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歷史課本沒有告訴我們,1949年前後,毛主席的壓力有多大

2024-01-02歷史

1949年前後發生的事情,其實很明朗。

三大戰役,百萬雄師過大江,新中國成立,抗美援朝,不管怎麽看,這都是我們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的過程。

但歷史課本沒有告訴我們,這段歷史並非順風順水,而是處處危機。

1949年前後的中國,其實正處於巨大的漩渦之中,稍有不慎,我們就只能吞下國家分裂、國土淪喪的苦果。

這個危機的根源,並非來自國內,而是國外。

身處漩渦中心,毛主席面臨的壓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作為一個卓越的舵手,毛主席又是怎樣帶領新中國,實作逆天翻盤?

  • 緊扼咽喉的巨手

  • 1945年2月,為拉攏蘇聯對日宣戰,美蘇英等巨頭在雅爾達簽訂秘密協定,其中涉及到我們利益的有這麽幾條:

    1. 外蒙古的現狀須予維持;

    2. 維護蘇聯在大連商港的優先權益,並使該港國際化;

    3. 恢復旅順港口作為蘇聯海軍基地的租借權;

    4. 中蘇設立公司共同經營合辦中長鐵路、南滿鐵路,並保障蘇聯的優先權益;

    5. 維護中華民國在滿洲完整的主權。

    這幾條協定,對蘇聯意味著什麽?

    其一,外蒙靠近西伯利亞鐵路,這是蘇聯的遠東大動脈。

    倘使有軍事力量從外蒙進攻蘇聯,西伯利亞鐵路極易被切斷,蘇聯希望外蒙獨立,就是要保障西伯利亞鐵路的戰略安全。

    其二,從外蒙的地緣政治看,它的獨立就意味著中國的北疆被撕開了一道大口子。

    有了這道口子,不管是西進新疆,還是東進東三省,蘇聯都可以長期保持著對中國的高壓態勢,一旦事態緊急,便可以最快的速度直插北京。

    在後來的60、70年代,中蘇交惡緊張時期,蘇聯在中蘇、中蒙邊境屯兵百萬,就曾對我們的北疆安全造成極大壓力。

    其三,大連港與旅順港,這是面向太平洋的出海口,也是蘇聯最是夢寐以求的不凍港。

    倘使兩個港口到手,對蘇聯就絕不僅僅是「久旱逢甘霖」這麽簡單,因為它們將成為蘇聯面對全球的主要海貿路線,幫助蘇聯迅速擴張經濟版圖,國家綜合實力再上一層,用「價值連國」形容也不為過。

    對於我們來說,大連港與旅順港也絕不只是兩個港口這麽簡單,因為這是我們的渤海門戶。

    失去渤海門戶意味著什麽?歷史的教訓歷歷在目。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英法聯軍、庚子事變的八國聯軍,都是由同樣的路線長驅直入,經大沽口登陸之後直接威脅北京、攻陷北京。

    其四,由於大連港與旅順港並不與蘇聯國土接壤,想要長期占有,就必須透過中長鐵路。

    中長鐵路由蘇聯境內經哈爾濱、長春直達旅順,這是一條控制著大連港與旅順港的生命線,也是將東北分成兩塊的切割線。

    這就等若說,如果蘇聯占了大連港與旅順港,並控制了中長鐵路,雅爾達協定所謂的「維護中華民國在滿洲完整的主權」其實就是一句空話。

    雅爾達協定,是一雙緊扼中國咽喉的巨手,如果掙脫不掉,就連國家安全都沒法保障,又怎說得上主權完整?

    但即便如此,為換取蘇聯支持,為接收東北,國民政府還是於抗戰勝利前夕,與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為雅爾達協定進行背書。

    為什麽?

    因為東北實在太重要了,是國共爭天下的最重要本錢!

