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90年張學良被釋放後,記者問他最佩服誰,他說了三人,分別是誰

2024-01-05歷史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註」,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90年初,89歲的張學良終於獲得了自由,曾經的「少帥」也已成為一位步履蹣跚、頭發花白的老人。

而身陷囹圄半個世紀後,當媒體記者詢問張學良這一生中最佩服誰的時候,他卻說出了三個人的名字。

那這三個人都是誰呢?

胸懷大略、滿腹經綸的一代偉人—毛主席

這第一位便是毛主席。

到陜北和毛主席會見,一直都是張學良的願望。但讓張學良有些失落的是,他畢生都未能和毛主席親見一面。

紅軍萬裏長征這項壯舉,在張學良看來,長途奔襲的紅軍完成了近乎不可能的任務。

在國民黨的數次圍剿中頑強地生存下來,紅軍保留了大量有生力量。

同為指揮官,張學良捫心自問,兩年時間內輾轉中國十四省,讓他來是做不到的,因此他很佩服毛主席的領導才能。

就連【紅星照耀中國】的作者艾德加·斯諾,都曾對張學良說過這樣一句話:

「你該去和毛主席見上一面,他的軍事策略一流,能夠幫你為父親報仇,打回東北老家!」

初步了解了毛主席的一些思想主張和對日本的作戰策略後,張學良也逐漸產生了聯合共產黨抗日的想法,這一點則與毛主席不謀而合。

隨後,毛主席釋出了【紅軍為願意同東北軍聯合抗日致東北軍全體將士書】。

在這份檔中,毛主席指明東北軍將槍口對準共產黨是在做無價值的犧牲,國難當頭,東北軍不能做蔣介石的棋子。

蔣介石根本不會將東北軍的生死考慮在內,他只信任黃埔出身的軍官和身邊的親信,想借東北軍之手打壓中共,坐收漁翁之利。

毛主席的分析鞭辟入裏,完全符合東北軍的現狀,還為東北軍指明出路,只有抗日反蔣才能保存東北軍的有生力量。

張學良對此也深有感觸,他完全贊同毛主席的意見,發自肺腑地表示:

「中共的路,才是中國大廈傾頹之際應該走的道路。」

在西安事變前夕,毛主席與彭德懷聯名發了一封電報給張學良,但由於多方原因,毛主席未能親自會見張學良,便由周總理接見。

而原本張學良與毛主席計劃在延安會談,但在拜別周總理後,張學良就開始著手勸說蔣介石抗日。

親見毛主席一面,也成為張學良未完成的願望。

西安事變發生後,國內的輿論壓力越來越大,張學良不知該如何解決「西安事變」。

中共一方面讓周總理前往西安,協助張學良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另一方面毛主席又與張學良保持著電報通訊。

毛主席的大局觀念,讓張學良受益良多。

即便被蔣介石軟禁,足不出戶的張學良,讀到毛主席在重慶談判時寫下的【沁園春·雪】,他也依然能夠感受到毛主席的革命鬥誌,為新中國成立的壯誌豪情和英雄氣概。

雖然張學良畢生都未能和毛主席有過一面之緣,但他卻幫過毛主席一個忙。

1936年,毛主席正投身於革命事業,應對國民黨圍剿,無暇顧及在上海流浪的毛岸英兄弟。

組織為了讓毛岸英兄弟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以及保護他們的人身安全,決定送他們去蘇聯。

但組織在上海處境艱難,沒有充足的物資和合適的人選,根本無法將毛岸英兄弟送出國。

組織成員隨後聯系了張學良,但並未對張學良說明這兩個孩子的真實身份,只說他們是革命烈士家屬。

並未深究這幾個孩子的身份,張學良當即就答應幫共產黨這個忙,讓手下借歐洲考察之際,帶著孩子們出國,將他們護送至莫斯科。

或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當張學良得知自己曾幫助過毛岸英兄弟時,他的臉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白手起家的父親—張作霖

