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常有人說「一部三國史,半部安徽史」,此話有沒有道理?

2023-12-16歷史

民間有一種說法叫做「一部三國史,半部安徽史」,這顯然是在強調如今安徽一帶對於漢末三國歷史的重要性。或許很多人在提到東漢末年時最先想到的地點會是官渡、赤壁、許昌、建業或成都,畢竟這幾個地方要麽是重要戰役的發生之處,要麽是曹魏、孫吳、蜀漢三大主要政權的都城所在地。相較之下,如今常被認為存在感不高的安徽省一帶似乎在當時也並沒有多少戲份。

實際上,說漢末三國歷史是半部安徽史並非毫無道理,因為在東漢末年時,如今的安徽境內的確人才輩出,其中代表人物便要數曹魏政權奠基人曹操和孫吳政權的名將周瑜。除此之外,如今安徽省的省會合肥也是東漢末年重要的戰場,在此發生的戰役影響著整個時代的走向。

東漢永壽元年(155),曹操出生在沛國譙縣,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亳州市一帶。魏文帝曹丕登基後,譙憑借著曹操故鄉的特殊地位得以與許昌、長安、洛陽、鄴城四個大都市並稱「五都」。眾所周知,曹操為人謹慎多疑,因此他大力提拔了許多同族武將,並對他們委以重任,如曹仁、曹洪等。

此外,不得不提的還有與曹氏一族同為譙縣望族的夏侯一族。夏侯家與曹家一直關系親密,初平元年(190)曹操起兵後,夏侯家的夏侯惇、夏侯淵等將領追隨其左右,不斷建功立業。後來,夏侯惇官至曹魏大將軍,夏侯淵則是官拜征西將軍,被委以鎮守漢中的重任,可惜被蜀漢名將黃忠所殺。

除了曹家、夏侯家的大量將領,曹操麾下的名將許褚也是譙縣人,他「容貌雄毅,勇力絕人」,曾於漢末亂世聚集數千兵丁抵禦盜匪,後來投奔曹操,多年來護衛其左右,最終一直活到了魏明帝曹叡時期,爵至牟鄉侯。值得一提的是,漢末神醫華佗也是譙縣人,他醫術高超、尤善外科,可惜被同鄉曹操殺害。

以領袖曹操為首,曹魏陣營中有著眾多如今的安徽人,其實孫吳同樣如此。東漢熹平四年(175),周瑜出生於廬江郡舒縣,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一帶。中平六年(189),長沙太守孫堅率軍北上討伐董卓,將家人都安置在舒縣,其子孫策正是在此結識了同歲的周瑜。

得益於周瑜的輔佐,孫策這才得以平定江東,奠定了孫吳基業。同樣是在周瑜的指揮下,孫、劉聯軍成功逼退曹軍,為三足鼎立格局的形成提供了條件。可惜的是,周瑜年僅三十六歲就因病去世,而在這之後,另一個安徽人成為了孫權最倚重之人,那便是生於臨淮郡東城縣,即如今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一帶的魯肅。

魯肅家境殷實、樂善好施,他年輕時就曾資助過周瑜,後來與其一同投奔孫策,也深受後者器重。在魯肅的周旋下,孫、劉聯盟得以長期維持,但隨著魯肅的去世,又一位安徽人卻破壞了表面上的和諧,那就是呂蒙。光和元年(178),呂蒙生於汝南郡富陂縣,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一帶。

一開始,呂蒙雖善於領兵但文化程度不高,在孫權的勸說下,他刻苦學習,不久後學有所成,成語「刮目相看」便由此誕生。魯肅死後,呂蒙接替他鎮守陸口,建安二十四年(219),呂蒙趁關羽北伐發兵襲取了荊州,但同年年末就因病去世。人們常將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稱作「東吳四大都督」,以今天的視角看,他們當中三位都能夠算作是安徽人,可見安徽對於孫吳有多麽重要。

除了上述這些出生在今安徽境內的漢末三國重要人物,如今安徽的省會城市合肥同樣是東漢末年極為關鍵的城池。位於長江北岸的合肥地理位置極其關鍵,為了奪下合肥,從而圖謀中原,孫權曾於建安二十年(215)親率十萬大軍圍攻合肥城。然而,占據絕對優勢的孫吳大軍卻被張遼率領八百精兵挫敗銳氣,最終不得不撤退。此戰過後,張遼威名遠揚,而孫權盡管暫且撤軍,但後來又多次派兵進攻合肥。作為曹魏、孫吳之間的主要戰場,合肥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綜上所述,安徽在漢末三國的歷史上的確擁有重要的地位,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其一,許多漢末名人放到今天都是安徽人,如曹操及其麾下的大批曹家、夏侯家將領,以及許褚、華佗、周瑜、魯肅、呂蒙等;其二,如今安徽的省會合肥便是漢末的重要戰場。不過,「一部三國史,半部安徽史」的說法還是有些言過其實了,畢竟當時華夏大地其他地方同樣人才輩出,也同樣發生著許多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