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王猛輔佐苻堅統一了整個北方,為何在臨終前警告苻堅不要攻打東晉

2024-04-17歷史

其實王猛在臨死前已經把話說得很清楚了。

【晉書 卷一百一十四 載記第十四】:及疾篤,堅親臨省病,問以後事。猛曰:晉雖僻陋吳、越,乃正朔相承。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臣沒之後,願不以晉為圖。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言終而死,時年五十一。

王猛病危,苻堅親自上門探望病情,並且詢問後事。

王猛說: 晉朝雖然地處江南,但為華夏正統,而且上下安和。 臣死之後,陛下千萬不可圖滅晉朝。 鮮卑、西羌降伏貴族賊心不死,是中國的仇敵,遲早要成為禍害,應逐漸鏟除他們 ,以利於國家。

王猛之所以不讓苻堅攻打東晉,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晉朝是華夏正統,缺少出兵名義。

中國歷史上發動戰爭的一方,歷來會給自己編造一個正義的理由,哪怕是發動叛亂都是如此,為的就是贏得民心,獲取戰爭的勝利。

東晉與五胡十六國

比如陳勝吳廣起義,同時打著項燕和扶蘇的旗號,既拉攏秦人,又拉攏楚人,比如吳楚七國之亂,明明是發動叛亂,還打出一個「清君側」的旗號。

前秦攻打東晉要打什麽旗號?

統一戰爭?誅滅無道東晉?怎麽也說不通。

東晉是王猛口中的華夏正統,自從西晉被匈奴漢趙政權滅亡之後,晉朝宗室、門閥士族攜帶百姓衣冠南渡,在江南建立了政權。

東晉雖偏安江南,但從未放棄北伐,祖逖北伐、庾亮北伐、桓溫北伐,都未能取勝,東晉北伐的旗號是「統一中原、恢復華夏」。

自五胡亂華以來,晉室丟掉中原,中原地區還有大量的漢人百姓生活,這些人從骨子裏更信任東晉,而不是前秦。

【晉書 桓溫傳】:溫進至霸上,健以五千人深溝自固,居人皆安堵復業,持牛酒迎溫於路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圖今日復見官軍!」

公元354年,桓溫北伐打到關中的灞上(今陜西西安東),前秦苻健率領六千士兵固守長安城,附近郡縣紛紛投降桓溫,關中百姓牽著牛、擔著酒沿路迎新東晉軍隊,許多老人更是失聲痛器:沒想過今天還能再次見到官軍!

胡漢雜居

這是漢人百姓的樸素情感,非我族內,其心必先的觀念深入人心,漢族百姓在內心深處更期待東晉的統治。

前秦政權內部生活著大量的漢人,其統治階層還有不少漢人,王猛也是漢人,他說東晉是華夏正統,實際擔心的就是前秦與東晉一旦開戰,其境內的百姓究竟會支持誰?

王猛不方便明說這個事,他自己都是漢人,只能以東晉是華夏正統來勸諫苻堅。

前秦是氐人政權,雖然苻堅有一定的開明,但前秦政權無論是朝廷之上,還是地方官吏,均以氐人貴族為主,漢族及其他民族只是輔佐,而且人數很少。

【晉書 載記 第十三章】:洛既平,堅以關東地廣人殷,思所以鎮靜之,引其群臣於東堂議曰:「凡我族類,支胤彌繁,今欲分三原、九嵕、武都、汧、雍十五萬戶於諸方要鎮,不忘舊德,為磐石之宗,於諸君之意如何?

378年,苻堅平定在洛陽造反的北海公苻重後,將三原、九嵕、武都、汧、雍的氐族人中分出十五萬戶,由各宗室統領分布於全國各方鎮,就像古時候分封諸侯一樣。

這明顯就是苻堅不信任外族人,用自己同族的氐人去鎮守重要的地方,以維護統治。

對於前秦政權統治下的漢人,實行的是民族分治政策,漢人百姓地位很低,即使是統治階層中的漢人,也時時受到氐人的汙辱和防備。

【資治通鑒 卷一百】:王猛日親幸用事,宗親勛舊多疾之。特進、姑臧侯樊世,本氐豪,佐秦主健定關中,謂猛曰:"吾輩耕之,君食之邪?"猛曰:"非徒使君耕之,又將使君炊之!"世大怒曰:"要當懸汝頭於長安城門,不然,吾不處世!

