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古代八卦文明:簡說太極與「函三為一」

2024-03-03歷史

太極一詞最早出現在孔子【易傳】中,原文為: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 今天我們經常看到的世傳陰陽太極圖最早在明朝前後出現並且定形。如果追溯太極的概念,則最晚出自伏羲開天明道。伏羲發明六十四卦就是揭示天道法則,告訴子孫後代遵守六十四卦的法則就是遵守天道。什麽是道?道法自然,太極就是道。

老子和孔子講的都是道。老子告訴我們道為「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老子強命名為道,或者為大。大與小是兩極。所以大就是一極。老子在這裏雖然沒有像孔子一樣直接把道與太極畫上等號,但是也表達了太極的意思。老子強調大,就是告訴我們他講的道是天道。

漢代文獻記載:「太極元氣,函三為一。」說的是太極元氣未分時,天地人混合為一。劉歆在提出這一說法時很可能還沒有看到今天我們常見的陰陽太極圖。而今天這幅陰陽太極圖最早是在明朝前後出現並且定型的。說來也巧,今天的陰陽太極圖圓滿地詮釋了「函三為一」,並且其意義更豐富了。

今天我們常見的太極圖體現的是陰陽與三才。黑魚代表陰,白魚代表陽,這是太極的陰陽。黑白魚合體為萬物。古人認為人為萬物之最靈者,用人代表萬物。所以,陰陽合體為人。太極是元氣,未來陰陽兩儀分則陰儀為地,陽儀為天,陰陽合體為人,這就是三才。

古人認為太極分五個階段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五太」,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極。太易為一生水,太初為二生火,太始為三生木,太素為四生金,太極為五生土。這個順序為五行的生之序。有陰陽三才,自然也有陰陽五行。五行還有執行之序,即木火土金水。規律就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但是五行的執行之序源於天。我們可以從天幹的順序,看到五行的「行之序」。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觀察十天幹的順序正好為木火土金水。

古人認為太極為理氣象數之始。太易為數之始,太初為氣之始,太始為理之始,太素為象之始。太易為無,中華文明自古對數碼的認識從一開始,並且認為一為無,二為有。所以,太易為數之始。太初為氣之始,是因為太初為二,為陰陽兩儀。古人認為陰陽為陰氣和陽氣,為天道,就是孔子所說的「立天之道曰陰陽」。氣是看不見的,不論陰氣還是陽氣都是無質的。太始為理之始源於三才,三生萬物,有了人才有對理的認識。中華文明是建立在三才觀基礎之上的。太素為象之始,源於【周易】四象的概念。

我們今天看到的陰陽太極圖,不僅「函三為一」還隱含著五行。陰陽魚為二,陰陽魚合體為一,陰陽魚各有一目,合起來也有五數。學習中華文明首先要弄明白構成中華文化基礎是什麽?我們要知道太極與道的關系,從而徹底弄懂陰陽、三才、五行與八卦這些概念的本質與其背後的自然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