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李秀成供詞為何到60年代才公開?因為早公布,曾國藩恐怕會遭滅門

2024-04-28歷史

眾所周知,李秀成因功勛卓著被洪秀全提拔,成為太平天國的重要將領之一,被曾國藩俘虜後曾寫下一份供詞,不過這份供詞被曾國藩壓了下來,直到六十年代後才公布於世。

據悉,這份供述被收錄在【李秀成自述】裏,是現在研究平太平天國的重要史料。那麽,為何曾國藩要將這份口供給壓下來呢?裏面有什麽不可告人的秘密嗎?

從落魄小子到太平天國的王侯

1823年李秀成出生在廣西,太平軍西王蕭朝貴和翼王石達開率軍經過他的家鄉,與家人一同加入太平軍。

因在軍中表現出色,被任命為殿右二十指揮,後來再度被升為殿右二十二檢點。

1853年太平軍攻克南京,李秀成在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府中理事,相當於中低階的軍事幹部。這樣的文職並沒有當太久,很快便隨著石達開前往安徽,後在大將胡以晃的手下發展。

1857年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內部的幾個王侯自相殘殺,李秀成開始在太平天國中嶄露頭角。在後續的戰鬥中表現出色,被洪秀全賜以「忠王」的美名,成為太平天國的主將之一。

戰場上他展現出非凡的軍事才能和領導力,屢次立下赫赫戰功,深受太平天國士兵的愛戴。可惜這個時候的太平天國已經日落西山,內部矛盾與紛爭日益加劇,失敗只是早晚的事情。

即使如此洪秀全對權力的控制愈發嚴格,對將領的猜忌日益加深,哪怕是李秀成雖然表面上受到尊重,但實際上權力依舊受到極大的限制,諸多軍事決策都需要經過洪秀全的批準。

19世界60年代,太平天國遭到來自清朝、西方列強的聯合進攻,李秀成仍然展現出出色的軍事才能,可太平天國最終還是無法抵擋外敵的進攻,節節敗退失去很多領地。

很快天京被圍李秀成迎來終極一戰,召集15萬人的兵馬與湘軍曾國荃鏖戰44天,這場史稱「雨花台戰役」。

這場戰役最終以太平軍失敗告終,湘軍也因損失慘重未能挫敗太平軍最後的力量,天京陷入長期的圍困與僵持狀態。

1864年洪秀全病逝,隨後清軍用地雷炸開南京太平門城墻,至此天京陷落。

洪秀全曾送給李秀成「萬古忠義」四個字,而他也的確對得起天王的評價,最後關頭依然保全他唯一的骨血,將戰馬讓給洪天貴福逃命。

李秀成原本也有機會逃生,為了保護少主逃出生天選擇戰鬥到最後,以至於被湘軍將領蕭孚泗俘虜。

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有很多,而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內部份裂,十三個王各自為政人心不齊,讓曾國藩的湘軍鉆了空子。

被俘後,李秀成與曾國荃(曾國藩的弟弟)針鋒相對,哪怕差點被打死都不卑躬屈膝。相比於弟弟的所作所為,曾國藩則顯得有雅量的多。

他深知李秀成在太平軍的地位很高,若是能夠讓他寫下認罪書,對天下的輿論和局勢有本質上的影響,於是便好言相勸,即使不能赦免死罪也能給一個痛快。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秀成不顧傷痛寫下一篇長文供詞,然而曾國藩卻不敢將這一個認罪書直接上交,而是刪刪減減、挑肥揀瘦最終呈送皇帝。

李秀成的供詞

封建王朝時期「欺君」可是死罪,曾國藩為何要冒這樣的危險,原因其實很簡單,這一篇認罪書十分危險。

根據歷史的記載,【李秀成自述】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三點,其一就是對滿清政府的羞辱。清末為何民間起義不斷,原因就是當朝官員腐敗無能剝削百姓,貧苦大眾活不下去才會造反。

乍一看這是一篇「認罪書」,實際上更像是一篇討伐滿清的檄文,處處透露著滿清朝廷的不堪、腐朽與無能。

說完內心對滿清的憤怒,李秀成語氣一轉開始對湘軍贊譽,對曾國藩更是不吝嗇溢美之詞,口口聲聲誇贊湘軍比滿人厲害,曾國藩的功勞無人能比。

在這裏我們需要知道一點,清朝末期大致可分為兩大軍種,一種就是漢人軍隊,還有一種就是滿人軍隊。滿人因長期享受榮華富貴,戰鬥力大不如前,可待遇卻是最高的。

漢人軍隊屢立戰功,但因與滿人種族上的區別,待遇十分差。自順治皇帝進入關內,漢人在朝廷為官的也不再少數,然而他們即使立下大功也會被皇室猜忌,這種問題在清末更為嚴重。

