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69年,天安門為何被秘密拆除後重建?拆除時發現了一件危險物品

2024-02-05歷史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 關註 」,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當年毛主席開國大典時所站的天安門,並不是如今我們看到的天安門。這個冷知識有多少人知道?

如今我們現在看到的天安門,已經是在1969年重建過一次的產物。

為什麽天安門為什麽會在那個節點重建?在重建過程中,又存在哪些困難呢?

天安門的歷史十分悠久,上溯可以一直到明代。在以前,北京還不是中國的都城。

在元朝的時候,元朝統治者將這裏改名為大都,使之成為了元朝的統治中心。

元末,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常遇春揮師挺進北京城,不僅宣告著元朝統治結束,也宣告著闊別中原大地數百年的燕雲十二州回來了。

在明朝初年,朱元璋將都城立在應天,也就是南京城。因為被剝奪了都城身份,所以元大都也就改名為北平。

明朝建國初期,朱元璋由於擔心權臣謀權篡位。於是將手底下的功臣能將殺了個遍。

但是國家邊疆還是要守。於是朱元璋便給兒子們立為王,讓他們去不同的地方守衛邊疆。而守衛北邊的職責,就在燕王與寧王身上。

其中燕王朱棣就住在北京。隨著朱元璋去世,皇太孫朱允炆即位。

朱允炆繼位後,顯然沒明白自己爺爺給他留下一堆叔叔的用意。反而覺得這些叔叔有點擁兵自重,覺得這些藩王必須鏟除。

於是建文削藩,結果搞得過火,燕王朱棣直接造反了。靖難之役後,朱棣在南京登上了皇位。

可是在南京,朱棣怎麽待怎麽不舒服,畢竟在北京生活了幾十年。再加上他來南邊當皇帝之後,北邊的本該由他負責的防務就空了。

所以北面遊牧民族有開始侵擾明朝疆界。於是兩邊一合計,朱棣決定遷都。

在永歷15年。朱棣開始在元大都的基礎上擴建北平,首要施工的任務便是修建皇城。

而修建皇城的形象參考,便是南京的皇城。而皇城的正門,就照著南京的承天門修,足足修了三年才竣工。

修好之後,其也把承天門的名字照搬了過來,其位於北京的中軸線上,一共開了五個門,除了中間最高的門是給皇帝走的,其他四個小門,就依據官員等級出入。

在承天門修好後,幾次歷經戰火,已經修修補補好幾次了。在明朝末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後,戰火徹底毀掉了承天門。

清兵入關後,在1645年,清順治帝便重新修建皇城。相較於明朝的承天門,清朝的門更加高大巍峨。

在竣工之後,為了有別於明朝,並取「受命於天、安邦定國」之意,清朝將之命名為天安門。

明清兩朝,天安門總是一些皇帝重要儀典的必經之路,可以說是榮耀之至。但是作為北京皇城的正門,除了見證榮耀,它同樣見證了很多中華民族的屈辱存在。

無論是英法聯軍的戰火,還是八國聯軍的鐵蹄,可以說天安門看著中華民族一步步從輝煌走向屈辱。

不過幸運的是,在一片黑暗的黎明中,中國共產黨出現了。

在共產主義思想的帶領下,中國人民在經歷了長期的艱苦鬥爭後,終於推翻了三座大山。

1949年10月1日,就在天安門城樓上,毛主席在首都群眾面前,莊嚴宣告新中國的成立,並升下了第一面五星紅旗。

當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宣布新中國成立、解放軍昂首走過天安門的新聞傳到國外後,天安門似乎已經成為了新中國的一種形象代表,甚至成為了國徽的重要組成部份。

從1949年之後,每當有國慶日、勞動節等重要節日,天安門城樓總是作為觀禮台存在,已然成為了新中國的重要政治標誌。

在絕大部份中國人心目中,天安門城樓是偉大的,是神聖的。可這樣一個堪稱國家標誌的建築,在1969年突然被巨大的腳手架篷布遮蓋起來了。

人們還以為這裏面在搞什麽維修修繕動作。幾個月後,篷布揭開後,人們發現天安門樣貌結構並沒啥變化,只是看起來要嶄新不少。

不知情的人們還以為只是小修小補,可實際上,這幾個月裏,天安門直接被重建了。

由於在近代,北京多次落入外國侵略者敵手,多次遭受炮火洗禮。北京城內很多古建築都遭到了毀壞。

像天安門這樣的建築,雖然還保留了下來,但由於主要是磚木結構,所以結構上基本或多或少出現了一些損壞。

在新中國成立前,為了確保開國大典的順利進行,黨中央與解放軍就組織過修繕工作。不過由於時間的緣故,而且天安門看起來還沒啥問題,只是做了一些破損修補與加固工作。

在建國之後,這樣的小修小補也還有過幾次,並沒有動到天安門的根本。但問題就在於,1966年有過一次「天災」。

在1966年3月8日淩晨,很多熟睡中的北京人突然感覺到了地面在震動。

這次地震的震央位於河北邢台,地震震級達6.8級。雖然相距較遠的北京城,並沒有因此出現大的傷亡,建築也沒有多少倒塌的。但是一些本就有些問題的老建築,卻因此出了一些問題,天安門就在其中。

