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毛澤東1922,問蒼茫,暮色蒼茫看勁松

2023-12-19歷史

作者:孔鯉(公眾號「書林齋」主編)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這句詞是懷念,懷念曾經的三十多年過往。這句詞也是告別,告別過去的一切既有路徑。 如果不是打定主意要走新路,是不會在革命形勢看似大好的1925年寫下如此哀傷的詞句的。

稠。

今年是毛澤東同誌誕辰130周年,【問蒼茫】作為一部獻禮劇,非常好。我們已經看過太多建黨前毛澤東的相關影視,我們也已經看過更多上井岡山以後毛澤東的相關影視,但如果不能理解從1921年到1927年這六年時間裏他遇到過什麽,我們是無法真正理解一個知識分子是怎麽毅然決然走上井岡山的。

【問蒼茫】以極其宏大的視角和極其準確的細節展現了這段不太被人註意到的歷史,它的定位是:(毛澤東)以一個「探路人」「早行者」的姿態,從一名追隨者成長為先行者、拓荒者,並探索出中國革命正確道路的歷史故事。

從早行者到拓荒者。

我轉譯一下:從一個知識分子、縱橫家逐漸成長為戰略家、革命家的過程。

什麽叫縱橫家知識分子?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麽毛澤東、李立三、劉少奇發動的安源煤礦工人大罷工能夠成功,而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會以二七慘案的失敗告終?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構成了本劇前六集的主要核心脈絡。

讓我從一個偏門人物講起。

趙恒惕。

趙恒惕可以說是本劇目前為止刻畫得最好的反派,他的出場戲份加起來不到二十分鐘,但卻表現出了非常多面的形象。這裏的多面不是很多小知識分子所渴望的,對反派的愛恨情仇、性格形成等個人特點的蒼白刻畫(比如一些對於家人、朋友的態度,這些都不重要的非常次要的細節),尤其是在塑造一個歷史人物時。

是的,本劇非常直白地表達了他就是反派,但這個反派不是以往很多影視裏的一根筋,而是直白地塑造了趙恒惕在這一系列事件中的個人利益訴求。

我們來看關於趙恒惕的兩場戲。

趙恒惕出場的那一場戲是這樣的:第一紗廠的經理帶著賬目來找湘軍總司令、湖南省長趙恒惕,告知趙恒惕,因為黃愛、龐人銓搞的大罷工,趙恒惕家的分紅也少了很多,從而希望得到趙恒惕的支持,鎮壓黃龐。

這場戲看似平平無奇,但它的幾個細節指向了非常清晰的結論。

第一個細節是,經理說,這大半年黃愛二人一直在鬧事。關鍵詞,大半年。這個時間點精準地表示了第一紗廠的恢復時間。

別看現在湖南的重工業很強,在一百多年前,湖南其實是輕工業大省,其中紡織工業占主導地位,而湖南第一紗廠就是湖南第一家近代機器棉紡企業。

湖南第一紗廠本是1912年官督商辦的工廠,後來隨著湖南的政局變化,一度無法開工,等到1920年張敬堯被驅趕走以後,譚延闿和趙恒惕接管了紗廠,決定將紗廠交給民間公司代辦,並打算於1921年初正式開業。

註意時間線,這場戲發生時是1921年秋天,距離1921年初正好是大半年時間。由此可知,本場戲裏的時間指向是非常清晰的。雖然當時的臨時省長是林支宇、第一紗廠這件事背後還有湖北江蘇工人的地域沖突,但這並不妨礙本劇進行了一定改編而保留了最重要的線索:

湖南第一紗廠的最大暗股,一定是在趙恒惕家手裏。因為趙恒惕自己是1920年才真正掌握湖南軍事大權的。

而第二個細節是,經理說的是,夫人很不滿意。

經理沒有直接說明原因,而是先強調了一個沒有登場的夫人。

為什麽要強調夫人?趙恒惕的夫人是童錫翰,童錫翰的哥哥是童錫梁。童錫梁是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炮兵科畢業的,和當時各地軍閥都有很深的同學情誼,更重要的是他是趙恒惕與譚延闿(被趙恒惕逼走的前湖南話事人)之間的橋梁,雖然譚延闿被逼走了,但譚延闿留下的大量班底都還在湖南軍政界,童錫梁自己就是湖南省軍事部長。這種情況下,趙恒惕要想穩住自己在湖南的統治,是必須要和這群譚延闿老班底把關系搞好,然後再徐徐圖之的。

