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知道嗎,倒著生出來的鄭莊公,才是春秋歷史上的第一位霸主

2023-12-17歷史

【春秋】史上的五霸分別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還有一種解釋是用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分別代替了秦穆公和宋襄公,但人們對齊桓、晉文以及楚莊的霸主地位,一般是沒有什麽異義的。

這裏面最早稱霸的是齊桓公,其笑傲天下的時間節點,可以被認定在公元前651年「葵丘會盟」,在當時,他被周天子封為了「侯伯」即諸侯長,風頭一時無兩。

但其實早在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之前,還曾有一位諸侯稱霸於中原、號令於天下,他就是有春秋「小霸王」之稱的鄭莊公,而要探究鄭莊公的稱霸的原因,則要從鄭國的建立說起。

鄭國初建、桓公殉難

鄭國出現的時間並不長,遠遠不及齊、晉等大國,更比不過魯、衛等小國,它的建立都已經到了西周末年。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把他同父異母的弟弟姬友,封在了鎬京附近的鄭地,國號為鄭,姬友也就是鄭國的首任國君鄭桓公,由於是伯爵位,史稱伯友。

周宣王死後,周幽王繼位,這是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昏君,「違禮亂常曰幽,淫德滅國曰幽」,周幽王的所作所為是完全配得上他「幽」的謚號的。

周幽王在位期間,寵幸紅顏褒姒,為了博取愛姬的一笑,不惜「烽火戲諸侯」,當然此事有演繹的成份,但從中也可以看出,歷史對這樣的一位君王是厭惡到了極點了。

當然這並沒算完,接下來周幽王又幹了一件一反常理、違背祖制的事,那就是公然的廢長立幼,把太子宜臼和王後全都廢掉了,改立了褒姒為後,褒姒之子伯服為太子,周幽王本以為自己是天子就可以為所欲為,但他很快就發現了,自己的這個決定是致命。

被周幽王廢掉的王後,其身世非同尋常,她是姜姓諸侯國申侯的女兒,這樣一來,周幽王相當於是把申侯給得罪了。

果然公元前771年,申侯便聯合繒國和西戎起兵進攻鎬京,制造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外族攻占都城的歷史,說起來,這要比五胡亂華時,匈奴人劉聰攻下洛陽的「永嘉之變」早了1082年。

這場史無前例的戰爭,以申、繒、戎聯軍大勝,西周軍隊大敗而告終,始作俑者周幽王也在驪山被西戎人亂刃砍死,曾經萬千寵愛的褒姒被搶到了西戎,其結局就可想而知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驪山陪同周幽王一起殉國的還有一位諸侯,那就是對周王室忠心耿耿的鄭桓公姬友,有人問鄭桓公不是應該在鄭國嗎,怎麽又會跑到驪山來為周幽王殉葬呢?

原來在周宣王死後,周幽王擔心朝局不穩,就將自己的這位叔叔征召入朝做了司徒,主管天下的土地和戶籍。

而入朝之後,鄭桓公就發現了苗頭不對,周幽王寵幸褒姒、荒廢朝政、遠賢臣、近小人,將周宣王在位時,好不容易獲得的「宣王中興」的大好局面損失殆盡,朝中一片亡國氣象,於是鄭桓公決定要遠離這塊是非之地。

在和手下親信太史伯商議後,鄭桓公便向周幽王提出,要把封地從關中遷往東邊的中原地區,具體的說就是東虢國和鄶國中間的一帶。

對於叔叔的請求,周幽王很痛快的就答應了,而東虢、鄶兩國國君懾於鄭桓公在朝中的地位,也都甘願的各自獻出了五座城邑,於是鄭國在中原地區就有了立足之地,只等著全國人民舉家東遷了。

平王東遷、武公姻申

沒想到,鄭桓公還是沒有等到這一天,周幽王的倒行逆施到底把自己給害了,周幽王死後,在申侯的扶植下,原來的太子宜臼重新登上了王位,是為周平王。

但此時的都城鎬京在經歷了戰爭的破壞後,已然是今非昔比、面目全非,再不適合君臨天下了,於是周王室決定遷往東方的洛邑,史稱「平王東遷」,周王朝也由此被分割為了西周和東周,中國歷史也即將掀開一段波瀾壯闊的春秋時代!

