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1年,河南一市委書記寫信毛主席要求升官,主席怒斥:不可救藥

2023-12-22歷史

1951年年底,毛澤東主席收到了一封來自河南的信件,寄信人是河南開封市委書記。這位市委書記認為自己對革命勞苦功高,只擔任市委書記實在「大材小用」,因此主動給毛主席寫信,請求主席將自己提拔為河南省委書記。

毛主席看完這封信後勃然大怒,直言此人「已經不可救藥了」,甚至要求將之開除黨籍。

要知道,這名市委書記可不是一般人,他可是當年黃麻起義的領導者,長期在黨和軍隊內擔任重要職務,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開國元勛。

那麽,這名主動給毛主席寫信要官的人是誰?他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黃麻起義的功臣,肅反運動的先鋒

這名主動給毛主席寫信要官的人叫做戴季英,1906年2月28日出生於湖北省黃安縣七裏坪鎮檀樹崗戴世英村的一個地主家庭。

因為家裏還算富裕的緣故,戴季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長大後被送入武漢省立第一中學讀書,在學習期間他也接觸了馬克思主義思想,並決定為之奮鬥終生,因此在他21歲那一年,就作為學校進步學生的一員,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1927年6月,入黨僅僅4個月的戴季英受組織派遣,回到老家黃安縣開始組織農民運動,並被任命為中共黃安縣委委員、代理書記。

1927年9月,中共黃安、麻城兩地縣委根據黨的八七會議精神及湖北省委的指示發動了九月起義,結果因為沒有相關經驗導致這次起義沒有取得預期的成果。不過,中國共產黨在黃安麻城兩縣仍然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以及一定的武裝力量。

湖北省委認為黃安、麻城兩地可以再次進行一次起義,為了讓這次起義能夠順利專門派遣了數名幹部前往黃麻地區,領導兩地的起義工作。

很快,黃安麻城兩縣就成立了以符向一為書記的中共麻城特別區委員會,以及以潘忠汝為總指揮的黃麻起義指揮部,身為黃安代理書記的戴季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起義指揮部的一員。

之後黃麻特委先後於11月3日及11日在七裏坪舉行了特別會議,討論並實施發動黃麻起義的相關工作。

11月13日,在黃麻起義指揮部的領導下,3萬多名農民有條不紊地向著黃安縣城前進,並於14日淩晨4點順利的攻陷了黃安縣城,完全殲滅了城內的警察部隊,黃安縣長賀守忠,司法委員王治平等犯下諸多罪行的土豪劣紳被生擒。在這次起義過程中,戴季英領導的七裏坪農民義勇隊也立下了汗馬功勞。

11月18日,黃安縣蘇維埃政府正式成立,3萬多人的農民起義軍被改編為工農革命軍鄂東軍,準備應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反撲。

11月27日,國民黨第三十軍獨立旅400多人的部隊進犯黃安縣城,結果被鄂東軍及原生的人民群眾擊退,國民黨方面對輸給一群「泥腿子」的事情十分惱怒,於12月5日調遣12軍教導師從尹家河一帶對黃安縣城發起突襲,我軍因為情報不足,對敵軍人數估計有誤等原因,陷入了敵眾我寡的危險局面,經過激烈戰鬥後選擇突圍,轉入遊擊作戰。

1928年1月,鄂東軍在黃陂縣木蘭山上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七軍,開始為建立革命根據地做準備。戴季英也於4個月後被任命為中共黃安縣委書記,以及黃安縣地方武裝指揮部總指揮,組織並行動農民參加革命,為中國共產黨創立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1932年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第4次反「圍剿」作戰中,紅四方面軍領導人張國燾積極執行王明的「左傾」錯誤路線,導致紅四方面軍損失慘重,主力部隊只得撤離根據地開始西征,戴季英則奉命率領25軍留在根據地內繼續與敵人作鬥爭。

在接下來的鬥爭中,戴季英率領部隊轉戰各地,與國民黨的「圍剿部隊」鬥智鬥勇,接連打了數場勝仗,給予國民黨反動派以沈重的打擊,他參與指揮的郭家河、潘家河戰鬥更是載入了軍史,部隊一度擴充至13000余人。

