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5年全軍授銜,彭德懷交代陳賡:彭啟超必須降級,只能授中尉

2024-01-30歷史

55年前,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門口,陳賡院長翹首以盼。一輛車停下,他欣喜地迎上前去,握住下車人的手,淚水盈眶。

這位戰友,曾經在戰場上與他生死與共。

彭德懷同誌肩負著中央軍委大授銜的任務,這次前來是為了視察工作,而非遊玩或敘舊。他是十大元帥之一,時任國防部部長。

在仔細檢視授銜人員名單時,他發現了一個評上了「一桿三星」上尉軍銜的人。

彭啟超被授予上尉軍銜,但彭德懷認為他年紀輕輕,還應該在學習中積累經驗。他建議陳賡將彭啟超的軍銜降為中尉,以便更好地培養他。

陳賡表示,彭啟超的軍齡和資歷擺在那裏,不應該再降級。然而,彭德懷堅持自己的要求,最終陳賡只能同意他的建議。

那麽,彭啟超到底是誰,他與彭德懷之間有何過節呢?

彭啟超,彭德懷的親侄子,彭榮華的兒子,出生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一個硝煙彌漫、內憂外患的時代。1928年10月,彭家圍子,一個男嬰的誕生,這個男嬰就是彭啟超。

與此同時,平江起義取得了勝利,彭德懷率領部隊轉戰湘贛。雖然家近在咫尺,但對投身革命事業的彭德懷來說,那卻是咫尺天涯。

他為了替父報仇,歷盡千辛萬苦,成為了一位命途多舛的革命戰士。

在烽火連天的戰爭歲月中,彭德懷為國捐軀,未能回家探望親人。他的家人在湘贛戰役後受到反動派的搜捕,被迫逃離彭家圍子。

風聲過後,他們才重返故裏。

彭金華和彭榮華被革命力量所影響,毅然投身革命的浪潮。為支持革命事業,彭金華根據彭德懷的指示,在彭家圍子建立起地下黨組織,身兼黨支部書記。

從此,彭家兩兄弟常在家組織地下黨成員開會,幼小的彭啟超則在家門口站崗放哨。1940年11月,彭家圍子再次遭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

為保彭家圍子百姓免受國民黨反動派的摧殘,身為黨支書的彭金華,秘密組織人員將人民轉移至安全地帶,自己則帶領全家堅守,與敵人展開生死搏鬥。

在殘酷的戰爭中,彭啟超的父親彭榮華不幸中彈,倒在了血泊中。那時,只有12歲的彭啟超親眼目睹了這一悲慘的場景。

看到父親生命垂危,彭啟超不顧一切地撲到父親身邊,試圖用他稚嫩的雙手去攙扶父親。然而,彭榮華卻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留給兒子一個重要的使命:讓彭啟超立即動身,前往延安找他的大伯,為父親和全國的百姓復仇。

令人痛心的是,一周後,彭啟超的大伯彭金華在與國民黨反動派的鬥爭中英勇犧牲。而彭啟超,也在父親和大伯的犧牲中,更加堅定了他的信念,他決心繼承父輩的遺誌,為國家和人民奉獻自己的一生。

在短短數日內,年幼的彭啟超遭遇了兩位親人的離世。這一幕幕國民黨反動派殘害百姓的畫面與父親的教誨仍縈繞在他的耳邊。

彭啟超發誓,他一定要找到大伯,為那些在革命的烈火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和死在敵人手下的無辜百姓報仇。當聽說彭啟超要前往延安尋找大伯,全圍子的鄉親們都願意為他籌措旅費。

從湖南到延安,山高路遠,但彭啟超的決心堅定不移。

彭啟超跋山涉水數月,雖然身無分文,卻為了找到大伯未有氣餒。他沿途乞討,經歷重重艱辛,終於在1942年到達陜西,遇見了黨組織。

他向組織匯報了情況後,組織立即派員護送他前往延安。此時,他終於得以見到朝思暮想的大伯。這是他們兩人的初次相遇,彭啟超的心情激動萬分,腦海中不斷回放著見到大伯的場景:一個身材高大魁梧,身著漂亮軍裝,騎著高頭大馬的軍官向他走來。

彭啟超沈浸在深思中,突然,一位身著修補程式軍裝,腳踩破舊軍鞋的軍人緩緩向他走來。盡管衣著破舊,但軍人身上的整潔和氣宇軒昂的氣質令人贊嘆。

彭啟超的陪同人員看到軍人走來,拍了拍他,告訴他這就是他的大伯。這時,彭啟超才明白過來,他激動地喊道:「大伯!」

然後撲進彭德懷的懷抱痛哭起來。初次見面,彭啟超有許多話想對大伯說,他想傾訴內心所有的委屈。然而,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此刻,彭啟超已經把所有的話化作了淚水。

他哽咽著,口中不斷喊著:「大伯,大伯……」彭德懷用手輕撫著彭啟超的頭,哽咽地安慰:「好孩子,別哭。」接著,彭德懷帶著彭啟超回到了他的住所。

彭啟超剛剛來到彭德懷身邊,就表達了他強烈的革命意願,他深信「嚴是愛,松是害」,只有嚴格要求自己,才能為革命事業貢獻力量。

彭德懷嚴肅地對他說:「革命很辛苦,要時刻做好犧牲的準備。」彭啟超堅定地說,為了國家的未來,他一定會將革命進行到底。

1943年,彭啟超加入了革命組織。不久後,彭德懷再次找到他,對他說:「幹革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不好好幹革命,我是饒不了你的。當然,如果我要是沒有好好幹革命的話,你也可以拿槍斃了我。也就是說,咱們誰不幹革命,就斃了誰。」

