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國美考研」清初皇家園林的建設:從暢春園、避暑山莊到圓明園!

2024-03-01歷史

清初園林是中國古典園林成熟期的第二個階段,也是全盛期的開始。清初園林受到元、明、宋等歷代園林的影響,同時也吸收了西方園林的元素,形成了多樣化和綜合化的特點。本期介紹了清初的三座大型離宮禦苑——暢春園、避暑山莊、圓明園的建設歷程、規劃設計、景觀造型、意境表現等方面。以供同學們參考學習。

提示:本文篇幅較長,建議閱讀時間十分鐘。

清王朝入關定都北京,全部沿用明代的宮殿、壇廟、園林等,並無多少皇家的建設活動。 康熙中葉以後,逐漸興起一個皇家園林的建設高潮。這個高潮奠基於康熙,完成於乾隆,乾、嘉年間,終於達到了全盛局面。

01 |大內禦苑

兔園、景山、禦花園、慈寧宮花園,仍保留明代舊觀。西苑則進行了較大的增建和改建。 順治八年(1651年),毀瓊華島南坡諸殿宇改建為佛寺「永安寺」。在山頂廣寒殿舊址建喇嘛塔「小白塔」,瓊華島因而又名白塔山。南海的南台一帶環境清幽空曠,康熙帝對其進行了規模較大的改建、擴建。延聘江南著名疊山匠師張然主持疊山工程,增建許多宮殿、園林以及輔助供套用房。改南台之名為「瀛台」,在南海的北堤上加築宮墻,把南海分隔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宮苑區。

02 |行宮禦苑和離宮禦苑

清初,對明代留下來的南苑進行擴建。之後,皇家園林建設的重點逐漸轉向西北郊的行宮禦苑和離宮禦苑。

清朝統治者來自關外,很不習慣於北京城內炎夏溽暑的氣候。再者,他們入關以後尚保持著祖先的馳騁山野的騎射傳統,對大自然山川林木另有一番感情,總希望能在郊野的自然風景地帶營建居處之地。 廣大的北京西北郊,山清水秀。遠山近水彼此烘托映襯,形成宛似江南的優美自然風景。 這個廣大地域按其地貌景觀的特色又可分為三大區: 西區以香山為主體,包括附近的山系及東麓的平地;中區以玉泉山、甕山和西湖為中心的河湖平原;東區即海澱鎮以北、 明代私家園林薈萃的大片多泉水的沼澤地。

❶ 暢春園

明清以來的第一座離宮禦苑;延聘江南疊山名家張然主持疊山工程,是明清以來首次全面地引進江南造園藝術的一座皇家園林。 是一座大型的人工山水園。選址——北京西北郊的東區、明代皇親李偉的別墅「清華園」的廢址上。 清華園是一個以水面為主體的水景園。選擇李園舊址意在利用原來的山池樹木,節省工程費用,符合康熙一貫崇尚儉約的作風, 同時也由於李園的的規模格局既有江南情調,又適合於帝王園居的要求

暢春園苑林區是一個水景園,水面以島堤劃分為前湖和後湖兩個水域。 萬泉莊之水自園西南角的閘口引入,再從東北角的閘口流出,構成一個完整的水系。建築及景點的安排,按縱深三路布置。中路相當於宮廷區中軸線的延伸。東、西兩路的建築,結合於河堤崗阜的局部地貌,或成群組,或散點布置,因地制宜不拘一格。暢春園建築疏朗,大部份園林景觀以植物為主調。

❷ 避暑山莊

第二座離宮禦苑。園址之所以選擇在塞外的承德,固然由於當地優越的風景、水源和氣候條件,也與當時清廷的重要政治活動「北巡」有著直接關系。在塞外建成的「木蘭圍場」中定期舉行「木蘭秋狝(xiǎn)」, 其目的便是為了解決訓練軍隊和團結蒙古各部的問題 。從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起,康熙帝北巡幾乎連年不斷。之後塞外政治活動的規模日愈擴大、頻繁,簡單的行宮已不能適應這種要求。於是,待清政府財力比較充裕的時候,便在往北一站的 「上營」修建更理想的、規模更大的行宮,這就是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建成的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經過人工開辟湖泊和水系經整理後的地貌環境,具備著以下五個特點:

①造景要素 :有起伏的峰巒、幽靜的山谷、平坦的原野,有大小溪流和湖泊羅列,幾乎包含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構景要素;

