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毛主席準確預測仁川登陸,多次提醒北韓防備,未被重視致全線潰敗

2023-12-31歷史

1950年9月15日,美軍在北韓西海岸中部的仁川港登陸,這是韓戰中至關重要的一場戰役,被美軍視為戰局逆轉的關鍵轉折點。麥克阿瑟豪賭成功,聲望在國內達到了頂峰。在這之前,美韓聯軍被北韓軍壓迫到面積僅有1萬余平方公裏的釜山防禦圈內,危在旦夕。但美軍自仁川登陸後切斷了北韓軍的補給線,北韓軍後方空虛只能不斷敗退,此後美軍一路向北追擊,最遠處到達鴨綠江邊。

早在1950年7月,也就是美軍仁川登陸之前的3個月,毛主席已經預測到美軍的行動,並透過蘇聯轉告了北韓。在7月下旬,9月初中國又兩次將相關情報提供給北韓,提示其防備。可惜,北韓方面未加重視,導致戰局逆轉。那麽毛主席又是如何做到準確預測美軍仁川登陸的呢?

據【毛澤東傳】(1949―1976)中記載,1950年10月2日,毛主席給史太林的電文中提到:「七月中旬,七月下旬和九月上旬,我們又三次告訴北韓同誌,要他們註意敵人有從海上向仁川、漢城前進切斷人民軍後路的危險,人民軍應當作充分準備,適時地向北面撤退,保存主力,從長期戰爭中爭取勝利。」電文清楚地表明,中國曾至少三次提醒北韓方面美軍有可能在仁川實施登陸。

上世紀90年代,葉利欽將一批關於韓戰的檔案贈送給南韓,南韓後來將其編譯出版,其中有一篇1950年7月2日的電文,內容是蘇聯駐華大使羅申向史太林匯報毛主席對北韓局勢的判斷,電文中說:

美國能夠調動駐日占領軍12萬人中約6萬的兵力投入韓半島,在登陸釜山、木浦、馬山等的港口之後,可以沿著鐵路向北攻擊。因此北韓人民軍應加速向南挺進,以便占領這些港口。同時毛澤東認為有必要在仁川建立堅固陣地,以加強漢城地區的防禦。因為美軍有可能登陸此處。

毛主席的這個預測提出時間是7月初,當時麥克阿瑟剛剛到北韓視察前線戰況,仁川登陸計劃尚在醞釀階段,並未提出任何正式的文字材料,故不可能存在泄密的情況。即便有泄密,中國也不可能在如此短時間內獲知。可以推測這個預測是依據毛個人長期以來的軍事經驗。

毛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1960年二戰名將蒙哥馬利訪華時曾稱贊其指揮的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但毛回答說四渡赤水才是自己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時,紅軍時進時退,忽東忽西,將國軍弄得團團轉,成功的前提便是對局勢準確的預判。軍事家與普通將領的區別便是在關鍵時刻有果斷地做出抉擇的魄力,能準確把握戰局和判明敵軍作戰目標。

毛能在美軍計劃尚未成形之時就能做出準確預測是不足為奇的。

為了應對美軍可能實施的仁川登陸,毛指示聶榮臻將四野38、39、40、42四個軍另3個炮兵師調到鴨綠江邊待命,以應付將來北韓可能出現的危局。同時命令總參謀部作戰室密切註視北韓戰局。

7月20日,蘇聯駐北韓代表什特科夫匯報北韓方面向蘇聯請求援助的情況,其中提到北韓代表此前在北京受到毛主席的接見,毛建議朝方「考慮如何撤退,從哪裏開始後撤,命令部隊停止向敵人進攻,以便保存自己的主力。」

由於是秘密會見,中方沒有相關記錄,而什特科夫引述的也非完整會談內容。但毛不會無緣無故建議朝方停止進攻,很可能在這次會見中再次向朝方表達了自己關於美軍有可能在仁川登陸的擔憂。也就是文章開頭那個電文中提到的7月中旬第二次提醒朝方。

7月23日,麥克阿瑟才將自己的仁川登陸計劃上報五角大廈,並準備在9月份實施。但是一開始,他這份計劃由於太過冒險遭到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拒絕。

他們認為:仁川距離釜山240余公裏,兩者相距太遠無法形成呼應;從釜山登陸會分散美軍原本就不多的兵力,有可能造成被各個擊破的局面,一旦釜山守不住,登陸也失去了意義;當時美軍的船只仍不充足,一旦登陸作戰失敗則沒有船只保障聯軍的撤離;仁川港口的地理和水文都非常復雜,不適合大規模登陸作戰。

關於這個計劃未能定案,但麥克阿瑟一直在積極籌備。直到8月23日美軍在日本東京又進行了一次高層會談。華盛頓方面始終反對從仁川登陸,從具體作戰環境來看:

首先,仁川附近累積了幾個世紀從黃海帶來的黃土,大部份海灘都是淤泥地帶,落潮後最遠的延伸至3.2公裏,而且入海口還有海拔105米的月尾島扼守。仁川港的防波堤高出海灘4米左右。登陸部隊在爬上防波堤之前只有被動挨打的命,如果大軍陷在淤泥灘中,後果不堪設想。

其次,仁川港潮汐落差非常大,平均達6.9米,最高達10米。落潮以後只有飛魚峽通向港口,這條狹窄的水道長約90公裏,寬2公裏左右。如果北韓軍在這裏布水雷,登陸艦艇被炸毀或者被炮火擊中都會導致通道被堵塞進而導致整個登陸作戰失敗。

最後,根據日本人記錄的水文情況,仁川港每年9月只有15-18日這三天中的一天可以漲潮至最高點,覆蓋整個泥灘,使美軍軍艦能夠通行。並且漲潮最高時只有早晚兩個時段,每個時段大概兩小時。也就是說,美軍必須在2小時之內清理航道上的水雷,占領月尾島,並且沖上堤岸,抵擋住北韓軍的進攻。

