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3年,杜聿明之妻向蔣介石貸款1000元,分兩年歸還

2024-01-19歷史

1953年,杜聿明的長子杜致仁正在美國哈佛大學深造,然而杜家的經濟狀況已無法負擔他的學費,無奈之下,杜致仁只得從台灣銀行貸款。

三年後,杜致仁的債務已累積到了7000多元。他的父親生死未蔔,母親微薄的收入還需用於撫育弟弟妹妹。為了支付學費,杜致仁白天努力學習,晚上則堅持打工,然而過度的勞累最終導致了他生病。

在距離畢業僅剩一年的時候,台灣銀行卻突然停止了信貸,這讓杜致仁只能無奈地輟學。

杜致仁曾是一位哈佛大學的高材生,但是在暑假期間,他陷入了困境,他寫信給母親請求再籌3000元的學費。他的母親曹秀清實在沒辦法,就給蔣介石寫了一份申請貸款的報告。

雖然最終只借到了1000元,曹秀清還是立刻匯給了兒子。然而,杜致仁看到只有這麽多錢,感到非常失望,他央求姐姐和姐夫幫忙籌集學費。

他們答應一定會幫他籌到錢,杜致仁聽後不再憤怒和激動,默默回到了自己的臥室。然而,第二天中午,杜致仁沒有起床,敲門許久也沒有回應,他們破門而入,發現他已經死在床上,床下有一個空藥瓶,裏面全是杜致仁吞下的安眠藥。

圖:杜聿明與曹秀清,一對有著革命情誼的夫妻。在國民黨官員腐敗成風、戰敗後帶著大量家產遷往台灣的背景下,曹秀清為了家庭生活,向銀行貸款,卻因兒子因羞憤自殺而生活陷入困境。

然而,曹秀清憑借堅定的信念和對丈夫的愛,始終保持堅強和樂觀,為家庭撐起一片天。

圖|杜聿明,抗戰時期舊照杜聿明和曹秀清兩人在相識後,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產生了新的看法,最終走到了一起,在家人的祝福之中順利成婚。

半年後,杜聿明如願考入黃埔軍校。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都給杜聿明送來了入黨申請表,考慮到父親是地主,杜聿明選擇了加入國民黨。

畢業後,杜聿明仕途順利,成為一名猛將。張治中曾評價他和陳賡是"杜陳之佐,天下大成。"與此同時,曹秀清進入榆林女子師範學校讀書,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中共米脂縣黨委書記。

然而,北伐後,蔣介石下野,張治中遠走海外,杜聿明被革職,帶著一家老小,僅靠著黃埔同學會每個月20元津貼度日。

1927年"四·一二"反動政變後,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曹秀清因為嫁給了國民黨將領而被開除了中共黨籍。杜聿明和曹秀清進入了人生的低谷期。

曹秀清在後院開了一塊地,帶著幼子整日在田地裏忙活,這塊田養活了一家人,曹秀清一直相信丈夫一定會東山再起,一句話沒有抱怨過,一直在鼓舞著杜聿明。

一年後,張治中回國任第二師師長,杜聿明被重新啟用,擔任第二十五師副師長,家屬可以隨軍出征。杜聿明有了自己的小樓,曹秀清成了人人奉承的官太太,但她依舊親手種菜,做飯給丈夫、孩子們吃。

一家人吃飯的時候,杜聿明總是樂呵呵的,他會對曹秀清說:"來,秀清,喝一口,壺中日月長。"這樣簡單而樸素的溫情,很快被殘酷的戰爭打破。

圖1:1946年4月,杜聿明出席國民黨軍進駐沈陽大會。圖2:1949年,杜聿明在淮海戰役之中被俘虜,蔣介石生怕杜聿明"投共",專程接走曹秀清全家,作為"人質"。

曹秀清帶著婆婆和5個孩子搭乘最後一班飛機前往台灣,她當時滿心相信蔣介石的話,以為國民黨政府真的會解決他們全家的生活費和子女的學費。

圖|鄧穎超與杜聿明及其家人曹秀清一直期待能再次見到杜聿明,他原來還活著,他還能給女兒寫信,這讓她倍感欣慰。

曹秀清透過向蔣介石請求,最終得到允許,可以去美國與自己的女兒、女婿面談。宋美齡親自為她送行,關心地詢問她的身體狀況,並向她祝賀。

而就在一年前,曹秀清為了給長子求得3000元學費,等待了半個月才得到500元。她深知生活的艱辛,但始終懷著對未來的期待和對家人的愛。

"我不過是找個借口離開台灣,我們要去北京,去找你爹,在那裏才能真正團圓。"而楊振寧本人的意願也是盡快回大陸。

在1955年,楊振寧還沒有聲名大噪。周恩來已經透過楊振寧的老師張文裕和楊振寧夫婦取得了聯系,杜聿明終於可以告訴家人,他在北京一切安好。

1957年,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的訊息傳來,周恩來總理立刻決定派遣中國科學家代表團前去瑞典表示祝賀。代表團僅由張文裕和夫人王承書兩位組成。

