本來趙承綬早早就來到了磴口三盛公外圍,倘若不讓孫軍過黃河,那麽「四馬」的軍隊很快就追了過來,那樣非得全軍覆沒不可。
這下孫殿英部所有人員都過了黃河,「四馬」雖然追了過來,不過面對黃河天險,也只能大眼瞪小眼,氣的直跺腳。
「四馬」彪悍無比,他們哪裏是吃虧的主,直接給南京的蔣介石、北平的張學良打了電話告禦狀,痛斥閻錫山的行為。
蔣介石同樣忌憚於閻錫山及其晉軍,便使出了「和稀泥」的本領,雷聲大雨點小地給閻錫山的部下、時任綏遠省主席的傅作義打電話,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痛罵。
傅作義雖然比竇娥還冤,可是一想到這是在為閻錫山「扛雷」,也只能忍氣吞聲,頻頻說「是」,並反復解釋自己並不知情。
蔣介石順坡下驢,他表示不知者不怪嘛,不好再追究,這件事情就這麽麽不了了之了。
掛下了電話,傅作義召集王靖國與趙承綬商量對策,一致認為孫殿英及部下雖然剛剛打了敗仗,可是依然有兩萬多人,大多是土匪出身的他們什麽事情都幹的出來,因此不可斷糧太久,以避免生出事端。
於是,傅作義從綏遠省府調出了不少糧食,派心腹送到孫殿英部中,並豪爽地表示:「有任何困難只管吱聲。」這讓孫部上下多日以來感到了難得的溫暖。
自己及部下酒足飯飽之後,孫殿英心情大好。這時,他接到了趙承綬的電話,熱情地邀請他去位於五原的傅作義軍營,商討孫部大軍駐地問題。
孫殿英的部下覺得可能有詐,他本人心裏多多少少也有些狐疑,可是一想到這麽多人,吃喝拉撒睡全在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磴口三盛公,他就頭疼。
兩萬多人的補給問題,無論對於他自己,還是對於傅作義、趙承綬他們,都是亟需解決的大問題。因此,孫殿英就解除了疑慮,欣然赴約。
孫殿英到五原之後,趙承綬卻突然一反常態,全然沒有電話中的熱情,甚至連句客氣話都懶得說上一句。而傅作義本來就對「東陵大盜」的種種行為不恥,這下見到真人長相猥瑣,更是心生厭惡。
傅作義沒有任何開場白,直接當著在場所有人的面,宣讀了南京發過來的詰難書,大意是:委員長器重你孫殿英,任命你為青海西區屯墾督辦,你卻直接攻打「四馬」,真是恩將仇報,不過看在之前抗戰有功的份上,給你一個機會,立即去太原找閻錫山,聽從進一步安排。
信馬由韁慣了的孫殿英,自然不想委身於閻錫山,不過他剛剛表達了自己的顧慮與困難,就看到傅作義冷若冰霜的臉,便低下了頭,不再言語。
隨後,傅作義安排了隨從,「護送」孫殿英乘坐汽車到達包頭,再在那裏轉乘火車到達太原。
誰知,閻錫山根本就不見孫殿英,也沒有讓他進太原城內,而是將他安排在了太原西南幾十裏外的晉祠,每天好吃好喝地供著,就是哪裏也不允許去。
再說孫殿英的部下,孫前腳一走,後腳傅作義就斷了糧食。兩萬多人都要吃飯,他們只能將所有的騾馬宰殺殆盡。幾天之後,騾馬全部吃完了,官兵們一個個餓的眼睛冒金星,肚子咕嚕咕嚕直叫。
孫殿英的副官劉月亭、盧豐年想方設法嘗試與趙承綬、傅作義等交涉,可是連他們的影子也見不到,此時下面的戰士抱怨之聲此起彼伏,極易發生嘩變。
走投無路之下,劉月亭、盧豐年提出接受改編。這下趙承綬終於露面了,將這一訊息第一時間匯報到閻錫山那裏。
「全部繳械!」這是閻錫山發過來的死命令。
劉月亭、盧豐年自然不肯輕易答應。他們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將兩萬多人分成兩部份,有六千人依然保持原有基本建制,分成兩個旅,他們倆分別擔任旅長,其他一萬多人全部繳械。
「不行!」閻錫山絲毫不讓。此時,劉月亭、盧豐年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不得已同意了全部繳械的方案。
繳械當日,晉軍奉閻錫山之命,將這兩萬多人分成了三個部份,實施最高級別的警戒,以防發生不測。事實上,閻錫山過慮了,那兩萬多人早已饑腸轆轆,恨不得立即繳械完,趕緊吃上頓飽飯。
就這樣,孫殿英偷雞不成蝕把米,不僅沒有拿下「四馬」成為西北王,最後連老本都賠光了,還被蔣介石明令撤銷了所有職務。
「四馬拒孫」之戰中,閻錫山坐山觀虎鬥,沒有廢一兵一卒,輕松對孫殿英部兩萬多人繳了械,進一步壯大了自身力量,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參考資料:四馬拒孫_360百科【本文內容根據權威資料撰寫,為提高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文中部份觀點僅為個人看法,請理性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