對於只有十四歲的彭啟超來說,他哪裏能讀懂大伯話裏的含義。在歷經歲月的磨練後,彭啟超才知道,大伯對他的每一次教導都是為了他能夠在革命事業的道路上取得進步。第二年,彭啟超主動請纓,要求跟隨大部隊前往前線抗日。

在抗日的過程中,彭啟超英勇抗敵,屢立戰功。

彭德懷一生清廉,他始終教育自己的侄兒侄女們不要貪圖國家和百姓的便宜。在與彭啟超相處的一段時光裏,有一件事讓他記憶猶新。

1946年,彭啟超接到了上級的命令,要他陪同王震前往重慶談判。為了給對方留下一個好印象,上級給了他一雙新皮鞋。

談判結束後,彭啟超非常珍惜這雙皮鞋,因為它是他人生中的第一雙皮鞋。他不舍得穿,而是把它擦得幹幹凈凈的,小心翼翼地包起來放在宿舍裏珍藏著。

每當有空的時候,他都會拿出來仔細端詳,然後再擦拭一遍。有一天,彭德懷來到了彭啟超所在的部隊視察,他順便來看望部隊裏的侄兒。

那時候,彭啟超正好在擦拭他的皮鞋。看到彭德懷的到來,彭啟超放下手中的鞋子,高興地站起來。他一邊向彭德懷打招呼,一邊遞給了他一把椅子。

彭德懷審閱了彭啟超的皮鞋,詢問其來源。彭啟超坦誠回答,這是他在重慶談判時,上級領導發放的。彭德懷囑咐他將皮鞋擦亮並交至供給部,彭啟超面露困惑,但依舊聽從。

彭德懷嚴肅地告誡他要知道這雙皮鞋的價值,因為它需要無數農民的血汗錢才能換取,而一個戰士的生活則需要許多少數民族來保障。

彭啟超聽了後,感到十分有道理,於是他立刻將新皮鞋整理好,交給供給部。 在他的嚴厲教育下,彭啟超在革命事業上不斷進步,獲得了上級領導的高度認可。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他被安排在北京101中學學習,經過不懈的努力,他考入了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

1955年,中央軍委大授銜,彭德懷來到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視察,引發了一幕令人意想不到的插曲。 彭啟超在得知自己被降級後,心中十分不滿。

他不明白為何自己的上尉軍銜被大伯彭德懷取消,更讓他難以接受的是,他的同學們都評上了上尉軍銜,只有他依然是中尉,這讓他感到十分丟臉。

對此,彭啟超決定向大伯彭德懷理論。他風塵仆仆地來到了大伯的住所,希望能得到一個合理的解釋。然而,他知道大伯的性子,一般不會給任何人理論的機會,這正如那句「軍命不可違」。

彭德懷對侄兒的降銜並不滿意,但他理解侄兒的感受,所以耐心地開導他。他告訴彭啟超,革命烈士們為國家和人民付出了許多,但他們甚至沒有軍銜,相比之下,彭啟超的中尉軍銜已經很不錯了。

他還鼓勵彭啟超努力工作,未來還有上升的機會。彭啟超聽後沈默不語,彭德懷擔心他還會對降銜的事耿耿於懷,於是主動給他寫了一封信。

在信中,彭德懷強調了彭家的家風,希望彭啟超能夠做到清正、廉潔、誠實,不要為一些小事煩惱,而是要學習那些為了革命而犧牲的人。

他還說,在他這裏,近水樓台不會先得月,因為嚴是愛,松是害。雖然彭啟超可能會一時想不通,但時間久了,他會明白彭德懷的苦心。

彭啟超淚灑信箋,銘記大伯期望。奮發圖強,終獲上尉軍銜。

彭德懷,這個在學習上對學生要求嚴格的「父親」,在生活中卻是一位慈愛的人。彭啟超在延安上學時,有一天放學路上,被緊跟其後的彭德懷喊住。

原來,他的褲子後面破了一個大洞。彭德懷馬上跑過來,讓彭啟超跟著他回家。恰好妻子不在,彭德懷讓他脫下褲子躲到被子底下,然後找來碎布,認真地為他縫褲子。

看著大伯低頭為他縫補褲子的樣子,彭啟超感到無比溫暖。褲子補好後,彭德懷笑著對他說:「這下好了,不漏屁股咯!」

彭德懷,一位為革命事業奉獻一生的人,他的心被深深烙印著革命的火種。他雖然結過兩次婚,但卻無暇顧及自己的子女,他的侄兒侄女們成為了他生命的延續。

彭啟超,一個失去父親的孩子,卻在大伯彭德懷的身上找到了父愛的溫暖。彭德懷一生簡樸,勤儉節約,無論是衣物的修補,還是家居用品的使用,都堅持到不能再用。

他的侄子侄女們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學會了勤儉節約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