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漢末三國叛亂匯總(二十)蜀漢亡國與鐘會之亂

2024-07-23歷史

公元261年

東吳將領鄧由、李光假意叛吳降魏,致書魏襄陽太守 胡烈 (胡遵之子,胡奮之弟),希望對方出兵接應。胡烈上書朝廷,司馬昭即命征南將軍、督荊州諸軍事 王基 (參與平定淮南三叛的主要將領)負責此事。

王基知曉東吳尿性,認定此事為詐降(東吳此前已不知詐降了多少次),力勸司馬昭取消出兵計劃,司馬昭同意。後證明鄧由等人果然詐降。

公元262年

姜維第十一次北伐,被 鄧艾 再次擊敗。由於連年遠征,徒勞無功,加之因規勸後主劉禪誅殺權閹 黃皓 ,遭到猜忌。為了保住性命和軍權,姜維不敢再回成都,而是退居 沓中 (甘肅省舟曲縣)屯田,遠離朝廷,繼續為北伐做準備。

同年,竹林七賢之一的 嵇康 ,遭到 鐘會 的構陷,被司馬昭斬殺,臨刑前曾彈奏著名琴曲【廣陵散】,嵇康死後,【廣陵散】失傳。

公元263年

斬殺曹髦,擁立曹奐後,司馬昭決定加快推進統一大業。思慮再三後,他以姜維屢犯邊關,國力將盡為由,決定發動滅蜀之戰,群臣對此皆反對,唯獨 鐘會 極力贊成。司馬昭因此時常與鐘會謀劃此事。

公元263年,萬事俱備,司馬昭以 鎮西將軍 、假節、都督關中軍事 鐘會 為主將督十余萬大軍攻打漢中,征西將軍 鄧艾 為副將,督三萬大軍牽制姜維、雍州刺史 諸葛緒 (瑯琊諸葛氏,與諸葛亮同族,具體關系不詳)為副將督三萬大軍斷姜維後路。

以廷尉 衛瓘 為監軍、符節、代理鎮西將軍 軍司馬 ,統兵千人,負責監督諸將的軍事行動。

戰前,有人問參相國軍事 劉寔 (音時,漢室宗親,魏晉時期的老壽星,活了91歲):鐘會、鄧艾能討滅蜀漢麽?劉寔斷言:必能破蜀漢,但都回不來了。至於緣由,劉寔故作高深,未予解釋。這個故事聽著就玄乎!存疑!

誓師大會上,將軍 鄧敦 出言勸阻出兵,司馬昭將之斬殺祭旗,隨即大軍開拔。行軍途中,鐘會因牙門將 許儀 修路不力,將之斬殺。許儀的爹便是大名鼎鼎的虎癡 許褚

聞知曹魏出兵,姜維立即上書朝廷,提出防禦策略。但因 黃皓 惑主(姜維胡扯,魏軍不會到來),大大遲滯了朝廷的行動,致使各路援軍皆未能及時到達預定位置,國戰開局便陷入極大被動。

蜀漢在漢中執行的是 斂兵聚谷 方略,放鐘會大軍進入漢中,同時扼守漢城、樂城等要塞,堅壁清野,意圖困死曹魏大軍。

魏延時代,采用實兵諸圍以禦外敵的策略,即以主要兵力扼守各處險要,禦敵於國門之外。

姜維認為此策防守有余,進取不足,故改為斂兵聚谷,即收縮兵力、誘敵深入、堅壁清野、困敵疲敵、防守反擊、聚而殲之。

兩個策略各有優劣,皆根據蜀漢當時的國情以及外部勢力的情況而制定,踩一貶一不可取,蜀漢亡於斂兵聚谷的論斷也太過片面,純屬情緒化臆斷,與事實不符。

鐘會派兵包圍漢城和樂城,同時攻打其他要塞,以奪取城中軍需。在進軍 陽安關 (北宋後更名陽平關)時,途經 定軍山 ,鐘會派人祭拜丞相之墓( 武侯墓 便在定軍山下),並嚴令士卒不得於附近牧馬砍柴,驚擾丞相。