血染沙場的鄭桓公,用實際行動見證了他對周王室的忠誠,對此,周平王當然不能視而不見,再加上鄭桓公的兒子鄭武公大張旗鼓的派出軍隊,護送周平王等滿朝文武東遷,鄭國的威望在諸侯當中急速躥升。

隨著周王室的東遷,鄭桓公的夙願得以實作,只是願望的執行人是自己的兒子鄭武公,而且鄭國的東遷不但達到了預期,而且還超額的完成了任務。

平王為了感謝鄭武公的勤王之舉,任命其為周王室的卿士,實際上就是眾卿之首,執掌朝政,而後鄭武公又憑借權勢,先後並吞了曾經幫過自己的東虢國和鄶國,開了春秋時代弱肉強食的先河。

鄭武公的行為完全就是就鳩占鵲巢,公元前765年,鄭武公正式把原來鄶國的國都定為新國都,史稱新鄭,從此後鄭國的勢力範圍不斷地擴張。

但作為新興諸侯國的鄭國,其資歷顯然還無法與魯、齊、晉等傳統諸侯國相提並論,為此,鄭武公特意想了一個辦法,來強化自己的實力,但這個辦法也並不新鮮,那就是政治聯姻。

公元前758年,鄭武公娶了申侯的女兒為夫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武姜,雖然鄭武公知道申國正是西周滅亡的推手,但政治上的需求總是第一位的,除此之外一切都可以談,當然他還是沒有想到,申侯的女兒真是不能隨便娶的!

【左傳. 鄭伯克段於鄢】曰:「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

武姜嫁給鄭武公後還是很爭氣的,沒多久就給武公生了個世子,但是很不巧,這個兒子出生的時候難產,腳先出來了,這在醫療條件極度落後的古代是很要命,幸而母子平安,但著實的也讓武姜受到的驚嚇。

從這之後,武姜就很不喜歡這個孩子,於是給他起名「寤生」,意思就是「倒著出生」,三年後,武姜又生了一個公子,這個孩子生的就很順利,也很討人喜歡,武姜就給這個孩子起名共叔段。

莊公繼位,叔段封京

隨著共叔段的降生,武姜就更加的冷落寤生了,幼年時的寤生,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母親對自己的漠視,他不明白同樣都是親生的,怎麽就不能和弟弟擁有同樣的母愛呢?

武姜也不明白,同樣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為什麽自己就那麽的討厭寤生,而且這個寤生竟然還是鄭國的世子,未來的國君,一想到此,武姜就十分的不爽,於是她開始進言鄭武公,想要讓共叔段取而代之。

鄭武公是個明君,他並沒有輕信武姜的靡靡之音,廢長立幼的後果,他太清楚了,西周王朝崩塌的歷史畫面還歷歷在目,而現在,申國的勢力又想在鄭國奪權,鄭武公當然不會輕易就範。

此外,世子寤生訥於言而慎於行,實無失儀之舉,根本也不給旁人說三道四的機會,當然這與寤生長久以來的母愛缺失,進而鍛煉出了處處加小心、事事留回旋的待人接物原則不無關系。

總之,武姜「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到最後,她也沒有得逞。

公元前744年,鄭武公薨,鄭國君位按部就班的由世子寤生接替,史稱鄭莊公,也正是他帶領著鄭國登上了春秋初期的巔峰,但此刻他最先要解決的卻是來自於家族內部的挑戰。

武姜沒有如願以償的讓小兒子登上君位,內心多有不甘,於是她開始向鄭莊公提要求,為的就是要為共叔段博取最大的政治資本,以圖有一天能夠逆襲!

【左傳. 鄭伯克段於鄢】曰:「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武姜請求鄭莊公把共叔段封到「制」地,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虎牢關,這是一個四戰之地,當年鄭武公正是在這裏,將東虢國國君虢叔斬殺,此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實在是及其重要的軍事要地,鄭莊公沒有答應武姜的請求。

於是武姜退而求其次,又為共叔段爭取到了一塊風水寶地---京城。

京城在鄭國國內的規模與都城新鄭可以相提並論,這在禮制上顯然是僭越的,但鄭莊公礙於母親的情面,沒辦法只能睜一眼閉一眼。

共叔段占據京城,號稱「京城大叔」,仗著有母親撐腰有恃無恐,儼然把京城變成了鄭國的第二行政中心,搞得卿大夫們紛紛的選邊站,這也引起了朝中許多有識之士的不滿。

軟禁武姜、克段於鄢

卿大夫祭仲就向鄭莊公進言,說共叔段的行為違反規制、大逆不道,還建議將盡快的將武姜他處安置,以免與共叔段裏應外合,但鄭莊公卻不以為然道:「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後來又相繼有大臣進言,要鄭莊公抓緊時間解決掉共叔段另立的「中央」,但鄭莊公所表現的漫不經心卻讓很多人都非常失望,比如公子呂,他說如果有一天共叔段要是自立,他就去投靠共叔段。

「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鄭莊公當然知道公子呂的良苦用心,但還是只說了句:「別擔心,他自己釀的苦酒一定會自己喝下去的。」

其實大家都小看鄭莊公了,【周書】曰「將欲取之,必姑予之」,鄭莊公一定是深諳其道,特意讓弟弟的權力欲望膨脹到了極點,而自己則韜光養晦,故意以弱示人,以達到麻痹共叔段的目的。

另外鄭莊公還不得不考慮母親的背景,他堅信如果沒有十拿九穩的把握,就千萬不可打草驚蛇,一旦逼得武姜聯絡申侯起兵,再把西戎招來,那必將是滅頂之災,所以鄭莊公一直在等待,等待一個一擊致命的機會!

