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8年,毛主席告訴周恩來:這三個兵團被我罵得太慘,怕留後遺癥

2024-02-28歷史

老覃在昨天講述了遼沈戰役的結果和解放戰爭的繼續進行,其中提到了毛主席在1948年11月18日下令林彪揮師入關,提前發起平津戰役,使東北野戰軍不得不在休整了一個多星期後踏上新的征程。

隨著遼沈戰役即將結束,解放軍總參謀長周恩來提醒毛主席,國民黨在全國還殘存四個戰略集團,其中只有華北傅作義集團可用於機動,而且有撤走的跡象。

因此,毛主席決定穩住傅作義,命令華北第3兵團撤圍歸綏,華北第1兵團停止進攻太原,同時命令華野對杜聿明圍而不打,以免驚嚇到傅作義,使其過早下西撤或南撤的決心。

到了11月18日,毛主席指令林彪整軍入關後,又連續起草兩份電文,一份給林彪、羅榮桓、劉亞樓,要求全軍或至少八個縱隊取捷徑以最快速度行進,突然包圍唐山、塘沽、天津三處敵人;另一份給楊得誌、羅瑞卿、耿飈,並告楊成武、李井泉、李天煥、程子華、黃誌勇,要求楊羅耿所部即在阜平待命,並準備隨時向張家口附近出動,協同楊李阻止敵人逃跑。

傅作義對於東北野戰軍南下心存疑慮,他想要保住自己的軍隊和地盤,同時他也希望透過拖延時間來獲取更多的援助和資源。

然而,傅作義的決策卻讓局勢更加復雜。他左思右想,最終決定采取固守平津的策略,並希望東北野戰軍不會在短期內南下。

傅作義決定在平津塘布置強大的防線,並試圖利用美國的援助來增強自己的實力。然而,他的計劃卻被毛澤東看穿,毛澤東發現傅作義的真實意圖是將他的嫡系部隊放在平津塘以西,以便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快速逃跑。

毛澤東利用傅作義的這個漏洞,決定以張家口為突破口,吸引傅作義的嫡系主力前來,同時阻止傅作義的西撤計劃。

毛澤東命令楊成武和楊得誌的部隊包圍張家口,吸引傅作義的主力部隊,並阻止傅作義的西撤。然而,程子華的行動卻讓局勢變得復雜。

他接到錯誤的情報,誤以為密雲只有一個保安團駐守,於是他決定攻打密雲。然而,這個行動卻讓傅作義得以提前察覺到東北野戰軍的行動,並決定撤回他的主力部隊。

傅作義的決定讓毛澤東十分失望。他批評程子華的行動,並命令他的部隊全速前進,以防止傅作義的主力部隊逃走。

楊成武和楊得誌的部隊在毛澤東的命令下,迅速行動起來,成功阻止了傅作義的主力部隊,並在康莊、岔道和青龍橋設定了防線,阻止了傅作義的增援。

這場戰役的結果讓毛澤東對程子華的行動感到不滿,但他也對楊成武和楊得誌的行動感到滿意。他們及時阻止了傅作義的主力部隊,並為東北野戰軍的南下爭取了時間。

這場戰役也讓毛澤東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只有堅定的決心和正確的戰略才能贏得戰爭。

「這次,我對楊成武、楊得誌、程子華三個兵團嚴厲批評,他們可能因此感到緊張不安,希望他們不要因此產生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