    彼時的東北,工業實力在國內一騎絕塵,在其他地方的鋼產量還不到10萬噸的時候,東北的最高峰時期鋼產量已超130萬噸。

    在接見蔣經國的時候,蘇聯方面毫不客氣地說道:「倘使你有力量,可以自己打日本,我自然不會提出要求,但你沒有這個能力,卻還要表示異議,這就等同於廢話。」

    弱國無外交,至理名言啊!

    如此壓力,毛主席顯然也是積憤在胸,一邊與蘇聯斡旋,一邊定下了策略:解放戰爭,拖不得!

  • 審時度勢,速戰速決

  • 在東北的問題上,蘇聯顯然是得寸進尺。

    1945年10月,蔣經國、熊式輝一行人飛抵長春,啟動接收東北的實際工作,但在提出接收日本與偽滿獨營、合營的產業時,蘇聯稱這是「戰利品」,應歸屬於他們。

    蘇聯稱「政治與經濟應同時解決」,擬將這些「戰利品」作為蘇方財產,與國民政府在東北達成經濟合作,共同經營「滿電」、「滿業」等。

    這等若說,在控制大連港、旅順港、中長鐵路之後,蘇聯仍想控制東北的經濟命脈。

    為實作這個目的,蘇聯對待中共這個「共產主義兄弟」的時候,就表現出兩副模樣。

    與國民政府談得不順利,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放手讓民主聯軍在東北發展。

    與國民政府談得順利,就調轉槍頭進行壓制。

    譬如1945年11月,蘇聯就通知剛剛進入沈陽的中共東北局,沈陽要移交給國民政府,要求東北局的機關與軍隊立即撤出沈陽。

    由於與國民政府在「經濟合作」問題上談不攏,加之動搖到美國欲分一杯羹的利益,蘇聯在徹底與國民政府交涉失敗之後,這才轉向支持中共在東北的發展。

    美國堅決反共,蘇聯意在維持雅爾達體系,洞察一切的毛主席憋著一肚子氣,自知只有早日解放、統一,才好早日解決外部虎視狼顧的威脅。

    事實上,解放戰爭的前景,也始終都充滿了不確定性與危險。

    直到1948年,外部環境的一次巨變,讓毛主席敏銳地把握了時機。

    1948年6月,英、美、法公布法令,正式進行貨幣改革,發行了「B」記德國馬克,這引起了蘇聯的巨大不滿,稱英美法欲分解德國。

    隨後,蘇聯也於蘇占區實施貨幣改革,發行了「D」記德國馬克,並全面切斷了與柏林的交通與貨運,30多萬駐紮在德國的蘇軍迅速擺開戰爭姿態。

    美英也是緊急增兵,準備全面迎戰,大戰一觸即發。

    一時之間,「柏林危機」使得整個歐洲戰雲密布,美、蘇也已無暇東顧。

    最終,1949年的5月,經過談判之後,都不願訴諸武力的美蘇等國達成妥協,蘇聯解除了對柏林的封鎖。

    當兩個超級大國都將目光重新釘選到中國身上,卻發現事情有點不對了。

    「柏林危機」爆發之後的2個月,遼沈戰役就已打響,「柏林危機」結束之後,三大戰役已然塵埃落定,解放軍已經把南京都拿下來了。

    就這樣的形勢,想再對中國的戰局進行武力幹涉,難度實在太大。

    事實上,毛主席對於戰局、戰機的把握,向來都是放眼全域,後來的對印自衛反擊戰,也是與此如出一轍,就是趁著古巴導彈危機的時機,在美蘇分身乏術、無暇顧及時進行的。

    因而美蘇決定,想換另外一種方式,維系他們之前在中國所能拿到的種種好處。

    百萬雄師過大江的關鍵時刻,史太林致電毛主席,希望國共能夠劃江而治。

    為什麽?

    出於蘇聯的利益考慮,雅爾達協定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解放軍渡江,已經到了崩潰邊緣的國民政府豈能抵擋?