正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李秀成在【自述】如此訴說,無非就是挑撥曾國藩與清朝之間的關系,鼓動曾國藩帶領湘軍反對清政府,亦或者說在煽動清廷對湘軍的猜忌。

【自述】中有這樣一句話:「中堂厚德,銘刻不忘;今世已誤,來生願圖報。」短短16個字就拉近他與曾國藩的距離,讓滿清皇室怎麽可能不懷疑。

李秀成的陰謀得逞了嗎?答案是否定的,曾國藩看到這個認罪書不久便將李秀成給殺了,甚至親自坐鎮斬首台,無疑是害怕他的言辭被上級知曉。

叛軍首領死了,太平天國也完了,這個時候該上報戰爭的情況了,曾國藩卻在此刻猶豫了,原因也很簡單,這樣一篇認罪書能直接上交嗎?一旦上交等待自己的必將是五雷轟頂。

曾國藩被現代人譽為「晚晴四大名臣」之一,清政府也對他頗為依仗,但卻沒有達到百分百信賴的程度。

比如1854年曾國藩收復武昌,鹹豐皇帝授予準備湖北巡撫的職位,這個時候突然有一位官員進讒言,稱若是他的影響力過大定然不利於大清朝的穩定。

鹹豐皇帝一想也是這麽個道理,曾國藩是漢人,而漢人的數量遠遠要比滿人多,若是他在漢人之中一呼百應,比太平天國的危害還要大,最終收回署理巡撫的任命只給一個兵部侍郎虛銜。

平叛太平天國期間曾國藩曾到江西籌措軍餉,可各地衙門都不理睬他,很顯然既不想讓他贏也不想讓他輸,雙方就這樣空耗實力最好,皇帝對此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攻克天京掃平太平天國後,清廷並未給與曾國藩太高的賞賜,反而加緊對他這一派打壓,生怕他功高震主威脅朝廷。

有意思的是,清廷沒有賞賜曾國藩卻大肆封賞他的部下,這是赤裸裸地瓦解曾國藩一脈,就連學生李鴻章最後都被慈禧太後「挖走了」,以至於曾國藩人生後期空有威望卻無實權。

最後的結局

這說明了一個什麽問題,曾國藩能崛起離不開清廷的信任和支持,清廷想要消滅太平軍離不開曾國藩,但雙方之間並不是表面那樣和諧。

清廷之所以沒有對他出手,主要是因為當時已經無力對這些實力派功臣采取行動。曾國藩有一定的野心,但也清楚自己的局限性,知道現實情況並不容許自己家采取激進的行動。

他所建立的湘軍雖然人數眾多,但要讓他們造反建立新王朝並非易事,亦或者想要以一己之力抗衡大清朝很難。

正因為上述種種,內憂外患的大清朝廷采取打壓的方式,而曾國藩也預設雙方這種制衡的關系。

這是一種平衡也是一種政治上的制衡,可一旦這種平衡被打破,所有的矛盾都會爆發。

毫無疑問李秀成的認罪書若是被滿清統治者看到,那顆懷疑的種子必然會快速長大,到時候就是曾國藩的末日。

基於此,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李秀成的認罪書公布於天下,哪怕是公布也必須要刪刪減減、潤色一番。

李秀成被俘後連續數日寫下五六萬字的心裏話,可曾國藩上交的供詞只有36100多字。

那麽被刪減的內容是什麽呢?一部份是痛罵清廷無道、批判官員腐敗,另一部份則是對曾國藩的誇贊......

1977年曾國藩的曾外孫女俞大縝向外界披露,李秀成還曾勸過曾國藩造反,以當時湘軍的勢力的確能支撐曾國藩稱帝,與太平天國、清廷三足鼎立。

這一部份內容自然也不能上大天聽,最後被多次刪減改動只剩下一半的字數,也正是這一舉動讓曾國藩獲得一個平安的晚年,退休後得以善終。

總的來說李秀成這一招確實頗有心計,深知曾國藩在軍事上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在政治上卻備受朝廷和官員的不信任,利用這一點既能為自己謀生路,也有可能早就另外一個太平天國。

只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曾國藩最終沒有上他的當,先是快刀斬亂麻殺了他以絕後患,隨後又篡改【自述】將對自己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章太炎曾這樣評價曾國藩「曾國藩者,譽之則為聖賢、讞之則為元兇。」

簡單而言,平時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樣,狠起來連自己都害怕,但也恰恰是這樣的智慧讓他在清末那樣復雜的政治環境中保全下來。

對於此事,你有什麽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