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劉伯承親自做了一件什麽事,讓手下12萬將士既愧疚又嘆服?

2024-02-04歷史

1947年8月,劉鄧大軍進軍大別山,然而在淮河岸邊遭遇了巨大的挑戰。盛夏時節,淮河上遊突然漲水,原本可以徒涉的小河面頓時變得寬深,十幾只木船顯得微不足道。

敵軍的19個旅的追兵已經逼近,如果被困在淮河兩岸,不僅戰略躍進無法實作,甚至有可能全軍覆沒。因此,他們都認識到,淮河是他們前進的最大障礙。

整個12萬將士都被這種危險的氣氛所籠罩。

「在這條綿延不斷的淮河上,難道真的沒有一處水淺可以安全過河的地方嗎?」雖然肖永銀深知劉伯承的膽識過人和細心入微,但在劉伯承的追問下,他毫不猶豫地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前線部隊和我們都派人親自偵察並下水試過了。」劉伯承望向洶湧的淮河,有些猶豫地說:「聽說‘近怕鬼,遠怕水’,我們外來的人不太了解水情,能不能多找些當地人詢問一下?」

周圍的人沈默不語,似乎對十萬大軍的安危感到擔憂,沒有人敢輕易發言。劉伯承從屋子裏出來,手裏拿著一根比他身高還長的竹竿,一名參謀走上前說:「司令員,你換根短些的竿子當手杖吧。」

劉伯承望向他,有些困惑地說:「我們走吧。」

在黑夜與黎明的交界處,年過半百的司令員獨自登上了小船。他用長竹竿在水中試探,小船隨著他的指揮不斷變換方向。

岸邊的人們擔憂著劉伯承的安全,突然聽到司令員興奮的聲音:「河水可以架橋!我已經試了很多地方,水都不深。

肖旅長,快去告訴李達參謀長,叫他立即架橋!速度要快!」他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連在他身邊工作的人也很難聽到。

岸上,肖永銀高聲回應:「知道了,我立即執行。」其他人則楞在那裏,人們這才意識到,司令員原來是去測水深的。

他們都深感愧疚,因為12萬軍人中,只有他一個司令員去冒險。而24萬雙眼睛卻只能看著這位年過半百的老人在濁浪中尋找。

肖永銀剛把劉伯承的命令送去,又收到了司令員寫的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河水不深,流速不急,馬上告訴李參謀長架橋!」

每個字都被圈起來,似乎擔心接收者不能馬上行動,每個圈下還有一個小圓圈,更加強調了十萬火急的重要性。

肖永銀帶著隊伍趕往淮河南岸找李達參謀長,一下船就看到劉伯承在岸邊指揮渡河的部隊快速行動。他走近前,一見到劉伯承,劉伯承嚴肅地說:「粗枝大葉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他的聲音像千鈞重的石頭,撞擊著在場每一個人的心。李達親自率領部隊來河邊架橋,這時,一個團政委向肖永銀報告,說河水已經可以徒步透過。

肖永銀聽到這個訊息,大喜過望,立即寫了一封信給劉司令員,告訴他這個好訊息。然而,就在這時,有人送來了劉伯承的便信,命令他們告訴李參謀長不必架橋,火速率部隊從上遊徒步渡河。

原來,劉伯承親自去河邊觀察,終於在微曦中看到了那個牽馬徒步摸過河去的戰士的身影,他因此更加確信河水可以徒步透過。

劉鄧大軍,以「大將風度」和「明察秋毫」贏得了肖永銀及周圍人們的敬佩和贊嘆。在太陽初升、淮河水波粼粼的清晨,千軍萬馬沿著水上路標,成六路縱隊浩浩蕩蕩地踏過長河,向南、向大別山區、向蔣介石的「臥榻」之側伸出了倚天長劍。

至今,當年劉鄧大軍搶渡淮河處的兩岸百姓中間,依然流傳著這近代的神話:入伏當天,忽下棉花疙瘩般的大雪,淮河水面一夜成冰,劉鄧千軍萬馬踏冰而過。

而在大別山區,人們說得更神:解放軍一人一個葫蘆,順著激流悠悠過河,追兵到了,老天爺幹脆一陣大黃風,把劉伯承幾十萬人馬漫山遍野飄到大別山中來了。

這樣的神奇傳說,讓人更加佩服劉鄧大軍的英勇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