鎮守陽安關的主將是蜀漢關中都督 傅僉 (夷陵之戰誓死不降的 傅肜<音容> 之子),副將是蔣舒。 蔣舒此前是武興都督,與 傅僉同級 ,後 因工作不稱職而被朝廷降職,他對此始終懷恨在心。

鐘會派遣 征蜀護軍 胡烈 攻打陽安關,蔣舒哄騙傅僉領軍出城作戰,隨即投降了胡烈 。之後,蔣舒賺開城門,胡烈領軍攻入,傅僉力戰而死,為國盡忠,不墮乃父之誌。一門忠烈,令人欽佩。

攻破陽安關,鐘會兵鋒直指劍閣。

攻蜀大軍捷報頻傳,司馬昭作為此事的主導者,居功至偉。於是,在一片歌功頌德聲中,他的終極計劃終於再度向前推進,魏帝曹芳加封司馬昭為 晉公 ,晉位 相國 ,加 九錫

得知鐘會進入漢中,姜維立即回援,鄧艾銜尾追擊,擊敗姜維。姜維兵不戀戰,直奔漢中,用計甩開 諸葛緒 的攔截,成功與支援沓中的 廖化 會師。在得知陽安關已經失陷後,二人立即奔赴劍閣,途中與支援陽安關的 張翼、董厥 會師,同赴劍閣。

鄧艾追擊姜維至陰平後,提出與諸葛緒聯兵南下,繞過劍閣,從江油直驅成都。諸葛緒不認可這個冒險計劃,領軍與鐘會匯合。

鐘會此時已經有些膨脹了,構陷諸葛緒怯戰,將其打入囚車,送去洛陽受審,隨即兼並其大軍,殺奔劍閣

劍閣地形險峻,易守難攻,鐘會試圖勸降姜維,但姜維根本不予理會,而是列營守險,堅決抵抗。

鐘會久攻不克,無計可施,加之後勤補給困難,漢中諸多要塞亦始終未能攻克,再拖下去,大軍有傾覆之危,於是鐘會開始與眾將商議退軍。

鄧艾此時獻計偷渡陰平,以奇兵解此困局。

他親率萬余精銳,翻越 七百裏山路 ,克服重重險阻,終於成功到達 江油 (一面是涪水,三面是懸崖,極其險峻,鄧艾強攻必然損失慘重)。江油守將 馬邈 見魏軍神兵天降,竟不戰而降!實為可恨!

劉禪得知江油失守,立即派遣駙馬爺,即諸葛亮的寶貝兒子 諸葛瞻 領兵拒敵。

彼時,鎮守南中的安南將軍 霍弋 曾申請回援成都,但劉禪認為諸葛瞻足以應對來犯之敵,遂拒絕了霍弋的請求。

姜維也認為諸葛瞻足以應對,鄧艾畢竟是孤軍深入,諸葛瞻縱是再蠢也不至於失敗,頂多打成僵局。只要自己這邊逼退了鐘會的主力,鄧艾也就成了甕中之鱉,隨時可擒,所以便也沒有派兵回援,專心應對劍閣面前十數萬魏軍。

而遠在永安防備東吳的永安都督 閻宇 因依附 黃皓 的關系,得以奉命率領兩萬大軍回援成都,以期混取一個勤王之功。

畢竟這個時候,還沒人認為鄧艾會勝利,蜀漢會亡國。人們都對諸葛瞻充滿了信心,他可是丞相的兒子啊!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諸葛瞻即便不如丞相那麽優秀,但應付區區鄧艾的孤軍,還是綽綽有余的。