不過,戴季英打仗雖然很有一手,但他卻十分地崇拜王明、博古,對於「肅反」運動執行得十分」徹底「。

當初張國燾來到鄂豫皖根據地並搞」肅反「時,出身於地主家庭的戴季英為了彰顯自己的「革命堅定性」,對於「肅反」執行得非常「到位」,許繼慎、熊受暄等軍政幹部都曾受過他的嚴刑拷打,最終含冤而死。

1933年5月2日,紅25軍強攻黃安縣七裏坪,與國民黨軍隊相持了整整43天,因為敵強我弱,糧食彈藥不足的緣故,我軍難以繼續維持包圍圈只得撤圍。這時戴季英不去反思作戰失利的原因,反而繼續在軍隊中搞起「肅反」來,一口氣將紅74師主力220團的政委、參謀長等49名幹部全部當成「反革命」抓起來並嚴刑拷打,之後命人將他們全部處決。

不久後,紅25軍副軍長兼73師師長廖榮坤被處決,73師政治部主任程啟波被活埋。當初指揮黃麻起義的重要領導人戴克敏、戴季倫(戴季英二哥)等人也被槍決,可以說戴季英的「肅反」給中國共產黨革命事業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1933年7月,蔣介石調遣十數萬大軍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5次「圍剿」,紅25軍在戰鬥中損失慘重,打到最後只剩下了了2800余人。

長征路上逞英豪

1934年11月16日,紅25軍經過整編後踏上了長征的道路,於12月10日順利的抵達了陜西洛南縣。在洛南縣庾家河舉行的常委會議上,黨組織透過了在鄂豫陜邊區開辟一處新的根據地的決定,將原鄂豫皖省委改組為鄂豫陜省委。

當時蔣介石雖然名義上是國民黨最高領袖,但是因為國內軍閥遍地的緣故,他尚未完全控制鄂豫陜三省邊界軍隊的指揮權,給紅25軍留下了喘息之機,趁著蔣介石「收權」的空檔,紅25軍透過廣泛發動群眾的方式,順利的開拓了北上以來第1塊革命根據地,開啟了局面。

第2年元月,蔣介石命令駐紮在河南、湖北、陜西三個省的國民黨軍出動11個團的兵力對鄂豫陜邊區發起「圍剿」,戴季英等紅25軍指戰員指揮著軍隊透過「大回旋」運動的方式四面出擊,經過三個月的戰鬥,成功的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針對鄂豫陜根據地的第一次「圍剿」。

蔣介石對「圍剿」失利十分惱火,又征調了30多個團的兵力對鄂豫陜根據地發起「圍剿」,躊躇滿誌的蔣介石滿世界宣稱將在三個月內「消滅」我鄂豫陜革命根據地。針對「有備而來」的國民黨軍隊,紅25軍的領導幹部們經過商議後決定采取「誘敵深入,先拖後打」的作戰方針,帶著敵軍到處「轉圈圈」。

這個作戰方針成功的讓國民黨軍隊「苦不堪言」,士兵們怨聲載道,士氣極速下滑。1935年7月,紅25軍在山陽縣袁家溝口一帶以傷亡100人的代價,成功的圍殲了一支國民黨警備旅,該旅自旅長唐嗣桐一千四百余名官兵被我軍所俘虜,300余名官兵被擊斃。

戰鬥結束後,部隊迅速向北進發威脅陜西首府西安,促使敵軍不得不回防,第2次「圍剿」宣告破產。

粉碎了敵人的第2次「圍剿」後,紅25軍得悉了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後準備北上的訊息,於是在長安縣灃峪口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立即西征甘肅,透過牽制敵人兵力的方式策應主力紅軍北上。

7月16日,4000多名紅25軍的戰士離開鄂豫陜根據地繼續長征,並於半個月後順利的攻占了甘肅兩座縣城,對作為胡宗南後方保障基地的天水縣城造成了巨大的威脅,之後紅25軍繼續向前挺近,一舉攻占秦安縣城,切斷了西蘭公路。當在成都的蔣介石聽到這一則訊息後氣急敗壞地連下5道電令,調遣20萬大軍追擊紅25軍,為主力紅軍的北上行動分擔了巨大壓力。

