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國共公認的20位抗日名將:4位元新中國開國元帥榜上有名,讓人敬佩

2024-02-01歷史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打的時間最久也最艱苦的一場戰爭。14年艱苦抗戰,3500萬中國軍民犧牲在日軍的屠戮與摧殘中。但中華民族的內在是自強不息的,中國人民從未停止過反抗與鬥爭,由此湧現了一大批名留青史的抗日名將。

在此選出20位國共兩黨公認的抗日名將,以 直接參與指揮作戰的團級以上軍事主官為門檻,沒有變節和消極抗日的行為作補充,同時還要有影響重大的戰役成果或軍事行動作為評判標準。

國民黨抗日名將的第一人就是國軍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他是抗戰期間犧牲的國民黨最高將領,也是整個二戰期間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

全面抗戰之前,張自忠被日軍蒙蔽,經常出席日本人的偽善活動,還前往日本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考察,被無數愛國人士痛罵漢奸,遭到北平學生圍攻。

當日軍大舉南下,前面侵華,張自忠恍然大悟,成為抗日戰場上最積極的一員戰將。一戰肥水、二戰臨沂、再戰徐州,張自忠逐漸成為第五戰區的頂梁柱,李宗仁的心頭寶,哪裏頂不住就被派到哪裏去。

收服棗陽、桐柏,獲得襄東大捷的張自忠一度被百姓稱為「活關公」,一場又一場的硬仗打得日本人都對其肅然起敬。

他堅決奉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對蔣介石的命令並不盲目服從,直言自己只負責與日軍作戰,不管友軍是什麽政治主張。

1940年棗宜會戰中,張自忠為自證清白親率部隊渡河作戰,在日軍的瘋狂進攻下死守不退,最終以身殉國,證明了自己的清白。

國軍38師師長親內建人搶回張自忠遺體,回重慶路上十萬軍民沿途相送,蔣介石親自扶棺送靈,追授他為陸軍二級上將。

期間日軍飛機一直盤旋在重慶上空,最終沒有落下一顆炸彈,以免傷到張自忠遺體,並報道稱其為「壯烈戰死的絕代勇將」。

第二位是張自忠的上級,國軍第五戰區司令李宗仁。

1935年華北事變,李宗仁打出了「抗日反蔣」的旗號,逼迫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對外。他帶領雜牌軍在台兒莊戰勝日軍的機械化師團,殲滅敵人2萬余人,取得了中國軍隊抗戰以來在正面戰場上取得的第一次大規模勝利,贏得國際矚目。

後來的徐州保衛戰、武漢保衛戰、隨棗會戰和豫南會戰都證明了李宗仁出於民族大義而堅決抗日的英雄氣節。每當遭遇歷史重要關頭,李宗仁及其桂系總能在有意無意之間作出符合歷史革命浪潮的明智選擇。

周總理說李宗仁一生所做的兩件好事就是台兒莊戰役和1965年回歸祖國,毛主席說李宗仁是個有本事的人,共產黨不會忘記他的貢獻。

提及國軍中的抗日名將,最令人不能忽略的是神將薛嶽。 四次長沙會戰中,薛嶽違背蔣介石命令堅守不退,殲滅十余萬日軍,打出了國軍風采。

武漢會戰中最大規模的萬家嶺戰役,薛嶽全殲日軍106師團,逼得日軍師團長險些剖腹自殺。 106師團遭遇的滅頂之災甚至讓日軍在國內的征兵都成了問題,也成就了薛嶽的戰神之名。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薛嶽仍然是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多次給予日軍迎頭痛擊,導致日軍十一軍幾度更換軍事主官。

可惜這樣一位抗日名將沒有得到國民黨的善待,晚年竟因房租問題遭到台灣當局的刁難。

第四位國軍抗日名將是出身黃埔一期的杜聿明 ,參加過古北口長城會戰和淞滬會戰,是抗日戰場上唯一一個機械化部隊的指揮官,擁有當時中國軍隊絕大多數的坦克和裝甲車。

昆侖關戰役中,杜聿明全殲日軍精銳21旅團,包括指揮官中村正雄在內的日軍軍官死亡率高達85%,日軍王牌第五師團遭遇沈重打擊,是中國抗戰史上絕無僅有的一次戰例。

後來日軍從太平洋轉戰印度洋,把在緬甸的英軍嚇得魂飛魄散,杜聿明出任中國遠征軍副司令,帶著第5軍進入緬甸,在第一站同古就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風。

