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蔣、閻「電報戰」:閻錫山算了一筆什麽賬?就敢和蔣介石「隔空對罵」

2024-02-07歷史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註】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1930年元旦,蔣介石借新年賀詞在【中央日報】發表題為【以氣節廉恥為立國之本】文章,對反蔣派提出警告。

1、閻錫山「算賬」

閻錫山自從兼任平津衛戍總司令後,即將平津兩市稅款留用。1929年11月,宋子文親赴北平,與閻商討平津兩市賦稅問題。

宋提議分為國稅和地方稅,並答應平津衛戍部隊餉項,由財政部撥付。

可是實行了1個月,財政部就停止了撥付。 閻錫山發現上當了,便借口北伐時期山西省銀行曾墊付3000萬元作為軍費,申請發行省公債3000萬元以中之之資彌補,但是蔣介石不同意。

1930年1月間的一天深夜,閻錫山召正集徐永昌、楊愛源、周玳和孫楚,秘密研究討蔣一事。

會上,閻錫山首先分析了形勢:

「蔣介石雖然占據江南,但是他的內部非常不穩,汪精衛、胡漢民等就恨蔣,李宗仁、白崇禧更是對蔣恨之入骨」。

又說,「袁世凱是最厲害的,我都能應付過去,蔣介石不如袁多了」。

閻錫山還為自己的太原兵工廠沾沾自喜,「漢陽兵工廠只能制造輕武器,我們能造炮兵所用的很多重武器」。

閻錫山還對當時國內主要派系實力做了比較:

蔣介石的中央軍兵員61萬,大炮839門,迫擊炮1010門,機槍2479挺,飛機143架。

馮玉祥的西北軍兵員25萬,大炮300門,迫擊炮172門,機槍3300挺。

張學良的東北軍兵員36萬,大炮586門,迫擊炮1032門,機槍1338挺,飛機191架。

李宗仁、白宗禧的桂系:兵員不足8萬,大炮12門,迫擊炮106門,機槍222挺。

馮玉祥和李宗仁都沒有飛機。閻錫山的晉軍在1929年夏,繼續擴軍,到第二年3月,晉軍已編成10個步兵軍、4個騎兵師、4個保安縱隊(軍)、7個炮兵旅、10個工兵營、10個輜重營,總兵力達20萬人馬;同時擁有大炮384門,迫擊炮近1000門,機槍1417挺,飛機22架。

從武器裝備比較看出,晉軍人均配備在諸派系中是名列前茅的。

閻錫山把蔣介石想用經濟手段,困死晉軍的情況敘述了一遍,氣憤地拍了桌子:

「我很後悔北伐時墊了巨款,這事咱做錯了,現在蔣介石想從經濟上困死咱們。」

他說:

「蔣介石實在逼得我們無路可走。現在各方面的代表都願意倒蔣。我也有這個想法。」「中國如此之大,何必由一人治理。長江一帶交給蔣介石,華北我多負責,中間由馮玉祥負責,我們做個比賽。」

2、反對「倒蔣」的人

但是,河北省政府主席徐永昌反對倒蔣。

徐永昌,字次宸,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出生,山西崞縣人氏。21歲考入毅軍隨營學校;畢業後授副軍尉,任清軍武衛左軍前哨副哨長。1912年夏入陸軍部將校講習所深造,1913年冬畢業,繼考入北京陸軍大學第四期。

1915年夏,赴山東參加討袁戰爭,袁死後,徐永昌復回陸軍大學繼續學業,是年冬畢業。1917年冬,任孫嶽直隸軍官教育團教官;1920年任孫嶽直隸省保衛團營長,後任孫嶽第十五混成旅參謀長。

1922年夏任孫嶽第十五旅第二團團長。1924年秋末,任國民軍第三軍第一混成旅旅長。1925年初,兼任國民軍第三軍第一路總指揮,率部占領西安。 是年8月,代理國民軍第三軍軍長;在津浦線被直魯聯軍擊敗,退守包頭。

1927年3月,徐永昌與閻錫山達成協定,率部駐紮汾陽一帶;此前,閻錫山透過孫楚帶口信給徐:「與有人格的人做朋友,是光榮的。」

徐聞聽後大為感動,遂率部進入山西,閻錫山每月發餉20萬元;而且這麽多年,閻錫山從沒有要求徐取消國民軍第三軍稱號,並且一直重用徐,1927年7月9日徐任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第三軍軍長,同年12月28日特任軍事委員會委員;次年任第三集團軍第二軍團軍團長兼第十二軍軍長,同年6月26日任河北省政府委員,同年10月8日任編遣後第三十四師師長兼綏遠省政府主席;1929年8月10日調任河北省政府主席。