要同時滿足以上條件,幾乎只會在童話故事裏面才會出現。然而,麥克阿瑟是一個熱衷於冒險的人,他打算豪賭一把。他認為最危險的地點,敵人的防禦也最薄弱,反而能帶來最出奇制勝的效果。

當然,麥克阿瑟的判斷也是有依據的。此前他已經派出情報人員到仁川港口偵查了半個月,情報顯示港口的水文狀況與日本人此前記錄的一致,並且從當地百姓口中得知沒有大部隊增援跡象。而此時北韓軍90%以上的兵力在圍攻釜山防禦圈,仁川港口大概只有6000余人防守,抵擋不住美軍進攻。並且仁川離漢城較近,登陸後可以直取漢城,政治影響力較大。

最終,麥克阿瑟的方案得到了華盛頓同意。

此時中國方面也有更多的情報推斷美軍在仁川實施登陸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據【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作戰部部史】描述,1950年8月23日,總參作戰室綜合各方面情報判斷美軍的戰略企圖和可能采取的行動,並將該情況報告給周總理。隨後作戰室人員又隨周一同向毛匯報。總參謀部作戰室做出以上判斷的依據如下:

1、北韓半島地形狹長,三面環海,可以登陸的地點很多。雖然仁川港不是一個理想的登陸地點,但假如登陸成功後卻對作戰最為有利。既能割裂北韓軍南北聯系,切斷其補給線,又能配合釜山防禦圈內的兵力對北韓軍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2、進入8月以後,北韓軍進攻乏力,戰場上形勢其實已經轉變。但美軍13個師集結在洛東江三角洲上一個狹小陣地上,既不撤退,也不反攻,很有可能是在吸引北韓軍兵力,為登陸合圍創造條件。

3、根據情報顯示,美英軍在地中海、太平洋的大批船艦正在向日本海域集結。美國軍方高層在8月份曾多次到東京與麥克阿瑟會談。這一切跡象都顯示美軍正在準備一場大型軍事活動。

4、在二戰中,美軍有相當豐富的登陸作戰經驗和成功戰例,有實施登陸的能力。就麥克阿瑟以往的作戰經歷分析,其頗具冒險精神,很有可能劍走偏鋒,選擇難度最大,而北韓軍又疏於防備的仁川港。

根據以上情報,毛指示:檢查東北邊防軍戰備情況,務必在9月前完成一切作戰準備;二是將美軍可能在仁川登陸的情況告知北韓和蘇聯;三是總參和外交部繼續密切註意北韓戰況。隨後,總參作戰室與外交部將相關情況告知了北韓駐中國大使李周淵。這是中國第三次向北韓通報有關美軍將在仁川登陸的情況。

此時,各方情報和分析仍不斷匯集到毛主席手上。在東北準備入朝作戰的13兵團司令員鄧華等指揮員,不斷收到在北韓前線考察人員轉回來的情報。8月31日,鄧華、洪學智、解方等人聯名給林帥寫信提到:「其(美軍)主力則在我側後(平壤或漢城地區)大舉登陸,前後夾擊,如此人民軍的處境會很困難。」9月2日,這封信被轉到毛手中,毛做了批示。

9月1日,駐北韓聯絡代表柴成文回到北京,並寫了一 個【目前韓戰局勢報告提綱】呈毛主席,在報告中預測:「這時期的敵人除用大力阻止人民軍的前進外,並積極布置反攻。將陸戰隊第5團調回日本,擬組成陸戰師,估計可能在仁川或其它地區登陸。」毛對此非常重視,批示轉周、劉、朱、任等閱。

綜合以上資訊,更加堅定了毛對於美軍將在仁川登陸的猜想。

9月初,北韓人民軍副總參謀長李相朝到北京,毛又將相關情況再次告知,並要求其盡快告知金「即刻部署防止美軍登陸的措施」。9月8日,李相朝回到北韓向金匯報了與毛的會談內容。然而,此後北韓似乎仍未對仁川加強防備,一周後美軍在仁川發起進攻。

經過三番五次的提醒,應當說北韓方面很清楚美軍有在仁川登陸的可能,為何卻沒有加強防備呢?

其實可以用「有心無力」來形容北韓軍的困局。開戰之前,北朝軍總共10余萬兵力,打到釜山以後戰線已經拉長到幾百公裏。由於美軍轟炸,北朝軍即使動員老百姓日夜搬運物資仍然無法滿足前線作戰需求。北韓軍唯一能獲得勝利辦法就是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將美韓聯軍趕下海,一旦陷入持久戰則必敗無疑。而恰恰釜山防禦圈有洛東江天險,後來又得到美軍增援,形成了一個可以固守的陣地。

這時候如果北韓方面聽取中國的建議,將部隊撤回三八線則可以保存大部份有生力量。不過這樣一來的話,也就意味著前面的付出全都付諸東流,這是北韓方面不願意看到的結果。拼死抵抗很容易決定,但是在即將勝利前結束戰爭,這需要相當的魄力和智慧。

由於北韓地形狹長,海岸線非常長,此時美軍有可能在元山、仁川、群山三個地方登陸。其中元山離釜山最遠,登陸後作戰效果難以保證。而仁川登陸條件最差,一般認為在此登陸的可能性也最小。加上實施登陸前,美軍不斷對各處港口偵查、炮擊迷惑了北韓軍。北韓軍重點對群山進行了防禦,將蘇聯援助的有限水雷大部份使用在群山海域。防守仁川的是部份新組建的部隊,戰鬥力比較弱。

這一切也導致了最終的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