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各省總督轄區都有八旗駐防,為何雲貴是個例外不設一兵一卒?

2024-01-04歷史

清入關以後,為了加強地方的防衛,於順治初年陸續派出八旗軍隊駐防各省之險要,此即「八旗駐防」。基本上,凡是全國各省,都設有八旗駐防軍,唯獨雲貴二省,不見八旗一兵一卒。

那麽朝廷為何對雲貴就那麽放心,不設八旗駐防軍呢?這個問題恐怕沒有想象中那麽簡單,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解讀:

其一、雲貴兩省的特殊歷史背景

順治入關時,雲貴地區是反清勢力的重災區,當時南明殘余政權盤踞於雲貴與清廷做殊死搏鬥。當時清廷的主要精力主要集中在中原和江南各省,雲貴方向只是派遣吳三桂所部予以進剿。

吳三桂平定雲南後,順治帝將其封為平西王,並歃血為盟讓其永駐西陲邊疆。正是由於吳三桂駐軍雲貴一帶,故而順治朝就沒有派遣八旗駐防軍進駐雲貴。

康熙時期,吳三桂起兵造反,康熙帝平定叛亂之後,將雲貴的實際控制權納入朝廷。也是在平定三藩之後,各省八旗駐防的制度也被逐步確立下來。

綜合來看,全國各省都設八旗駐防,如兩廣設廣州將軍、湖廣設荊州將軍、陜甘設西安將軍、兩江設江寧將軍,等等。凡是八大總督管轄的區域,除了雲貴之外,皆設八旗駐防予以牽制。

按說康熙平定三藩之後,理應在雲貴設定八旗駐軍,但是康熙帝認為雲貴兩省的軍事地位不如中原和江南各省,並沒有派出八旗一兵一卒長駐雲貴,只是在湖北荊州新設了八旗駐防。

此外,康熙可能也有沿襲順治朝之制的意思,畢竟八旗的兵力是有限的,雲貴地區既然沒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不設八旗駐防也在情理之中。

其二、雲貴對國家政權威脅不大

雲貴地處偏遠,又是交通最不發達的地區,普通的公文發到京師要數月。我們不能說雲貴兩省不會發生反叛朝廷的事情,但是可以肯定,即便有起義造反一類的事情發生,如果要想打到京師,那是絕無可能。

從雲貴至京師,一路上要經過湖廣、陜甘等省,而這些省份的軍事實力都很強,足以應對突發狀況。

另外,雲貴最主要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少數民族事務比較多,而管理和協調少數民族事務,由地方官府和綠營軍隊就足以應付了,八旗軍隊基本上無用武之地。

二是雲貴尤其是雲南,是幾國交界處,而這些國家在大清朝看來,根本上不了台面,歷史上這些邊陲小國歷來都被視為華夏的藩屬國,別說在邊疆惹是生非,就是不按時納貢恐怕都不敢。乾隆朝征緬之戰倒是有,但那是乾隆好大喜功窮兵黷武,否則區區的緬甸豈敢對大清動手。

其三、雲貴人口少、經濟落後

乾隆時期全國人口數量突破三億大關,這個數碼達到了歷朝歷代之最。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江蘇省,大致有3240多萬。而雲南僅為780余萬,貴州只有560余萬,兩個省加起來才江蘇的三分之一。

說得難聽一點,江蘇隨便拿一個府出來,都比貴州的人口多。封建專制時代,人口就是國家的財富,人口少賦稅自然就少。

根據【大清會典】的記載,乾隆二十九年雲南全省的賦稅總額為69萬余兩,貴州更慘只有26萬余兩,兩個省的賦稅加起來,不及江浙一個府。

經濟落後帶來的問題是供應軍隊十分吃力,雲貴兩省在每年的軍費奏銷中都是入不敷出,要從臨近的四川等省調撥軍費。在這樣的情況下,供養八旗軍隊顯然是不現實的。

綜合以上三個方面來看,雲貴兩省因戰略地位不突出、經濟交通不發達等諸多因素,導致了朝廷不專門設定八旗駐防。

不過沒有八旗並不代表朝廷對其沒有管控力,如果從各省綠營軍隊數量來看,雲貴兩省反而排在靠前。

也是乾隆時期,雲南的綠營官兵總數大致為41300余人,這個數碼還是十分龐大的,要知道江蘇和安徽綠營軍數量才48000余人,而河南只有11000余人。貴州省的綠營官兵總數大約為37000余人,而且僅貴州鎮遠鎮總兵就統領9000余人,在全國各鎮中位居榜首。

雲貴綠營官兵數量為何會有這麽多呢?其實也不難理解,雖然雲貴地區一般沒有重大的軍事矛盾,但是涉及少數民族事務較多,轄區內的各土司還都有各自的武裝,故而充實綠營以加強管控。

都說直隸總督是清代疆臣之首,雲貴總督排名則基本倒數。不過雲貴總督沒有八旗駐防的牽制,加上地處偏遠,幾乎就是土皇帝。如果不談政治地位和經濟收入,當個雲貴總督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優質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