所以在這樣的利害關系中,趙恒惕才從一開始的不耐煩轉向重視,並且最終做出了鎮壓的決定。

短短一分半鐘的戲,其實資訊量非常大。雖說影視劇講究一個通俗易懂,但本劇的門檻確實不低,實際上把趙恒惕在湖南的利益關系網都透露了出來。

要知道趙恒惕雖然是湖南人,但他在此之前一直沒有在湖南主事過,他留日回國後就去了廣西,而後參加辛亥革命,在湖南的根基是遠不如曾經的譚延闿、程潛等人的。

那趙恒惕的另一場重頭戲,就發生在毛澤東、郭亮等人發動的粵漢鐵路工人大罷工事件中。

1922年的粵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發生在9月9日,毛澤東派長沙支部黨員郭亮擔任粵漢路嶽州工人俱樂部秘書,並很快成立了全路工人俱樂部聯合會。

9月9日,大罷工開始,雖然嶽州(就是今天的嶽陽)在湖南,但實際上嶽州和湖北的聯系也非常緊密(宋朝時期屬於荊湖北路,至今嶽陽和湖北的關系都很近),所以雖然罷工在湖南,但最受影響的不是湖南的趙恒惕,而是湖北的蕭耀南。

蕭耀南是吳佩孚的人,是北軍直系。而趙恒惕和北軍雖然處於合作狀態,但合作的目的是防止北軍進湖南,而不是去救援北軍。趙恒惕真正的心腹大患在南方,在譚延闿,在衡陽,在粵軍。

所以嶽州工人罷工,其實反而是給了趙恒惕和北軍談價錢的機會,尤其是中國共產黨在利用了這個矛盾時強調了不針對湖南軍事,一切軍用物資照常通行,實際上就是在給趙恒惕遞話:這件事我們井水不犯河水。

果不其然,最後粵漢鐵路工人大罷工集中在了鄂段路局與鄂軍閥蕭耀南的上面,蕭耀南孤立無援,只能投降,答應一切條件。粵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取得了勝利。

讓我們來對比一下就能很直觀地發現,趙恒惕對於工人運動的態度並不是很直接的單一反應,而是非常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有的罷工不利於自己,有的罷工反而是有利於自己的。而中國共產黨在具體的工作中,也充分利用了他們這一點。

這裏就需要普及一下趙恒惕的歷史了。

上文說到,趙恒惕之前,湖南的地方話事人是譚延闿、程潛兩派,而張敬堯作為皖系軍閥,是外來人,所以很快就被各界(包括當時在衡陽的吳佩孚)集體驅趕走了(毛澤東也在驅張運動中起過重大作用)。這時趙恒惕入主湖南,自然與譚延闿、程潛兩派之間產生了劇烈摩擦。在這樣的摩擦中,雖然名義上趙恒惕在兩派中來回搖擺,最後把二人都趕跑了。

但就像上面說的,兩個人留下的老班底都還在湖南,比如湖南政府各司長(譚延闿)和湘軍各地守備軍(譚延闿、程潛),就留有大量人馬。

於是在外有直系緊盯、內有派系林立的焦灼局面下,趙恒惕才拿出了大殺器:湖南自治運動。

是的,這才是湖南自治運動的真實背景。

湖南自治運動的核心是什麽?是找到自己的真正支持者。在輿論大旗下,趙恒惕贏得盆滿缽滿,而他的自治運動則找到了大量縣議員來進行省長選舉(是的,由大家來選,而不是任命),這個時候他的核心關切其實是縣議員的利益。

那麽縣議員們的利益是什麽?縣議員是各縣的中小地主出身,從湖南的地形看也能知道,這裏的地主是很難擁有連片的土地的,所以他們的經濟實力不會特別強,也因此會更加依賴於穩定的外部環境,趙恒惕要的就是這一點。

