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中國第一位現代買辦」

2023-12-16歷史

他是清代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中國第一位近代企業家,中國近代化的先驅,中國近代工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創造了許多個「中國第一」:中國第一家民用企業輪船招商局、第一家煤礦開平礦務局、中國民族保險歷史上第一家較具規模的保險公司仁濟和保險公司、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鉆探出第一座油井、鋪設了中國第一條電報線……這個人就是唐廷樞,被稱為「中國第一位現代買辦」。

唐廷樞,初名唐傑,字建時,號景星,又號鏡心,廣東香山縣唐家村人(今珠海市唐家灣鎮),出身於貧苦之家。父親唐寶臣在澳門(後來遷香港)的馬禮遜學校校長布朗博士家當聽差,由於他自願與布朗簽定八年傭工合約,使唐廷樞兄弟三人因而獲得免費在馬禮遜學校就讀的機會。

一八四九年,香港馬禮遜學校停辦,唐廷樞進入理雅各布主持的香港倫敦傳道學校繼續學習。由於他天資聰穎,學得一口好英語,連外國人也評價他「說起英語來就像是英國人一樣」。

畢業後,唐廷樞在香港一家拍賣行裏當過職位很低的助手。一八五一年起,香港殖民政府巡理廳看中了他的才華,聘他為轉譯,兩年後提升為正轉譯。一八五六年到一八五七年間,先後在香港巡理廳和大審判院(高等法院)擔任華人正轉譯。在做轉譯的同時,唐廷樞醉心於商業經營,在香港開設了兩家當鋪。當鋪前後經營了四年,每年都會有豐厚的盈利。

一八五八年,唐廷樞進入到原先結識的英國人李泰國主持的上海海關,擔任「副大寫」之職。次年升任「正大寫」及總轉譯,成為了上海海關的重要職員。

一八六一年,經過英商怡和洋行買辦林欽的介紹,唐廷樞放棄了海關的職務,而進入到英商怡和洋行。這是一所除了進行鴉片走私進口和絲、茶葉出口貿易外,並壟斷航運和對外貿易,及參與造船、碼頭、倉庫、公用、地產等事業,還向清政府進行貸款,投資於匯豐銀行等重大活動的重要機構。

唐廷樞初則「代理該行長江各口生意」,這樣的環境和活動不啻是為他提供寬廣的表演舞台。唐廷樞很快就在怡和洋行嶄露頭角。當時,不少人為學習英語和買辦知識登門向唐廷樞求教,為此,他特地用廣東方言編寫了【英語集全】一書,他在卷首說「這書主要適應廣東人和外國人往來、打交道的需要」,交由廣州緯經堂於一八六二年出版後,該書一度成為廣東籍買辦的必備工具書。

當時,由於美國南北戰爭影響了棉花的出口,國際市場上的棉價暴漲。唐廷樞抓住時機,在上海開設了「修華號」棉花行,為怡和洋行收購棉花,獲利豐厚,取得了洋行老板的信任。

一八六三年九月,唐廷樞便接替林欽掌管怡和洋行金庫,擔任了總買辦的職務。在擔任怡和洋行買辦的十年中,唐廷樞除了為怡和洋行經理庫款、收購絲茶、開展航運以及在上海以外的通商口岸擴大洋行業務之外,還為他的老板投資當鋪、經營地產,運銷大米、食鹽,甚至涉足內地的礦產開采,使得怡和洋行在中國的經濟掠奪中獲得高額利潤。

但即使如此,他常常遭受英國資本家的歧視和不信任,尤其是一八六八年,唐廷樞在擔任公正、北清兩輪船公司華股董事時,引起怡和洋行高層的非議。唐廷樞為此寫信作了申辯,信中強調:「我可以說,自從給您當差以來,也許做了一些錯事,我從來沒有一絲一毫的貪汙行為。」而在一八七一年,唐廷樞獨資或與人合資購買了沙富白裏號、蘇王那達號、永寧號和滿洲號等七艘輪船,成為了東南沿海首屈一指的大輪船商。

