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想要殺雞儆猴了,關鍵是九皇子胤禟蹦跶得太過分了,不殺他殺誰?
雍正皇帝是個傳奇人物,才華出色,手段酷烈,工作勤勉,性格更是恩怨分明,刻薄但不寡恩,冷酷但不無情。
他的上位著實經歷了一番腥風血雨,上位後更是把九子奪嫡中的競爭對手狠狠地收拾了一通,尤其是對八皇子胤禩、九皇子胤禟的處理,絲毫不顧及君王情面。
雍正將八皇子、九皇子及其家人的名字改為「討厭」、「下賤」、「昏庸」等惡名,緊接著將二人下獄,折磨至死,而首當其沖的就是九爺。
按說雍正最忌憚痛惡的八爺黨一派皇子大臣,八皇子胤禩與十四皇子胤禵對他威脅最大,為啥「打醬油」的九皇子最先被收拾呢?
其實,雍正拿九皇子胤禟開刀,是為了殺雞,也是為了儆猴 。一是因為九皇子胤禟這只「雞」太過蹦跶喧鬧,不清楚自己的位置;二是為了震懾九皇子背後的八爺黨,包括一眾皇子與大臣。
我們首先要簡單了解一些九子奪嫡的始末,從中可以體會到雍正繼位的艱辛困苦與膽戰心驚。
康熙皇帝活得時間長,取得妻妾多,生的兒子也就多了,一生中有過三十五個兒子,除去早夭的,還有二十四個兒子敘齒。
就像老百姓家兒子多了犯難,康熙皇帝兒子多了也是犯愁,尤其是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二皇子胤礽太子身份廢除之後,眾多兒子的心思活泛起來之後。
皇子們私下結黨,覬覦著皇太子之位,大臣們也曖昧不清,互相押寶,由此形成了以皇長子胤禔、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的黨派,前後共有九位皇子參與其中。
他們借助自己的黨派,憑借自己的文武才能,拉攏人心,陰謀陽謀、魘勝巫術等手段齊番上陣,持續十幾年,一直到雍正繼位才落下帷幕。
這些皇子黨派中以「八爺黨」胤禩呼聲最高,連雍正最開始也是圍繞在他的身邊,朝中大臣更是數不盡數。
皇八子胤禩年齡不夠年長,生母位份也不夠高,但他善於籠絡人心,靠著聰明、機敏與才幹得到了皇子與大臣的擁護。
不提剛開始擁護他的雍正,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皇十四子胤禵也都圍繞在他身邊,康熙兄長裕親王福全、安親王子孫瑪爾澤、國舅佟國維、武英殿大學士馬齊、漢尚書王鴻緒、領侍衛內大臣阿靈阿等皇親國戚都是他的擁躉。
從兩件事裏可以看出八皇子胤禩的聲望。當他信用相命先生張明德,打算刺殺太子胤礽,被康熙皇帝得知,氣得要拔刀殺了皇八子。
這時,皇九子胤禟與皇十四子胤禵公然挺身保護皇八子,身上帶著毒藥打算與之同死,諸位皇子也跪地求饒,這才免去了皇八子胤禩死亡之災。
當康熙皇帝召集文武大臣舉奏太子人選時,皇八子胤禩落選,太子胤礽復立,竟然讓領侍衛內大臣阿靈阿悲憤得想要自殺。
朋友們,你們說,如果你是雍正皇帝,知道八爺黨有這麽多的擁躉,心裏會忌憚嗎?為了自己的皇權穩固,是個人都會忌憚的。
所以,雍正皇帝一繼位就想收拾八爺黨一派,但知道對方人多勢眾,不好打草驚蛇,更不能一殺了事,要以拉攏為主,要不然這麽多大臣哪裏殺得完呢?
所以,他一開始先封皇八子胤禩為廉親王,命令其與自己的死黨皇十三子胤祥、他的擁躉馬齊、佟國維之子隆科多總理事務,兼理藩院尚書。
這是欲擒故縱之法,先讓八爺黨一派失去警惕,以引蛇出洞,因為雍正皇帝第一個目標不是皇八子胤禩,而是皇九子胤禟。
皇九子胤禟不像八爺黨裏的皇八子胤禩一樣聲望才幹俱佳,也不像皇十子胤䄉一樣外家家世顯赫,還不像皇十四子胤禵一樣與雍正一母同胞。
除去這些因素,皇九子胤禟胸無才幹,糊塗不堪,喜愛財貨,貪圖享受,是很容易抓到「小辮子」的,自然成為了那只首先被宰的「雞」。
雍正二年(1724年),皇九子胤禟被派往西寧,卻和當地的傳教士勾搭起來,與八皇子用英文書信來往,還想著密謀篡位。
他在當地也多行不法,仍然自稱「九王爺」。當雍正皇帝發聖旨訓斥他時,胤禟竟然不跪聽宣旨,就在臥室裏躺著。
雍正皇帝對皇八子胤禟的所作所為一清二楚,「大為震怒」,革去了他的貝子爵位,開始了大規模驅除傳教士。
這時的八爺黨大勢已去,但內心不甘,竟然散發雍正得位不正的謠言,所謂的雍正用人參湯毒死康熙、將「傳十四阿哥」改為「傳於四阿哥」之類的謠言,就是從胤禟手下的太監傳出的。
有著這樣一樁樁的罪行,雍正皇帝怎麽可能不拿九皇子胤禟開刀呢,而第二位就是八皇子胤禩。
當雍正繼位後,誅殺、打壓、囚禁了許多異己,打擊最集中、最嚴厲的就屬八皇子胤禩、九皇子胤禟了。
對這二人,雍正是恨到了極點,不惜將二人和家人的名字改成惡名,再囚禁至死,失去了帝王的體面。
有人諷刺他:「曾亦思阿其那、塞巴黑為何人之子孫?自己又為何人之子孫?辱其兄弟,與辱己何異?與辱及祖考又何異?」
雍正可能也想過這些褒貶,但為了自己爭了幾十年才得來的皇位穩固,一點惡名算得了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