這也是為什麽劇中很快表現了趙恒惕派他手底下的警務廳廳長石成金來參加聲援大會這場戲。

在這一點上,趙恒惕、嶽州事件的利益訴求其實是一致的,嶽州事件實際上是在湘鄂的矛盾下的產物。

於是我們來看一下時間線:

1922年9月9日,粵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1922年9月10日,縣議員選舉省長開始,27日結束,趙恒惕當選(之前他只是代理的臨時省長)。

有了這個時間線,我們才能清楚地知道,為什麽趙恒惕在這個時間段裏不會有大動搖了。

在關於趙恒惕的這兩場戲我們解析了以後,會發現這其實不是一部從中國共產黨內部講述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的劇,而是一部基於中華民國全域視角下講述中國共產黨是如何發展壯大的劇。

有了這樣的認知,我們再來看劇中是如何呈現安源煤礦工人大罷工的,就會有更多收獲了。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一下安源煤礦的地域性特點,這三個特點構成了安源煤礦的主要矛盾基礎,也導致了安源煤礦變成了一個天然的火藥桶。

安源在哪裏?

安源在江西省萍鄉市。

安源的煤礦運去哪裏?

運去漢冶萍公司,在湖北省武漢市。

安源的工人主要是哪裏的?

湖南。以湘潭人與醴陵人為主。

好了,有了這個背景,我們來試著描摹一下安源煤礦的圖景。

在清帝國時期,盛宣懷為解決漢陽鐵廠燃料之需,引進外資和西方先進采礦技術開發安源煤田。開鑿總平巷,修建株萍鐵路,1906年路、礦相繼完工投產,成為中國最早采用機械生產、運輸、洗煤、煉焦的煤礦,時為中國十大廠礦之一。

而等到了民國時期,各地軍閥林立,我們上面看到,一個湘鄂之間的沖突,就在嶽州事件上有了可做的文章,那麽再加上一個贛呢?

答案是這裏的利益結構異常復雜。最上層是北京的利潤,其次是湖北的煤礦需求,然後是江西的抽成(而經理們只有薪金),最後是湖南工人的薪金。

換言之,自下而上很多群體都有改變利益結構的訴求,所以它最終產生了1921年到1926年中最為耀眼的工人運動。

毛澤東就是利用了這個訴求的人。

劇中很直接地表現了他是怎麽去的安源。

幾個關鍵點:

1,他是透過族叔毛紫雲(當時在安源煤礦甲段當段長)的關系,以辦學的名義來的安源。

2,他是穿著馬褂來的安源。

前者意味著,他並不是以最底層的身份到達的安源,但也不是像李立三後來直接和礦長寫信的高姿態到達的安源,而是相當於中層話事人的親屬過來的,對於當地的利益結構不會有太過猛烈的沖擊,大家也不會有非常直接的排斥,這非常有利於他進行深入調查。

後者意味著,他是以知識分子的身份來到的安源。

在儒家構建的文化裏,士農工商,雖然科舉消失了,但社會上對知識分子的態度一切照舊,所以毛紫雲在給安源的地方話事人介紹毛澤東時,只說了毛澤東給【大公報】寫過很多文章,就能讓毛澤東獲得大量的尊重。

更何況在後來毛澤東和礦工們的交往中,他的這一形象更加突出,以至於出現了一幅世界名畫。

而同樣是在毛紫雲介紹毛澤東的這場戲裏,還表達了安源的暗流湧動。

在場的一共有五個人,沒有一個廢角色,除了毛澤東和毛紫雲外,還有三個人。

牛礦長(原型應該是李壽銓,可能是本劇中為數不多沒有直接用歷史人物的),他後來的態度是對罷工默許,因為正如上文所說,他們也拿的是死薪金。

李隊長(原型應該是周渭南和李鴻程),礦警隊隊長。上文說了,安源的地方情況復雜,所以在礦警隊的人事安排上,礦廠和萍鄉地方行政之間是有沖突的,所以從劇中能看到牛礦長和李隊長之間的面和心不和、皮笑肉不笑。