做為頂頭上司的怡和洋行經理約翰生卻告發他盜用怡和洋行庫款進行自己的商業行為。這無疑是對唐廷樞的不信任到了極點,也使得他產生離開洋行的強烈願望。唐廷樞並不甘心一直寄人籬下,他夢寐以求的是自己創辦實業,成為企業家。

唐廷樞在怡和洋行擔任十年的買辦,對他整個人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段經歷,使他成為「有進取心的商人」和「最富影響力的買辦」,也讓他獲得許多的商業知識、商業運作方式和商業運作技巧。「這些在他轉向民族實業家後就非常有利於他開創民族實業,特別是他直接參與航運業和保險業所獲得的豐富經驗和運作技巧,使他在日後招商局的航運和保險兩方面的經營大獲裨益。可以說,這就是中國經濟領域的‘師夷長技以制夷’。」

一八七二年,李鴻章委派朱其昂在上海創辦了輪船招商局。由於資金缺乏和朱其昂的經營不善,僅僅經營半年就虧損了四萬余兩。

一八七三年,經盛宣懷推薦,李鴻章決定邀請唐廷樞接辦招商局。唐廷樞於同年五月辭去怡和洋行買辦職務,六月李鴻章任命其為招商局總辦,唐廷樞並邀請他的親密夥伴、寶順洋行的買辦徐潤同時進入招商局。徐潤是富商,在商界影響大,易於招股。

一八八八年十月九日,唐廷樞陪同李鴻章視察唐津鐵路(前排左起:伍廷芳(左一)、唐廷樞(左二)、周馥(左三)、李鴻章(左四)。

唐廷樞和徐潤一經接手,就立刻將資本擴大暫定為一百萬兩。唐廷樞不但有自己的投資,而且把原來委托洋行經營的輪船也搭附局中營運,徐潤更是將大部份家財悉數投入為「民族資本」。他們和商業界有著廣泛聯系,所以,招商局的投資活動在社會上引起了普遍的反響。歷史學者郭存孝認為唐廷樞先「湊集商股數十萬,揭力挽救」這份瀕臨破產的政府代理事業,使附股洋行的資金轉而註入中國官僚資本的招商局,這是一項歷史性的轉折,對國民經濟的發展無疑是一大貢獻。

一八七六年,唐廷樞向李鴻章提出了吞並英商旗昌輪船公司,收購其全部財產的大膽建議,得到李鴻章撥官款支持。招商局於次年用二百二十二萬兩銀購進了英商旗昌洋行的十八艘輪船和各埠的碼頭棧房。從此,招商局輪船增至三十三艘,實力大增。這是中國企業第一宗外企收購案,開啟了中國航運業的新篇章。李鴻章贊其「實為開辦洋務四十年來最得手文字」。

唐廷樞大刀闊斧地開啟局面,用多種方式引進西方的先進輪船及器材,建立起一支具有相當規模的商業船隊。僱用外國船主和技術人員,並註重培養自己的技術人才。首次引進西方的保險機制,相繼開設保險招商局、仁和保險公司與濟和水火險公司。確立「分運漕糧,兼攬客貨」的經營方針,發揮官、商兩方面的優勢。大力開辟江海航線,開航日本、越南、呂宋、新加坡、檳榔嶼、印度等地,並一度把航線擴大到英美等國。

在唐廷樞任總辦的十一年間,招商局的運輸收入達到一千七百余萬兩,平均每年近二百萬兩噸位的年產值水平高於外商,成為首家敢與外資抗衡並贏得商戰勝利的中國企業。外商的評價是:「中國船隊管理有力,指揮精明」,並對唐廷樞傑出的經營才能用酸溜溜的口吻表示臣服:「(他)在東方一家第一流的外國公司(怡和洋行)任職時,獲得了豐富而廣闊的經驗,他正在運用這個經驗去損傷這些外國公司。」