在地震之後,天安門城樓嚴重損壞,一些結構支撐出現了嚴重變形。

在嘗試小修小補之後,發現並不管用的天安門管理處,決定將這一情況緊急匯報給了北京市委。

畢竟天安門可是國家重要儀典所在地,經常有一些重要的國家領導人登上城樓,萬一出了事,這不是鬧著玩的,對於國家的損失太大了。

於是在經過多次謹慎的分析後,天安門管理處認為,應該采取治本的方式,直接重新將天安門城樓直接拆了重新建設。

這可不是一件小事,畢竟天安門城樓是國家的顏面,是刻在國徽上的標誌,於是重建天安門的方案直接交到了周總理手上。

在經過中央討論之後,周總理批準重建天安門城樓的方案。出於安全工作需要,這一行動要極為保密。

在方案被透過後,一個天安門城樓重建領導小組就成立了,總參、北京衛戍區、北京革委會等部門共同參與,而接受這一歷史使命的,是北京市第五建築公司。

這個建築公司之所以能夠承擔起這麽個歷史責任,不僅因為這個公司多次承擔國家重要的建設任務,實力出眾,還因為公司裏有一個名叫姚來泉的能人。

這個能人,是一個木工師傅。雖然職業看起來十分普通,但是他卻在這個普通的職業上,將自己的作用做到了行業翹楚。

在重建天安門前,每當重要節慶,天安門城樓的群眾大遊行時,所使用的彩車,其中有很多就是出自姚來泉之手。

例如1969年制作的「祖國山河一片紅」彩車,一度成為國內各種香煙盒、火柴盒、郵票的首選繪圖。由此便可見這個木工師傅的技藝有多了得。

天安門城樓作為古代能工巧匠的驚世之作,如果沒有高超的技術人員壓陣,即使是現代的技術,恐怕也會遇到瓶頸。

北京五建接到中央交代的任務後,深感責任重大。在中央的指示下,五建很快就組建起了專業的建設團隊。

這個團隊不僅技術過硬,而且都接受了嚴格的政治審查。為了方便管理,施工團隊采用了軍隊式的管理。

根據分工不同,將編制劃分為木工連、彩釉連、瓦工連等五個連隊,總人數超過五百人。除了五建的施工人員,還有兩個解放軍連隊來到施工現場。除了擔任警戒任務外,這些身強力壯的解放軍戰士,還可以幫著幹一些體力活。

經過前期秘密準備後,天安門的重建工作終於要開始了。

1969年12月12日,才用三天時間,一個長66米的、高32米、寬37米的巨大棚子,將天安門圍了個嚴嚴實實。

四天後,大棚完成了封頂。北京的居民們還在猜測,這次又在裏面修建什麽東西的時候。他們不知道的是,就在這棚子裏面,曾經的天安門已經要被拆掉了。

由於這一次想要的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就需要直接拆舊建新。但是這和一般的拆遷不同,因為拆掉之後,我們還得在這上面建一個一模一樣的,讓人家根本看不出來的那種。

所以舊城樓一邊拆除,工人一邊繪制出相應的結構與木構件,並且還要把舊木件拍成照片,然後按順序編碼。

不同部件之間,還要標註它們是怎麽連結在一起的。天安門城樓的上萬個部件就這樣依次拆除。

為了加快工期,工人們一刻不敢休息。在大棚內的腳手架裏,飛檐走壁,一個又一個零件都被卸了下來。

就在拆除的過程中,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正小心翼翼進行拆除工作的工人突然發出驚呼,因為他一鎬砸下去之後,卻聽到了有些突兀的金屬聲,這在天安門城墻裏面是十分違和的存在。

工人警覺地拿起小鏟子清掃周圍的土塊,結果居然清理出了一枚炮彈。

這枚炮彈長近半米,直徑將近十公分。送給相關部門檢驗之後,確認了這是一枚來自八國聯軍的炮彈。

而這並非個例,在七天的拆除工作結束後,足足六枚炮彈被挖掘出來。這不僅是當年侵略者罪行的鐵證,同樣也讓人感慨天安門的能夠存留至今的幸運。

拆除工作結束後,緊接著便是重建工作。雖然有著圖紙與各種零部件圖紙,但是這並非是一件容易事。畢竟要在舊址上,建設起來一個更加堅固,但是外形上卻一模一樣的建築。

在天安門的建築材料上,為了避免蟲患等問題,都將從東直門城樓上弄來的楠木木料進行特殊處理後,繼續使用。

而天安門城樓的那六十多根大柱子,這想要已有的城樓上拆,並不現實。

一開始人們想用西雙版納原始森林裏面的原木,但是當時國內運輸條件有限,根本沒辦法運出來。所以木頭基本都是從海外進口來的一種類似紅木的木材。

在經過特殊處理後,不僅更加堅固,而且就算遇到火,也不會著,只會冒煙。

在黨中央的大力支持,施工團隊的不懈努力下,經過百來天的施工,一座嶄新的天安門城樓出現在了大棚內部。

這座新城樓,在外觀上與原有城樓並沒有什麽差別,但是其結構、材料方面,相較於以前卻是實作了一種質的飛躍。

由於歷史久遠,天安門城樓已經出現地面沈陷,而重修的城樓,根據測量後,把沈降的87厘米又加了回來,讓其恢復到了最初的高度。

而最後一步,便是掛國徽。

天安門位於北京中軸線的正中央,而國徽位於天安門的正中央。國徽在姚來泉的精心打磨下,經過多重審查,終於掛上了滑輪。

為了讓國徽擺正,測量局的工作人員,專門用了國外的先進器械,測量足足三個小時,才將國徽穩穩當當擺在了天安門城樓上。

在經過黨中央以及施工監管部門的驗收之後,籠罩著天安門城樓的大棚終於可以拆除了。

隨著大棚與腳手架的拆除,一座嶄新的天安門再次出現在世人面前。

當首都居民還在贊嘆這次修繕看起來效果不錯時,並沒有幾個人知道,眼前的這座歷經數百年滄桑的古城樓,已經再過去一百多天裏,重生了。

各位讀者知道這件事嗎?歡迎在評論區一起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