洪爹爹,洪幫話事人。當地本就是哥老會的興旺地方,從清末的大起義開始就一直盤亙在此,而礦警隊基本有不少北方的幹部,但基本的成員也都還是洪幫的人,所以礦警隊和洪幫之間一直對於基層話事權有著爭奪,礦長/經理也很明顯更支持洪幫一點。

所以在這場戲裏,看似大家都是在針對的毛澤東,實則幾組人馬在毛澤東面前上演了一出暗鬥,而這場暗鬥被他看在眼裏,才有了後來的故事。

故事就是,後來的李立三、劉少奇都是穿著馬褂或西服來的安源。

故事就是,後來在罷工時,李立三特地和洪爹爹結為同盟,相當於表明了立場,明確了利益結構(去上海後李立三也用了同樣的辦法)。

故事就是,因為安源有大量的湖南人,所以當這些湖南工人的薪金擡高時,反而是會增強他們在家鄉集鎮的購買力,會擴大湖南的地主經濟利益,加強趙恒惕在湖南的統治,所以對於這件事,湖南方面是睜只眼閉只眼的。

故事就是,安源地處江西和湖南交界處,在面對罷工時,湖南不想出力,江西出不上力。江西同樣是在湖北和廣東之間,是孫中山北伐的重要前線,當時江西督軍蔡成勛剛剛上任沒幾天,人還沒坐穩,這個時候是根本使喚不動下面的人的,更何況打擊罷工反而有助於增長湖北的力量,所以江西方面可以說是沒有出太多兵。

於是在這樣的一層層疊加的故事中,安源煤礦工人大罷工取得了空前的勝利。

好了,可能已經有朋友忘記了我們上面那個問題:為什麽毛澤東、李立三、劉少奇發動的安源煤礦工人大罷工能夠成功,而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會以二七慘案的失敗告終?

我們現在要開始總結了。

答案已經寫在明面上了。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發生在北方,當時北洋軍閥的勢力很強,而且發生在鄭州,是一個省的新興鐵路城市核心地段,力量比較單一,事件比較嚴重,所以會快速引起單一軍閥的快速反應。於是釀成巨禍,二七慘案。

而無論是我們上面說的嶽州,還是安源,實際上都是在兩省交界處,再加上湖南湖北江西地處南軍和北軍的拉鋸地段,地方軍閥力量薄弱,很多時候需要和各路力量進行博弈,這就給了發動罷工以成功的基礎。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細節是,張國燾自己就是萍鄉大族出身,所以你猜為什麽他不去安源,而是要去鄭州呢?

所以這意味著什麽?

這意味著,雖然我們今天更多會強調民國初期軍閥混戰,但民國的另一面依舊是一個名義上的共和國,哪怕只是名義上的,也是因為各路軍閥的實力都不足以吞並下更大地盤,所以他們只能一個個尊崇這樣一個名義上的一致性。而在這樣的錯位中,就出現了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利益團體,在這些利益團體中就有了縫隙,有了縫隙就有了加杠桿的機會。

而一旦面對沒有縫隙的局面,比如上文提到的趙恒惕和湖南第一紗廠,比如二七慘案,那面對的就只有血淋淋的屠殺。

是的,充分了解到各個勢力之間的利益訴求,然後在其中捭闔縱橫,爭取生長空間,這就是縱橫家。

比如五四運動背後的政學系和安福系的沖突,梁啟超、林長民的身影。

比如長辛店鐵路工人大罷工背後北洋政府新舊交通系之間的博弈。

比如李大釗、馮玉祥(西北軍)、吳佩孚(直系秀才)、郭松齡(奉系新軍)之間的你來我往。

這個列表數下去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事實上,在明清的社會結構中,有著無數個中小地主,任何一個地方政權要想穩住基層,就必須對中小地主進行贖買,而這樣的交易成本是會隨著贖買而越來越大的。

大到最後就是系統性的崩盤。

為什麽會崩盤?

