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賀龍入川解放西南,向毛主席點兵,為何執意要帶上這一支部隊?

2024-02-04歷史

很多朋友都知道劉、鄧指揮的二野大軍,從川東方向解放大西南,卻很少知道在當時四川的北方,也有一支配合劉、鄧的部隊: 那便是賀龍領導的第十八兵團。

但是,讓人們感到奇怪的是:劉、鄧指揮的二野,是從抗日的時候就帶出來的晉冀魯豫老兵。而賀龍指揮的第十八兵團,此前卻從未和賀龍有過交集。兵不識將,將不知兵歷來是戰場上的大忌, 那為什麽賀龍卻依然要選擇點兵第十八兵團入川? 如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還請各位幫忙「長按2秒點贊按鈕」來個強烈點贊。並且「關註」一下,以後常來,不迷路。

(賀龍率十八兵團入川)

劉、鄧解放大西南,為何少不了賀龍配合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為響應毛主席「徹底消滅國民黨反動派」的號召,全國五大野戰軍紛紛運動起來,追剿國民黨殘余勢力。 而劉、鄧大軍解放大西南,則是解放戰爭尾聲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自解放軍渡江以後,國軍整體呈現兵敗如山倒的態勢,全國各地基本上大仗沒有,小仗不斷。而唯獨西南、昌都二地卻是例外, 相繼爆發了為期一個月,擊潰國軍90萬的西南戰役和為期半個月,擊潰藏軍五千的昌都戰役。 為什麽這兩個地方和全國其他各地的戰爭形勢不一樣?就拿西南戰役發生的地點來說,中國自古以來便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叫 「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 。而西南邊陲的崇山峻嶺,則為「亂」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在蔣介石敗退台灣之前,也曾想坐擁西南,伺機進行反撲。

(西南國統區下的難民)

然而,毛主席卻是很早便看出了蔣介石心裏打的如意算盤,早在渡江戰役打響之時,便寫下「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詩句, 並且在建國後讓劉、鄧大軍指揮二野,從川東出發,解放大西南。 雖然李白在遊覽蜀地時,都曾發出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感慨,但 如果一支軍隊從川東出發,順江而上,打入西南,那麽西南蜀地引以為傲的山川天塹便不復存在。 我們從中可以看出,蔣介石無論是從戰略,還是戰術上都輸了毛主席一大截。

但是,既然毛主席已經欽定了劉、鄧大軍要從川東解放西南, 為何最終還是要派賀龍,從川北打入國軍防線,配合劉、鄧二野呢? 這就讓我們不得不再次敬佩起偉人博古通今的戰略、戰術眼光了:從戰略上講, 毛主席一直堅持「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解放西南不僅是要讓西南的華夏同胞從國民黨的黑暗統治中獲得解放, 更是為了消滅國民黨在渡江戰役後,仍盤踞在華夏大地上的150萬軍隊。 如果能夠徹底消滅這些軍隊,那麽國民黨將很難在接下來的幾年裏興風作浪。實際上除了派遣賀龍第十八兵團配合劉、鄧,從北、東兩個方向包打敵軍, 主席還派四野打入廣西,切斷西南國軍南下沿海退路,實作對盤踞在國內國軍的徹底大包圍。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大迂回」戰略,而上一次出現這樣的大手筆,還是在蒙古滅宋時期。

(解放西南的「大迂回」戰略)

而從戰術上講,單獨派遣劉、鄧從川東單向入川,很容易和敵軍陷入鏖戰,僵持不下。但如果讓賀龍率領一支軍隊自川北殺入, 一來能牽制敵軍兵力,二來也能阻斷敵人北上去路。 歷史上劉備入川的路線,也和毛主席制定的解放西南路線十分相似。

但是,正當主席準備點將賀龍,讓他率領部隊入川時,卻發現當時的賀龍有著自己的難處。

實際上,當時主席點將賀龍,決定讓他率領部隊入川,對於賀龍來說是十分突然的:因為當時的賀龍面臨著兩個難題,一個是 自從抗日戰爭進入尾聲後,他就很久沒有打過大仗了;二是當時賀龍的手中,是沒有兵的。

賀龍從南昌起義之前,就放棄了國民黨的高官厚祿,忠誠地追隨中國共產黨。而在南昌起義之後,賀龍更是擔任紅二軍團的軍團長,成為了我軍的「創始股」。在抗日戰爭時期,他又擔任120師的師長,並率領部隊大鬧晉西北,給日軍添了不小的「麻煩」。但是,在日軍、國軍向陜北根據地進行嚴酷的封鎖和掃蕩後, 賀龍便於1942年調到後方工作 ,擔任陜甘寧和晉綏聯防軍司令員。而在解放戰爭爆發後,賀龍一手帶出來的120師老部隊更是被彭德懷統統帶走, 在西北地區和國軍進行交戰。而手裏沒有兵的賀龍,則在後方做起了後勤工作 ,為彭德懷和全國各地部隊提供槍炮、彈藥。 長期的後勤工作雖然讓賀龍有了不少後方建設的經驗,卻也讓他長期脫離了前線。

(賀龍與夫人薛明在前線)

賀龍雖然在一段時間內脫離了前線,但賀龍畢竟從軍多年,打仗還是有一套的,毛主席也十分相信賀龍的軍事才能,否則也就不會在解放西南的時候依然點將賀龍。但是,賀龍面臨的第二個問題卻讓毛主席也考慮了很久: 那就是賀龍在入川的時候,手上是沒有兵的。 賀龍的兵,究竟去哪兒了?前面咱們提到過,在解放戰爭的時候,為了保護毛主席的周全,彭德懷帶走了賀龍之前帶過全部的兵,組建成西北野戰兵團,和當時大舉進攻陜北的胡宗南進行周旋。到1947年, 西北野戰兵團改名為「西北野戰軍」,而這也正是後來一野部隊的主力和前身。