血戰緬北之後,杜聿明躺在擔架上被人擡著走,仍不屈不撓地與日軍精銳部隊作戰,後經野人山回國。

杜聿明的第5軍是直屬軍委會指揮的兩支戰略軍之一,另一支就是王耀武創立的74軍。

從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王耀武帶領74軍幾乎打滿全場。8年全面抗戰,王耀武在前線的時間有7年。上高會戰使74軍成為人人著稱的抗日鐵軍,常德和雪峰山會戰再創輝煌,為國軍抗日畫下圓滿的句號。

王耀武是黃埔系中第一個憑戰功成為方面軍總司令的人,因長袖善舞成為蔣介石的寵將,同樣深受74軍將士愛戴,中國共產黨稱其為國民黨內難得的明白人。

另一位特殊的抗日名將是孫立人。 他因宋子文的青睞而成為稅警總團第四團團長,首次抗戰就在淞滬會戰中,與日軍浴血奮戰,還攻克了一處大樓,自此成名。

不過孫立人在戰鬥中受傷,直到中國遠征軍成立才重新回到前線,僅一個團就擊退日軍四千多人,解救了被圍困的7000英軍,史迪威稱這是「揚威異域的第一戰」,英國還給孫立人發了帝國勛章。

在黃埔系尤為吃香的國軍陣營中,孫立人獨特地以「海外系」的身份得到蔣介石重視。二次入緬後,孫立人帶兵重創日軍精銳,並造成了日軍十八師團三倍於己的傷亡,他的新一軍也被稱為「天下第一軍」。

同樣因入緬抗戰而著名的還有衛立煌和戴安瀾兩位將領 。衛立煌從十幾歲跟著孫中山,深受重視,也在蔣介石集團混成了「嫡系中的雜牌」,多次臨危受命,被蔣介石予以重任。

衛立煌是二次入緬的遠征軍總司令,打通了被日軍虎視眈眈的滇緬公路。 戴安瀾是杜聿明手下200師的師長,苦守緬甸小城東瓜12天,殲滅了日軍兩個師團4000余人,被子彈擊中後仍在高呼抗日,情景極為悲壯。

戴安瀾不是 在抗戰中犧牲的第一位師長,馮玉祥手下的趙登禹以自身壯烈激起了全國人民對日軍的仇恨,推動了蔣介石組織抵抗日軍的步伐

趙登禹在喜峰口戰役中與裝備精良的日軍血戰十天,名震全國,被蔣介石任命為132師師長。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仍不甘放棄內戰轉而抗日,趙登禹和佟麟閣在北平的誓死抵抗激起了國民同情,他們先後陣亡的訊息更惹得群情激奮,從而推動了蔣介石決心抗戰。

大區級的國軍抗日將領中,值得一提的是傅作義 。傅作義是晉綏軍裏最能打的將領,從中原大戰時期就已經出名。蔣介石忙著與各路軍閥混戰時,傅作義已經帶著部隊和日軍展開正面作戰。

1940年,國軍在正面戰場節節敗退,傅作義擊斃日軍中將水川伊夫,收復了五原,成為國軍在正面戰場上收回的第一座城市。

因抗戰時期八路軍編制的問題,我軍中的十大抗日名將有四位是新中國的開國元帥,還有三位犧牲在抗戰勝利之前。

第一位戰功彪炳的抗日名將就是發動百團大戰的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 。不同於朱老總坐鎮後方統一指揮,彭德懷一般活躍在戰爭前線,指揮部隊與日軍戰鬥。

八路軍沒有國軍的裝備和補給,能夠頂住日軍的進攻已經非常不容易,彭德懷在廣大的華北地區發動抗日群眾,運用遊擊戰和地道戰的方式對戰日軍,發動百團大戰破襲日軍正太鐵路,摧毀了日軍在華北的有利戰局,使敵人陷入幾個月的戰後修復中。