因為縱橫家的核心是路徑依賴,透過縱橫家本身的社會身份內容,快速找到自身在既有利益結構中的位置(比如毛澤東在安源時的馬褂所代表的社會身份),然後對於這樣的社會結構進行利益交換。

這也是為什麽本劇不是從開一大講起,而是從毛澤東辦湖南自修大學講起。

召開一大後,領到了要發展黨員任務的毛澤東回到長沙,他的路徑依賴是辦自修大學,透過學校和學生來找真同誌。

即便辦自修大學沒有經費,他還是很快透過船山學社的負責人賀民範拿到了經費,得到了審批,開始了招募。而招募到的人,比如夏明翰,背叛了自身階級而加入革命隊伍的,劇中也特地強調了他的家庭背景:兩江營務總理的孫子、秭歸知州的兒子。

而其他面試的人,劇中也特地強調了很多背景資訊:比如紗廠經理的兒子,比如看到趙恒惕在修改條例想去當官的,由此可見自修大學能招收到的普遍社會階層。

再考慮到我們召開一大時大家討論的一個焦點問題是能不能做官,可以看到,當毛澤東透過路徑依賴創辦自修大學時,確實找到了一批誌同道合的人,但這些並不根本。

所以本劇第一集其實是一個特別雋永的告別儀式。

是毛澤東用既有身份進行的最後一次嘗試,在這樣的嘗試中,他創辦過新民學會、參加過少年中國學會、搞過學聯,但他現在再一次試圖這麽做時,卻發現並不能真正快速地找到同道。

可以看到,第一集最後的毛澤東是有困惑的。這才是他踏出路徑依賴的第一步。

是的,毛澤東自己就改變了想法。

本劇的一條重要暗線就是毛澤東改變想法的過程,看似這也嘗試那也嘗試,實則別人的很多行為都會被他所觀察、從而進行思考。

當他試圖去說服黃愛、龐人銓時,卻被黃愛的一句話警醒:

你當過工人嗎?仲甫先生、守常先生,恐怕也沒當過工人吧?

這句話太重要了。

甚至可以說是本劇的題眼之一。

雖然劇中表現的是這句話以後,毛澤東經過思索去往了安源。

但劇中的另一條線就更有意思了。

第一集花了大量篇幅刻畫了毛澤東去請賀民範出山的戲碼,會在戲劇上讓觀眾覺得,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這個人很快就沒了蹤影。

他的第二場戲出現在第四集,直接就是毛澤東和他的談話,在談話中賀民範直接表示自己已經不太能接受現在他們做的事了。

什麽事?

嶽州,安源。

賀民範作為一個一身遺老裝扮的人,雖然也曾加入過同盟會,雖然也曾推廣過【新青年】,雖然也曾參與過長沙早期建黨,但他始終放不下自己的來處。

所以他選擇了另一條去處。

1922年,賀民範脫黨。不過劇中還表現得含蓄了一些,【劉少奇傳】裏直接有寫,賀民範是被他們趕走的。

這場戲極其關鍵的地方是,它不僅僅是賀民範的離開,也是賀民範所代表的不事生產的知識分子的身份認同逐漸從毛澤東內心深處離開。

毛澤東對賀民範的鞠躬,也是對自己過往的告別。 當然,這還只是第一次告別。

接下來他會告別越來越多。

另一方面呢?

另一邊,我們來看陳獨秀。

陳獨秀登場的時候,是在聽戲。

聽的是什麽?

黃梅戲。

陳獨秀是安慶人,黃梅戲發展壯大於安慶望江。而安慶對於陳獨秀來說,可不只是籍貫這麽重要。

陳獨秀當年能去北大當文科學長,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是安慶人。蔡元培之前的北大被桐城派(桐城隸屬於安慶)把持,而蔡元培要想撬動這個利益結構,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一個安慶人,用溫水煮青蛙的辦法一步步搞新文化運動。

