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二野整編為3個兵團,誰來當兵團司令?這成了劉鄧的難題!

2024-01-07歷史

1949年1月,第二野戰軍28萬大軍整編為三個兵團。

誰來擔任兵團司令員,成為擺在劉鄧面前一個緊迫的難題。

在五大野戰軍中,將帥組合相對最穩定的還是劉鄧。這支鐵血雄獅,從八路軍129師到晉冀魯豫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再到第二野戰軍,劉鄧磨合了13年之久。

劉鄧大軍由於挺進大別山的影響,兵員總數不如三野、四野。但麾下能征善戰的戰將不少,像陳賡、王樹聲、李先念、陳再道、王宏坤、陳錫聯、郭天民、楊勇等。

按照全軍的整體規劃,五大野戰軍整編為16個兵團。

其中,彭總的西野(一野)2個兵團;劉鄧的中野(二野)3個兵團,預留第6兵團編制;陳粟的華野(三野)4個兵團,預留第11兵團編制;林羅的東野(四野)4個兵團,預留第16兵團編制;聶帥的華北軍區也有3個兵團。

中野7個縱隊整編為3個兵團,3縱陳錫聯、4縱陳賡、1縱楊勇任兵團司令員,「三陳」之一陳再道未在名單中。

劉鄧麾下「三駕馬車」,成名於全面抗戰時期。

「三陳」中,陳賡年齡最大,陳再道次之,陳錫聯最小,三人依次差6歲。

陳賡的經歷有些特殊,大革命失敗後任特科情報科科長,到鄂豫晚任紅12師師長、紅四參謀長,隨後輾轉進入江西蘇區任彭楊步校校長,長征後任幹部團團長。

其余二陳,都出自鄂豫皖紅四方面軍。陳再道出道於黃麻起義,從普通戰士一路成長為紅4軍軍長。陳錫聯紅軍時期的最高職位是副師長、師政委,一度是陳再道下屬。

「三陳」並肩戰鬥,始於全面抗戰開始以後。

34歲的陳賡任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由於王宏坤資歷更老,28歲的陳再道任386旅副旅長,而22歲的「小鋼炮」陳錫聯任385旅769團團長。

陳賡開辟了太嶽根據地,陳再道參與開辟了冀南根據地。

抗戰時期,陳錫聯的職位一直低於陳賡和陳再道。

七大以後,楊得誌、楊勇所在的晉魯豫根據地劃歸劉鄧,正式構成了晉冀魯豫根據地。成立最早的4個縱隊就是以四大軍區部隊為基礎:晉魯豫區楊得誌1縱,冀南區陳再道2縱,太行區陳錫聯3縱,太嶽區陳賡4縱。

抗戰勝利後首戰上黨,「三陳」協力殲敵13個師3.5萬人。

此戰,是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一次野外運動戰,也是「三陳」聯手作戰的「處子秀」。次戰平漢(邯鄲),「三陳」默契配合,再次殲敵3萬余人,其中生俘馬法五等1.7萬人。

解放戰爭爆發後,陳賡單獨作戰,陳再道、陳錫聯出擊隴海,破壞鐵路300裏;二戰巨野,陳再道2縱阻擊邱清泉表現出色,而陳錫聯、王近山等3個縱隊只吃掉胡璉1個團。

在此之後,陳再道、陳錫聯、王近山和楊勇成為劉鄧麾下的主力。

魯西南戰役殲敵6.3萬人,12萬大軍千裏躍進大別山,都是這4個縱隊的苦力活兒。直到大決戰的淮海戰役,長期獨立作戰的4縱、9縱才和大部隊合兵一處。

從中野到二野,有哪幾位名將能夠擔任兵團司令員?

抗戰勝利後最早成立的4大縱隊司令員,無疑占據兵團司令員候選人的第一梯隊。由於1縱首任司令員楊得誌留在華北,其余3個縱隊司令「三陳」無疑是兵團司令員的最佳人選。

「三陳」之中,陳賡長期獨當一面,出任4兵團司令員無可爭議。

但是,其余兩個兵團的司令員人選則頗為微妙,因為除了資歷最老的「三陳」之中的陳再道和陳錫聯,還有幾位新秀後來居上、勇冠三軍,也有幾位名將半路「空降」二野。

後來居上的第一位,是1縱司令員楊勇。楊得誌留在華北軍區後,蘇振華率領1縱和7縱合並,由7縱的楊勇擔任1縱司令員。競爭兵團司令員,楊勇的優勢在哪裏?