哪怕是像王猛這麽高地位的漢人,依然受到氐人的汙辱。

王猛

氐族豪帥出身的姑臧侯樊世,仗著自己有功,當眾侮辱王猛說:我們曾與先帝共興大業,卻不得參與機密。你沒有汗馬之勞,憑什麽專管大事?這不是我們種莊稼而你白揀糧食嗎!

王猛回道:不光是你種我收,還要讓你做好飯端給我吃呢!

樊世威脅道:姓王的,遲早必叫你頭懸長安城門,否則我不活在人世!

雖然最終苻堅殺了樊世,但像王猛這麽高地位的漢人都受到侮辱,那些比王猛地位低的官吏及普通百姓呢?豈不是隨便被氐人侮辱。

王猛率領10位將軍6萬軍隊攻打前燕,最終在戰場上打敗前燕30萬軍隊,但是,在王猛獲取之後,苻堅親率10萬精銳前來會師,說的是會師,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就是防備。

當年司馬昭南征蜀漢時,鄧艾偷渡陰平,蜀漢投降,不久鐘會陰謀叛亂,在完全叛亂之前,司馬昭給鐘會寫了一封信,內容是:現在派中護軍賈充率步兵和騎兵萬余人進入斜谷,駐紮在樂城。我親自率十萬大軍駐紮在長安。

這不就是監視與防備。

王猛都擊滅前燕了,苻堅又帶10萬人來會師,與司馬昭當年不是一樣的目的嗎?

王猛這樣倍受信任的漢人,都會受到防備,更不用說其他人了。

苻堅

當苻堅想要攻打東晉之時,很多人都來勸阻,包括苻堅的太子和弟弟苻融。

【資治通鑒 晉紀二十六】:太子宏曰:今歲在吳分,又晉君無罪,若大舉不捷,恐威名外挫,財力內竭,此群下所以疑也!

苻堅的太子苻宏說:如今木星在吳地的分野,再加上晉朝國君沒有罪惡,如果大舉進攻而不能取勝,在外威風名聲受挫,在內資財力量耗盡,這就是導致群臣們產生疑問的原因!

此外,在氐人心目中,大多數人都認為東晉是正統。

【資治通鑒 晉紀二十六】:堅銳意欲取江東,寢不能旦。陽平公融諫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自古窮兵極武,未有不亡者。且國家本戎狄也,正朔會不歸人。江東雖微弱僅存,然中華正統,天意必不絕之。

苻堅的弟弟苻融說:知道滿足就不會感到恥辱,知道停止就不會出現危險。自古以來,窮兵黷武的人沒有不滅亡的。況且我們的國家本來就屬戎狄之人,天下的正宗嫡傳大概不會歸於像我們這樣的外族人。長江以南雖然衰微軟弱,殘喘生存,但他們是中華的正統,天意一定不會滅絕他們。

苻堅承認自己所在的氐族是戎狄之人,並且承認東晉是中華的正統,還說天意不會滅絕東晉。

苻宏、苻融所說的話,其實也是王猛想說的,只是王猛是漢人,他不方便說,這說明苻堅的統治集團內部都認為東晉是正統,如果前秦攻打東晉,沒有合適的介入點,是很難成功的。

淝水之戰

可以說前秦內部大多數人反對攻打東晉,只有少數人同意,而此時的苻堅已經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甚至還說出了投鞭斷流的典故,他平定北方顯得太過順利,滋長了驕傲輕敵的思想,這也是淝水之戰前秦失敗的原因之一。

二、晉朝內部暫時並無紛爭。

雖然東晉內部矛盾重重,但在淝水之戰前,東晉君臣表現出同心協力維護帝室的態度,這是前所未有的和睦氣象,也是東晉難得的穩定期。

【晉書 謝安傳】:尋為尚書仆射,領吏部,加後將軍。及中書令王坦之出為徐州刺史,詔安總關中書事。安義存輔導,雖會稽王道子亦賴弼諧之益。時強敵寇境,邊書續至,梁益不守,樊鄧陷沒,安每鎮以和靖,禦以長算。德政既行,文武用命,不存小察,弘以大綱,威懷外著,人皆比之王導,謂文雅過之。

