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功德林14位元黃埔一期生中,有2位比杜聿明、黃維來頭還大,都是誰

2024-04-10歷史

關於功德林中的黃埔一期生人數,我此刻無法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根據我近期整理的資料,其數量竟高達十四位,這讓我開始懷疑是否還有未被發掘的黃埔一期生存在。這個數碼讓我深感驚訝,也讓我對這個問題產生了更多的好奇和疑問。

值得註意的是,盡管杜聿明、黃維等人被認為是黃埔一期中的佼佼者,但當我們深入探究歷史,會發現還有兩位更為傑出的人物。接下來,我將按照這些黃埔一期生被特赦的先後順序,對他們進行詳細的盤點和分析。

談及特赦,最為人所熟知的無疑是那四位傑出的代表:杜聿明、宋希濂、曾擴情和周振強。他們在特赦的歷程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關於他們的故事和貢獻,我們在之前的討論中已經有所涉及,這裏就不再贅述了。

在第二批特赦名單中,李仙洲和範漢傑兩人脫穎而出。他們在黃埔一期生中年齡最長,其中範漢傑尤為出眾。他進入黃埔軍校時,已經擁有了少將軍銜,這在當時極為罕見。不僅如此,範漢傑還同時擔任學生和教官的角色,教授測量學,可以說是身兼數職,具有雙重身份。

李仙洲除了年紀較大外,似乎並無其他顯著之處。即使在國軍山東三李的時期,他的知名度也遠不及李玉堂和李延年。因此,尊重他的原因似乎更多地是出於對他的年長身份的尊重,而非他在軍事或其他領域的卓越表現。

在第三批特赦中,有三位人士被釋放,其中一位特別引人註目,他便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的韓浚。他的背景非常顯赫,甚至與著名將領陳賡有過共同的學習經歷,兩人都曾被派遣到蘇聯深造。

在1927年秋收起義之前,被任命為秋收起義的副總指揮的是盧德銘和韓浚,他們與毛主席一同成為了這次起義的主要領導者。這三位領導人在起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共同推動了革命事業的發展。或者是:在1927年秋收起義前,毛主席、盧德銘和韓浚被任命為秋收起義的副總指揮。他們三人在起義中緊密合作,為革命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在軍事領域,盧德銘擔任總指揮,韓浚為副總指揮。余灑度、蘇先駿等人在軍事行動上需遵循盧德銘和韓浚的指令和領導。

看到這兒,也許有人會產生疑惑,為何在秋收起義爆發後,這個人的蹤跡變得難以尋覓?其實,這不過是命運的巧妙安排。盡管韓浚被任命為副總指揮,但在他返回部隊的路途中,卻遭遇了唐生智部隊的伏擊,最終不幸被俘。與此同時,盧德銘卻巧妙地避開了這一劫難,順利歸隊。那麽,韓浚的身份和地位究竟如何呢?這無疑是值得我們深入探究的問題。

為何他最終選擇了投誠於蔣介石,並在萊蕪戰役中被粟裕大將生擒呢?對於韓浚的經歷,有人深感惋惜,認為如果他未被俘虜,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歷史無法假設,他的選擇導致了這樣的結果。關於韓浚的經歷,人們一直有著不同的看法和討論。

然而,我對此持有不同看法。正因為他的被捕,如果他真的參與了秋收起義,他可能會與余灑度等人一同成為「阻礙」。因為在秋收起義失敗後,毛主席之所以能成功地將隊伍帶到井岡山,得益於盧德銘的堅定支持。

以韓浚在秋收起義失敗後,選擇投降蔣介石的行為來看,他很可能在當時艱苦的條件下,與余灑度、蘇先駿等人一樣產生了動搖,甚至失去了信心。實際上,這是一個如同大浪淘沙一般的過程,無論韓浚是否參與了秋收起義,所有表現出悲觀失望情緒的人都會被淘汰。這種考驗能夠檢驗出一個人是否能夠堅定信念,不被困難所打敗。另一種表述:韓浚在秋收起義失敗後,選擇了向蔣介石屈服,這一行為表明他在面對困境時可能產生了動搖,甚至喪失了信心。這與余灑度、蘇先駿等人的情況類似,都經歷了類似的情感波動。事實上,這是一個殘酷的選擇過程,只有那些能夠保持堅定信念,不被失敗所打敗的人才能從中脫穎而出。無論韓浚是否參加了秋收起義,他的悲觀失望都使他難以在這一環境中繼續前行。

除了韓浚之外,第三批還特別赦免了何文鼎和馬勵武(可能)。

何文鼎身為陜西冷娃,在陜西籍黃埔生的群體中,其命運堪稱最為坎坷。與同為陜西老鄉的關麟征、杜聿明、張靈甫、胡璉等人相比,他的遭遇尤為令人同情。

盡管蔣介石對何文鼎表示了贊揚,稱其是「忠黨愛國的好學生」,但這種贊揚僅僅是停留在口頭上的表揚而已。在抗戰爆發後,何文鼎接管了一支名為「陜西抗日義勇軍」的地方武裝,並成功地帶領該部隊協助傅作義取得了五原大捷的勝利。