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裏,紅25軍帶著國民黨的「追剿」軍隊到處跑,並伺機對敵人發起突然襲擊。

9月7日,鄂豫陜省委在豹子川召開了一次會議,對紅25軍的領導層進行了調整,戴季英改任為軍參謀長,徐海東升任軍長,程子華擔任軍政委。8天後,紅25軍順利的抵達了陜北延川縣永平鎮,與劉誌丹領導的紅26、27軍勝利會師,共同組建成紅15軍團。

迫害劉誌丹

和陜北紅軍會師後,戴季英因為對肅反」有著較為豐富的「經驗」,因此被任命為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政治保衛局局長。與此同時,中央紅軍已經越過六盤山,即將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很明顯,蔣介石是不會坐視這種情況發生的,因此他調遣10萬大軍對陜北紅軍發起了大規模「圍剿」。

就在這危急關頭,陜北根據地卻又開始搞起了「肅反」運動,目標直指紅十五軍團副軍團長兼參謀長劉誌丹。

朱理治、郭洪濤等領導幹部掀起「肅反」運動後,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開始指責劉誌丹是「同國民黨部隊有秘密勾結的白軍軍官」,還誣陷他是「反革命」。身為政治保衛局局長的戴季英迅速展開了行動,一口氣將26軍營以上的軍政幹部全都抓了起來。

雖然沒有審出劉誌丹是「反革命」的確鑿證據,但戴季英還是決定抓捕劉誌丹,專門給紅15軍團保衛部下達了「立即逮捕劉誌丹」的命令,結果通訊員因為不知道命令的具體內容,他在前往紅十五軍團保衛部的半路上遇到了劉誌丹後,直接把信件交給了他。

作為一名堅定的革命誌士,劉誌丹不願因為自己導致紅軍內出現分裂,甚至自相殘殺的風險,於是讓通訊員立即將這封信送去軍團部,並讓他帶話回去,就說自己去瓦窯堡了。

之後劉誌丹騎著快馬奔赴瓦窯堡,然後被戴季英給關押到了監獄裏面「受審」。在審訊期間,因為劉誌丹堅持原則,堅決不肯承認自己與國民黨軍隊有秘密勾結的緣故,戴季英親自拿起皮鞭狠狠地抽了他一頓。

劉誌丹被抓的訊息傳出後立即在革命根據地內引起了軒然大波,尤其是抓人的還是剛來根據地不久的戴季英,原紅26、27軍的戰士們開始紛紛猜測其實紅25軍才是真正的「白軍」,同時根據地內的大量人民群眾得知此事後甚至開始紛紛逃離根據地,跑去國民黨統治區居住。

然而戴季英對些事情不管不顧,一門心思要證明劉誌丹「通敵」。沒過多久,他果然搜羅出了一些所謂的「證據」,強加給劉誌丹大量罪名,說他是投降主義」、「逃跑主義」,甚至還將劉誌丹的妻子給送入了勞改隊。

就在陜北紅軍即將因為「肅反」陷入分裂時,中央紅軍於10月19日抵達了吳起鎮。當毛澤東等領導人了解到陜北紅軍的形勢時,迅速給陜北紅軍下達了「刀下留人,停止捕人」的命令。

因為擔心陜北紅軍執行不到位,毛主席還專門從國家政治保衛局中挑選了三名幹部,讓他們代表黨中央去瓦窯堡接管政治保衛局,在幹部們出發前,毛澤東特意叮囑他們調查本案時一定要慎重,「殺頭不像割韭菜,韭菜割了還可以長出來,人頭落地就長不攏了。」

政治保衛局經過再三審查,最終確認劉誌丹頭上的罪名全都是戴季英等人強加上去的,所謂的證明「劉誌丹通敵」的證據是戴季英等人偽造的。一切真相大白後,飽受折磨的劉誌丹終於得以重見天日,並恢復了工作。

