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淮海戰役:綽號書呆子的黃維,為何竟能引來劉伯承粟裕聯手圍攻

2024-06-08歷史

1948年11月,淮海戰役打響。這場規模最大的決戰,由碾莊圩、雙堆集、陳官莊等幾個具體戰役組成,其中較有看點的是中野、華野聯手打黃維兵團。

解放軍戰史中,兩大野戰軍聯手作戰的重大戰役不多,在國軍中綽號「書呆子」的黃維,指揮水平糊治軍能力並不高,為何竟能吸引解放軍中頂級戰略指揮員劉伯承、粟裕同時出手呢?

一、劉伯承、粟裕聯手圍黃維

黃維是國民黨軍十二兵團司令長官,麾下四個軍、一個快速縱隊,總兵力達12萬人。當年與東北戰場廖耀湘兵團、華東戰場邱清泉兵團齊名,人稱國軍三大王牌兵團。

黃維兵團以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十八軍為骨幹組建,長期活動於華中戰場。

淮海戰役打響後,粟裕指揮華野主力將國軍黃伯韜第七兵團十二萬人包圍於碾莊,蔣介石震驚於華東野戰軍敢以主力進攻徐蚌地區,為確保形成兵力優勢,下令黃維率十二兵團飛速馳援徐蚌戰場。

如果放任黃維兵團十二萬人進入徐蚌戰場,敵軍八十萬人猥集於徐州,我華東野戰軍僅以四十多萬人的規模,從戰略上說很難取勝。

為此,我軍采取了東線殲滅黃伯韜、中線牽制杜聿明、西線阻擊黃維的策略。

西線阻擊的任務起初由中原野戰軍獨力實施,但由於中野千裏挺進大別山,重武器大部份遺失,兵力也嚴重不足,全軍七個多縱隊共計十二、三萬人。鑒於此,粟裕顧全大局,從前線非常吃緊的圍黃懾杜兵力中,抽調華野第三縱隊和兩廣縱隊兩個縱隊,與中野聯手阻擊黃維十二兵團。

東線殲滅黃伯韜兵團後,粟裕派出五個縱隊,與劉伯承的七個縱隊,共計十二個縱隊二十多萬人的兵力,合力圍攻黃維。

二、劉伯承妙計阻敵

黃維不擅長作戰指揮,雖是黃埔一期生,但長期以來一直在軍事院校和訓練管理系統來回任職,有一種文官的呆腐之氣,因此軍中有人戲稱他是書呆子。

蔣介石組建十二兵團,司令官的首選本是18軍軍長胡璉,但這個兵團隸屬於華中剿總白崇禧部下,白與胡互相看不順眼,蔣介石照顧白崇禧的面子,把黃維放到兵團司令員位置上。

蔣介石下令黃維東援徐州,讓他不惜任何代價、不得找任何借口,火速到達戰場。

黃維自恃十二兵團重武器多,絲毫不把劉鄧十幾萬人放在眼裏。

但是打著打著,黃維逐漸感到很吃力。從豫南到安徽省內,沿路淮河支流極多,國軍的重裝備開進速度不快。

劉伯承指揮各個縱隊依托河流逐次進行抵抗,有效遲滯了黃維的進攻速度。

黃維到迪蒙城後,決定不按蔣介石規定的坑爹路線走,不再逢河必渡,而選擇迂回靠近固鎮,企圖依靠那裏較為方便的鐵路,為龐大的十二兵團補給糧彈。

劉伯承敏銳地發現了這一戰機,黃維如果一直待在蒙城,中野缺少攻堅重武器,肯定啃不動。在其剛離蒙城、未到固鎮之際,在野外將其拖住、包圍,就有殲滅的可能。

於是在黃維兵團剛剛離開蒙城、強渡澮河,準備繼續前進之際,中野、華野部隊從四面八方圍了上來,黃維兵團就此動彈不得,再也沒能前進一步。

這個包圍地點也很刁鉆,過了澮河,遠離水源地,令國國難以持久。

包圍地點的核心區,便是後來那個名著於世的小鎮:雙堆集。

二、最後的血戰:黃兵團18軍15次決死沖鋒

劉伯承負責統一指揮包圍黃維的各縱隊。

雙方20萬對12萬,仗打到這個份上,大兵團對大兵團,作戰區域狹窄,已經不需要用什麽謀略技巧了,完全成了實力對撞。

起初,黃維倚仗自己重武器多,特別是坦克和榴彈炮以及汽車多,自信進可攻、退可守,即使是劉、粟聯手,也啃不下自己這麽龐大的兵團。

但華野經過一年多發展,已經建立起強大的炮兵縱隊,其火力完全壓制了黃維兵團。

在解放軍強大壓力下,黃維兵團85軍110師廖運周率部起義。這樣,經過一系列惡戰,除了主力十八軍以外,其余三個軍都被解放軍打殘。黃兵團被壓縮在雙堆集東西10裏、南北5裏的狹小地區,和黃伯韜在碾莊圩被圍如出一轍。