出發之前,張文裕特意去「功德林」與杜聿明見面,杜聿明給女婿寫了封祝賀信,簡短卻充滿誠摯:親愛的寧婿,祝賀你獲得諾貝爾獎金,這是中華民族的榮耀。

楊振寧收到嶽父的信件後深受感動,托張文裕帶回回信表達謝意。這份來自新中國的關心,源於對民族榮譽的認同,而非受他獲得諾貝爾獎的影響。

楊振寧對嶽母十分孝順,每天上班前,他都要去嶽母房門口恭敬地告別:「媽媽,我走了。」回家後,都要向曹秀清打招呼:「媽媽,我回來了。

」一家三代人和諧融洽,曹秀清離開台灣後感到輕松,期盼著與丈夫團聚,心中充滿了新的希望。1959年12月,杜聿明成為「功德林」第一批被特赦的學員,他感慨萬分。

政府問他有何要求,他回答說:「請幫我聯系台灣的妻兒吧,我想吃妻子親手做的家鄉菜。」不久,曹秀清收到了一封來自大陸的信件,這是厚重而沈甸甸的,杜聿明希望她能來北京定居,一同安享晚年。

曹秀清為留在台灣的4個兒女擔心,她曾到"中華民國"駐美大使館請求代買機票,但被拒絕。她收到了台灣方面的來信,要求她盡快回台灣。

然而,曹秀清對大陸的情況非常了解,她的反駁是:「杜聿明都能在北京生活,為什麽我就不能呢?」楊振寧的父親也向她介紹了現在大陸的情況,並告訴她杜聿明的生活情況。

因此,曹秀清對回到祖國充滿信心。

圖:1960年代,周恩來、陳賡、邵力子、張治中、鄭洞國、李奇中、黃維、唐生明、覃巽之、侯鏡如、杜聿明、周嘉彬、宋希濂合影 1963年7月,楊振寧不顧困難,讓嶽母從美國飛往日內瓦,中國政府派專員接機並保護她,在日內瓦休息後,曹秀清順利回到北京。

楊振寧為嶽母購置了美國最新款的家電,中國政府表示一切免稅並給予特殊照顧。11月10日,周恩來和陳毅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杜聿明、溥儀等文史專員和他們的夫人,當周恩來與曹秀清握手並表示歡迎她回國定居時,曹秀清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曹秀清回國後,楊振寧夫婦也開始準備回祖國探親,但他們必須耐心等待。1971年春,中美關系開始解凍,楊振寧立即寫信給父親希望可以回國看看父母和嶽父母,國務院告訴楊武之,中國隨時歡迎楊振寧歸來。

楊振寧終於回到了闊別26年的故鄉,他先去看望了父親母親,然後和妻子杜致禮前往北京拜見嶽父嶽母。這是楊振寧第一次見到嶽父杜聿明,周恩來總理為這一大家子的團聚感到高興,親自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並宴請了杜聿明夫婦、楊振寧夫婦以及楊振寧的弟弟和妹妹。

當周總理聽到楊振寧還在恭恭敬敬地喊杜聿明「杜先生」時,他立即糾正道:「你應該稱嶽丈大人。」在宴席落座之時,周恩來還打趣曹秀清:「你坐到女婿身邊去,丈母娘愛女婿嘛!

1973年夏天,楊振寧夫婦第四次回到祖國探親。政協機關考慮到曹秀清可能忙不過來,專門派人幫她購買物品,還派了廚師去他們家幫忙做飯。

杜聿明邀請了留在北京的黃埔校友,有鄭洞國、鄭庭笈、侯鏡如等,他們和楊振寧高高興興地吃了一頓飯。楊振寧這次回國還提出拜見毛主席,毛主席一聽秘書的報告就答應了他。

毛主席接見楊振寧的當天晚上,中央電視台就播送了這條新聞。毛主席一見到楊振寧就說:「請代我向你嶽丈問好。

談話後,毛主席和楊振寧還拍了一張合影,事後還專程送了一張洗好的照片給楊振寧。

「一位黃埔軍校同學的六個兒女,因為台灣當局的阻撓,無法在父親病逝時陪在他身邊,甚至死後也無法參加父親的告別和追悼大會。

他們的母親曹秀清為了保護他們,最終選擇留在大陸。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到,雖然個人的命運受到歷史的影響,但我們仍然要堅守信念,為家人和社會做出貢獻。

一段關於父親的故事,一個名叫杜致廉的女子,她五次前往昆侖關,帶著對父親的思念和對歷史的敬畏。父親曾經在那裏戰鬥,留下了一枚手表作為遺物,杜致廉和哥哥杜致勇將其捐贈給博物館,以表達對父親和歷史的敬意。

杜致勇在晚年回到了大陸,重走父親的路,雖然一生困苦,但他的內心是自由的。這些人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和家庭的情感,也讓我們明白,盡管生活艱難,但對歷史和家人的尊重和敬仰,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的。

圖|杜致勇回到故鄉,為爺爺奶奶上墳。雖然全家人都平安健康,但因為蔣介石的狹隘思想,他們不得不被海峽兩岸隔開,幾十年無法團聚。

曹秀清對蔣家王朝深惡痛絕,對蔣介石的反復無常、虛偽做作感到痛心疾首,即使孤獨地留在北京,也不願再踏上台灣一步。

周恩來總理曾說,善待和特赦國民黨高級將領,需要等待20年、30年後才能真正看出其意義。多年後,我們再次回顧這些人和這些事,才能深深感受到我們新中國領袖的目光長遠,處理問題更加有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