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8年國民黨召開檢討會,如采用白崇禧六個建議,能改變戰局嗎?

2024-01-20歷史

林彪說,白崇禧是國民黨將領中最厲害的一個,這話絕非過獎。

但是,這個號稱最厲害的將領,卻沒能掌握國民黨的軍政大權,他的意見很多時候也得不到認同和實施。

盡管蔣介石知道,白崇禧是非常能幹的,但為了自己穩固的統治,他不願意重用白崇禧。

在1948年下半年,國民黨不斷丟城失地,損兵折將,統治已經岌岌可危了。

然而此時的國民黨內部仍然不能團結起來,還在相互指責。

在軍事會議上,白崇禧提出了整軍六策,結果卻被蔣介石無視。

不久後,三大戰役爆發,國民黨土崩瓦解。

如果當時采納了白崇禧的建議,後面的結果會不會就不一樣了呢?

白崇禧提出的到底是什麽建議?

軍事大會變成甩鍋大會

1948年8月,國民黨召開了在大陸上最後一次軍事會議,討論日益嚴峻的戰場形勢。

參加這次會議有百余人,幾乎囊括了當時國民黨所有的高級將領。

這場會議從8月3日,一直開到8月7日,會議內容可以分為三個部份。

第一部份是檢討過去幾年,在對解放軍作戰時犯下的錯誤。

蔣介石是國民黨的實際負責人,按理來說,「剿共」不力,他的責任是最大的。

蔣介石第一個上台發言,結果卻把戰場失敗的原因,歸結為了前方將士不肯努力殺敵,將領不肯用心執行命令。

蔣介石表示,只要將領們重新振作起來,以國家大事為重,不要再中飽私囊,軍隊一定會重新激起鬥誌。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蔣介石治理軍隊,並不是以現代化方式治理,而是充斥著古代封建王朝治軍理念。

即認為只要將領們能保持高潔的道德,完全貫徹上級的命令,軍隊就能打勝仗了。

至於軍事背後的政治、經濟等至關重要的因素,蔣介石一概不管。

對於蔣介石的發言,下面的將領們非常無奈,可是也毫無辦法。

很多將領都是曾經出國留學的,見識過外國軍隊體制是什麽樣,現在聽了蔣介石的發言,只感到非常可笑。

但沒有誰敢真的笑出來,在蔣介石面前,大家還是只能唯唯諾諾。

然而有一個人卻不以為然,他正在看著自己的演講稿,準備給蔣介石迎頭一棒。

這個人就是何應欽,8月6日,輪到他上台講說時,他沒有說什麽高談闊論,而是列舉了自開戰以來,國軍方面的損失。

光是士兵就損失了三百萬人,其他槍支彈藥就根本沒法詳細計算了。

何應欽此言一出,滿座皆驚,蔣介石更是氣得臉都綠了。

這些數碼都屬於國民黨的保密檔案,本來不打算公布的。

將領們只知道自己損失了多少人,多少武器彈藥,不知道全國其他戰區的情況。

何應欽這麽一說,大家才意識到,原來短短兩年間,國軍的損失這麽慘重。

蔣介石生氣正是害怕大家知道真相,從而導致軍心渙散。

然而,這正是何應欽要達到的目的,他要報復蔣介石。

本來何應欽在國民黨的地位是非常高的,1945年時還代表國民政府接受日本的投降。

可是在那之後,蔣介石把他排擠出了中樞,這讓何應欽心懷不滿。

何應欽在會議上搞這麽一套,就是要看蔣介石的笑話,並且讓大家知道,當初蔣介石重用陳誠是多麽錯誤的抉擇。

何應欽的想法奏效了,接下來發言的國民黨將領紛紛說起了喪氣話。

甚至有的將領,已經認為國軍根本打不過解放軍了。

宋希濂上台發言時,著重提到了士兵待遇問題。

他痛心疾首地說:「我從新疆回來,一路上看到士兵吃不飽穿不暖,這樣的軍隊就算再服從命令,也打不了勝仗。」

宋希濂的話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肯定,眼看局面就要失控了,蔣介石指示心腹把禍水往白崇禧身上引。

