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楊尚昆曾問劉源一個特殊問題,關乎毛主席、劉少奇,感嘆:想不透

2024-01-04歷史

1996年3月,楊尚昆對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原主任李琦說:這件事情我遲疑了三年。是何能讓楊尚昆遲疑三年呢?這個大事指的就是撰寫回憶錄。

回顧楊尚昆的人生,他從1925年加入共產黨,從第五次反圍剿到萬裏長征,從華北領導開辟敵後抗日根據地,到後來解放戰爭連續擔任中央辦公廳主任20年。

他經歷了毛主席時期,也度過了鄧小平時代,更是在1988年擔任國家主席。

客觀的說,楊尚昆為黨和人民奮鬥了整整70個春秋,因為工作職務的緣故,他對毛主席、周總理、劉少奇、朱老總,以及鄧小平等重要領袖都非常熟悉,對於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有著深刻認知。

因此,楊尚昆要寫回憶錄,這是一件大事,是對中國共產黨的黨史進行大量補充的大事。

不過因為其中牽扯過大,需要嚴格謹慎,所以他思考了足足三年,最終才做出了決定,他要將經歷的那些事情全部記錄下來。

楊尚昆將自己的決心上報給中央,中央同意了此事,並且協助他進行回憶錄的撰寫。

從目前流傳的楊尚昆回憶錄和自傳來看,楊尚昆對於黨史的補充相當精彩,他幾乎能夠彌補我們對於諸多黨史細節的內容。

——例如關於28個半布爾什維克的問題,他曾經口述了約50萬字的素材,對於那段歷史的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

按理來說,對於楊尚昆而言,中國共產黨的黨史基本上沒有什麽他看不懂的內容。

然而,就是這麽一位活化石級別的人物,他也有一個看不懂的問題,這個問題深深的困擾著他,以至於他經常找到了一位故人的兒子交談此事,這個問題與毛主席、劉少奇有關。

說起來,楊尚昆和劉少奇一家子關系真不錯。

根據劉少奇的兒子劉源的回憶,劉少奇年長楊尚昆9歲,在1930年的時候,楊尚昆就擔任了劉少奇的轉譯,前後有半年多的時間。

1931年後,楊尚昆、劉少奇先後回國,楊尚昆擔任全國總工會宣傳部長,而劉少奇則是他的直接領導人,中央職工部部長,全國總工會黨團書記。

長征開始後,楊尚昆擔任三軍團政委,劉少奇則在遵義會議後擔任政治部主任,又是他的直屬上級。過草地的時候,中央成立籌糧委員會,楊尚昆擔任副主任,而劉少奇擔任主任。

抗戰爆發後,楊尚昆擔任北方局副書記,劉少奇則是書記。1938年中央調任劉少奇為中原局書記,楊尚昆則接替劉少奇的職務為北方局書記。

總而言之,在劉源的回憶中,楊尚昆和劉少奇可謂是真正的戰友情深,兩人的上下級關系維持了相當長的時間,二者的配合默契度極高,感情十分深厚。

也正因為如此,二人將這份感情延續到彼此的後代身上,例如楊尚昆對劉少奇的兒子劉源十分喜歡。

現在有一種說法,劉源叫楊尚昆為「楊爸爸」,叫楊尚昆的妻子為「李媽媽」。關於這件事情,劉源曾經專門進行過回憶......

本來他最開始的時候只是叫楊尚昆為叔叔,但是楊叔叔家裏有一個女兒叫妞妞,因為他爸爸是辦公廳主任,所以她從小就是孩子王。

她反對大家叫自己的爸爸為叔叔,叫自己的母親為媽媽,因此就自作主張,要求劉源等人通通叫她的爸爸為「楊爸爸」。就這樣,劉源便一直叫楊尚昆為「楊爸爸」。

說起來,楊尚昆對劉源也是真的好,從小就很疼這個小家夥,並且還時常和元帥們一起捉弄他。例如有一次,楊尚昆帶著小家夥去懷仁堂,當時授銜儀式剛過不久,劉源就找人給他畫了一幅肩章,還特別掛在了肩膀上。

楊尚昆一看就知道小家夥想幹什麽,所以特地讓他去見見世面。一來到懷仁堂,劉源就見到了朱老總,彭老總以及陳毅和鄧小平。

楊尚昆一見到幾位元老,就笑著說:「看看咱們未來的將軍。」幾位老總也是笑哈哈,集體圍觀劉源的肩章,陳毅還笑著說:「肩章還有字呢——芝麻醬。」

這話說完,幾個老帥都笑得合不攏嘴,「始作俑者」楊尚昆和陳毅也在一旁起哄,和大家一起逗這個小家夥玩。當然了,歡樂的日子總不長久,後來發生了很多事情。

楊尚昆受到打壓,劉源和他的父親也一樣,兩家人都經歷巨變。等到鄧小平同誌上台後,當年的風波逐漸褪散,楊尚昆得以再次復出工作。

雖然楊尚昆走到了歷史的頂點,但是他對當年所經歷的事都很重視,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後,他時常思考當年發生的往事,並進行不斷復盤。

這裏得提一句,楊尚昆當年記錄過毛主席和眾人的談話,他曾經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毛主席和各位領導人的一些談話是具有歷史意義的,需要被記錄下來。

從這一部份就能看出,楊尚昆註重黨史的記錄。但是當年的珍貴記錄都被毀掉了,所以他就自己親自動手將歷史復原。

不過,楊尚昆也擔心自己記憶力不好,所以他經常找到老同誌們一起回憶往事。當然了,楊尚昆也沒忘記拉著劉源一起聊天,讓學歷史出身的劉源和他一起回憶劉少奇的點滴。

對於當年的諸多往事,楊尚昆總是唏噓不已,然後用憐愛的眼神看著劉源。不過,每次聊到關鍵時刻,楊尚昆總會緊緊的盯著劉源,有一次他忽然問道:毛主席和你爸爸為何後來會那樣?

根據劉源的回憶,他對於楊爸爸的提問滿頭問號,甚至覺得有些好笑。原因很簡單,劉源自己只是個孩子,他對當年的認知,絕不可能超越這位「楊爸爸」。

而且劉源也是研究歷史的人,他也知道當年的問題絕不是對錯或者個人恩怨,而是涉及到的國家的路線紛爭,尤其是二者同樣的出發點,卻得出了不同的結論,這一點是讓現代人所無法理解的。

因此,劉源根本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他坦誠的告訴楊尚昆:「您與毛劉是長期的老戰友了,怎麽問我呢?我每次見您都想問這個問題,一直沒好意思開口。」

面對一臉苦笑的劉源,楊尚昆也是恍然醒悟,自己真是魔怔了,怎麽抓著小家夥問?沈吟良久,他擡頭自語道:「想不透啊,想不透。」

1998年9月,楊尚昆與世長辭,臨終前,他寫下了紀念劉少奇和彭德懷的文章,他的回憶錄也完成了大部份,但終究還是留下了一些歷史的遺憾。

而伴隨著他的離去,劉源等新生代的人們則對那段歷史充滿著更多的疑惑,不過有一點還是幸運的,楊尚昆雖然沒能給我們答案,但是騰飛的中國經濟給了我們答案——尊重過去,展望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