在解放戰爭時期,他追隨了黃埔軍校的老同學胡宗南。當胡宗南成功攻陷延安後,他得以擔任延安警備司令一職。這一職務使他負責維護延安地區的安全與秩序。

令人遺憾的是,在撤離延安的關鍵時刻,他犯下了嚴重的錯誤。有說法稱,在行軍突圍的過程中,他竟然將無辜的百姓當作了「擋箭牌」。另一種說法是,在延安時期,他對當地百姓實施了殘忍的迫害。無論事實如何,這種對待普通民眾的行為都是不可原諒的。因此,盡管他後來率領部隊起義,成為了一名起義將領,但最終還是被送到了功德林進行思想改造。

對於馬勵武具體屬於哪一批特赦人員,經過筆者深入研究和多方查證,仍然無法得出確切的答案。盡管在沈醉所著的【戰犯改造所見聞】一書的附錄中列出了特赦名單,但遺憾的是,馬勵武的名字並未出現在其中。目前已知的資訊是,馬勵武於1963年不幸逝世,而沈醉則是1960年第二批特赦的人員之一。

若馬勵武與沈醉一同被列為第二批特赦物件,沈醉不大可能會遺漏他的名字。因此,1961年第三批特赦的名單中,馬勵武的存在概率相對較高。

馬勵武確實曾被粟裕生擒,在功德林裏服刑期間,他因對海軍的謾罵和抱怨而聞名。然而,我們不應該以這種負面的方式來描述他的行為。這樣的表述既保持了原段落的意思,又避免了過於負面或攻擊性的語言。同時,也提醒我們在討論歷史問題時保持理性和客觀的態度。

在被俘並轉移的過程中,他選擇了海路。當他被安排在漁船的貨艙裏時,卻不巧地遭遇了國民黨的海軍。馬勵武在貨艙內清晰地聽到了外面的對話,心中滿懷希望以為自己會被解救。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海軍只是簡單地詢問了幾句就放行了。這件事令馬勵武在功德林內勃然大怒,他痛斥國民黨海軍的無能至極。

經過查詢,第四批和第五批的名單中,並未發現黃埔軍校第一期的學生。

在1966年的第六批特赦中,有一位名叫楊光鈺的人物引起了人們的關註。他被譽為功德林內的「無腳將軍」,這是因為他在清風店戰役中被俘後,竟然選擇了自殘,導致失去了雙腳。關於他的事跡,我已經在之前的文章中做了詳細的介紹,所以這裏就不再贅述了。

歸納起來,黃埔一期生中,首批特赦了4人,第二批特赦了2人,第三批特赦了3人,還有第六批特赦了1人。這樣統計下來,總共有十位黃埔一期生得到了特赦。

除了鄧子超因組織越獄被槍決,以及劉嘉樹在功德林因病去世,這兩位不幸的結局,黃埔一期生的名單中又增添了十位傑出人物。至此,總數已達十二位。

最後一批被特赦的共有兩位,這兩位人物中,黃維的名氣最為響亮,但實際上在身份和背景上,郭一予更勝一籌。這兩位人物均在1975年獲得了特赦。

在郭一予報考黃埔軍校的過程中,他被何叔衡所推薦並接受了毛主席的面試。他的入黨過程也受到了何叔衡和毛主席的引導,這顯示出對他極高的期望和培養。郭一予在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曾歷任重慶行營處長、重慶衛戍司令部辦公廳主任以及徐州「剿總」辦公室中將主任等重要職務。然而,他在1950年被捕,但在1975年3月獲得特赦,最終在1982年病逝。盡管他的人生經歷充滿曲折,但他始終堅守著自己的信仰和理念,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經過黃埔軍校的嚴格培訓後,郭一予憑借其出色的表現被選拔進入了「大元帥府航空隊」。這一隊伍中,僅有十位黃埔軍校的畢業生,因此郭一予不僅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更是空軍事業的傑出代表之一。盡管這並不能完全證明他是空軍的創始人,但他在空軍領域的貢獻和地位無疑是元老級別的。值得一提的是,後來擔任國民黨空軍司令的王叔銘也是這十位傑出畢業生中的一員。

敢問郭一予的地位是否淩駕於杜聿明和黃維之上?甚至令秋收起義的副總指揮韓浚也自愧不如。

在解放戰爭時期,郭一予加入了蔣介石政府軍,並出任了剿總辦公廳中將主任。然而,在陳官莊戰役中,他和杜聿明等將領被解放軍圍困。雖然面臨困境,但郭一予並沒有放棄,他繼續堅持戰鬥,直到最終投降。

這位負責後勤工作的男士,竟然巧妙地利用手中的食物資源,堂而皇之地迎娶了一位年輕女子。

此刻,杜聿明正身處重重困境之中,但他竟仍然能夠保持這般閑適自得的心境,可真是件稀罕事。在數日之後的解放軍總攻之中,郭一予最終被活捉。至於他那位新娶的夫人,她的去向則成了一個謎。

盡管郭一予身處功德林,但他對那位女子依舊難以忘懷,時常輕聲細語地提起:「在陳官莊時,我用饅頭換來的那位媳婦是多麽的美麗,待我重獲自由,我必定會再次尋找她。」

沈醉對他的態度充滿了不屑,這也使得郭一予成為了最後一批獲得特赦的人。那麽,我們該如何評價他呢?簡而言之,他的行為令人深感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