    而在三大戰役勝利之後,毛主席就已公開發表聲明:新中國將廢除國民黨政府對外簽訂的一切賣國條約。

    這個「一切」裏面,不僅包括【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也包括【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因而史太林在說不動毛主席之後,又希望毛主席尋求美、英等國的所謂「國際承認」。

    因為在1949年2月,司徒雷登曾釋出聲明:中國新政府繼續繼承現存的中外條約義務,是美國予以承認的前提。

    這也就是說,毛主席如果尋求美國的「國際承認」,就得繼承【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只要這個條約還會繼承,那麽與蘇聯的條約也必然是繼續要繼承的。

    但毛主席此時表現出來的強硬態度,是美、蘇都束手無策的。

    1949年4月,解放軍渡江並解放南京。

    仍對不平等條約繼承抱有幻想的美國與蘇聯,一個是讓司徒雷登留在南京,想再爭取一下,一個是讓大使館跟著國民政府去了廣州,不死心。

    當然,最終的結果是美、蘇都不能如願,司徒雷登黯然離開中國,蘇聯大使看著國民政府去往台灣之後,也選擇了回到蘇聯。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正式成立。

    但顯然,毛主席的壓力更大了!

    不平等條約必須作廢,這句話說出來容易,做起來難。

    怎麽拿回我們的東西,才是最頭疼的。

  • 斡旋,斡旋,再斡旋

  • 1949年12月6日,毛主席動身存取蘇聯,這是他第一次出國存取。

    這個時候離新中國成立才2個月,國內還有非常多的事情要做,他為什麽這麽急?

    當然急,事關主權問題,要從蘇聯手裏拿回大連港、旅順港、中長鐵路,能不急麽?

    1949年12月16日,毛主席在剛到蘇聯的第一天會談中就單刀直入,討論新中國收回大連港、旅順港、中長鐵路的相關事宜,但被史太林頂了回來。

    史太林說,那是根據雅爾達協定而簽訂的,如果進行改動,就會給美、英落下口實,也為他們將來改動條約中的其他條款提供了法理依據。

    毛主席極為失望,但很快便要求了與史太林的第二次會談。

    1949年12月24日,再次會談的時候,史太林對條約的事情完全不予理睬,這使得毛主席怒火中燒,他公開表示了不滿,並從此閉門不出,不參與任何活動。

    就在中蘇談判陷入僵局的時候,美國突然就跳了出來。

    杜魯門在1950年1月5日發表聲明稱:「美國對台灣或中國其他領土從無進行掠奪的野心,也不準備以武裝部隊幹預中國現在的局勢,不準備采取任何足以把美國卷入中國內戰的行為。」

    艾奇遜在1950年1月12日發表【中國的危機】演講,抗議蘇聯占據大連港、旅順港、中長鐵路,並提到了北韓半島,聲稱遠東防禦圈不包括北韓半島和台灣。

    當然,美國很多時候說的話都不靠譜。

    但不得不說,不靠譜但有效果,誰讓他是第一強國呢。

    美國這時候說這話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打壓蘇聯,拉攏新中國只是順帶。

    史太林對此反應激烈,要求毛主席發表官方聲明進行反駁,蘇聯與蒙古也同時發表。

    毛主席故意讓胡喬木只以新聞署長的名義,發表了一個非官方的記者談話來應付,這使得史太林很是生氣,稱這種私人性質的談話,怎麽能算外交部的正式聲明呢,毛主席不予理睬。

    由於毛主席閉門謝客並拒絕外出,這也使得西方輿論議論紛紛,英國報紙甚至刊文,稱毛主席已被蘇聯軟禁,這樣的輿論壓力使得史太林不得不讓步。

    1950年1月26日,中蘇再次會談,中國代表團向蘇聯送出了關於大連港、旅順港、中長鐵路協定的方案,經過兩天的緊張談判,蘇聯基本同意,但又提出加多一條:蘇聯有權自由利用中長鐵路運兵和軍用物資。