白崇禧提出六策

蔣介石的心腹周建陶在發言時,又把話題轉向了具體戰役,而且特別提到了襄樊戰役。

他認為失敗的關鍵在於白崇禧按兵不動,坐觀成敗,要求白崇禧檢討認錯。

這是蔣介石慣用的伎倆,一旦內部發生矛盾,他就把矛盾轉化為派系之爭。

在蔣介石以及中央派系的人看來,李宗仁、白崇禧所處的桂系,嚴重阻礙了軍政統一。

李白二人不肯服從蔣介石的領導,所以才導致前方戰事不利。

白崇禧當然不會慣著蔣介石,他的手下立刻站起來反駁周建陶的觀點。

白方認為,不是白長官見死不救,實在是中央軍作戰計劃有問題。

如果白崇禧貿然進兵,不僅不能救出中央軍,反而連自己也要賠進去。

說白了,這還是在指責蔣介石不會用兵,而這也是白崇禧一直引以為傲的一點。

白崇禧被人們稱為「小諸葛」,甚至被誇贊為用兵如神。

用兵如神可能是誇張了些,但其用兵能力在國民黨內確實無人出其右。

就連東野司令員林彪都不得不說,白崇禧是國民黨內最能打的將領。

李宗仁和白崇禧之所以能多年保持桂系格局,不被蔣介石的中央吞並,主要就是靠二人出色的軍事能力。

只不過他們政治手腕不如蔣介石,所以一直被蔣介石壓了一頭。

如果沒有蔣介石,那麽國民黨一定是李白二人的天下。

解放戰爭開始後,白崇禧對蔣介石的作戰部署,一向是嗤之以鼻的。

如今蔣介石的方案導致了國軍的大潰敗,白崇禧又怎麽會放過這麽好的機會呢?

就在周建陶指責白崇禧的第二天,也就是8月7日,白崇禧在大會上全面否定了蔣介石的作戰方針。

大會進行到了第二部份,今後該實行怎樣的戰略呢?

白崇禧認為,必須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革,主要有六個方面的建議。

分別有,取消蔣介石設立的綏靖區,全國一盤棋;

眼光放到大局上,不要總盯著某個點;

在全國五個大城市,建立空軍基地,隨時支援各站場。

以上三點,是宏觀層面的建議,可以看得出,完全跟蔣介石之前的方略是相反的。

此外還有,增加10個騎兵師,以彌補國軍機動性不足;

提高士兵待遇;

指揮系統要規範,不能越級指揮和報告。

這三點主要是戰術層面,同樣在打蔣介石的臉。

然而蔣介石根本就沒搭理白崇禧,到了會議的最後,顧祝同宣布接下來的作戰方針,完全沒聽白崇禧的意見。

在蔣介石的授意下,顧祝同告訴大家,接下來要保住沈陽、穩住西北、華北,同時在徐蚌地區尋找與解放軍決戰的時機。

難逃一敗

接下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沈陽沒有保住,西北和華北也沒有穩住。

國民黨軍最大的幾個兵團,在淮海戰役中全軍覆沒。

當淮海戰役失利的訊息傳到蔣介石耳朵裏,他還是一如既往地破口大罵,罵白崇禧不肯支援。

但白崇禧也有話說,你老蔣壓根就不按我的戰略規劃來,外行指揮內行,這活讓我怎麽幹呢?

而且我也不是沒支援,該支援的都支援了,淮海根本就成了一個無底洞,填多少兵進去都於事無補。

後來,白崇禧為了證明自己的軍事能力,在南逃的過程中,於青樹坪設伏,打敗了我軍一次。

而且打敗的正是四野的一支隊伍,所以林彪才對白崇禧有很高的評價。

那麽問題來了,如果當初蔣介石願意把軍事都交給白崇禧,國民黨軍還會如此慘敗嗎?

恐怕是無法避免的,首先白崇禧的建議根本就不具備可實行性。

取消綏靖區,組成大兵團這些就不說了,對戰局影響不大。

可在大城市裏建造空軍基地,提升士兵待遇等,這都是要錢的,而當時國統區經濟已經走不動了,完全要靠美國救濟。

要是美國那麽大方願意給錢,蔣介石早就去要了,還能輪到白崇禧?

不過有一點值得說明,如果是白崇禧來指揮,遼沈和淮海的國軍可能不會全軍覆沒。

畢竟,這兩個戰場的失敗,蔣介石越級瞎指揮,要負很大責任。

本來可以跳出包圍圈的國軍,往往又因為蔣介石的一紙命令,不得不重蹈死地。

當時,國民黨作戰廳廳長郭汝瑰是我方特工,他後來回憶說,當時淮海戰役的部署是他制定的。

為了不露出馬腳,他沒敢讓國軍輸的太慘,結果經過蔣介石一番操作,卻葬送了全軍。

可是,就算白崇禧能讓國軍不全軍覆沒,也擋不住潰敗之勢。

1948年下半年,解放區的綜合實力已經超過國統區,軍事上也逐漸占了上風。

就算國民黨指揮得當,也不過是稍微推遲一點解放的時間罷了,結果不會有大的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白崇禧的政治敏感尚不及李宗仁。

二人分手的時候,李宗仁提醒白崇禧千萬不要跟著蔣介石走,可白崇禧還是到了台灣省。

蔣介石剝奪了白崇禧的一切軍政權力,徹底淪為了一尊神像,最終在台灣省落寞的死去。

結語

解放戰爭的成敗首先是政治上和經濟上的較量,然後才是軍事上比拼。

在政治上,國民黨的執政理念嚴重落後,經濟上腐敗無能,這樣的政黨如何能打勝仗呢?

或者說,就算打了一兩次勝仗,難道就能扭轉局面嗎?

而且白崇禧與蔣介石是死對頭,就算白崇禧掌握軍權,恐怕蔣介石也會從中掣肘,最後輸的更慘更快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