對於不顧革命形勢,在陜北紅軍搞「肅反」的戴季英等人,毛澤東和周恩來予以了嚴厲批評,結果戴季英不但沒有虛心接受批評,反而辯解稱自己這是為了革命。

周恩來聽後十分生氣,當場反駁道:「像劉誌丹這樣的‘反革命’越多越好,像你這樣的‘真革命’倒是一個沒有才好。」

11月30日,黨中央正式決定撤銷戴季英的所有職務,並給予其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於1942年年底專門召開會議解決西北歷史問題,黨中央糾正了1935年「肅反」問題的一些錯誤,認為對1935年「肅反」負主要責任的應該是時任陜甘晉省委正、副書記的朱理治和郭洪濤,而不是戴季英同誌,這場險些釀成大禍的陜北「肅反」運動,至此終於落下了帷幕。

中原突圍立戰功

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為了打通前往華東、華北、東北的通道,調遣了30多萬人的兵力,部署在我中原解放區附近,準備將位於中原解放區的解放軍部隊徹底「消滅」。

6月26日一早,國民黨軍隊正式向我中原解放區發動大規模進攻,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知道中原解放軍的情況後,多次向中原局和中原軍區下達指示,讓他們準備將調遣主力部隊向西突圍,中原突圍戰役正式打響。

7月下旬,時任中原軍區第一縱隊政委的戴季英、第一縱隊司令員王樹聲,以及其他中原軍區的領導幹部在即將抵達兄弟解放區時,接到中央命令:改變原戰略轉移點,準備開辟鄂西北革命根據地。鄂西北地處敵方,建立鄂西北革命根據地也就意味著要在敵後進行遊擊戰爭。

但他們竟然沒有一句怨言,迅速率領部隊按照中央指示奔赴鄂西北,運用機動靈活的戰法實作「中心開花」,給敵人造成了重大殺傷,並拖住了多達數十萬的蔣匪軍隊,極大的減輕了我其他解放區的壓力,為中國共產黨贏得解放戰爭的最後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永不啟用的「開國元勛」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戴季英被任命為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兼開封市委書記(當時開封是河南省省會)。

戴季英對黨中央的這個安排感到十分的不滿,他在心裏認為,早在20年代自己就是省級幹部了,不管是土地革命戰爭、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自己都參與過了,按照自己「開國元勛」的資歷,完全是可以擔任河南省委書記的。更何況早在1944年,自己就當過中共河南區黨委書記,也算是河南省「一把手」了,憑什麽建國後只讓自己當一個市委書記呢?

更讓戴季英感到不滿的是,不管是河南省省委書記張璽、副書記劉傑,還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吳芝圃,「年齡沒他大,貢獻也沒他多,威望沒他高」,憑什麽他們排名在自己前面。

在這種錯誤思想的影響下,戴季英對於省委的要求完全不管不顧,省委開會時也故意跟省委領導對著幹,有一次會議,他甚至還當眾說一位省委領導是「左派」。

後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反貪汙、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運動」,結果戴季英在這個問題上再次與省委領導唱反調,並暗中抵制這一運動。

1951年年底,戴季英給黨中央和毛主席寫去了一封信,在信中肆意地攻擊河南省委的領導幹部,並跟黨中央和毛主席提出讓自己擔任中央委員、河南省委書記的請求。

可想而知,當毛主席收到戴季英的這一封「要官信」後內心是多麽的憤怒,他拍著桌子說道:「戴季英已經無可救藥了!」之後給中央辦公廳下達批示:「共產黨不需要戴季英這樣的高級幹部。這樣的人應該開除黨籍,開除公職,永不啟用!」

1952年2月22日,【人民日報】上刊登了【中國共產黨河南省委員會關於開除戴季英黨籍的決定】,正式決定開除戴季英黨籍、公職,戴季英本人被勒令回家反省,不久後又被判處15年有期徒刑。

不過戴季英對革命是畢竟有貢獻的,因此1984年中國共產黨又恢復了他的黨籍,並讓他享受省級幹部待遇。1997年11月,戴季英在河南逝世,終年9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