    對此,毛主席輕描淡寫地說道:「中國要求,對等的利用西伯利亞鐵路,從東北至新疆自由運兵和軍用物資。」

    最終,蘇聯不得不將這條希望新增的協定去掉。

    協定的事情總算是基本達成,但顯然,毛主席的壓力一點沒減,更頭疼的事情在後頭。

  • 前狼後虎,困境抉擇

  • 1950年1月30日,也就在中蘇基本達成協定的同時,史太林給金日成去了密電,稱蘇聯將支持金日成統一北韓。

    此事非同小可,北韓要錘南韓,美國勢必介入,而只要強大軍事實力的美國介入,中國邊境線勢必受到波及,而邊境線的這邊,則是新中國唯一的工業重地。

    史太林也是打的如意算盤,當海空力量幾乎為零的新中國遇上美國,必然守不住渤海門戶,也就只能請蘇聯常駐大連港與旅順港禦敵,自然而然也就要將中長鐵路交給蘇聯。

    如此,蘇聯則可達到長期占據的目的。

    美國的政局,此時也在巨大波動著。

    1950年2月9日,麥卡錫發表演講,聲稱自己手上有一份多達205人的共產黨員與間諜名單:「這些人,至今仍在草擬和制定美國的政策。」

    此番演講使得美國上下嘩然,反共產主義成為美國政治正確,也讓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由反華變得極端反華。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在蘇聯代表缺席的情況下,聯合國透過決議,不僅將北韓定義為「侵略者」,還授權美國組建「聯合國軍」采取一切必要手段進行阻止。

    1950年6月27日,杜魯門宣稱「台灣未來地位未定」,命令美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阻擋解放軍對台發起攻勢。

    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陸,北韓兵敗如山倒,半島形勢急劇惡化。

    毛主席仍在極力克制,如果能夠避免戰爭,對於一窮二白的新中國來說是最好的。

    但這樣的克制也是有底線的,在美國拿下漢城之後,毛主席讓周總理透過各種渠道向美國傳信:不能越過三八線,否則中國就出兵!

    但顯然,狂妄的麥克阿瑟並不把新中國的警告當做一回事,甚至揚言希望中國參戰,美軍將要打到鴨綠江,然後回家過聖誕。

    此時,毛主席面臨空前壓力,這樣的壓力較之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大。

    如果出兵,不管從任何一個角度看,我們與美國都是實力懸殊,完全不是一個量級,能打得過麽?

    如果不出兵,新中國的長子、最重要的東北工業基地就暴露在別人的槍口下,大連港、旅順港、中長線還怎麽拿得回來?

    前來狼,後有虎,新中國面臨著空前危機,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這是坑,全都是坑,蘇聯挖坑,美國挖坑,都想看著我們跳下去上不來。

    在新中國最危險的時刻,毛主席毅然做出了最偉大的決策:「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我們為什麽總說,抗美援朝才是真正的立國之戰!

    這是因為,這一場實力懸殊的戰役,不僅打出了國威,也將使得東亞乃至於世界格局,都因為中國而發生改變。

  • 最強地表輕步兵,最可愛的人

  • 1950年10月19日,誌願軍入朝參戰。

    毛主席將自己的兒子也送上了戰場,他如此說道:「老百姓的孩子去得,我的孩子就去得。」

    1951年2月,聯合國透過決議,將入朝參戰的新中國定義為「侵略者」。

    但此時,已經重返安理會的蘇聯,並沒有對這項決議進行否決。

    事實上,在1950年之後,蘇聯在聯合國的操作就很迷。

    1950年1月13日,就在中蘇談判期間,蘇聯突然提出驅除國民黨的議案,被聯大否決之後,他們以此為由結束了安理會。

    而之後,則是史太林密電金日成,同意金日成統一北韓的請求。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聯合國透過了譴責北韓的議案,蘇聯代表拒絕了重返聯合國的邀請。