徐永昌曾私下與周玳交流真實思想,力主不打仗。

徐認為,不打仗,大家都在捧閻總司令,他是爺爺。打起仗來,大家都和他要東西,他又吝嗇,哪能滿足這些人的欲望,不滿足,大家就會恨他,他就成了孫子。

徐永昌認為馮玉祥不可靠,他慣用痛哭流涕迷糊人。

徐永昌舉了幾個例子,比如1926年「討赤戰爭」時期國民二軍被馮吞並等事例。「馮的野心很大,在背地裏經常罵我們老總;再說,我們老總軟禁了馮幾個月,他能不恨嗎?馮的手下常常說要先打倒閻後打蔣。現在和馮一起倒蔣,到緊要關頭,說不定馮又出什麽花樣」。

至於李宗仁、白崇禧的情況,徐永昌分析說:

「與我們相隔很遠,能不能打倒武漢都成問題。韓復榘、石友三多行不義,二三年後,在社會上就不會有他們的聲音了」。

徐永昌對唐生智、劉湘、劉珍年、白寶山等地方勢力均作了分析,最終結論是這仗打不得。

徐明確告訴閻:

「第一不要走打仗的途徑;第二如果你一定要打仗,不要與我商量作戰的事,不要用我做指揮官。」

閻說:「要你回來就是商量打仗一事,就是要你指揮。你認為我們必敗?」

徐答道:「張漢卿如果合作,勝敗似未可知也,否則必敗。」

趙戴文也是反對戰爭的。

3、「添一把火」的馮玉祥

但是,閻的身邊的「高粱粥」(機要處長高冠丞、行營辦公處處長梁汝舟、參謀長周玳)3人積極倒蔣,尤其是賈景德是絕對贊成者,他一心一意要佐閻錫山成為國家元首。

賈向閻獻策,太原俗稱「龍城」,即有太原,就有天下,歷史上李世民(唐)、李存勖(後唐)、石敬瑭(後晉)、劉知遠(後漢)、劉崇(北漢)等5個皇帝就是從太原起兵得天下的。

閻錫山見徐永昌等不同意反蔣,故意激怒徐等人。

閻說:「蔣介石逼得緊,我們沒有辦法。看來解決的辦法只有我出洋。」

大家一聽都很著急:「你走了,我們怎麽辦?」

閻說:「這容易,你們先對付他。如果逼得你們沒有辦法了,你們可以投降他。」徐不好再開口。

在反蔣勢力中,最積極的當數馮玉祥,其代表為薛篤弼;其次是桂系代表潘宜之。

薛篤弼意在救馮離開山西,於是見到閻錫山或者閻的高級將領、重要幕僚時,總是提起馮的問題。

一次徐永昌到賈景德公館看望胡宗鐸,恰遇龐炳勛、薛篤弼等又在說服賈再去做閻錫山工作迅速下決心反蔣。

徐震怒,告訴龐等人:

「你們是成功了,你們本來是不得了。但是你們把三集團軍拉下水,結果到頭來,大家一起沒有辦法。」

私下,徐永昌等時常提醒閻要警惕這些政客。

閻不以為然:

「你們不要老看過去。蔣介石幾次收拾馮,馮對蔣可是恨之人骨。現在我們聯手,馮是求之不得,他一定會盡心竭力。何況馮這個人貪小便宜,只要我們在物資上給他一些好處,他半路不會搗亂的。打完蔣,馮這個人可能會搗亂;但他是個大老粗,沒有遠見,我自能對付。」

馮玉祥部屬繼續積極活動,西北軍將領公推龐炳勛,作為總代表親往太原晉見閻錫山,表示西北軍擁閻,請之速決大計。

薛篤弼、劉定五、鄧哲煦等專門晉見商震,商量閻馮反蔣事宜。

在座的晉軍高級將領怒氣沖沖地指責馮玉祥手下:

「你們還談什麽合作,再談下去,你們西北軍就要占領太原了。」

薛篤弼等十分驚詫,立即轉告馮玉祥。馮玉祥遂派人趕到太原,當面向閻錫山作了如下表示:

(1)這件事馮並不知情;(2)馮要和閻先生合作到底反蔣;(3)事態緊急,請閻相信馮,放馮回去,由馮說服鹿鐘麟等人;(4)馮絕不是背信棄義之徒。

4、閻錫山的「倒蔣」朋友圈

石友三自從脫離了馮玉祥投靠蔣介石,日子也不好過;擔心蔣分化他的部隊,於是率部跑到河南新鄉一帶,與韓復榘部連在一起。

看到閻錫山將要反蔣,又派人到太原與閻聯系。

閻知道石友三有些實力,加上新鄉一帶正當要沖,於是特派趙丕廉前往石部。行前,閻對趙說,石如果要錢,可以酌情答應。

趙、石會晤效果非常好,趙許諾支持石80萬元。

趙復命後,閻聽說趙答應給石80萬元,十分不高興:「咱們的代表一到外面就成了皇帝」。

閻打發趙回家休息。石友三見趙回去後沒有動靜,十分惱火。

閻錫山也感到目前不能得罪石友三,於是又另派代表去見石。韓復榘也派人對石友三說,你已得罪了蔣介石,不能再得罪閻錫山,最好主動與閻保持聯系早點商量倒蔣一事。

石以為然,於是派遣畢廣垣赴太原晉見閻錫山。閻封石友三為第三方面軍總指揮,並撥付50萬元開拔費,劉春榮部交石指揮。閻錫山還承諾以後讓石友三擔任山東省主席。

劉鎮華部駐紮在河南,劉鎮華本人離開部隊後,所部由其弟劉茂恩和萬選才率領。

閻錫山為了爭取他們,把河南省主席許給了萬選才;從實力上看,這個省主席位置應該是劉茂恩的,但是,閻錫山認為萬選才是個大老粗,實力又小,容易控制。

閻錫山這一招,埋下危機。

閻錫山還積極爭取駐守安徽毫縣一帶的孫殿英,把東陵盜竊案首之一譚松庭從北平監獄釋放,又將安徽省主席位置許諾給孫殿英。

對其他雜牌軍,閻錫山也主動拉攏,比如河南的任應岐部、山東的高桂滋部等,取得明顯效果。

但是,對駐防豫南的王金鈺的爭取,閻錫山的拉攏一直沒有成效。

5、蔣閻「隔空」交火

1930年1月16日,國民黨中央執委吳鐵城,奉蔣介石之命從北平趕到太原,請閻錫山補行國民革命軍副總司令的就職宣誓儀式。

蔣的用意是要閻錫山公開宣誓來表示服從中央領導。閻是何等人,當然明白蔣的目的,他不願再玩「貓捉老鼠」的遊戲,決定向蔣攤牌。

1月22日,閻錫山在太原補行國民革命軍副總司令就職宣誓儀式。儀式上,閻錫山提出要建立「整個的黨,統一的國」,暗喻堅決反對蔣介石的裁削異己、武力統一政策,公開指出內戰的根源在蔣介石。

蔣介石沒想到弄巧成拙,於是閻、蔣之間隨即展開了一場唇槍舌劍、劍拔弩張的國是「筆伐」。

2月9日,蔣介石致電閻錫山:

「今日中國危險已達極點,救國之事與禍國之罪由我兩人實負其責。弟與吾兄有不一心一德貫徹始終者,黨國歷史之所不容也」。

2月10日,閻錫山反唇相譏:

「變亂之糾紛愈烈,軍人之恐慌愈甚」,自己「深慮黨國前途,非有切實辦法,不易收拾。反復籌思,每至晝廢其食,夜失其眠」。

2月12日,蔣介石找來吳稚暉,要他連夜寫成一篇討閻檄文,第二天發表在【中央日報】上:

「承示禮讓為國,及武力統一不宜於民主黨治,相約同息仔肩,深佩恤民憂國之誠,惟愚見有須奉商者,革命救國,本為義務,非為權利。我兄革命元勛,黨國安危所系,萬不可肥遁鳴高,輕卸救國重任」。「務望采納愚誠,勿稍消極,取消下野之意,同意救國之功」。

蔣電可謂軟硬兼施,柔中有剛。

次日,閻錫山即回電反擊:

「錫山以為今日非革命不革命的問題,是革命的力量互相殘殺,與整個團結的問題。今日所開除統計的黨員,何者非盡力國民革命的分子?革命的黨員破裂,革命的軍人殘殺,非特革命求國不易,革命成功亦難」,「多數軍人置諸討伐之列,和平統一能否真正完成?」

閻電可謂言之鑿鑿。

2月18日,閻錫山再電:

「聞鈞座接十三日電,赫然震怒,以為錫山受人挑撥,背叛鈞座,將大張撻伐,已下令動員,肅清魯豫,問罪冀晉。惶恐無概。錫山如有負鈞座之心,當發於前此危急存亡之時,必不蠢動於協助平亂之後。如必以此罪錫山,無須勞師動眾,但一紙命令,無不服從。」

蔣介石又授意行政院院長譚延闿、立法院院長胡漢民、司法院院長王寵惠3院長,聯名於2月19日發出【忠告全國軍人書】,進行反駁,並對全體國民黨軍人提出4點希望:

「一、須視軍隊為國家之武力,不應視軍隊為個人財產…

二、不宜犧牲國家之生存,而求一己之幸免…擁護鞏固統一,使國基日固…

三、如果挑撥離間,幸災樂禍,使別人互相沖突,而其在別人沖突之中,欲求一時之茍存,未有不隨同國家之淪亡覆潰者也…

四、如果誠心為國,效忠革命,責無所往而不可…凡反抗黨國以破壞和平之政策者,未有不趨於崩潰。」

2月22日,蔣介石親電閻錫山:

「一、兄自行取消禮讓引退之議;二、兄實踐煥章出洋之約,復其自由,實施編遣」。「往復辯論,將如莊生所言,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徒亂人意,終無裨益」。「文電往還,無補高明,徒災梨棗,甚為戚然不安也」。

6、閻錫山的「幫手」

2月24日,閻錫山聯名馮玉祥、李宗仁、鹿鐘麟、何健、劉文輝、毛光翔、宋哲元、李培基、金樹仁、徐永昌、商震、楊愛源、劉郁芬、王金鈺、石友三、白崇禧、胡宗鐸、孫良誠、孫連仲、孫楚、黃紹竑、張發奎、傅作義、楊效歐、龐炳勛、田頌堯、孫魁元、楊森、萬選才、鄧錫侯、賴心輝、劉春榮、劉存厚、林忠、林壽昌、高桂滋、高義、楊漢烈、劉珍年、劉桂堂、盧興邦、陳國輝等45人

電責蔣介石一手操辦國民黨「三大」:

「全體大會為黨國最高機關,不可貽人以口實,必須設法消除。三全大會代表406人,而指定者221人,圈定者張學良122人,純粹選出者73人,在鈞座之理直氣壯者,以為編遣討伐,皆奉黨之決議案而行,外間之不知鈞座者,以為指定之過半數以上之三全大會,非國民黨三全大會,乃鈞座之三全大會。編遣討伐,無異鈞座之一人之命令也。黨國危亡,實肇於此。」

蔣介石見閻錫山反骨難除,發出嚴厲警告:

「結束無益之辯論,停止不祥之舉動,懸崖勒馬,維持和平。」

閻錫山遂發出宣言:

「本人以為引退心安,以後不再言國事」。「維持和平,本屬素誌,嘵嘵不休,願亦在此。山本無舉動,何須停止?本未臨崖,何須勒馬?」

7、蔣閻徹底交惡

沈默多時的張學良突然開始說話。

3月1日他向全國發出通電,略謂:

「此次介百二公,政見分歧,以後,亦曾以和平息爭之義,叠電分陳,冀邀采納。復以愚見所及,貢諸國內各首領之前,以期一道同風,共消隱患。口未敢安於緘默,行非感稍嫌模棱,耿耿此心,當蒙共鑒」。「在介公力任艱巨,固鞠躬盡瘁之心,在百公折理毫芒,亦實事求是之意」。

從電文看出,張學良意在息事寧人,張電立即得到蔣、閻二人的響應。

蔣亦於同日復電,略謂:

「中央以和平統一為宗旨,對於反動分子背叛黨國行為不得不加以武力制裁,使全國人心動搖之閻錫山居心如何則屬不明」,「希望張學良亦委派委員調查情形,以正義促閻錫山之反省」。

蔣的確希望張學良做做閻的工作,所以,第二天再次致電張學良:

「我兄負黨國重任,視民如傷,見義勇為,必有擁護和平統一、維護和平之道。諒不至視此為中正與百川兄私人意見之爭,實乃黨國存亡之所關。甚望我兄更有以明教之也。」

當天,國民政府下令青島海軍基地完全交東北海軍維持,中央海軍悉數南歸,進一步拉攏張學良。

3月3日,閻錫山向蔣介石及國民政府、國民黨中央黨部發出「江電」:

「以衰病之軀,久思退休,重以主張未蒙鑒納,自應辭去本兼各職,以遂初衷,」

是月5日,又發出「歌電」:

「酷愛和平為錫山之素誌,年來苦衷,有不忍與國人言者,此次主張國事,原為止亂,既不能何蒙鑒察,何忍因止亂而起亂,錫山同煥章即行出洋,以明初誌。」

是月10日,國民政府令準閻錫山辭去本兼各職,當晚又收回命令。

與此同時,偏居廣西一隅的李宗仁通電馮、閻,支持反蔣。

3月18日,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45人發出「巧電」,提出由全體黨員總投票決定「黨統」問題,汪精衛首先響應,於是月24日電閻表示支持閻等主張。

胡漢民、王惠寵、譚延闿等同日電閻錫山:

「讜論建議,不能同意,望速撤侵入山東西部軍隊,停止一切不祥之舉動。」

閻錫山同日復胡電:「既不見諒,何須多言。」

蔣閻「筆伐」動輒千言萬語,雙方都是喋喋不休,你來我往;一會是語重心長,一會是色厲詞嚴;或顧左右而言他,或圖窮匕見,酣戰之際,硝煙迷漫,暗自都在積極準備戰場上見。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註】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