如果賀龍想要帶著部隊,入川作戰,那麽賀龍帶過的一野恐怕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就連一野當時恐怕也是賀龍拿不到手的。因為當時彭德懷指揮的一野,也有自己的軍事任務:那就是進入甘肅、新疆一帶,消滅國民黨的殘余勢力,作戰方向上恰恰和賀龍入川的路線相反, 因此即便是當時賀龍使得最順手的一野,也是抽調不開的。

(第一野戰軍進入西北門)

對於賀龍面臨的這些難題,主席也都考慮到了。因此,在賀龍入川之前,主席還是征詢了賀龍的意見,問他: 「你要入川,打算去帶哪一支部隊?」

按照當時大多數人的想法,賀龍應該是要借這個機會帶走一野的。但是,賀龍的回答卻是: 「主席不用操心軍隊的事情,我這裏隨便帶上一支軍隊都可以。如果非要讓我選一支軍隊,那麽我就要一野的第十八兵團!」

(行軍中的第十八兵團)

這個回答讓很多人都感到十分驚訝:因為雖然說一野有相當一部份兵是賀龍帶出來的老部隊,但第十八兵團卻是一個例外。第十八兵團原歸屬於華北軍區,是和徐向前一起打山西的部隊。 在太原戰役結束後,第十八兵團後劃歸給彭德懷的一野。從第十八兵團的司令員、政委和參謀長來看,這些人中也只有周士第、陳漫遠和賀龍有所交集。 第十八兵團的司令員兼政委前後是徐向前、周士第;其中徐向前是紅四軍的軍長,抗日的時候是跟著劉、鄧的129師; 而周士第是25師的師長,在抗日的時候當過120師的參謀長,曾和賀龍一起工作。 副司令員兼政委王新亭曾在紅四軍和129師386旅擔任過政治工作; 參謀長陳漫遠在紅三軍團擔任政治工作,抗日時期在120師擔任參謀長。 也就是說, 賀龍點兵第十八兵團,實際上只有這兩個參謀長和自己熟悉。

雖然只有兩個參謀長和自己之間算是比較熟悉,但賀龍卻對此已經很是知足了。有人對賀龍點兵第十八兵團的做法很是不解,於是找來賀龍說: 「賀老總,您為什麽要點一支您不熟悉的部隊入川作戰呢?就算是您不為自己考慮,也得為打仗考慮啊!」

(賀龍為官兵進行講話)

誰知賀龍卻駁斥道: 「這是什麽話?如果我想帶哪支軍隊,就帶哪支軍隊,那我還是一個合格的軍人嗎?還是一個合格的黨員嗎?一切都要從大局考慮嘛。」 見賀龍對黨的安排沒有半點怨言,於是賀龍身邊的官兵們便不再有所微詞,反而更加地欽佩賀龍高風亮節的品格。

就這樣,在1949年的11月,賀龍便樂樂呵呵地帶著第十八兵團從陜南入川,配合自川東入川作戰的劉、鄧大軍。後來, 賀龍率領的第十八兵團甚至被直接歸屬到了劉、鄧的二野建制之下,賀龍卻依舊十分坦然。

「三龍入川」坐鎮西南,換來蜀地百年太平

在賀龍率領第十八兵團自北入川後,解放軍便勢如破竹地向西南腹地長驅直入,昔日裏被國民黨誇耀成「蜀道天塹」的西南防線,在我軍的強大攻勢下瞬間土崩瓦解。此前幻想著靠著西南, 割據而治的蔣介石也只好在1949年12月10日乘坐飛機,從此徹底逃向了台灣。

為什麽一向被認為是 「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的西南,會在一個月的時間裏就被我軍拿下呢? 按照民間神乎些的說法是:劉伯承、鄧小平都屬龍,而賀龍的名字又恰恰帶了一個「龍」字。所以說,二野和第十八兵團入川,是 「三龍入川」,鎮住了國民黨的邪氣 ,窮途末路的國民黨焉有不敗之理?但是,要從根本上來說,我軍之所以能取得解放西南的勝利, 還是因為人民的支持,以及毛主席制定了正確軍事戰略 :在毛主席欽定賀龍入川以後,賀龍便立即將西南的北大門封鎖,阻止了胡宗南部隊從秦嶺回川,有力配合了入川作戰的劉、鄧大軍。而在胡宗南見救援無果,急忙南撤之後。賀龍便率第十八兵團迅速南下,與劉、鄧大軍一起將國民黨40多萬的殘兵敗將包圍在成都, 最終於1949年的12月27日正式將成都解放。

(人民解放軍解放成都)

但是,除了人民支持和毛主席制定正確的軍事戰略,促成了西南戰役的成功之外,我軍將領的團結一致也是讓這場戰役走向勝利的重要因素:賀龍以極其坦蕩的胸襟,指揮他此前從未接觸過的第十八兵團入川作戰,並且絲毫沒有紅軍「創始股」的架子, 讓第十八兵團隸屬於劉、鄧二野的建制之下,也足以見證賀龍本人的高風亮節和我軍將領內部的團結。 反觀胡宗南、白崇禧、楊森等國軍內部的將領、軍閥,即便是在解放軍大舉南下之際,依舊彼此之間勾心鬥角,各懷鬼胎,這讓國軍最終不走向失敗都成為了一件奇怪的事。

在大西南獲得解放之後, 賀龍便長期坐鎮四川,保佑一方鄉土。而這一方鄉土,也將永遠銘記守護過她的人。