桓溫去世後,謝安執政,桓溫的弟弟桓沖則接了桓溫的班,謝安在內執政,桓沖在外鎮守,謝安與桓沖相處較好,兩人相互配合,共同維護東晉的統治。

謝安想讓外戚王蘊出鎮徐州,讓桓沖卸任徐州刺史,桓氏族人不同意,桓沖為緩合矛盾,就同意了,心甘情願讓出這個最重要的職務。

之後謝安讓桓沖都督七州諸軍事,兼荊州刺史,盡管他們兩大家族也有矛盾,但基本上能維持各方勢力的平衡。

【晉書】稱贊謝安廣行德政,文武百官同心同德,不計小過失,專心國事,恩威流傳廣遠,並把謝安比作王導,王導當年的最大貢獻是:安置流亡士族,緩和南北士族間矛盾。

謝安

正因為東晉內部的謝桓兩大家族處於基本和解的狀態,內部矛盾得以緩和,這也是淝水之戰東晉獲勝的原因之一,也是王猛口中的說的「親仁善鄰」。

三、鮮卑、西羌是前秦的仇敵。

王猛去世時,前秦已經征服了鮮卑人和西羌人,那王猛為什麽要說鮮卑、西羌是前秦的仇敵?

其實王猛是想讓苻堅防備兩個人,一個是慕容垂,另一個就是姚萇

前秦是氐人為主,漢人及其他民族為輔的政權,以人數來說,氐人的數量肯定少於漢人,甚至可能少於鮮卑人,與羌人差不多。

王猛率軍與前燕開戰時,軍隊數量遠遠小於前燕,王猛6萬人,前燕有30萬人,這從側面說明氐人數量不如鮮卑人多。

前秦是靠軍事征服各個民族,其境內生活著很多民族,有匈奴、羌、鮮卑、氐、漢人,前秦實行的是民族壓迫政策。

前秦對其他民族的統治基本上是: 拉攏、分化、羈縻、打擊

365年,匈奴右賢王曹轂與左賢王劉衛辰舉兵反叛前秦,被前秦擊敗,曹轂被迫投降,其部眾六千余戶被強行遷移到長安居住,曹轂去世,其部眾又被苻堅一分為二,讓曹轂的兩個兒子統領,匈奴實力進一步被分裂,這是前秦對待匈奴的手段。

慕容垂

前秦滅亡前燕後,苻堅將前燕皇族慕容暐、慕容評及燕後妃、王公、百官等鮮卑四萬余戶遷移到長安居住,封慕容暐為新興侯,慕容評為給事中,淝水之戰後,慕容暐在關中起兵反叛,失敗被殺,城中鮮卑人無論男女老幼全部被殺,這是前秦對待鮮卑人的手段。

對於其他民族,也是大量遷移。

【晉書 載記 第十三章】:徙關東豪傑及諸雜夷十萬戶於關中,處烏丸雜類於馮翊、北地,丁零翟斌於新安,徙陳留、東阿萬戶以實青州。

分封其他民族首領為前秦高官,然後強行遷移其他民族的百姓,這種手段其實就是拉攏、分化、羈縻、打擊的政治手段,更有監視的意味。

這些被分離的族人,離開了原本世代生活的地區,在一塊新的土地上生存,他們能適應嗎?這本身就是一種強迫,只要是強迫就會有矛盾。

前秦內部其實是矛盾重重,尤其是民族矛盾,這種被遷移的民族,清一色是前秦征服的民族,既然是征服,少不了戰爭中的屠殺,他們與前秦都有血海深仇的。

前秦的民族政策無法融合這些外族,不像漢族,能夠用強大的文化同化外族,前秦實行的是民族分治和壓迫政策,不可能同化外族。

只是由於前秦軍事力量強大,這些被征服民族不敢輕舉妄動,但一旦有風吹草動,前秦陷入困境之時,這些被征服的民族第一個起兵反對前秦。

淝水之戰結束的第二年,慕容垂拉攏鮮卑人,叛秦復燕,建立後燕政權,兩年後稱帝。

姚萇

慕容垂背叛前秦不久,羌人姚萇有樣學樣,背叛前秦,建立後秦政權,姚萇自稱大將軍、大單於、萬年秦王,並在戰爭中俘虜了苻堅,威逼苻堅禪讓於他,苻堅不同意,姚萇於是縊殺苻堅。

在此之前,前秦依靠強大的軍事手段,尚能壓制內部各個民族,矛盾尚不能顯現,淝水之戰一失敗,前秦就四分五裂,迅速敗亡,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下,就連苻堅都被俘殺。

王猛之所以提到鮮卑與西羌是前秦的敵人,很可能是他發現慕容垂與姚萇有野心,或者他察覺到慕容垂與姚萇可能會在前秦遇到困境時發生叛亂,但苻堅顯然沒有明白王猛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