然而,這位被整個國家寄予厚望的明日之子,第一次領軍就直接把蜀漢推到了亡國的深淵。

諸葛瞻以兩倍於鄧艾的軍力,不聽 黃崇 的勸告,竟直接放棄扼守險要之地,導致魏軍長驅直入。

而在自己的前鋒部隊被擊敗後,諸葛瞻竟然率領主力直接退守綿竹,將 涪關 這個戰略要地及滿城的軍需物資全部拱手送人。鄧艾因之就地補給兵源、糧草、軍械,戰力得到極大的恢復。

綿竹之戰前,鄧艾以 瑯琊王 的封號勸誘諸葛瞻投降,諸葛瞻怒斬來使,出城迎戰。一個小小的激將法,就讓諸葛瞻放棄固守堅城,極為慘烈的綿竹之戰就此展開。

諸葛瞻先勝後敗,最終與兒子 諸葛尚 一同戰死沙場,為國盡忠,年僅37歲。張飛的孫子 張遵 、黃權的兒子 黃崇 、李恢的侄子 李球 等蜀漢未來的接班人盡皆歿於此役。

攻克綿竹後,鄧艾乘勝進兵,一舉攻破 雒城 (今四川廣漢),成都門戶大開,岌岌可危。

形勢急轉直下,蜀漢朝廷驚慌失措,後主劉禪也失去了戰意,隨即在帶投大哥 譙周 如簧之舌的鼓動下,放棄逃往南中的想法,向鄧艾獻上降表。

劉禪的兒子北地王 劉諶 力主迎戰,劉禪拒絕,劉諶悲痛欲絕,哭祭昭烈廟(劉備的廟),隨即斬殺妻兒,然後自刎歸天。

綿竹失陷後,姜維擔心成都安危,繞道巴中馳援成都。後收到劉禪要求自己投降的旨意後,無奈向鐘會投降。

接到蜀漢求援後,東吳遣老將 丁奉 進攻壽春, 留平、施績(朱然之子) 於荊州向北方施壓, 丁封 (丁奉的弟弟)、孫異兵發沔中以救援漢中,得知蜀漢亡國後,諸軍退還。

攻滅蜀漢,最大的功臣自然就是采用 大縱深迂回穿插 戰術,出奇制勝的鄧艾,鄧士載。司馬昭不吝厚賞,晉升征西將軍鄧艾為 太尉 ,主帥鎮西將軍鐘會晉升 司徒 ,二人皆位列三公。

滅掉蜀漢後,鐘會的野心愈發膨脹,有了自立的想法,姜維敏銳洞悉了其意圖,遂不斷鼓動鐘會早下決心,二人也因此締結了緊密的政治同盟,出則同車,坐則同席。

而剛剛立下滅國之功的鄧艾,也開始了作死之路( 太興奮了,可以理解 )。他先是以天子名義,擅自任命包括劉禪在內的一眾官員,以穩定動蕩的局勢,接著又在綿竹築 京觀 以宣示自己的無上武功,最後上書朝廷,陳說自己的滅吳之策,試圖再立不世之功。

公元264年

鄧艾的狂傲自矜給了鐘會故技重施的機會,他透過種種手段(鐘會擅長書法,截留成都與洛陽來往信件,偽造了鄧艾的手書和司馬昭的回信,讓彼此產生誤會),構陷鄧艾謀反,朝廷下詔逮捕鄧艾。鐘會派監軍 衛瓘 入成都處理此事,意圖借鄧艾之手殺死衛瓘,從而坐實鄧艾反叛。