楊勇紅軍時期是團長,長征後是師政委,文武雙全軍政皆優。

抗戰時期,楊勇是副團長、教導旅旅長、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和楊得誌一起開辟鞏固了冀魯豫根據地。鏖戰魯西南,楊勇1縱攻克鄆城殲敵1個師又2個旅。大別山高山鋪戰役,楊勇力勸劉帥破釜沈舟殲敵1.7萬人,徹底走出屢戰不勝的怪圈。

北向店遭遇戰,面對胡璉3倍之敵楊勇護衛劉伯承突出重圍。決戰雙堆集。楊勇激戰9晝夜殲滅1.6萬人,生俘吳紹周等將官9人。此外,晉魯豫是115師部隊,理應占據一個兵團司令員名額。

除了楊勇,二野的後起之秀還有王近山、杜義德等人。

除了老資格的王樹聲、王宏坤兄弟,還有解放戰爭時期「空降」劉鄧大軍的兩位名將,一位是新四軍5師師長、中原軍區司令員李先念,一位是華北軍區轉來的郭天民。

所以,二野4兵團陳賡不可取代,3、5兵團「七選二」。

在這7位名將中,楊勇的優勢最大:一是代表晉魯豫軍區部隊,代表115師部隊;二是二野為數不多的紅一方面軍戰將;三是楊勇為人剛猛而又穩健,深合劉鄧之心。

有文章載,王近山對年長2歲的楊勇任兵團司令員心有不服,私下找了劉鄧首長,鄧公告訴王近山:打仗,楊勇的確不如你,但是其他的方面,你不如他。

從後來席卷大西南、抗美援朝的過程來看,楊勇的表現沒有讓劉鄧看走眼,尤其是抗美援朝戰場上的表現,的確更出色,還擔任了最後一任誌願軍司令員。

至於和王近山同歲的陳錫聯,紅軍時期兩人都是師級幹部,但抗戰時期陳錫聯異軍突起,開啟了火箭式上升,解放戰爭時期,3縱攻取宿縣、生擒黃維,表現優異。

老資格的陳再道,為何沒有成為兵團司令員?

和楊勇相比,陳再道抗戰時期貢獻更大,擔任過冀南軍區司令員,而楊勇只是晉魯豫軍區的副司令員。但是,作為晉冀魯豫軍區唯一的「外來戶」,楊勇代表了115師部隊。

在抗戰時期,陳錫聯的職位也比陳再道略低,但是,「小鋼炮」的威名一點不亞於陳再道,夜襲陽明堡、保衛八路軍總部、百團大戰,陳錫聯比陳再道風頭更勁。

解放戰爭時期,陳錫聯逐步和陳再道拉開了距離。

上黨、邯鄲兩戰兩捷,陳再道和陳錫聯不相上下。巨野戰役,陳再道的表現還好於陳錫聯、王近山和楊勇。但是,隨著解放戰爭的深入推進,在攻堅上的差異逐漸顯現。

魯西南殲敵6.3萬人,但是最關鍵的羊山集攻堅戰中,面對宋瑞珂的整編66師,陳再道統一指揮2縱、3縱激戰一個星期,部隊表現十分頑強,戰局一度陷入僵持。劉帥改命陳錫聯統一指揮,「小鋼炮」靈活用兵,一舉破敵。

隨後挺進大別山,陳再道2縱護衛野司居中南下。劉鄧後來改隨杜義德6縱強渡汝河、淮河,進入了大別山。

決戰淮海,表現最好的一是攔截黃維的4縱,一是飛兵宿縣的3縱。

二野3個兵團司令員,最終敲定陳錫聯、陳賡和楊勇。

擔任兵團副司令員的有王近山、杜義德、郭天民,而「三陳」之一的陳再道並沒有擔任兵團副司令員,還結束了二野老部隊,改隸林總的四野,留在河南剿匪。

不過,陳再道畢竟是參加革命多年的老將,心胸寬廣,不計功名,他依依不舍地告別劉鄧首長和老戰友,在林總麾下出色地完成了角色轉換,幹脆利落地殲滅了河南境內的土匪。

多年後,我軍百萬大裁軍,陳再道和鐵道兵作出了重大的犧牲和奉獻。

當年的129師和二野老首長鄧公非常心疼陳再道,但面對裁軍大局,只能委屈老部下。陳再道主動做工作,完成了鐵道兵的裁撤,光榮地站完了最後一班崗。戰功卓著卻又顧全大局、不計名利,這位老將在我軍軍史上成為光輝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