12月6日至10日,中野主力先對黃兵團14軍、85軍、10軍進行了猛烈攻擊,在遠處首先以大炮猛轟,近戰後,戰士們利用黑科技「沒良心炮」——也就是廢油桶以鋼圈加固後,進行近距離的發射,打出去的全是威力數十倍於手榴彈的炸藥包,國軍被解放軍兇猛的火力打的抱頭鼠竄,根本沒有多少還手之力,許多國民黨軍士兵直接被震昏在工事中,直到被我軍俘虜醒來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麽。

黃兵團的主陣地很快被壓縮至小馬莊一帶。這裏是黃維兵團部所在地,以18軍主力防守。

華野7縱57團在小馬莊一帶猛攻,拿下大王莊這個咽喉要地。黃維、胡璉命令18軍軍長楊伯濤一定要不惜代價奪回大王莊。

18軍一直以來與解放軍作戰很是硬氣,東進淮海以來沒有受什麽損失,是黃兵團中最具有實力的一個。

楊伯濤集中全兵團的山炮、榴彈炮對大王莊一頓猛轟,而後以坦克開路,對莊內發動強攻。

守備大王莊的57團1營利用地堡和工事,以及加強的機槍火力反擊,18軍的第一次沖鋒被擊退。

國軍經過兵力補充,再次發起營團級的沖鋒,國軍的飛機也趕來助戰,大王莊內所有房屋和工事全被炸毀,蜂擁而入的國軍與解放軍近戰肉搏。第二次沖鋒又被我華野將士奮勇擊退。

楊伯濤哪裏咽得下這口氣,再次整補兵力不顧一切地進攻。雖然在開闊地帶被我軍炮火給予大量殺傷,但仍然沖進陣地,並突破了57團1營防線,一直打到了營指揮所,1營營長教導員都上了刺刀與敵拼命。危急關頭在附近的中野6縱46團派一個營前來助戰,總算是穩住了局面,擊退第三次敵之沖鋒。此時,57團1營已經傷亡大半。但我英勇的解放軍將士誓死與陣地共存亡,仍然堅守不退。

18軍被逼到絕地,也打得紅了眼。楊伯濤一次又一次地發兵沖擊,進行不要命的營團級沖鋒,許多團營長都被打死。打到最後,戰兵不夠使,18軍的夥夫、司機、通訊員等全都上陣。事後據統計,18軍居然連續發動了15次決死沖鋒!

華野7縱也在不斷增兵與敵纏鬥,打到後來,士兵傷亡慘重無以為繼,7縱司令員成鈞無兵可派,只好把最後一點兵力——司令部警衛連,也都壓到前線,總算擊退18軍最後一次沖鋒。

18軍不顧成本的進攻,最終沒能奪回大王莊,該軍傷亡數千人,其主力33團全部陣亡,整軍元氣大傷,無力再戰。

三、黃維堅守、胡璉逃跑

大王莊血戰後,粟裕又派過來3個縱隊近10萬人,由參謀長陳士榘統一指揮,對黃維集團發動最後的攻擊。占據兵力優勢解放軍調上來生力軍,於12月13日對黃維最後的據點發動進攻,徹底擊潰其殘兵的抵抗。

黃維萬念俱灰,絕望中,他和胡璉等高級將官乘車分頭逃跑。部下士兵見司令官已放棄抵抗,紛紛棄械投降。

黃維逃跑途中坦克出現故障跑不動,胡璉要他坐上自己的坦克一同逃跑。

黃維認為這一定是天意,於是催胡璉先走,胡璉在華東戰場和粟裕交手數次,每次都能帶部隊逃出生天,這次18軍被全殲,他也是老淚縱橫,悲從中來。黃維催他快走,說,這裏的一切,總要有個見證者。

是役,黃維、18軍軍長楊伯濤、118師師長尹鐘嶽等高級將領被解放軍生俘。

黃維被俘後,一直拒絕承認自己失敗,總認為國軍各部協調不力,把自己坑在了雙堆集。

若幹年後,他見到了廖運周和郭汝瑰,仍然指責郭制定的東援路線是坑爹數線——實際上郭氏的確是我軍臥底,還指責廖運周辜負他的信任,這指的是雙堆集突圍時,黃維曾把榴彈炮、戰車等精良裝備給廖運周,結果廖氏卻帶著部隊「叛逃」了。

黃維畢生不認失敗,從戰犯管理所被釋放後,他把余生精力都投入到永動機的制造中。以他的智商和學識,未必不知道永動機在理論上的根本錯誤,但他卻一直沈迷其中,還有模有樣地制造出許多款永動機,其癡其執,令人可悲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