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駕馭人性的邏輯是什麽?

2024-06-03歷史

曹丕手下有一個人叫曹休,魏國和東吳開戰的時候,曹休吹牛說,「我一定能帶領軍隊踏平東吳」。曹丕面露憂色,擔心曹休犯冒進主義錯誤。

董昭對曹丕說,「別擔心了,曹休手下的臧霸等大將,已經大富大貴,一心想著享受富貴,不會跟著曹休冒險的,手下的人不動彈,曹休想折騰也折騰不起來。」

曹丕手下的將領,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鬧革命,目的不就是求功名、取富貴嗎?現在這些他們都有了,剩下的想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好好的活著,畢竟有命才能享受榮華富貴。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拿破侖說過的話更是一針見血,「我們的將軍已經沒法打仗了,因為他們太有錢了。」

董昭和拿破侖的話,道盡人性本質。

劉備被打的最慘的一次,莫過於夷陵之戰,被吳國將領陸遜打的落花流水,從此一蹶不振。

在開戰之前,黃權向劉備提建議,「吳人剽悍善戰,而我軍又水路出兵順流而下,易進難退,為臣乞請您讓我為先頭部隊去試探敵人虛實,陛下應當在後面坐鎮。」#深度好文計劃#

劉備仍然沒有采納黃權的建議,自己親率部隊出戰,任命黃權為鎮北將軍,督領江北軍隊防禦魏國出兵。

劉備大敗後逃回白帝城。後來,返蜀道路被吳軍完全阻斷,黃權率領的軍隊無法返回蜀地,不得不投降了魏國。

從客觀上來說,黃權的確是叛國了。執法部門建議把黃權的家人抓起來。劉備說,「是我對不起黃權,黃權沒有對不起我」,不僅沒有抓黃權的家人,而且仍像以前對待他們。

我們要深刻地體察劉備的處境。不顧群臣反對執意出兵東吳,最後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也沒有拿黃權的家人來出氣。

我們該怎麽評價劉備的這件事?氣魄大?夠義氣?還是用尊重人性比較合適。

朋友開了一家公司,有個跟了多年的骨幹要跳槽,這讓她很氣憤,嚷嚷著要把他搞臭、讓他在行業內無法立足。

我問她,你的終極目的是針對一個具體人?還是要把公司做大?她說,當然是把公司做大。我說,那就停止你的想法。她反問我,那接下來該怎麽辦?

我給她支招,請公司的員工們一起吃個飯,集體給這個骨幹送行,祝福他以後更好,告訴骨幹,「這兒永遠是你的家,有困難別忘了還有我們。」

人往高處走,人性使然。既然留不住,那就好聚好散,這才是順應人性之道,只要尊重人性的人設能立的起來,走了張三,趙四很快就會投奔帳下。如果鬧的雙方都下不了台,今天走了張三,明天王五和趙六也會走。

怎麽評價貪生怕死這個詞?我相信,大多數人會不自覺地給這個詞打上貶義的標簽。其實,這就是我們和劉備的差距。

貪生和怕死,是最基本的人性。人性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和本性,頑強地潛伏在我們心靈的深處,遇到適合的條件,便會突然勃發。

人性決定人的動機,而動機又決定行為,不論是臧霸等人的不願意冒險,還是黃權投降敵國,還是朋友公司骨幹跳槽,這都是人性使然。

作為一個領導者,能罰臧霸嗎?能罰黃權嗎?當然有權力這麽做,但如果真的這麽做了,結局就是失掉人心。一個連人性都不尊重的人,誰會跟著你?跟著你又能得到什麽好?

真正的成熟,不是活了多大歲數,經歷了多少事情,而是對人性的尊重。怎麽尊重人性?那就是對在人性支配下的行動給予足夠的諒解和寬容。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會原諒和包容這世界的一些所謂的「醜惡」,就會逐漸地培育出一種獨特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