其實,外國人何嘗理解一位中國企業家的心思?唐廷樞面對洋商激烈競爭時曾說過:「樞、潤不慮資本之未充,亦不慮洋商之放價,惟盼各幫聯合,共襄大局,使各口轉運之利,盡歸中土,……此事固創千古未有之局,亦為萬世可行之利。」 中國心、民族情、家國利,才是唐廷樞敢於放手競爭的底氣。學者胡海建認為「唐廷樞對世界各國的航運動態、發展狀況了如指掌,因此當輪船招商局度過初創期的艱難,穩住陣腳後就必須創新。就當時而言,必須把中國的航運業納入整個世界範圍來經營,自覺與世界接軌。唐廷樞在用人、船舶維修、船舶保險等方面不斷創新,與世界接軌,從而使輪船招商局不斷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並在未來的國際航運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一八七六年,還在招商局總辦任內的唐廷樞受李鴻章的委派,開始籌辦開平煤礦(他於一八八五年以後,則完全脫離招商局,專管開平煤礦)。

四十四歲的唐廷樞帶領英國礦師馬立師等由天津到開平,連續幾日騎毛驢或步行,在開平、古冶、鳳山、橋屯一帶考察煤窯、鐵石情況。深入到小煤井裏觀察煤層的貯存形態,並帶回煤塊和鐵石樣品,寄給英國有名的化學師施賴禮、戴爾進行化驗。

一八八一年建立的唐山礦

一八七八年七月,開平礦務局正式成立,唐廷樞任總辦。他提出集資八十萬兩,分做八千股,采用西方機器開采。他又發現此地鐵的蘊藏量極為豐富,提議同時開發,尤其具有卓識地建議修築一條鐵路。他說:「必須築鐵路,築鐵路必須采鐵,煤與鐵相為表裏,自應一起舉辦」。但由於經費不足,他放棄了煤、鐵同時並舉的計劃,決定先開煤礦。這個煤礦從勘察礦址、擬定計劃、購買器材、招集資本到正式開采,都是唐廷樞一手經辦。

開平煤礦是唐廷樞一生所經營的企業中歷時最久的一個。當時中國用煤幾乎完全依靠進口,開平礦生產的煤炭很快占領了大半個華北市場,成為北洋水師的重要經濟來源。開平煤礦也是當時中國十幾家「官督商辦」煤礦企業中經營最有成效的一個。直到今天,在開平礦務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開灤煤礦,仍是中國最重要的煤炭工業基地之一。

開平煤礦開采後,煤炭主要銷往天津,唐廷樞便上書李鴻章,建議修築唐山至蘆台的一百裏鐵路。一八七九年清廷奏準,派英國工程師克勞特·金達督修。只因辦礦資金不足,擬先築唐山至胥各莊這一段,這是中國第一條自建運貨鐵路——唐胥鐵路,全長雖只有二十裏,但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一八八一年六月九日,龍號機車開始在唐胥鐵路上執行。據史料記載,其「運輸之力,陡增十倍」。但是清政府中的頑固派卻以機車行駛「震動東陵,先王神靈不安」為由,連上彈章,清政府忙下令禁止使用。後來經唐廷樞竭力奔走,並邀請一批官吏、大臣乘坐火車驗證,證明安全可靠,才又允許機車行駛。

通車典禮時,李鴻章、左宗棠和唐廷樞都出席了。為了進一步滿足煤炭外運的需要,一八八六年唐廷樞呈請李鴻章批準,成立了開平鐵路公司,招集股本二十五萬兩,修築了胥各莊至閻莊的鐵路。不久,經海軍衙門奏請清政府批準,接造了閻莊至大沽的鐵路。此後,津沽、津榆、津通鐵路相繼開辦,使華北能源和交通的發展走到了全國的前列。於此,唐廷樞功不可沒。

唐廷樞創辦開平煤礦的卓著成效得到了國內外有識之士的稱贊。精通洋務外交的馬建忠說:「中國有利之礦,僅開平煤礦耳。」著名思想家與企業家鄭觀應認為,在當時創辦的眾多礦業中,「獨數開平煤礦辦有成效」。