1921年9月,陳獨秀的第一場戲,還是在聽戲,除了他和馬林的那段對話外,黃梅戲的具象反應也同樣刻畫在他的身上:他是一個無法擺脫舊結構的人。

所以陳獨秀最終被拋下了。

相比於毛澤東登場,就是完全不同的狀態。毛澤東脫光了衣服,順著水在暢遊。

脫下了衣服,放下了身份。

這是實拍,也是隱喻。是本劇最想講述的東西。

本劇這樣的小細節比比皆是。

比如第一集裏,一邊說何叔衡參加了一大,一邊何叔衡還問毛澤東關於經費的問題,這不免會讓人疑惑,實際上是因為何叔衡雖然參加了一大但中途就離開了。

又比如第二集賴恩源鞭炮世家冬伢子的登場,雖然劇中沒有明說,但熟悉的朋友自然能發現,這就是我軍工程兵創始人之一王耀南。

還有第六集水口山礦工耿娃子,這就是耿飈。

毛澤東三兄弟的稱呼,從三哥開始。是的,毛澤東雖然是長子,但在家中排行老三,因為他有兩個哥哥夭折了。很多年以後毛澤東回到家鄉看到王淑蘭還是會叫四嫂。

本劇中這樣的稱呼在很多地方都表現得很準確。

準確的也不止稱呼,還有造型。蔡和森的發型就不用說了,毛澤建和楊開慧一起時,一張臉黑,一張臉白,二人之間的階層差異一下子就凸顯了。

值得拿出來說的還有蔣介石的狀態,一個投機失敗的青幫子弟,非常頹唐,蔣介石一生愛下象棋不愛下圍棋,所以本劇開頭特地表現了他一個自認一事無成的臭棋簍子。而這盤棋,也像極了蔣介石的結局。

當然,本劇也有一些細節可以更加考究一點。比如安源工人朱少連,他是火車司機,有文化,讀過書,地位不低,所以能讀過毛澤東的文章,也能成為工人頭,而不是劇中的煤礦工人。當然這個點瑕不掩瑜,畢竟篇幅有限,沒法再安排安源工人內部情況的戲份。

現在我們要總結了。

【問蒼茫】這部劇,講述的不只是毛澤東在1921年到1927年這六年時間裏做了什麽,而是他在這六年裏為什麽會做出某些事、又為什麽會失敗於某些事。

所以雖然劇集才播了幾集,但我們能看到,最後無論是他在長沙,他在安源,他在上海,還是他在廣州,結果都是失敗的。

因為這個時候他還一直是縱橫家。

而此時趙恒惕也沒有和他爆發出最為激烈的矛盾。

直到1926年。

我們上面說了,趙恒惕的核心力量是湖南的中小地主以及縣議員,所以之前毛澤東無論掀起風浪有多大,對於趙恒惕來說都沒有致命的,他可以一邊打壓一邊默許,觀望前行。

但當毛澤東於1926年最後決定開展農民運動時,才真正從根本上動搖了趙恒惕的基本盤。所以趙恒惕才要來抓他。

一個對比是參加北伐戰爭的唐生智,唐生智的軍事幹部大都來自保定講武堂,這是他一開始能夠接受農會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農會真正壯大後,他也開始倒戈了。

是的,自我革命才是最困難的。

縱橫家是什麽?是不去改造社會關系,而是利用既有的社會利益結構進行利益的再次分配。

所以縱橫家需要的核心是分。你有分,我才有操作空間,但不真正改變局勢,而伴隨著分得越多,交易成本越大,縱橫家所需要維持的盤子也就越大。

於是在利益實體本就足夠多、分歧本就足夠大的時候,一切縱橫家的最終命運都是失敗。

那個男人想明白了,與其去利用矛盾雙方,不如孤身入局,讓自己成為矛盾的一環,所以到了井岡山上的他更多關註的不再是外部環境,而是井岡山的內部發展。至於湘贛邊界的矛盾是很重要,只是那是外因,不是內因。

經驗只適用於有資格適用經驗的人。 ——這句話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能明白。

所以我無比相信那個男人最後總結出【矛盾論】,與他這六年時間的經歷非常有關。有了這六年的抉擇,他才能告別同學少年,告別書生意氣。

他才能不再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而是去中流擊水,浪遏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