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為什麽孫中山先生會被推為革命運動的主要領袖

2024-04-17歷史

1894年初,二十來歲的孫中山上書北洋大臣李鴻章,提出「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的改革方案。或許孫中山寂寂無聞,或許李鴻章無暇接見,孫的書信被冷待。此事被視為孫中山從傾向改革轉變為投身革命的標記。

孫中山先生作為革命運動的主要領袖,對帝制的結束居功至偉。我們不妨從三個具體角度來聊聊孫中山先生的偉績。

其一,建立革命組織。 1894年底,孫中山在檀香山發起成立興中會,次年於香港設立總部,並與輔仁文社合並,成員多為廣東人。至1905年,興中會聯合華興會和光復會,於日本東京成立同盟會,打破地區形式,凝聚分散的革命力量,成為全國性的革命團體,孫中山被推舉為總理。

其二,提出革命口號。孫中山在興中會時期,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至同盟會時期,口號修訂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其後在民報把口號整理為民族、民權、民生,成為三民主義的雛型。孫中山提倡民主政體,為革命訂立清晰的目標,這些簡明的口號有助民眾對革命的理解與認同。

其三,發動武裝起義。興中會成立不久,孫中山以香港為後援地,發動廣州起義,五年後又發動惠州起義,加上同盟會時期,孫中山先後於南方發動十次起義,其中以1911年初的廣州黃花崗起義最震撼,犧牲甚大。孫中山組織多次武裝起義,雖然都是失敗告終,但產生宣傳效果,漸被國民所認同,為武昌起義的成功奠立基礎。

當然,革命運動的成功,不能由孫中山先生一人獨占功勞,而是眾多革命領袖的努力的成果。除了孫中山與黃興外,宋教仁、蔡元培、秋謹、徐錫麟、孫武等都功不可沒。然而,孫中山作為公認的革命領袖,不是後世給予的虛榮,而是反映在當時革命派的表現裏。

其一,同盟會成立時,黃興推薦孫中山為首領,沒有受到很大的異議;其二,一些不是由同盟會發動的起義,起事者也會高舉孫中山的名義;其三,武昌起義後,革命派等候孫中山從外地回國主持大局。

孫中山先生在那個時代,是最具名氣的革命領袖,除了他在領導革命的角色外,還有他的海外角色,這正是他較其他領袖更獨特的貢獻。孫中山在香港及美國接受教育,能以英語演講及遊說,加上1896的倫敦蒙難經歷,孫中山被西方傳媒報導而被廣泛認識,成為革命的象征,有不可取替的重要性。

孫中山奔走於海外各地,足跡遍及歐美及東南亞,透過演講及辦報等,宣傳革命,又為革命籌募經費,喚起華僑的支持,又招募誌士,吸納留學生加入革命行列,又積極爭取列強對革命的諒解。這都成為革命活動的堅強後盾。

或許孫中山先生被指責只靠「一張嘴」,但他那份政治魅力,卻真實地有助他凝聚不同革命力量,平衡各派利益,成為共同領袖。而且在關鍵時候,孫中山先生能放下個人利益,把權力交給袁世凱,以交換宣統退位,以和平手段完成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