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積土四方高丈為「台」,古人為何建那麽多台,他們的目的什麽?

2024-07-21歷史

因平台改版,增加了廣告解鎖功能,當廣告開啟後,靜等5秒鐘,您在伸出發財的小手,點選右上角的x號關閉,就可以繼續閱讀我的文章了,這個過程是完全免費的,請您不必擔心。

文|妍妍

編輯|妍妍

前言

在古代,無論是帝王的宮殿,還是廟宇的神壇,許多建築物的基礎都是一座高高的土台。

這些土台不僅是建築的重要部份,更承載了古人獨特的文化和信仰。

那麽,古人為何要在四方積土高丈建台?這些土台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它們是祭祀天地的神壇,還是軍事防禦的堡壘?又或是承載著某種不為人知的象征意義?

一、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自毀王朝基業

東周末年,周幽王沈湎於美色,為博得寵妃褒姒一笑,竟然點燃了烽火台。烽火台本是軍事防禦設施,用於在緊急情況下傳遞警報。

幽王的愚昧行為徹底激怒了諸侯,加速了周朝的滅亡 。一座烽火台,見證了一個王朝的沒落,也映照出統治者荒淫無度、妻離子散的悲慘結局。

周幽王的故事告訴我們,統治者若沈迷聲色,忽視國家大事,必將導致國家的衰敗。烽火台原本是用來保衛國家的,但在昏庸的統治者手中,卻成為了玩物,最終引火燒身。

然而,一個國家的命運,往往就掌握在幾個關鍵人物的手中。從這個角度來看,高台不僅是一種建築,更是一種象征,象征著權力和責任。

二、漢高祖築台拜將,奠定大漢基業

楚漢相爭,形勢一度對劉邦極為不利。此時,蕭何進諫劉邦築拜將台,廣納賢才。劉邦采納建議,修建了拜將台,並在此隆重地封韓信為大將。

韓信率軍出征,攻城掠地,為劉邦奪得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拜將台上,漢高祖表現出招賢納士、知人善任的胸襟,這是他能夠建立大漢王朝的關鍵所在。

與周幽王的故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劉邦用拜將台廣納賢才,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最終成就了大業。

這啟示我們,一個明智的領導者,應該善於發現和任用人才,搭建平台,給予舞台。韓信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名將,離不開漢高祖的知遇之恩。

反觀項羽,卻因妒忌英才而將韓信束之高閣,最終失去了天下。歷史給了我們太多的啟示,關鍵在於我們能否用心去領會。

從這個角度來看,高台不僅是一座建築,更是一個用人的平台,考驗著為政者的智慧和胸襟。

三、曹操築台藏嬌,彰顯霸主風範

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名副其實的一方霸主。他在銅雀台、金虎台、冰井台等高台建築上花費心血,尤其是銅雀台,規模宏大,氣勢恢弘。

相傳,曹操在銅雀台上藏有美女數百人,這既體現了他的霸主威儀,也展現出他及時行樂的人生態度。銅雀台見證了曹操的輝煌,也預示著他的王朝終將湮滅在歷史的塵埃中。

曹操是一個極具爭議的歷史人物。他的一生,既有 "挾天子以令諸侯" 的雄才大略,也有"銅雀春深鎖二喬"的綺麗風流;既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豪邁,也有"失街亭,奔江陵"的失意。

銅雀台,正是曹操復雜人生的一個縮影。它象征著權力和欲望,輝煌和幻滅。曹操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在世,功名利祿終究是過眼雲煙。

即使是一代梟雄,也難逃時間的打磨。從這個角度來看,高台既是一個人物的舞台,也是歷史的見證者,透過它,我們可以更加立體地認識一個時代和一個人物。

四、才子佳人,高台抒懷

唐代詩人李白仕途坎坷,曾被貶謫夜郎。返回長安途中,他登上金陵鳳凰台,作詩一首。

"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詩中所表達的亡國之痛、報國無門的悲憤之情溢於言表。鐘情山水的李白,一旦立於高台之上,也免不了放眼興亡,萬千感慨。

杜甫一生坎坷,飽經憂患,晚年更是飽受疾病困擾。公元767年,杜甫登上夔州高台,突然精神為之一振。他放眼遠望,只見江流滾滾,猿啼鳥鳴,令人心曠神怡。

在這秋高氣爽的時刻,杜甫寫下了名詩【登高】; "風急天高猿啼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詩人登高懷古,不禁令人想起陶淵明 "悠然見南山"的超然,又讓人聯想到蘇軾"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豁達。

高台之上,大江東去,古往今來,生命在自然山水間顯得那樣渺小,使人不得不心生感慨。李白和杜甫,一個是"詩仙",一個是"詩聖",都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巨擘。他們的人生軌跡雖然不同,但都曾登高望遠,抒發胸中塊壘。

李白的【登金陵鳳凰台】,道出了他壯誌未酬的苦悶;杜甫的【登高】,則展現出他晚年的豁達與感慨。高台成為他們心靈的慰藉,也成為他們與這個世界對話的途徑。

在這裏,他們可以擺脫塵世的羈絆,將目光投向天地,投向永恒。從這個角度來看,高台不僅是文人墨客的心靈驛站,也是他們精神的家園。它見證了他們的喜怒哀樂,也記錄了他們的心路歷程。

五、觀象測天,探索宇宙奧秘

古人登高,不僅僅是為了抒情言誌,更是為了觀測天象,探索宇宙的奧秘。明代正統年間,北京城內建成了專門的觀象台。

觀象台高聳入雲,上面安置了各種天文儀器,如渾儀、地平經儀等。歷代天文學家在這裏孜孜以求,推算歷法,繪制星圖,為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這座高台,承載了古人對天地萬物的好奇與敬畏,見證了人類探索自然奧秘的不懈努力。觀象台的建立,標誌著中國古代科學的進步。

古人對天文的探索,不僅僅出於好奇,更多的是出於實用的需要。準確的歷法,對農業生產和社會生活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對天象的精準觀測。

古人登上高台,仰望星空,試圖找到天地執行的規律。他們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至今仍然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

從這個角度來看,高台不僅是一個觀測的平台,更是一個連線天地的紐帶。它象征著人類與自然的和諧,也昭示著科學的力量。

結語

從東周到明清,從帝王將相到才子佳人,古人登高望遠,抒發情懷。

高台之上,有的人宣揚霸權,放縱聲色;有的人憂國憂民,誌在四方;有的人驚嘆造化,探索自然。

今天,我們回望那些高台,更能領會祖先留給我們的智慧遺產,更能汲取繼續前行的力量。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