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春秋頻繁地出現弒君現象,有哪些原因,國君為何很容易被殺害

2024-02-29歷史

【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記載春秋「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

實際上春秋時期弒君事件遠遠不止36起,據後人統計,約有109起,可謂弒君猶如殺雞。

大夫、臣子因為各種原因弒君,總的來說大概下面幾種:

1、最常見的是為了權力奪位弒君。

比如晉國的曲沃代翼,封於曲沃的晉國大夫祖孫三代一心想取代國君之位,晉武公砍掉了N個腦袋後,終於爬上寶座。

又比如衛國公子州籲,夥同好友石厚刺殺姬完,自立為君。

2、大夫臣子做了錯事,害怕被國君懲處,幹脆先下手為強。

比如宋國大夫華督,因貪心孔父嘉妻子的美貌,殺死了司馬孔父嘉,宋殤公大怒,華督擔心治罪,又殺掉了宋殤公。

魯國大夫羽父擔心自己挑唆國君兄弟相殘的言行暴露,殺害了魯隱公。

3、國君無道或者胡作非為,自己作死

比如臭名昭著的崔杼,他弒君是因為齊莊公總是搞他老婆,捉奸在床便射死了齊莊公。

又比如晉靈公在位期間,昏聵胡鬧,多次挑釁威脅權臣趙盾,最後被趙盾的弟弟趙穿殺死。

再如,陳廢公性喜淫獵,不僅在本國肆意妄為,還常常出國淫樂,被宗親子弟設計殺死。

4、因為待遇問題甚至是情緒問題,殺死國君。

這樣的例子也很多,比如齊國大夫連稱和管至父因為齊襄公沒有派人接替他們在蔡丘的工作,決定叛亂。

衛國的左右公子因為衛惠公和母親進讒害死了公子伋而感到不滿,發兵政變。

大力士南宮長萬因為被魯國俘獲,回國後屢屢遭到宋閔公的羞辱,不堪忍受操起棋盤拍在國君的腦袋上。

鄭國大夫公子宋更是因為鄭靈公不給他王八湯喝,惱羞成怒從而弒君。

我們不禁疑惑,臣弒君為何如此輕易,甚至因為一言不合就動手,而且通常都能成功?

分析起來,有這麽幾個原因:

1、王室衰微,諸侯怠慢,禮崩樂壞。西周制定的法度,在東周時期遭到嚴重破壞,諸侯不恭天子,大夫自然不敬諸侯,以下犯上成為常態。

2、弒君之後未必受到懲罰,付出代價並不大。晉武公奪位,沒人敢放個屁;華督弒君,送送禮便擺平了;趙穿弒君,啥事沒有。

3、部份大夫的權勢已經超過的國君,殺就殺了,不過是換個擺設。

4、宮禁制度不嚴,大夫臣子多為國君的宗親,容易接近國君,並且他們通常還可以帶著武器。

當楚文王不聽鬻拳勸諫時,鬻拳拔刀架在國君的脖子上,充分說明了上面的問題。

到了戰國時期,君權加強,宮禁制度嚴格,君臣之間大多不再是親戚關系,加之連坐的懲處制度誕生,弒君難度加大,滅族的代價極高,所以就極少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