唐廷樞創辦開平煤礦的成功,大大激發了他創辦其他工礦企業的熱情。一八八一年,他與徐潤、鄭觀應合辦天津沽塘耕植畜牧公司。一八八三年與朱其詔等合辦熱河承平三山銀礦。一八八六年,他在礦務局附近創辦了唐山細棉土廠(水泥廠)。次年,與徐潤等人勘察熱河平泉銅礦和煙筒山銀礦。爾後,他們又勘察了遷安鐵礦,接辦廣東香山天華銀礦,創辦熱河建平金礦等。但大多未能取得顯著成效,僅有唐山細棉土廠(即唐山啟新水泥廠的前身),一度「制成了質素很好的水泥」。

早在開辦開平礦務時,唐廷樞就了解到,唐山的灰石可用作制細棉土的原料,但對當時尚無起色的開平礦務局來說,無力拿出資金去支持這項事業,因此唐廷樞暫時把這一建廠計劃擱置。這期間,他調查走訪,深入研究,收取樣品,反復實驗,並請英國細棉土化學師施禮達煉驗,直到開平礦務辦有成效之時,他才終成夙願。

清朝時期的上海怡和大樓

水泥原料主要是石灰石和粘土。唐廷樞決定使用唐山的灰石和廣東香山的泥土,因為二者「合煉制造細棉土為極佳,已無疑義」。在資本來源上,由軍械局各局、開平礦務局和廣東香山地主各出二萬兩白銀。他聘請英籍工程師芬奇主管技術工作,在他的主持下,工廠「制成了質素很好的水泥」,而且,在數量和成本方面也「都很令人滿意」,日產量近三十噸。唐山細棉土廠是中國第一家立窯水泥廠,生產了中國第一桶機制水泥。

唐廷樞六十歲壽辰時,上海的【北華捷報】曾刊文說:「在中國的股份公司中,不管是礦業還是其他企業,還沒有一個中國經理能取得像唐廷樞這樣的成就。」

一八九二年十月七日,剛過花甲之年的唐廷樞在天津染上瘟疫病逝。開平煤礦附近四十八個鄉村的礦工、農民和仕紳及商人,聚集一起為唐總辦送上一把「萬民傘」。

天津公祭之日,由李鴻章主祭,他在悼詞中評價稱:「中國可無李鴻章,但不可無唐廷樞。」李鴻章或有自謙和過譽之嫌,但唐廷樞對中國近代經濟的發展確實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各國駐天津領事館下半旗誌哀。據記載,其靈柩用輪船從上海運回到老家唐家灣。和唐廷樞的靈柩同行的有十三國商務官員的專船。當這支龐大的船隊在唐家灣環海「一字排列」時,整個海岸都燈火通明。參加喪事的有近千人。當時上海【北華捷報】發表紀念文章,贊揚他的一生為中國民族工商業所作的巨大貢獻,稱他的一生代表中國歷史上「一個時代」,」他的死,對外國人和中國人一樣,都是一個持久的損失!」

在唐廷樞進入招商局之前,他就已經取得了一個同知的頭銜,之後,他的官銜隨著他在洋務派官僚企業中的地位而上升,由同知升為道台,甚至得到「堪備各國使臣」的保舉。他的名聲在洋務派官僚中得到交口稱譽。李鴻章委他主持招商局,稱他「精習船務生意」,隨後委他主持開平煤礦,又道他「十開采機宜」,「胸有成竹」。而丁日昌在調他辦理福建洋務時,除了誇他「於各國情形以及洋文洋語罔不周知」之外,還稱頌他「才識練達,器宇宏深」。

唐廷樞既是著名的買辦,又是成功的民族資本家,還是卓有成就的愛國者!他在努力學習西方文化的同時,強烈反對西方列強對中國的欺淩;他在努力維護國家利益的同時,對於官僚體制下的種種腐敗行為痛心疾首。他殫精竭慮,篳路藍縷,開辟新徑,為民族建過「功」,立過「業」。他的精神品格,有啟迪來者、激勵後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