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二十四孝」的大部份故事為什麽都出自東漢到南北朝時期?

2023-12-15歷史

眾所周知,成型於元朝的「二十四孝」是中國古代宣傳孝道的二十四個故事。不過出於各種原因,「二十四孝」中的有些故事都存在誇張乃至違反基本人性的問題,被視為封建剝削階級的統治工具。元朝正式出現以來,有關「二十四孝」的爭議和批評一直都有,近現代更是如此。

二十四孝宣傳圖

不過有意思的是,「二十四孝」的大部份故事(特別是很多爭議故事)都出自東漢到南北朝時期,比如埋兒奉母、哭竹生筍、臥冰求鯉等等。說起來中國歷朝歷代都有一批孝順故事,那麽「二十四孝」的大部份故事為什麽都出自東漢到南北朝時期呢?

故事主角所處於的時代

東漢以來,察舉制的「孝廉」逐漸發展成為天下最重要、前途最好的當官途徑。顧名思義,「孝廉」的核心選拔標準就是「孝」。與此同時,以血緣家族為主體的士族門閥逐漸發展成型並在東漢末年成為社會的主導階層。既然是以血緣家族為主體,士族門閥自然要以家族利益為首。

「孝廉」是最重要、前途最好的當官途徑,以家族利益為首的士族門閥也將「孝」視為最重要的道德。於是在士族門閥崛起並主導社會的東漢到南北朝,「孝」就成為社會人士(主要是精英階層)最看重的道德。特別是伴隨著同時發生的皇權不振,「孝」的重要性甚至超過「忠」和「廉」。

比如西晉的「開國第一功臣」賈充在「忠」、「廉」、「賢」等方面都是一塌糊塗,但卻因為「孝母」而在生前得到了好評(少孤,居喪以孝聞)。三國(主要是曹魏)和兩晉時期,賈充這種「一孝遮百醜」的現象可謂社會主流。到了南北朝時期,「一孝遮百醜」的現象有所減少,但依然存在。

因為「孝」在東漢到南北朝時期過於重要,所以士人便在「孝」上瘋狂內卷,編造各種誇張的「孝道故事」。比如埋兒奉母的主角郭巨(東漢)、哭竹生筍的主角孟宗(三國吳)、臥冰求鯉的主角王祥(西晉)。直到科舉制建立和士族門閥衰敗,士人才在「孝」上的內卷才逐漸停止。

綜上所述,東漢到南北朝的歷史大環境導致士人在「孝」上瘋狂內卷,生產了大量極端的「孝道故事」,導致「二十四孝」的大部份故事為什麽都出自東漢到南北朝時期。另外,根據有些學者的考證,「二十四孝」中的一些以春秋為背景的故事其實也是在東漢到南北朝時期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