我軍第二位抗日名將就是嚴守華北根據地南大門的劉伯承。劉伯承被稱為「軍神」,他的「五行戰法」和「重疊待伏」戰法充分利用【孫子兵法】等兵書,出人意料地出奇兵智鬥日軍,創造了多次抗戰中的經典戰例。

忻口會戰、七亙村、長生口伏擊戰等發生在晉察冀地區的抗日戰爭,都有劉伯承帶領八路軍神出鬼沒伏擊日軍的影子,令日軍對八路軍的靈活戰術畏懼不已。

第三位元帥林彪雖然只參與了一場大型對日作戰,就因傷病不得不出國治療,但這一戰奠定了林彪在抗戰史上的地位。

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也打出了八路軍的威望,振奮全國抗日風氣,意義重大深遠。

第四位抗日名將是擊斃了日軍中將阿部規秀的聶榮臻元帥 。聶榮臻是115師副師長,在戰場上的貢獻卻遠超林彪。

晉察冀根據地建立後,聶榮臻三次破襲日軍平漢路,給彭德懷指揮百團大戰做了一次預演。在雁宿崖殲滅1500余名日軍精銳後,聶榮臻又指揮楊成武把日軍引入黃土嶺,並擊斃了日軍的山地作戰專家阿部規秀,他是日軍在中國戰場上被擊斃的級別最高的指揮官。

劉伯承129師部隊中,386旅是主力,386旅旅長陳賡則是與劉伯承的抗日戰績不相上下的一員虎將。 他敢在一次次惹惱日軍後還追著日軍的大部隊打,發明了八路軍特有的「圍城攻堅戰」, 氣得日軍放話「專打386旅」

我軍南方的另一支部隊新四軍中,粟裕獨放光彩。 韋崗伏擊戰是粟裕和江南新四軍抗日第一仗,直接擊斃日軍少佐以下數十人,獲得了蔣介石的親自嘉獎。

此後粟裕連續和日軍交鋒上百次,戰果豐碩,車橋戰役俘獲日軍24人,抓獲了抗戰以來的日軍俘虜最高軍官。這次戰役後,粟裕率先在華中地區對日展開戰略反攻,接連收復了3千平方公裏的國土,共殲滅日偽軍3萬余人。

冀中地區抵抗日寇最有名的就是地道戰和地雷戰,呂正操是最先率部采取這些戰法的抗日將領。

1937年,呂正操不滿國軍消極抗日,率部轉投八路軍,在聶榮臻的領導下開辟了冀中抗日根據地,百姓人口700萬,部隊兵力超過10萬人, 在冀中一帶打出了各種經典的抗日戰役,守住了冀中後方。

在諸多影視作品中,脾氣火爆的彭老總身邊都有一個斯文沈穩的參謀長,他就是1942年犧牲在八路軍總部的左權將軍。

協助彭總指揮百團大戰,左權始終穩紮穩打、不驕不躁,多次讓毛主席和劉伯承等軍事專家贊嘆不已。1941年,日軍摸到了我軍在黃崖洞的兵工廠附近,左權堅守一線,不驕不躁、以守為攻地擊退日軍,順便還收回了一座縣城。

後來日軍摸索出八路軍總部在遼縣的訊息, 左權推走了彭德懷,自己殿後指揮,不幸被日軍的彈片擊中,成為抗戰中八路軍犧牲的最高軍事指揮官,也是得到國民黨認可的唯一一位共產黨抗日將領。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楊靖宇作為中國共產黨在哈爾濱的市委書記,很快便建立了東北抗日根據地,在廣闊的白山黑水之間輾轉抗戰,配合全國的抗日行動。

1940年2月,楊靖宇在遊擊戰中被叛徒出賣,陷入多支日軍部隊的包圍。 他獨自一人和日軍周旋了5個晝夜,直到油盡燈枯,壯烈犧牲。 日軍對楊靖宇獨自堅持抵抗五天的行為十分疑惑,剖開了他的遺體,發現他的胃裏只有枯草和樹皮,大為震撼。

另一位領導東北人民抗戰的抗日名將叫做趙尚誌,和楊靖宇並稱為「 南楊北趙 」,也和楊靖宇一樣被叛徒出賣而犧牲,年僅34歲。

大家對以上二十位國共兩黨的抗日將領有什麽看法?歡迎在下面評論區發表看法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