②三大景區 :湖泊與平原南北縱深連成一片。四條山峪通向湖泊平原。既多幽奧僻靜之地,又有敞向湖泊和平原的開闊景界。 形成了全園的三大景區鼎列的格局:山嶽景區、平原景區、湖泊景區。三者各具不同的景觀特色而又綰聯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③借景 :獅子溝北岸的遠山層巒疊翠,武烈河東岸和山莊的南面一帶多奇峰異石,都能提供很好的借景條件。

④水景 山區的大小山泉沿山峪匯聚入湖,武烈河水沿山麓流到湖中,連同湖區北端的熱河泉,為湖區的三大水源。 湖區的出水再流入武烈河,構成一個完整的水系。這個水系充分發揮水的造景作用,以溪流、瀑布、平瀨.湖沼等多種形式來表現水的靜態和動態的美。因水成景乃是避暑山莊園林景觀中的最精彩的一部份。

⑤小氣候 :山嶺屏障於西北,擋住了冬天的寒風侵襲,又由於高峻的山峰、密茂的樹木、湖泊水面的調劑,園內夏天的氣溫比承德市區低一些,具冬暖夏涼的優越小氣候條件。從堪輿學的角度來加以審視,避暑山莊的山嶺、平原、湖泊此三者的位置關系,正好體現了「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原則,符合於上好風水模式的條件。

❸ 圓明園

北京西北郊的第二座離宮禦苑,也是清代的第三座離宮禦苑 圓明園位於暢春園的北面,早先是明代的一座私家園林。 清初收歸內務府,後作為雍正賜園。雍正三年對圓明園進行擴建,擴建的內容有四部份:1.新建一個宮廷區。2.就原賜園的北、東、西三面往外拓展,利用多泉的沼澤地改造為河渠串綴著許多小型水體的水網地帶。3.把原賜園東面的東湖開拓為福海,沿福海周圍開鑿河道。4.擴建沿北宮墻的一條狹長地帶。擴建後的圓明園已大體上接近乾隆時圓明園之規模。

圓明園的整個山形水系的布列,固然出於對建園基址的自然地形的順應,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堪輿風水學說的影響。 堪輿家認為,天下山脈發於昆侖,以西北為首,東南為尾。大小河川的總流向趨勢亦隨山勢自西北流向東南而歸於大海。圓明園西北角上的紫碧山房堆築有全園最高的假山,顯然是昆侖山的象征。萬泉莊水系與玉泉山水系匯於園的西南角,合而北流,至西北角附近分為兩股。靠南的一股東流最終匯於前、後湖,靠北的一股最終註入「福海」,再從福海分出若幹支流向南,自東南方流出園外。這個水系亦與山形相呼應,呈自西北而東南的流向,正合於堪輿家所確認的天下山川之大勢。 歷史上許多著名的皇家園林如魏晉的華林園、北宋的艮嶽乃至後此乾隆時的清漪園,也都有類似的情況——水系自西北而東南的流向。

03 |總結

明代的重點在大內禦苑,清初的重點在離宮禦苑。到雍正末年,北京西北郊已建成四座禦苑和眾多的賜園,開始形成皇家園林集中的特區。

清王朝以滿族而入主中原,前期的統治者有很高的漢文化素養,而同時,他們又保持著滿族祖先的馳騁山野的騎射傳統, 對大自然界的山川林木懷有深厚的感情這種感情必然會影響他對園林的看法,亦即所謂「園林觀」。 康熙認為,造園的最高境界應該是「度高平遠近之差,開自然峰嵐之勢……無刻桷丹楹之費,喜泉林抱素之懷」。

所以平地起造的暢春園既顯示高度的人工造園的技藝水平糊濃郁的詩情畫意,又表現出一派宛若大自然生態的環境氣氛。而避暑山莊則從選址到規劃、施工,始終貫徹著力求保持大自然的原始、粗獷風貌的原則,建築比較少而疏朗,著重大片的綠化和植物配置成景。把自然美與人工美結合起來,以自然風景融會於園林景觀,融糅江南民間園林的意味、皇家宮廷的氣派、大自然生態環境的美姿此三者為一體。開創了一種特殊的園林規劃——園林化的風景名勝區。為下一個時期的大規模皇家造園活動奠定了基礎。暢春園、避暑山莊、圓明園是清初的三座大型離宮禦苑,也是中國古典園林成熟時期的三座著名皇家園林。它們代表著清初宮廷造園活動的成就,集中地反映了清初宮廷園林藝術的水平糊特征。這三座園林經過此後的乾隆、嘉慶兩朝的增建、擴建而成為北方皇家園林空前全盛局面的重要組成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