公元前722年,這個機會終於來了,鄭莊公在京城的探子來報,說共叔段在京城裏開了誓師大會,弓上弦、刀出鞘,就等著大軍一到新鄭城下,城裏的武姜開啟城門後,蜂擁而入、直搗黃龍,取鄭莊公而代之。

當然,這一切都是共叔段的想象而已,鄭莊公早就準備好了,他首先派人立刻軟禁了母親武姜,行動之迅速快如閃電,一下子便切斷了共叔段的內應。

緊接著,鄭莊公就命令公子呂率戰車200乘和5000士卒直撲京城,而此時的共叔段卻還蒙在鼓裏,沒等到大軍攻城,「京城大叔」就先被自己人的叛變擊敗了。

顯然,京城百姓和「京城大叔」並不同心同德,相反他們一定是受盡了共叔段的橫征暴斂,而且也一定是事先得到了新鄭方面軟禁了武姜的訊息,在這一點上,不得不佩服京城百姓的政治敏感度,他們在最後的一刻做出了最明智的選擇。

出走後的共叔段,先是在鄢邑呆了幾天,而後又逃到了衛國的附庸共國,徹底的在鄭國的政治生活中消失了。

士卿於朝,稱霸中原

當然,鄭莊公也沒有忘記被自己軟禁在穎的母親,他對於自己立下的「不及黃泉,無相見也」的誓言後悔不已,但沒辦法,君無戲言!

這件事被卿大夫潁考叔所洞悉,於是他出了個主意,讓人挖地道,當挖到深達黃泉的時候,就可以讓母子二人相會了,這樣既達成了鄭莊公的心願,又沒有違背誓言,的確是一良策。

鄭莊公很高興的照辦了,後來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鄭莊公在進入地道後大呼:「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而武姜老太太當然也很高興,她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和兒子相見,也高唱:「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但看起來,武姜更為暢想地道之外的生活。

處理完家族內部的事物,鄭莊公終於可以騰出手來望眼世界了,而這一望就是10年,首先他采取分化瓦解的方式,利用自己周朝士卿的身份,將宋、魯、衛、陳、蔡組成的五國反鄭聯盟各個擊破。

而後,鄭莊公又與陳國結成了兒女親家,娶了陳桓公的女兒為兒媳婦,他請齊國出面調停,宋、衛兩國也相繼表示願意罷兵,於是曾經的五國聯盟瞬間解體,取而代之的是鄭、齊、魯三國的結盟,進而開啟了春秋時期歃血為盟的爭霸形式。

而公元前713年的伐宋戰爭,則奏響了鄭莊公稱霸中原的序曲,這一年,宋殤公在三國聯軍的打擊下敗下陣來,只得簽下了城下之盟,但沒過多久,宋國自己就發生了內亂。

公元前710年,宋國大夫華父督發動叛亂,弒殺了宋殤公,還害的孔子的老祖先孔父嘉成了刀下之鬼,他還搶走了華父督如花似玉的夫人,像這種有悖綱常倫理的不齒行為,是必須予以討伐的。

於是,鄭莊公又搬出了自己士卿的身份,他召集齊、魯、陳三國在稷地會盟,揚言要踏平宋國,這下子可把華父督嚇壞了,自知難以為敵的華父督采取了息事寧人的策略,他開始向四國公開示弱,並且表示願意賠款了事。

最後的勝利者無疑是鄭莊公,因為他不僅與其他三國一樣掙得盆滿缽滿,還順勢要求在自己國內避難的公子馮出任宋國新君,對此華父督當然也只能照辦,於是公子馮成為了宋國的新君,是為宋莊公。

結束

鄭莊公憑借自己敏銳的政治眼光、沈著的處事態度、堅定的貫徹能力,非凡的領導才能,在春秋初期成功的開啟了一片天地,其稱霸中原的雄心壯誌被表現的淋漓盡致。

當然,此時真正意義上的大國,都還沒有出手,如齊國、晉國、楚國、秦國,他們都受自己國家內部的一些事態影響,無暇分身,客觀上給了鄭莊公一個小小的稱霸機會,難得的是鄭莊公抓住了。

鄭莊公和他的父親鄭武公,祖父鄭桓公,合成「鄭氏三公」,正是這三代人的不懈努力,把一個初出茅廬的蕞爾小國,建成了可以比肩齊、魯的中原強國,雖然日後衰敗了,但由此開啟的爭霸模式,卻引領了此後數百年的風雲際會,其功績不可謂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