然而,衛瓘也不蠢,巧施妙計,成功逮捕鄧艾,全身而退。

與此同時,司馬昭帶著魏帝曹奐禦駕親征,領十萬大軍進駐長安,靜觀局勢。同時令心腹 賈充 以中護軍假節、都督關中、隴右諸軍事,進駐漢中。

鄧艾被捕後,鐘會立即進駐成都,接管鄧艾的部屬,此時他的總兵力已超過二十萬,野心爆棚到難以自制。

而司馬昭的突然到來,顯然是已經對其有所懷疑,這進一步堅定了他起事的決心。

圖謀復國的姜維趁此機會,向鐘會獻策,以為剛剛去世的 郭太後 治喪為由,召集各部統帥入成都,然後以郭太後遺詔的名義討伐司馬昭,不從者悉數坑殺。

姜維的意圖是等鐘會誅殺魏將後,他再伺機斬殺鐘會,然後坑殺魏國兵卒,以劉禪的名義再度復國。

計議已定,鐘會在將鄧艾打入囚車,送往洛陽後的第二天發動了叛亂,不出所料,魏將基本都不願意跟隨,於是盡數被軟禁。

鐘會部將 丘建 派親兵給老上司 胡烈 送飯,同時告知了他們將被坑殺的命運,胡烈遂求親兵給城外的兒子胡淵送去密信,假傳鐘會要坑殺城外駐軍的訊息,謠言迅速傳遍各營,群情激奮,若非 監軍(代表皇權) 衛瓘 還在城內,兵變即刻就要爆發。

鐘會試圖說服衛瓘,但衛瓘堅決不從,之後還用計逃出了成都,並於當晚釋出檄文號召諸軍討賊。

翌日天明,兵變爆發,大軍湧入成都。 鐘會、姜維 本欲坑殺密室內的諸將,但因密室之門被關死,始終無法攻入。隨著亂兵的到來,姜維、鐘會相繼被亂刀砍死。

密室諸將逃出後,也加入了混戰之中,相互砍殺,成都徹底陷入了恐怖的兵災地獄之中。屠城三日,成都百姓遭受滅頂之災,蜀漢舊臣於此役幾乎被屠戮殆盡,關羽家族被 龐德 之子 龐會 趁機滅門,報了殺父之仇。蜀漢太子 劉璿 也被亂兵斬殺。

成都大亂後,鄧艾的部下追到綿竹,將之救出,並準備迎回成都。衛瓘因此前參與誣陷鄧艾之事,擔心鄧艾回來後會對其不利,遂派遣與鄧艾有過節的 田續 夜襲綿竹,斬殺了鄧艾父子。

成都兵亂最終在衛瓘的約束下,逐漸平息,他也因功晉升鎮西將軍、使持節、都督關中諸軍事。

司馬昭以滅國和平亂之功,再拜相國,晉封 晉王 ,加九錫,與皇位僅差一步。

鐘會一心事業,沒有娶妻,僅過繼了已逝兄長 鐘毓 的兩個兒子:鐘邕、鐘毅。鐘邕因參與謀反死於成都,後被滅門,鐘毅則被株連而死。

司馬昭念及 鐘繇、鐘毓 父子為曹魏立下的功勞,赦免了其他鐘氏族人。

死無對證的鄧艾就沒那麽好命了,背負造反之名而死,致使留在洛陽的其他兒子都被誅殺,妻子和孫子被流放西域。

同年,江東鼠輩還想趁成都大亂偷襲益州,結果遭到歸附曹魏的蜀漢遺臣 羅憲 的堅決阻擊,東吳圍困永安近半年無法攻克,後司馬昭胡烈救援,永安之圍遂解。

同年,劉禪入洛陽,被封 安樂公 ,並創造了著名成語:樂不思蜀!

同年,蜀漢舊臣南中都督 霍弋 奉朝廷之命救援叛吳降魏的交趾太守 呂興

呂興因不滿交趾太守 孫谞 和察戰官 鄧荀 的橫征暴斂,於公元263年發動叛亂,起兵斬殺了孫谞和鄧荀,隨即舉郡降魏,九真、日南兩郡也都紛紛響應。

公元264年,曹魏朝廷下詔冊封呂興為南中大將軍、使持節、都督交州諸軍事,封定安縣侯,並令霍弋引兵救援。

不幸的是,就在朝廷旨意和霍弋還沒到達前,呂興便遭遇屬下的背刺,死於非命。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