這第二位令他佩服之人,就是自己的父親——張作霖。

張學良一出生就享受著錦衣玉食的供養。作為張作霖的長子,他被張作霖寄予厚望。

可以說,張學良擁有高貴的地位、無上的榮耀,大多源於父親張作霖。

在張學良眼中,父親張作霖是他最為尊敬的人之一。

光緒元年,張作霖出生於奉天海城縣北小窪村。

他們一家都是農民出身,靠著替有錢人家養豬為生。

光緒十四年,嗜賭如命的父親張有財在賭場被毆打致死,張作霖和家中二哥替父報仇,卻因為槍支走火誤傷人命。

二哥被捕,張作霖九死一生才得以躲過追捕。

開始逃亡生活的張作霖,起初並未落草為寇。他當做木匠學徒、在大街上賣過燒餅、還去做過獸醫和貨郎。

直到甲午中日戰爭,張作霖被清政府招安,投身於宋慶名下。

膽識過人的張作霖,善於繞後刺探軍情,很快被提拔為騎兵哨長。

在張學良的印象中,父親十分擅長騎射,做獸醫時便經常和馬打交道。

熟悉駿馬脾性的張作霖,能夠隨心所欲地控制馬前進的方向和速度。

經常身先士卒的張作霖槍法也頗為精湛,在東北軍中,大帥張作霖能夠達到百步穿楊的境界。

正是靠著自己過人的騎射技藝,張作霖才能在混亂的世道中,成就一方霸業。

而在處理東三省和日本的關系上,張作霖既有妥協的行為,也有抗爭的舉動。

依靠日本的經濟援助,張作霖為促進了東三省工業的發展,也擴充了自身的軍備和武器。

與日本的來往頻繁,也間接促進了東北的經濟發展。

但日本政府同時也在東北撈到不少好處,靠著「以戰養戰」的策略,煤礦、糧食、土地等物資盡數被日本收入囊中。

雖然張作霖表面上與日本政府交好,恭敬地接待著日本軍國主義分子,但實際上張作霖又不甘願淪為日軍的棋子。

在解決「滿蒙鐵路懸案」時,日本妄圖在東北大肆興建鐵路,逐步蠶食中國。

張作霖靠著「裝糊塗」的態度,拒不按照日本特使芳澤的要求行事,稱東北是他的老家,他想怎麽做就怎麽做。

芳澤見張作霖未落入圈套,又拿出日本官方的檔,以此來威脅張作霖,更讓張作霖為手下殺害日本僑民一事負責。

張作霖嚴詞稱殺害日本僑民一事毫無根據,芳澤血口噴口,甚至怒氣沖沖地將自己手中的煙鬥砸在了芳澤臉上。

當時張作霖本想進軍關內,與軍閥吳佩孚一爭高低。

但日本只想看著中國軍閥割據,自己好坐收漁利,因此又支持吳佩孚,意圖讓張作霖退回老家。

而在鐵路問題上觸碰到張作霖的底線,又未在直奉戰爭中幫助張作霖,張作霖與日本政府的矛盾逐步激化。

日本見張作霖不肯任由擺布,也於1928年6月4日,策劃了「皇姑屯事件」。張作霖因此被炸身亡。

張學良繼承父誌,坐上了大帥的位置。他這才發現父親的處境極為微妙,同時被國人和日本侵略者視為眼中釘。

國人認為他是賣國賊,日本人則將張作霖看做稱霸東北的絆腳石。

而面對日本政府的威逼利誘,張作霖一直采取著軟硬兼施的策略。

他老練的處事手段、和毫不畏懼日本關東軍的堅決態度,讓張學良有了對父親張作霖更深層次的理解。

張學良聲稱,要讓他去應對狼子野心的日本人,他是做不來的。

雖僅有八天交情,但相見恨晚的知交—周總理

而張學良敬佩的最後一位,便是與他僅有八天交情,卻相見恨晚的知交——周總理。

回憶起當初被蔣介石父子軟禁的經歷,張學良對此感慨萬千。

或者當初要是聽從了周總理的勸告,他也不會失去人身自由50多年。

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變後,張學良打算護送蔣介石返回南京。

可沒想到從西安出發後,飛機一落地南京,蔣介石便下了軟禁命令。

聽聞張學良決定親自護送一事,周總理便苦口婆心地勸告,他這一去莫過於羊入虎口。

蔣介石絕容不下手握實權、不對他唯命是從的武將。

他想要的不是治國打仗的人才,而是一味執行上級命令的奴才,被秘密殺害的鄧演達就是前車之鑒。

由於分別為國共兩黨效力,張學良和周總理於1936年6月,才進行一次正式會面。

周總理寒暄時提及自己曾在東北讀書,是張伯苓先生的學生。

有過同窗情誼的張學良,當時染上了煙癮,正是在張伯苓老先生的幫助下,他才改過自新,因此他也拜張伯苓為師。

當時的周總理還留著胡子,和周總理一見如故的張學良,還風趣地稱呼周總理為共產黨的美髯公。

張學良對周總理的談吐、氣質,都敬佩異常。

6個月後,張學良和楊虎策劃了西安事變,限制了蔣介石的人身自由。

本意打算「逼蔣抗日」的張學良,這才發現事情遠遠沒有他們想得那樣簡單。

直到12月17日,中共代表團抵達西安,周總理與張學良再次見面,張學良才安下心來。

當時國民黨內,關於「是誅殺還是釋放蔣介石」一事爭論不休,兩方意見針鋒相對。

聽聞周總理到來,蔣介石還以為自己大難臨頭,難逃一死。

可沒想到,周總理卻勸說張學良釋放蔣介石,才能更好的形成抗日統一戰線。

周總理的這個想法和張學良不謀而合。

二人原本打算在日後攜手並進,投身於革命事業,但在12月25日西安分別之後,酒逢知己千杯少的二人始終未能再見一面。

此後,周總理也一直費盡心思營救張學良,每次國共談判時,他總會提起釋放張學良一事。

但國民黨表面允諾,私底下卻將張學良秘密押往台灣。

每次想起身陷牢獄的張學良,周總理的情緒就會倍感失落。

費盡心思想要與張學良通訊的周總理,聽說張學良的弟弟張學銘要回大陸探親時,他親自宴請張學銘夫婦。

周總理寫了一封讓張學良珍重的手書,讓張學銘妻子藏在口紅盒中帶給張學良,可謂用心良苦。

然而當時時局混亂,這封手書未能成功傳到張學良手中。

之後在1961年,中共於北京飯店邀請張學良的四弟張學思,前來紀念西安事變25周年。

當一行人談到張學良在台灣的近況時,周總理眼眶都濕潤了,留下道道淚痕。

1976年周總理逝世,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還囑咐身邊人不要忘記在台灣的老朋友。

那封給張學良的手書,時隔30年後,最終由閻寶航的三女兒閻明光,送至在美國養老的張學良手中。

張學良對此也感懷至深,頗為觸動的他有些不敢相信,老友周總理還給他留了一封信。

他潸然淚下,對周總理滿懷思念與感激之情。

後恢復自由之身的張學良,也於1995年離開台灣,來到美國和家人一起頤養天年,直到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享年101歲。

毛主席、周總理生前,都曾稱張學良為民族英雄,是團結抗日的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