    之後,在蘇聯缺席的情況下,安理會透過「緊急制裁案」等一系列提案,「聯合國軍」得以組織,美第七艦隊得以進入台灣海峽。

    對此,蘇聯還發表了公開聲明:「莫斯科采取置身事外的立場,如果蘇聯重返安理會,必將陷入兩難。否決,就等於承認了平壤是有莫斯科撐腰而與世界對立;不否決,就意味著對北韓乃至於社會主義陣營的背叛。」

    只能說,蘇聯真的會玩。

    這邊說的置身事外,那邊戰場上北韓用的卻是一整套的蘇式裝備。

    1950年8月1日,一切已成定局之後,蘇聯代表重返安理會並擔任輪值。

    蘇聯挖坑也好,美國埋土也罷,只能說是整個世界都輕視了誌願軍。

    誌願軍戰士們拿著簡陋的裝備,卻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多次將武裝到牙齒的美軍沖擊得潰不成軍,為世人展示了什麽才叫做人類輕步兵的巔峰。

    「戰鬥民族」、「武德充沛」這類詞,或許用在我們自己身上才合適。

    誌願軍不僅打出了軍威,也打出了國威,盡管彼時的新中國仍是一窮二白、工業基礎基本為零、海空戰力基本為零,但這支軍隊的超強素養與彪悍戰力,不得不讓世界承認:這妥妥的,就是一個軍事強國。

    當你在世人面前展示了自身的價值,世人予你的評價自然要高幾分。

    說白了就是,對於他們而言,你有利用價值!

    東歐眾多的社會主義國家,看到了新中國的價值,新中國也因此贏得了極高威望。

    畢竟同屬社會主義陣營的北韓被打得差點滅國的時候,是誌願軍把「聯合國軍」攆回了三八線,此後只要是中國代表出現在那些東歐國家的集會上,幾乎都是會贏得滿堂喝彩。

    尊嚴,只在劍鋒之上。

    當然,蘇聯也算是重新認識了新中國,這讓史太林的態度直接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

    二戰之後,蘇聯的半壁江山都被打成廢墟,經濟體量還不到美國的一半,想要與美國長期抗衡,蘇聯就必須真心實意地與新中國抱團取暖。

    到了此時,史太林也終於拿出了最大的誠意,將大連港與中長鐵路直接歸還,在北韓停戰協定簽訂之後也歸還了旅順港。

    之後,則是著名的「156工程」,本來只有50個專案的援助,隨著誌願軍的節節勝利而不斷攀升,最終就成了156個大型專案,而這也已經是我們當時所能接受的極限,談再多了我們也搞不來,對口的工程師、技術人才實在是湊不出那麽多。

    所以我們為什麽說,誌願軍是最可愛的人!

    這是因為,他們不僅保家衛國,也為我們贏回了數不清的技術、專利,這湊成了一個完整的重工業體系,使得整個新中國的工業化行程提速至少10年,使得我們如今得以享受著這些紅利。

    所以我們明白了,為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毛主席卻始終堅持:「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 天不生潤之,萬古如長夜

  • 東方紅,太陽升。

    或許會有烏雲遮,但終究抵擋不住天亮。

    如今再看1949年前後,在當時那樣錯綜復雜的內外環境下,毛主席頂著巨大的壓力,卻始終都像開掛一樣,每一步都走得毫無瑕疵,完完全全的上帝視角。

    在巨大的時代漩渦中運籌帷幄,面對只想敲竹杠的蘇聯,從容化解並反向操作,使得蘇聯心甘情願被我們狠敲一筆;面對大秀肌肉的美國,生死看淡不服就幹,上去就是一套組合拳,連踹「聯合國軍」17個堂口。

    歷史課本上輕描淡寫的那幾年,實則是毛主席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的濃墨重彩。

    事實上,新中國的成立與發展,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

    我們覺得理所當然,是因為我們都在山腳,看不到山頂上的巨人,在為我們擎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