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劉表手下有4位元猛將,1人匹敵張遼,2人可戰關羽,1人遺臭萬年

2024-04-27歷史

東漢末年,袁紹、袁術、劉表、孫權等群雄並起,各自掌握重兵,領地廣闊。然而,經過無數征戰,最終能夠笑到最後的卻寥寥無幾,可見實力並不等於成功,策略與運氣同樣重要。

孫權雖非當時最強,卻憑上進心穩紮穩打,終與曹操、劉備三分天下。反觀劉表,雖優勢明顯,卻錯失良機,終被劉備所乘。

劉表坐擁荊州千裏江山,勢力如小國般雄壯。麾下兵強馬壯,將領才俊輩出,卻未能善用其才。且他缺乏爭霸天下的雄心,最終使得荊州易主,落入他人之手。

昔日劉表麾下,猛將如雲,四人尤為傑出。然劉表仙逝後,四人各自擇主而事,命運亦是千差萬別。

【比肩張遼的文聘】

文聘於劉表麾下時,功績寥寥,非其才不足也,實乃劉表胸無大誌,僅欲固守荊州,安享太平。故文聘之才,未能得以充分施展。

劉表辭世後,其子劉琮繼位,然而他並無治世之才,不過是個無能之輩。尚未施展抱負,便將父親辛苦打下的荊州拱手讓給曹操。盡管許多曾效力於劉表的大將紛紛倒戈相向,但文聘卻保持鎮定,不為所動。

眾人都去拜見曹操後,文聘獨自留在府邸。許久,他才姍姍來遲。曹操問及緣由,文聘慨然道:「我為主公守荊州,如今城池易主,我愧對主公,何顏再見?」

曹操深受文聘真摯話語的觸動,盛贊其為忠義之士,並立刻委派他重任,前往江夏追擊劉備。文聘不負眾望,圓滿完成任務,曹操隨即任命他為江夏太守,以表彰其卓越才能。

曹操將文聘委派至地處曹魏邊境、戰略位置舉足輕重的江夏,顯然是對他能力的極高認可。在曹操的麾下,文聘的才華終於得以全面施展,他找到了施展抱負的舞台。

三國曹魏中,張遼、文聘兩員大將實力相當,張遼以第一之姿鎮守東線,文聘則緊隨其後在南線。兩人如日月並照,各自守土,互相輝映。

文聘,一代儒將,善於謀略而非武力。在江夏與孫權的交鋒中,他的智慧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即便面對孫權的強大攻勢,城墻破敗,柵欄倒塌,他依然鎮定自若,智勇雙全,最終化險為夷。

孫權率領大軍壓境,文聘手中兵力不足以抗衡。然而,文聘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奇招。他命令全城軍民藏匿起來,自己則泰然自若地躺在城墻上曬太陽。

孫權多疑,見文聘神態自若,疑有伏兵,故不敢貿然進攻。遂領五萬大軍倉皇撤退,文聘以智取勝。此計猶如空城之謀,孫權中計,文聘凱旋。

這種策略仿佛心理博弈,遇見孫權時,若遭遇如張飛般的勇猛之士,他們定會義無反顧地沖鋒陷陣。然而,面對文聘時,一切計謀都被識破,即便是空城之計也難以施展。

【能戰關羽的黃忠和甘寧】

劉表麾下黃忠、甘寧二將,英勇善戰,將帥之才兼備。黃忠隨劉表征戰十七年,穩居長沙中郎將之職。荊州易主曹操後,黃忠仍受重用,擔任裨將軍,繼續守護長沙。

赤壁戰敗後,曹操逃回北方,劉備趁機占據荊州。隨後,劉備派遣趙雲征戰長沙,最終黃忠與韓玄一同歸順劉備,劉備的勢力得到了進一步擴張。

暮年之際,黃忠投奔劉備,初時未受重視,劉備認為他年老力衰,難有作為。然在逐鹿關中的烽火歲月,黃忠卻如猛虎添翼,毅力非凡,令劉備刮目相看。

劉備與劉璋反目後,黃忠奉命向成都進發,而劉備則親率大軍赴關中與黃忠會合。黃忠在戰鬥中勇猛異常,親自沖鋒陷陣,直取涪城,成功擊敗了劉璋麾下的四位將領:劉璝、冷苞、張任、鄧賢,展現了出色的軍事才能。

黃忠隨劉備進擊綿竹,守將紛紛歸降。他們乘勝追擊,直逼成都,圍城十多日。最終,劉璋無力抵抗,出城投降,劉備在成都建立王國,開啟新篇章。

在戰鬥中,劉備親眼目睹了黃忠的英勇,提拔他為討虜將軍。在隨後的漢中征戰中,黃忠再次大顯身手,立下赫赫戰功,因此晉升為西將軍。

昔日關羽馳騁沙場,身為前將軍,黃忠則穩守後方,擔任後將軍。他與關羽、馬超、趙雲等英勇將領並肩作戰,共同鑄就了輝煌的戰績,被譽為五虎將之一,威震四方。

甘寧在劉表麾下未能大展鴻圖,轉而投奔孫權,成為其得力謀士和將領。他最為人稱道的戰績,便是面對關羽時的英勇表現。為阻關羽渡江偷襲東吳,甘寧向孫權借來八百精銳士兵,成功守住了防線。

他巧妙利用兵力,制造聲勢浩大的假象。在岸邊紮營,點燃火把,營造人多的假象,成功欺騙了關羽。關羽見狀,誤以為敵軍眾多,因此在準備渡江之際,迅速改變了主意,決定撤退。

甘寧施展智謀,成功逼退關羽,令孫權刮目相看。自此,他在孫權麾下屢建奇功,深得孫權贊譽:「孟德有張遼,孤有甘寧耳。」甘寧為人俠義,深受東吳將士敬愛,堪稱虎將之典範。

【魏延】

魏延,初為劉表麾下,然並未得誌。轉投劉備後,屢建奇功,終獲劉備信賴,命其鎮守關中,重任在肩。

魏延果然不負眾望,將關中治理得有條不紊,為蜀漢邊境帶來了持久的安寧。幾十年來,邊境秋毫無犯,曹魏大軍更是畏之如虎,不敢輕易涉足。這便是魏延的赫赫戰功。

劉備離世後,他竟做出了與諸葛亮對著幹的愚蠢之舉,與楊儀的關系更是勢不兩立。甚至在諸葛亮辭世後,他公然違抗命令,撤退途中我行我素,甚至萌生了領兵叛亂的念頭。

魏延最終背叛國家,落得悲慘結局,實則是自毀前程。他的性格急躁,使得諸葛亮對其持有保留態度,認為他如同一顆隨時可能爆炸的定時炸彈。

魏延在劉表麾下時,才華長時間被埋沒,內心的不滿如暗流湧動。轉投劉備後,雖得到重用,但劉備的逝世卻使一切仿佛重回起點。因此,魏延無法抑制內心的焦躁,選擇叛亂,最終聲名狼藉,遺臭萬年。

劉表真是令人扼腕嘆息,他麾下猛將如雲,卻未能善用其才;且占據荊州這一戰略要地,真乃天助之也。倘若他有爭霸天下之誌,或許三國的歷史格局將被重新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